|
根據2025-26年財政預算,公共工程的預算開支為1,198億元,較2024-25年度預算開支1,054億元增加13.6%。香港**每年花千億元在公共工程,興建大型基建運輸系統和房屋,當中亦包括小型工程的預算開支。
香港**的小型工程主要分為地區小型工程及鄉郊小工程。2023-24年度的基建工程預算開支為850億元,地區小型工程撥款為3.4億,鄉郊小工程撥款為1.6億元,共5億元。小型工程的種類包括興建及改善休憩處、遊樂場、寵物公園、地標、涼亭、避雨亭、行人路上蓋、通道、球場、花槽等工程。每項小型工程的費用上限為3,000萬元。小型工程預算佔基建總預算不足1%。
大型工程和小型工程的比例是否合理?我們在香港街道上看見不少市容問題,很多公共設施殘舊或日久失修,是否需要調整地區小型工程的預算比例?怎樣的比例才是恰當?**推動無處不旅遊的理念,這些基本的市容問題需要解決和改善。
路牌和路標也有需要處理的問題,香港**沒有立法規定路牌路標的規格,故此不同大廈的路標和路牌自行設置,有些有、有些無。尤其是舊區基本上沒有管理,因為沒有地區行政;很多路牌都找不到看不見,而找不到門牌路牌有些時候是會引起不便的。
香港目前的核心問題是城市管理和地區行政。上海和新加坡有地區行政,有一個真正的問責架構,香港則沒有問責。大家到中環看看,中環是香港的核心區域,但是中環道路的保養維修只可以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路面沒有鋪好,好像日久失修。整條皇后大道凹凹凸凸,完全沒有任何高質管理可言。為什麼能接受這種模式呢?這是中西區地區專員的責任嗎?還是路政署的責任?
如果調查下去,便會發現香港的市政管理和市容管理,基本上是政出多門,沒有一個真正的統籌。地區專員缺乏真正的統籌能力,在他的工作範圍之內只能夠做些道路的小修小補工程。區議會以前設有交通運輸委員會,現在雖存在,但只是一隻無牙老虎。
路政署、運輸署基本上各自為政,欠缺統一的統籌。例如樹木問題是市容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份,雖然**設有樹木管理辦事處專責處理,但有些樹是路政署管理、有些是房屋署、漁護署、地政總署管理負責,沒有真正統一的系統去處理。
別的不說,中環、灣仔、金鐘、中西區是香港旅遊重點,也香港最古舊的地區。大館造得美輪美奐,但是當你走出荷李活道或皇后大道,街道路面只是進行沒有系統的小修小補。若果你向區議員投訴,區議員可以處理嗎?其實區議員也在處理這些問題,但是很多時候路政署是推不動的。
路政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和運輸署這些**部門,缺乏真正監管,也缺乏有系統的指揮和運作。他們可以跟着自己的節奏去工作,而不是回應市民需要和社會需要去做事。現在**每年投千億興建巨型基建工程,但是地區道路卻沒有做好。其實兩者皆可以做好,也應該做好。
最重要的是確定區長制。大家到上海和新加坡看看,他們的道路是平坦的。尤其是上海,近二十年進步神速。各地區均把自己的基本道路管理好,把道路工程做好。道路工程的要求是地面要平滑,經常有系統性的維修。香港的招標模式能否配合?在香港的地區小型工程管理框架裏,地政總署沒有足夠的員工去處厘。
為什麼香港應實行區長制?因為香港要發展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必須將權力結構重組和改革。透過大改革才能釋放地區的正面能量,把正面能量轉化為不同模式的產業能量。這才是培養管治人才的最有效方法。從前香港培養管治人才着重於爭取**支持而不是成為**。現在愛國者治港,實施新的管治模式,香港需要推行實驗,就是推動區長制,透過區長制改善地區行政。
**和工程相關的部門,路政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建築署、渠務署、房屋署、地政總署運輸署等均需要作出重組,以配合香港無何處不旅遊的發展需要。運輸署也有負責在香港道路旁設置路牌,做旅遊指示,但那些設計基本上欠缺美學,字體太小,設計本身沒有考慮用家的實際需要。這些問題運輸署沒有人員需要問責、路政署沒有人員需要問責、地區專員也不需要問責。在人人不需要問責的情況下,有人隨便做,有人做了便算,有人投訴便應付一下。這種習性長久下去,不能解決香港目前相關的問題。
要推動產業、推動無處不旅遊,實施區長制才能真正有效地令香港市容獲得真正的改善。因為在目前這種模式之下,香港雖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中環卻出現了很多不符合一級國際城市標準的市容問題。
原文網址: 奇妙的揭發者|招牌、路面、市容、公共工程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 ... utm_medium=referral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