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252|回复: 6

[经济资讯] 深圳2018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增长15.1%达216.7亿元!占GDP比重4.1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7 1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剑平 于 2018-5-21 22:48 编辑

深圳突进源头创新 发起“原点冲击”
2018-05-2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深圳5月21日电 题:深圳突进源头创新 发起“原点冲击”
  新华社记者周科、刘宏宇
  全球招才引智、设立诺奖实验室、发力中外合办高校、打造大科学装置群……系列举措让深圳再度成为瞩目的焦点。
  从学习到创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深圳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节点城市,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不足,也成了制约“巨人”成长的“阿喀琉斯之踵”。
  站立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深圳不断发起“原点冲击”,全力打造科研新起点、技术新起点、产业新起点。
  全球“寻人之旅” 夯实创新根本
  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3.0T高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诞生于深圳南山区一所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
  这是深圳引进的第一所诺奖实验室,以2003年诺贝尔奖医学奖获得者、磁共振成像技术之父——保罗·劳特伯命名成立。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核心竞争力。
  作为创新之都的深圳,最缺的是“金字塔尖”的技术和产业。为此,深圳开启全球范围的“寻人之旅”。
  深圳,不断向全球伸出橄榄枝,加大海外引才力度。
  保罗·劳特伯之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来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也来了。截至目前,已有近10家诺奖得主科研机构在深圳陆续挂牌成立。
  每一个顶尖学者背后,都是一个团队。深圳举措频频,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尖端人才纷纷汇聚深圳。
  截至2018年3月,深圳累计确认“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3264人,外籍人才1.6万在深圳工作,累计14名外国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占广东省的50%。
  深圳,也积极在科技资源高地搭建交流平台。
  在美国,在欧洲,在以色列,深圳都在布局海外创新孵化器。2017年5月,深圳市美国旧金山海外创新中心、英国伦敦海外创新中心、法国伊夫林海外创新中心等首批7家深圳市海外创新中心正式授牌。
  “未来,深圳还将建设更多海外创新中心,努力在全球范围集聚配置创新资源,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竞争。”深圳科创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潘伟旗说。
  格拉布斯实验室负责人张绪穆说:“深圳,不仅有强大供应链和工厂支持,还有越来越厚重的知识沉淀。”
  “人才效应”与市场协同作用,近年苹果、微软、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深圳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国际尖端人才,可以补深圳源头创新之短板,夯实创新之根本。”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
  建设大科学装置工程 寻求0到1的突破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大学城,位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南部的一块空地虚席以待,这里未来将建设E级超级计算机。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和趋势,深圳上马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工程。
  “‘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投资40亿元,打造E级计算机。”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刘明伟说,E级计算机将使中心的计算能力提升1000倍,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
  刘明伟介绍,E级计算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大型科学装置,为湾区基础科学研究、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轮科技周期需要大工程的支撑。”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说。
  随着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的建成使用,深圳的基础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突破。
  深圳夯实基础的努力不止于此。2014年前后,深圳掀起了一轮合作办学的高潮。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设立分校,从2014年起正式招生,短短两年多时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发展成在校人数达2000人的现代化大学。
  一个学院保守估计投入要几亿、上十亿元。目前,深圳已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
  “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可能没有即期产出、效用,但那将是我们前进的基点。”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前沿科学实现0到1的突破就是因为有大平台,只有大平台才能真正诞生大科学。
  新型研发机构 激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从艰难的起步创建,到立于全球超材料技术领域前沿,2010年成立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与此同时,其所属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迅速发展成为深圳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说,光启的成功离不开其作为“新型科研机构”所取得的突破,它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地缝合了经济、科技“两张皮”,构建了全新的产业链条。
  新型科研机构像企非企,似事业非事业的科研单位,也就是有人形象比喻的“四不像”。
  深圳提出大力夯实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产业链。在企业与人才、大科学装置、高等院校之间,“四不像”是重要的连接器。
  目前,深圳已有类似科研机构数十家。
  作为其中的代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源头创新方面成绩斐然:世界首创超声脑调控方法及验证系统;首次合成纳米人工红细胞,开发肿瘤检测诊疗一体的可视化精准医疗;成功实施亚洲首例多功能神经假肢手术;研制国际首台柔软材料爬行机器人……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建华认为,产生“聚变效应”的原因在于,作为新型科研机构,产学研资“四位一体”创新机制和集聚一流人才是关键所在。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16.7亿元,增长15.1%,占GDP比重4.16%;新增各级各类创新载体51家,累计达18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230家,占全国总数的8.2%。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随着源头创新动能的不断增强,深圳站在了新一轮科技突破的起点上。”深圳市发改委主任聂新平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6: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剑平 于 2018-5-21 22:50 编辑

深圳这个有点猛啊!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21/c_112286547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23: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原因,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3月、4月连续负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1 22: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全年在1100亿元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1 23: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发投入,越多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1 23:1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最好能吸引更多的国家性的研究经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1 23:2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看到研发其实侵蚀利润,为了保持领先、竞争优势,不得不大量烧钱研发,当然远远比烧广告要强,但也要考量研发成果、研究效率,特别是对一个单独的企业而言,盲目研发并不可取。不然不过是几百亿几百亿的资金打水漂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2 0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Arepo 发表于 2018-5-21 23:23
要看到研发其实侵蚀利润,为了保持领先、竞争优势,不得不大量烧钱研发,当然远远比烧广告要强,但也要考量 ...

研发投入和当期利润,其实就是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问题。
深圳有不少企业有当期利润的冗余,可以考虑将短期利益转化为长期利益,这样企业可以走的更长更远。
当然,如果企业都做不出利润,除非家底厚,否则直接就嗝儿屁了,还谈什么长期发展。

你说的另一个问题也非常重要,不能盲目研发。
民营企业不象某些国有企业,花的都是自己兜里的钱,很小心很小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4 03:42 , Processed in 0.07490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