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kakapku

[经济资讯] 深圳高校&三甲医院信息及时更新(截止9月建成三甲医院34家,2025底超过38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4 08:5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23日,教育部长怀进鹏赴深圳调研,深入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了解新技术赋能药物研发、合成生物研究、脑设施应用、医学科技创新、新型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等情况,主持召开新型研究型大学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深圳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筹)负责人介绍推进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情况,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4 12: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携手国家创新中心共同建设 深理工医疗器械研究院揭牌


2025-02-24 09:1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记者从深圳理工大学获悉,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22日在该校揭牌成立。据介绍,“医疗器械研究院”由深圳理工大学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共同建设,是深圳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的主体,将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一流学科建设支撑力量、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重要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表示,“未来,医疗器械研究院将在成像诊断技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功能医学材料等关键领域发力,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表示,深圳理工将充分发挥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优势,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共赢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创新高地,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核心技术支撑。

据悉,深圳理工大学此前已成立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未来农业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院,未来还将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究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7 0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揭牌


2025-03-07 07:4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昨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举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据悉,该创新研究院将立足深圳、面向全球,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前沿方向,开展高水平研究、产出原创性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了解到,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广东省、深圳市与龙华区关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部署要求,高研院依托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汇聚已有平台、人才和成果基础以及深圳市广大校友企业的创新力量,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将通过“政产学研用资”深度融合和优势资源整合,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高地。

现场,情感计算领域专家任福继教授,“AI for Engineering”领域专家李耘教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邹见效教授应邀受聘为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与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完成产学研合作签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7 11: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教科书或将被改写 深圳理工大学教授合作成果登上《自然》



2025-03-07 08:07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7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王之康)你知道吗,我们身边的植物其实都像精密运行的“智能工厂”,每片叶子的舒展、每个根须的伸长都遵循着复杂的“工作指令”。3月6日,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特任教授祁林林与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Jiíriml团队合作,破解了植物王国的这一神秘密码,在《自然》上揭晓了一个颠覆生物教科书的重要发现——原来植物细胞里除了众所周知的“指挥官”(生长素),还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传令兵”(环磷酸腺苷,cAM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3 11: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 南科大4个学科上榜前300名

2025-03-13 07:3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3月12日,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该排名是唯一一个同时将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体系的排名。本次排名对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所大学在55个学科领域的表现进行了独立的比较分析,中国内地高校共有1230个学科上榜,位列世界第三。

在55个学科排名中,中国内地6所高校的17个学科排名世界前10。据统计,本次排名共有124所中国内地高校上榜,其中复旦大学总上榜学科数量最多,共有46个。记者梳理发现,上榜学科总数上,深大有12个,即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医学、药剂学与药理学、化学、环境研究、数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南科大有11个,即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医学、化学、地球和海洋科学、环境研究、数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两校学科排名较去年均有所上升。其中,南科大4个学科上榜前300名,分别是材料科学、地球和海洋科学、数学和化学,深大有1个,为材料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8 09: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科大连续四周顶刊发文


2025-03-18 07:4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人勤春来早,2月18日以来,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已连续4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布多项科研新突破,引发关注。

2月18日,由南科大校长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科大、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2月28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教授傅宗玫团队携手香港科技大学,在《科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氮主导全球大气有机气溶胶的吸光效应”。3月6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振中团队在研究亚马孙森林砍伐对降水影响的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并受到重点报道。3月12日,物理系教授刘奇航团队在顶刊《自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和探索拓扑磁振子物态以及相应新材料设计开辟新途径。

此外,在其他研究领域里,南科大高水平学术成果也源源不断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揭示OLA1在D/E富集mRNA翻译调控中的关键机制、首次实现新型拓扑控制光子腔、揭示细胞核基质调控多能干细胞状态的新机制、在基于n-型高分子半导体的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9 09: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医学中心揭牌 4位院士领衔 聚焦前沿医学领域


2025-03-29 08:3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昨日,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医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深圳理工大学在医学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未来医学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细胞与基因、医工结合、长寿医学、类脑等前沿领域,依托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学院基础,致力于将未来医学技术率先与临床及转化医学紧密结合,在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实现临床应用和转化,提前布局未来人类医学的研究、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培养兼具医学科学家精神和临床医生能力的研究型医学人才。

未来医学中心由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分别是激光临床医学领域的顾瑛、细胞与基因组学领域的康乐、神经再生领域的苏国辉以及等离子加速器治疗肿瘤领域的赵红卫。揭牌仪式上,顾瑛获聘未来医学中心主任,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徐志明获聘未来医学中心执行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9 1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技术大学联合团队在二维半导体中发现新型准粒子,带头人宁存政表示:“科研的道路必须心无旁骛”


2025-03-28 07:50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8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这个工作历时6年,终于公开发表!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艰难曲折的研究!”3月27日,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院长宁存政心潮澎湃地对记者说。当天,他所带领的深圳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团队在国际光学顶刊《eLight》发表论文,报道了发现二维半导体二碲化钼中新型四体准粒子(四子)存在的实验证据,为半导体物理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9 16: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超160人上榜!

深圳发布

2025年03月29日 15:49  广东

近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6388名学者上榜,覆盖了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中的83门一级学科。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数据来源于爱思唯尔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系统地呈现了中国学者在学科领域内的科研贡献与创新价值,是衡量机构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标尺之一。


深圳超160名学者上榜
据统计,共有390余所高校的高被引学者上榜,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10所大学的高被引学者数量超过了100位。
记者梳理发现,深圳多所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超160人上榜。
其中,南方科技大学68人,深圳大学42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6人,深圳理工大学9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3人,深圳技术大学3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人。
此外,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神经疾病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医学科学院、熵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烯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腾讯AI Lab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均有1名学者上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 09: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牵手南开、华大基因、开芯院 深理工整合科研与企业资源


2025-04-01 08:2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近日,深圳理工大学与南开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等单位分别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协议。

据悉,深圳理工与南开大学将共同招收并培养博士研究生,并依托博士联培合作,进一步促进两校在学科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共同培养、科研项目联合攻关、高水平师资和科研平台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此前深圳理工已与中山大学、南科大等高校签署协议,即将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

与此同时,深圳理工与华大基因、开芯院等单位将在科技协同攻关、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深度整合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设立“硕士生专项计划”,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养兼具原始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6 18: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5日,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揭牌成立。市 长覃*出席并见证有关合作项目签约。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是由丘 成桐院士发起设立,聚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与人工智能三个方向,以“25%基础数学,50%应用数学与25%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的研究范式,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团队,建设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为技术应用对接场景、为企业需求对接技术,打造具有技术先进性、平台开放性、资源国际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的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平台,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融通发展通道,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活动现场,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约,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与技术需求方、供给方、投资机构代表签约。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丘 成桐,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 向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 扬生,中国科学院院 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 学明等参加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6 18: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4月26日)科学智能学院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正式成立。据悉,科学智能学院是全球首个专注于“AI+科学”跨界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聚焦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学院构建“AI+科学”双轨制导师培养体系,创新科学原理与大数据深度融通的科研范式,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通过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定义未来产业格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背景与创新能力的前沿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 院长、科学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田 永鸿表示,科学智能学院采取AI导师+Science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的跨学科人才,既深耕专业领域,又掌握智能方法;既着眼基础研究,又对接产业需求。
田 永鸿称,未来五年,学院将系统性培养一批科学智能交叉人才,构建覆盖多学科的科学智能基础设施和平台,打造“科学智能北大模式”,为全球AI4S领域提供可复制的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方案。
据悉,科学智能学院导师由多位院 士领衔,成员含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专家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多领域顶尖学者,全力打造覆盖 “从0到1” 基础研究至“从1到N”产业创新的全链条科研体系,为提升我国人工智能时代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关键支撑。在科学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上,科学智能学院推出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使优秀本科生可提前参与研究生课题。同时,学院采用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科研训练” 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 “人工智能理论 + 跨学科应用” 双核驱动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6 18: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 圳新闻网2025年4月2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4月25日,市 委**孟*与北 京 大学党 委**何 *一行会谈。
孟 感谢北 京大学对深 圳发展作出的贡献,并介绍了深 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深 圳与北 京 大学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我们愿与北 京大学全面加强对接,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务实合作,推动吸引集聚更多优质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更多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何*表示,北 京 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强化北 京 大学深 圳 研究生院等平台载体作用,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为深 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学子在国际生物竞赛中斩获佳绩


2025-05-09 07:3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近日,2024-2025学年两大国际生物学科竞赛成绩揭晓,记者从深圳外国语学校和深圳高级中学(集团)获悉,两所学校的学子以卓越表现闪耀全球舞台,一共斩获3个超级金奖,15个金奖的优异成绩。

据了解,美国生物测评(BIO-USACN)是全美高规格赛事,覆盖多领域知识,获奖成绩受到名校青睐。深圳学子在该项赛事表现突出,深圳外国语学校隋思齐、吴卓锴、陈天勤等3名同学荣获超级金奖,付宜萱、王柳苏、朱雨儿、梁皓宸等4名同学荣获金奖,深圳高级中学杨皓翔同学同样获得金奖。

英国生物测评(BBO)素有“生物学科奥林匹克”之称,每年吸引全球数万学子竞逐,其获奖成绩被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高度认可,是众多学生申请生物学、医学等专业的重要 “敲门砖”。深圳外国语学校王柳苏、赵嘉洛、朱雨儿、黄子栋、赵若朴、程诺言、曾若曦、宋梓琪等8名同学凭借扎实的学科功底勇夺金奖,深圳高级中学黄一诺、吴雨桐也荣获金奖。

谈及备赛经历,杨皓翔表示,竞赛过程虽充满挑战,但也让他对生物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黄一诺则分享道,备赛艰辛,但通过积累与思考,领略到了生物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2 05:00 , Processed in 0.04726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