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都水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美。1246平方公里大地上,水网密布,水系发达。水,成为武进奔腾向前的脉搏。
跳动的脉搏,不仅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更是生命之源。
不久前召开的全区农业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动员大会明确,武进要在2013年底,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武进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这将是一次敢为人先的尝试。在这个春天里,武进水利吹响了现代化的“进军号”。
防大灾引领大建设
武进境内河流星罗棋布,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然而,全区1246平方公里的土地承受着西部1700余平方公里、丹金溧山丘地区西水东泻的压力。生命之水,不时成为武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威胁。
数据显示,仅2011年汛期,全区主要河道超警戒水位天数为37天,比上年多11天。强降雨期间,中心城区道路出现22处严重积水,洛阳、嘉泽、郑陆等镇出现内涝,遥观、礼嘉局部地区出现险情。
与此同时,近年来,武汉、南昌、上海、北京等城市“看海”现象频繁发生,全球极端恶劣天气愈演愈烈,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薄弱问题愈加凸显。如何保卫家园,抵御水患,已成为热门话题。
“摸清家底、加快建设,全面提升全区水利现代化水平。”区水利局局长是峰对当前水利发展形势有着清晰的判断:就目前而言,全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够完善,预案预警预报水平还有待提高,应急管理灾害处置能力还明显不足。“必须未雨绸缪,改变大灾之后才大建的理念。”
的确,没有大灾也应大建,特别是水利这一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事业。从实际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水利事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仅去年一年,全区就累计投入水利(务)资金超8亿元,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等工程还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全区水利工作呈现出建设投资多、管理力度大、工作机制新、上下协调强、发展氛围浓的良好态势。
这一切,都为武进水利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排定现代化时间表
2011年7月,省水利厅chutai了《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防洪减灾工程、农村水利工程、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管理服务和水利发展支撑六大类22项指标的体系,成为指导武进水利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纲领。
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既是时代之需,更是目标使然。是峰坦言,水利事业作为武进的重要品牌,理应在服务大局、协调发展中作出贡献。“随着多年来全区上下对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和积累,武进水利已积蓄了向现代化冲刺的重要动力。”
“对照省定指标,目前,武进水利现代化的自评分与达标分还有不小的差距。”是峰在分析指标体系时指出,当前,武进水利已有10项能达标,分别为流域防洪达标率、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治理率、旱涝保收田面积率、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水资源管理达标率、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重要水管理实务有效实施率。
同时,区域防洪除涝达标率、城市防洪除涝达标率、供水保证率、水域面积率、灌溉水利用系数、骨干河湖管理达标率等11项指标将努力达标。唯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这一项,还存在难度。
“从实际监测的水功能区达标率数据来看,离达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是峰表示。作为水利部门,他们将严格做好江河湖水功能区的监测工作,严控在河湖范围内设置排污口,加大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大力宣传节水减污的社会效益,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走武进特色水利现代化之路
面对水利现代化的现实任务,武进水利人认真研判,对标找差,量身定制了一条具有武进特色的水利建设之路。
“提升防洪抗灾能力是首要职责,必须在兴利避害上实现大突破。”区水利局防汛办副主任谢宏伟告诉记者,按照水利现代化指标中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我区将对190公里圩堤进行加高加固,彻底清除堤防安全隐患。同时,结合新沟河、新孟河、滆湖退田还湖工程建设,全面开展310公里千亩以上圩堤达标建设和圩区治理,基本消除外河内塘、堤身单薄、堤岸坍塌等险工隐患。
“我们还将实施电灌站标准化改造工程。”区水利局工管科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有电灌站781座(含76座灌排结合站),一半以上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急待整修改造。区水利局将按照“灌得上、降得下”的目标,实施以提升管理水平、更新改造灌溉设施、提高引水功能为内容的电灌站标准化建设。集中两年时间,对全区250座年久失修、功效衰退的电灌站进行综合改造,今年将完成88座。
“围绕水清岸绿的目标,通过清淤、控源截污、引清释浊三大水环境整治法宝,我区的水环境已有明显好转。”是峰表示,水环境综合整治不能有丝毫松懈。按照“水清、流畅、岸绿”的要求,我区将实施新一轮县乡河道和村庄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力争到2013年末,疏浚整治河道500公里、村庄河塘600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