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中国南京网
地域面积广、建设周期长、制约因素多,雨花台区政协建议——
南部新城打造要凸显“智慧”
去年1月,南部新城建设正式列入市“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培育城市综合服务和高端产业聚集功能,打造智慧新城”以及“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良、交通便捷、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全市的都市新中心和文化休闲、绿色宜居新城”的目标。随着京沪高铁和南京南站的正式开通,中国(南京)软件谷正式挂牌成立,南部新城建设已拉开宏大序幕。但是,南部新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存在着地域面积广、建设周期长、制约因素多等特点和困难,此次“两会”上,雨花台区政协建议,南部新城建设要与新街口和河西错位发展,更加侧重于打造智慧新城,发展一流商贸商务集聚区和高端智力服务区。
现状:“旧图”上绘“新篇”,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南部新城规划总范围达16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60万,目前启动的是南部新城的核心区,达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3.7万人。建设南部新城是我市多年来战略机遇最佳、发展潜力最大的选择,具有其他城市功能板块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打造世界一流软件园区,优化全市空间发展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这项在“旧图”上描绘“新篇”的宏伟创作,自建设以来,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问题一】行政协调复杂。南部新城的规划空间涉及秦淮、雨花台、江宁、白下四个行政区,内有两个军用机场,大校场的迁建涉及六合区,此外尚有南京铁路投资公司等建设管理机构。面对各有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的诸多单位,仅凭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现有职能权限,尚不足以统筹协调各方,致使部分工作迟滞、停顿,甚至陷入僵局,实际存在的体制矛盾阻碍了新兴城市板块的快速崛起。
【问题二】人口及环境问题增多。随着高铁南站的开通,四家长途客运汽车站的并入,以及辖区内企业增加,区域内人流量激增。目前南站出租车每天的发车数在1800辆次,地铁每天的客流维持在3—4万人次,高铁南站及汽车南站的日发送旅客量均已分别突破2万人次。同时,由于周边房建、房拆、道路扩建增加而造成大气治理、交通整治、生态保护等环境整治的压力增大。
【问题三】商务及文化氛围欠缺。目前南部新城区域内大部分新建商务楼宇尚未投入运营,还缺乏大型高端知名品牌商铺入驻。同时,富有文化设施的商业区或商务区尚未完备,文化氛围塑造缺乏力度。一个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设施的商业区,是毫无生气和吸引力的。
建议:突破体制性障碍,打造辐射都市圈、长三角的城市综合性商务文化区域
雨花台区政协分析认为,考虑到中国(南京)软件谷、智慧新城等功能区域的发展,未来南部新城将建设成为产业独特、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突出、国际资本动力特征凸显的国际化新城;成为面向国际商务和对外交往服务、人才会集、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城。为此,新城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高端产业和循环生态三大理念。
【建议一】突破体制性障碍。从职权划分和政策扶持出发,尽快突破新城建设在转移支付、土地收益、建设用地等方面体制性障碍,有针对性地chutai一些特殊政策,调动各方共同建设新城的积极性。强化南部新城指挥部管理权限,明确与涉及行政区的职能分工。建议参照河西新城、麒麟科技创新园的模式,进一步充实加强指挥部的管理权限。
【建议二】配套软硬环境。南部新城的定位应与新街口和河西有所错位,要更加侧重于打造智慧新城,发展一流商贸商务集聚区和高端智力服务区。目前要充分利用南部新城核心区域地理优势和南京火车南站、明发商业广场近3000户主次商铺所形成的商业气息氛围,完善核心区66平方公里的整体规划,吸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财会、法律、证券等行业入驻。此外,应当注重城市功能开发,吸引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与分销中心、国内外商务机构代表处等。同时,要创造一流的商务文化氛围,将购物、休闲、娱乐、商务、文化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形成城市综合性商务文化区域,不仅服务于南部新城、软件谷,而且要以其强大的辐射力,服务于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带。
【建议三】抓好“三个先行”。规划先行,最大限度充实南部新城规划执行及管理的专业力量,提高规划管理工作水平,强化编制、报批、修改与实施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市政先行,加强对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先行,树立新的招商理念,将招商重点放在吸引国内外软件、通信研发、服务外包产业等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引进国际国内软件行业研发机构和领军人物来南部新城创业,支持软件谷建设,增强软件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影响力。
【建议四】解决“四个问题”。人口问题,注重控制该地区人口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为新城产业发展提供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土地问题,优先开发利用实际操作性强的地块,尽可能引进高效益、高产出的投资主体。环境问题,尽快形成以秦淮新河、主次干道绿化为骨架、小区绿化为重点的全方位绿化格局,形成南部新城的绿色走廊。安居问题,未来将有超过100万人口在此区域安家居住,必须加强对该地区房地产开发的调控、管理与引导,建设不同档次、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居住社区。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