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846|回复: 24

[江城资讯] 2018年8月13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3 0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son908 于 2018-8-13 08:27 编辑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征集武汉老照片组织摄友拍新场景
“40年同框”见证武汉巨变


    老照片:2007年,改造前的青山棚户区, 房屋低矮,地面上由于潮湿布满青苔。

    新照片:2018年7月,位于青山区长江江畔的青宜居、青和居等小区是棚户区居民的新家园,幼儿园、集贸市场、社区商业等配套设施齐全。

    上世纪50年代,为建设武钢、青山热电厂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大批工人集聚青山,搭建了大量简易棚户住宅,常住人口达4万余人。房屋质量差,户均面积小,配套不全,当地居民热切期盼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2007年4月,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08年、2009年,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棚户区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2016年,青山棚户区居民全部搬迁新居。

东西湖体育中心

    老照片:2007年9月23日,开工建设之前的东西湖体育中心原始地貌,附近都是水田

    新照片:2018年8月2日,正在建设中的东西湖体育中心

    项目位于吴家山,总建筑面积145000平方米,项目包含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以及一个游泳馆。建成后将成为一个以体育比赛、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商业运营为主,以文化娱乐、表演展示为辅的城市综合体育活动中心,还将作为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新建场馆之一。


    武汉未来科技城

    新照片:2018年8月2日,武汉未来科技城,首个地标性建筑——武汉新能源研究院

    老照片:2011年12月18日,武汉未来科技城未建之前的原始地貌

    位于武汉东南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于2010年10月28日在光谷东部奠基开建。其项目定位为覆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和高科技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领域。


    武汉园博园

    老照片:2014年,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园博园玫瑰园、国际园片区

    新照片:2018年7月,从高空鸟瞰武汉园博园,绿树环抱,生态宜居

    2015年9月25日至2016年5月9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在武汉园博园举办。园博园所选取的地块中,有1/4正好在汉口一处生活垃圾填埋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老照片:2014年2月14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工地

    新照片:2017年8月31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

    为4F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及国际备降机场。1995年4月15日建成通航定名武汉天河机场;2000年被确定为国际机场。

王家墩商务区

    老照片:2006年4月,这里还是一片营房,从附近高楼上就可以看到运输机

    新照片:2018年6月,如今武汉CBD已高楼林立,成为众多国际公司在汉办公的首选

    建于1935年的王家墩机场,随着城市的发展,机场设施很难适应中心城区功能的要求。1997年3月,市政府决定,搬迁王家墩机场。之后在原址建设的武汉CBD(武汉王家墩商务区)是武汉市“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中南路

    老照片:上世纪90年代,武昌中南路路口市民推着自行车过街,中南商业大楼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新照片:2018年6月,中南路成为武昌商业发展的缩影

    位于武昌区,是武汉市内环线的组成部分。1984年之前,中南路沿街单位几乎全部都是政府机关、科研机构。1984年1月1日中南商业大楼的开张,极大地促进了中南路的发展。到1990年左右,中南路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街,目前是武汉车流量最大的街道之一。


    楚河汉街

    老照片:2010年8月,改造前的余家湖片区旧貌

    新照片:2018年7月,俯瞰武昌新地标楚河汉街

    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项目重要内容。“楚河”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和沙湖,是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六湖连通水网治理工程”的首个工程。楚河汉街开业后,成为全国假期人流排名前三的热点区域。楚河汉街绘就了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武汉天地

    老照片:2005年前,整个永清片区显得破败不堪,老建筑下的小卖部也鲜有人光顾

    新照片:2018年7月,武汉天地商业街如今成为武汉人休闲娱乐的首选之一

    位于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原属旧日租界,东临长江,面向风景宜人的汉口江滩公园。

东湖绿道

    老照片:2016年10月,正在建设中的东湖绿道

    新照片:2018年8月2日,东湖绿道风景如画

    “世界级绿道”东湖绿道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内,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东湖绿道串联起东湖磨山、听涛、落雁、渔光、喻家湖五大景区。


    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

    老照片:2009年11月19日,武昌临江片区改造前的旧貌

    新照片:2018年7月25日,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内富有韵律的滨江城市天际线

    位于长江一桥和长江二桥之间,处在长江生态景观轴线之上,未来滨江商务区内,武汉绿地中心和华电、交职院等沿线区域的高层建筑群,将构筑城市滨江优美的天际线。

    武汉长江二桥

    老照片:1995年6月11日至18日正式通车前夕,百万市民如潮水般涌向武汉长江二桥参观

    新照片:2018年6月17日,武汉长江二桥桥面车来车往川流不息

    武汉长江二桥北起汉口黄浦大街三层立交桥,跨越长江至武昌徐东大街,是武汉市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座桥。1991年兴建,1995年6月通车。武汉长江二桥的建成,结束了“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8: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地铁首现“园林式”车辆段
工作人员感觉身在天然氧吧


    长岭山车辆段与周边的山林地形构成园林式厂区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张希祉 通讯员常敏 袁永华 彭珂)12日9时,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长岭山车辆段,武汉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车辆段是我市首个引入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修筑的车辆段。

    “这里是生态底线区,我们的每一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努力将之降至最小。”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李家春说。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段内房屋高度不超过三层楼,主要以单层及多层建筑为主,形成组团式布置,其中办公楼采用中式庭院设计风格,整体呈“日”字形结构,通过采用灰墙黛瓦的传统建筑形式,并在局部配以绿化点缀,细微处如楼内通气管道也做了装饰美化与整体风格相配合,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结合起来,以供职工在工作间隙放松身心。工作人员姚跃表示,相比他之前工作过的地方,长岭山车辆段的绿化面积确实大了很多,结合周边的地理环境,感觉每天都身处在天然氧吧里。段内还配有专门的工业污水处理房,从而全方位保证将车辆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据李家春介绍,长岭山车辆段为武汉地铁单线面积最大的车辆维修基地,车辆段红线面积为53.55万平方米,围墙内占地面积为37.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81万平方米,果树种植面积为1.1万平方米。其地处11号线线路中段,光谷七路站与长岭山郑家路站之间,其功能定位将承担11号线西段、中段、东段配属列车的大架维修任务,并承担11号线全线部分配属列车的定临修、周月检、列检及停车任务。

    据介绍,11号线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风格,车厢腰部镶有“云鹤黄”色带,寓意光明和希望;车内顶部采用“蓝天白云”对射照明方案,仿佛“全景天窗”,车与自然融为一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8: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飞毛里求斯,填补我国中部赴非洲航班“空白”
昨起,武汉直飞世界五大洲

    湖北日报讯(记者成熔兴、通讯员刘锐、李军)8月12日凌晨1时5分,武汉首个直飞非洲毛里求斯的洲际航班开通。这是继卢森堡、英国伦敦、越南胡志明和比利时列日之后,今年武汉新开的第五条国际航线,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首条直达非洲的客运航线。至此,武汉国际航线达到59条,通航点覆盖五大洲,达到52个。
    8月11日晚,武汉直飞毛里求斯首航仪式在天河机场T3航站楼举行。毛里求斯国家航空公司及航旅集团高管到场祝贺,并为从武汉飞往毛里求斯的297名游客送行。
    据介绍,武汉直飞毛里求斯的航班每周—班,飞行时间大约11小时。去程航班航号为MK691,北京时间1:05起飞,当地时间7:40抵达毛里求斯普莱桑斯国际机场。返程航班号为MK690,当地时间8:15起飞,北京时间23:05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毛里求斯是非洲东部岛国,地貌千姿百态,旅游资源丰富。直飞航线开通,将方便湖北及华中地区居民前往非洲旅游,对促进两地间的文化旅游交往有着重要意义。
    武汉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继此航线之后,天河机场已可直达亚、美、欧、澳、非等世界五大洲,直航飞抵旧金山、巴黎、伦敦、罗马、莫斯科、悉尼、迪拜等国际都市。2017年,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为262.63万人次,增幅居全国前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8: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son908 于 2018-8-13 08:44 编辑

GDP居中部第一,民航客货运量却只排第三第二
武汉航空业期待“中部突围”

    湖北日报讯(记者成熔兴、实习生吴豪)8月12日获悉,今年上半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1185万人次,低于郑州新郑机场(1335.6万人次)、长沙黄花机场(1220.1万人次),排名中部第三;货运吞吐量完成10万吨,低于郑州(23.3万吨),排名中部第二。
    航空业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般而言,民航客货运吞吐量与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但在中部地区,却正好形成“倒挂”:上半年,武汉GDP总额为6780.38亿元,高于长沙(5060亿元)、郑州(4611.4亿元)。
    这与湖北、武汉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的经济发展地位极不相称。
    事实上,这一现象已存在多年。2009年之前,武汉天河机场客运、货运吞吐量均排名中部第一,是“双料冠军”。但2010年,天河机场客运吞吐量被长沙黄花机场超过,2017年又被郑州新郑机场超过;2012年,天河机场货运吞吐量被郑州超过,到2017年时货运吞吐量18.5万吨,仅为郑州(50.27万吨)的36%。
    据国际民航组织研究,机场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带动地区GDP增长18.1亿元、直接就业3500人,对地方经济拉动明显。尤其是对于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城市而言,民航是通往世界、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最便捷通道。
    近年来,在省、市大力支持下,武汉民航业一直奋起直追,客货运输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中部其他城市相比依然滞后,陷入了“在发展中落后”的窘境。有民航人士指出,“如果再不加快速度实现超常规发展,天河机场各项运输指标恐将全面跌落至中部第三,沦为周边机场的附属市场。空中通道优势一旦失落,将对湖北、武汉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曾是中部第一,两起两落跌至第三
图文:“天机”不可失,武汉民航客运亟待腾飞



    图为:武汉得中独厚,民航客运亟待腾飞。(本版图片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图为:天河机场奋力突围,不断新增航线。图为5月18日武汉至拉萨航线开通,旅客在登机口登机。

    图为:武汉国际航线已达59条,天河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仍居中部第一。图为5月30日,直飞英国伦敦航线首航。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实习生 吴豪

    8月 12日上午 11时,成都旅客杨东平乘坐的东航MU2463航班,稳稳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第二跑道上。
    飞机落地,缓慢滑行,停靠在T3航站楼舷梯旁。身边朋友向他解释,天河机场有两条跑道,所以滑行时间多出了10来分钟。
    杨东平被眼前现代气派的T3航站楼所吸引,并没有为此而不快。
    旅客们不知道的是,天河机场第二跑道2016年8月投入使用已有2年时间,但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实际功效。因为中心城区一座在建建筑设计高度,超过天河机场净空飞行层设定标准,对往来航班造成安全隐患,国家民航局始终未对天河机场进行增容评估。导致近2年来,天河机场一直无法增加航班数量,只能在原有航班基础上进行结构性优化。“这相当于建成了两条高速公路,但收费口仍按一条高速路的标准进行放行。”湖北民航界人士介绍,2015年,天河机场客运吞吐量,以微弱优势反超长沙黄花机场,回到中部第一位置,但2016年后重又跌落至中部第三。
    与武汉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初,郑州新郑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二跑道投入使用后,顺利完成了增容评估,每小时航班起降架次从33架次(与武汉一样)增加到了45架次左右,吞吐能力提升了近一半。今年上半年,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达17.8%,而天河机场仅为3.8%。
    如此原因,令人可惜,而其背后折射的问题,更令人扼腕。

    2010年——
    高铁冲击,从中部第一滑落

    2009年,武汉天河机场客运吞吐量1130.3万人次,长沙黄花机场1128.4万人次,郑州新郑机场734.2万人次。武汉以微弱优势,排名中部第一。
    此时,天河机场客运吞吐量仅仅多出长沙黄花机场2万人次左右,且三地客运量均处于高速增长通道之中,竞争极为激烈。
    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乘坐高铁列车从武汉到广州最快仅需3个多小时,而且二等票价465元。相比飞机,高铁的快速、低票价,且不受天气因素影响,而具有比较优势,形成对航空的冲击。
    面对高铁的强势冲击,武汉各航空公司节节败退,武汉至广州航线从日发14班锐减到6班。受此影响,2010年天河机场客运吞吐量增幅仅3%。而同在武广高铁上的长沙黄花机场应对有方,年增幅达11.8%,成功逆袭,成为中部第一。
    随后几年,合武客专、京汉高铁、汉宜铁路相继开通,以武汉为圆心形成了一张米字型的4小时高铁网,高铁对武汉民航客运的冲击持续加剧。
    湖北机场集团市场部人士回忆,当时武汉至周边区域600公里以内的航线全部停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航线客流量流失更大。“这几个方向的客流约占天河机场每年客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到2012年,随着高铁降速,武汉至北上广深的出行时间降到4至6小时,才给武汉民航留下喘息机会。天河机场与各航空公司积极“自救”,调整航线网络布局,加大与武汉高铁站、湖北省内各城市间的公路接驳,终于成功应对高铁的冲击,客运吞吐量增幅逐年攀升。
    武汉在艰难中成功逆袭,长沙、郑州等城市也同样保持着客运量的较高增速,与武汉天河机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2010年武汉被赶超,高铁冲击确是主因。虽然武汉、长沙、郑州均已形成“米字型”高铁网,但武汉地理位置更为居中,到北京、上海、成渝、广深四个方向距离相当,航空客流被高铁分流。而郑州偏北、长沙偏南,仅在一两个方向上受到影响,高铁的冲击相对较小。
    事实上,从天河机场后来的应对来看,高铁的冲击并非无法化解。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体制机制上。
    因历史原因,湖北机场集团与天河机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长期隶属于首都机场集团,直到2015年才回归省属。由于天河机场在建设及航线开发投入上以武汉市为主,地方政府与机场双方均有意发展民航,但权、责无法统一,难以形成合力。
    而湖南省则不同,自2004年民航机场属地化改革后,始终坚持自主经营长沙黄花机场,使机场与地方经济的结合更为紧密,也更容易得到省市支持。2009年时,湖南省向湖南机场股份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18亿元,并出台《国际航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国内航线航班开发专项资金奖励办法》。利用这些资金与政策,湖南机场集团制定了淡季刺激计划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航空公司投放运力,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武广高铁开通等冲击。
    2015年,湖北省从首都机场集团回购湖北机场集团,天河机场重归省属,各项工作也随之加速。

    2015年——
    国际业务拉动,重返中部第一

    2012年,湖北省《关于加快全省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武汉市随后加大对民航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新的《航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奖励办法》,加大对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的奖励标准。经过谋划,2012年4月12日,武汉直飞巴黎航线开通,成为中部地区首条洲际定期直达航线。
    这一年,武汉市提出打造“中部门户枢纽机场”,与长沙、郑州展开错位竞争。这一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打造“国际门户”,使武汉成为中部拥有国际地区航线最多的城市;二是打造“枢纽”,要吸引中部周边省份乃至全国旅客来武汉中转,让“要出国、来武汉”成为中部各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
    随后,武汉先后开通了直飞美国旧金山、俄罗斯莫斯科、日本东京、意大利罗马等地的国际航线。目前,武汉国际航线已达59条,国际通航点覆盖五大洲达到52个,形成了“联通周边、直达俄法意、辐射北美、联接中东”的国际航线网络。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由2012年的64.11万人次攀升至2017年的280万人次。
    在国际业务的拉动下,武汉机场国内业务也高速增长。再加上湖北机场集团回归省属带来的发展利好,2015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894.2万人次,以约22万人次的优势再次超过长沙,重返中部第一。
    国际航线的开通情况,对民航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998年,武汉开通首条国际航线。此后,各大航空公司相继开通武汉至首尔、曼谷、吉隆坡等10余条国际航线,但绝大多数因客源不足陆续停飞,持续最长的仅有半年。到2011年,武汉国际航线仍只有6条,加上港澳台地区航线,境外航线总数不过11条。而且,这些航线集中于日本、韩国、越南和泰国等亚洲地区,欧美等发达地区是空白。
    要解决客源不足的问题,国内通行的做法是由政府对新开的国际、地区航线进行财政补贴,鼓励和扶持航企度过“市场培育期”。
    2006年,武汉市每年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新开直飞的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一年5000万元的补贴并不算多,在华中六省城市中,武汉的航空优势并不明显。
    直到2012年,湖北省、武汉市加大补贴力度,吸引各大航空公司增开新航线。困扰武汉民航多年的客源问题迎刃而解,如今武汉的洲际航线上座率已超80%,直飞日本、泰国等亚洲热门地区的航线更是趟趟爆满。
    不过,多位民航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武汉支持力度不小,但仍低于郑州、长沙等地。

    2016年——
    容量限制,又跌至中部第三

    2015年天河机场客运量重回中部第一,仅3个季度后就再次落后。2016年1月至9月,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1546.2万人次,少于长沙52万人次,仅领先郑州7.2万人次。
    为此,2016年10月,湖北机场集团首次举行“力保客流量中部第一”动员大会,邀请武汉市直部门、民航及旅游界相关单位,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解任务,签订责任状。
    当时武汉民航界人士分析原因,2015年起天河机场单跑道起降能力已饱和,三期扩建占用部分设施,运力“吃紧”导致航班准点压力持续上升。2016年1月至2月,因运力、天气、流控、施工等因素影响,天河机场航班正常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航班及客流增长造成较大影响。
    而反观郑州机场,2015年客运量1730万人次,2016年1月,郑州新郑机场新航站楼和第二跑道正式启用,运能大幅释放,1月至9月就完成旅客吞吐量1539万人次,增幅惊人。
    所有人均将希望寄托于即将投入使用的天河机场第二跑道及T3航站楼。但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第二跑道于2016年8月投入使用,因为容量限制,至今2年过去仍未充分发挥应有效用。
    受此影响,2016年天河机场客运量再次被长沙反超,排名第二;2017年又被郑州赶超,跌至中部第三。目前,除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仍排名第一外,天河机场其他指标已全面落后。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今年上半年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132.4万人次,虽仍是中部第一,但仅领先长沙6.7万人次。而且上半年长沙增幅22.5%,郑州增幅55.6%,而武汉增幅仅3.9%。稍有不慎,最后一项优势将有可能消失。
    目前,武汉市已明确表态支持天河机场净空安全管理,并推动武汉区域整体净空管理纳入“一张图”整体规划,加强省市与民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民航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推进,争取早日解除天河机场净空安全隐患,完善相关体系建设,维护武汉空域安全。“天机”不可再失,武汉民航客运亟待腾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8: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son908 于 2018-8-13 08:39 编辑

省市合力,助推天河机场“突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成熔兴实习生吴豪

    武汉区位“得中独厚”,相较于中部其它城市,经济实力、人口资源等都具优势。民航界人士普遍认为:“只要推进得力,武汉民航客运实现中部赶超,并非不可能。”
    2016年开始,天河机场就无法增加航班量,只能“将短线航班改为长线,国内航班改为国际。”在此情况下,2016年和 2017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 量 仍 保 持9.7%和 11.4%的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
    “可见武汉民航客运市场潜力巨大。”不少民航界人士认为,对比长沙、郑州两地经验,实现“中部突围”,武汉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
    其一,建立强而有力、职责明确的省市联动体系来管理民航事务。
    民航界人士普遍认为,航空业的竞争不单是机场之间的竞争,更是城市、区域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其发展壮大需要高效的行业统筹管理。
    湖南、河南均将民航作为省、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产业进行打造,成立省级民航协调机构,并建立省市联动的投入及协调机制。而我省民航业相关工作分散于湖北省、武汉市层面的发改、交通、旅游、机场、城区等部门和区域,没有统一的民航管理机构,不利于统筹协调。
    2015年,湖北机场集团被整体回购后,成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但由于湖北机场集团与武汉天河机场公司“一门两牌”,天河机场至今仍未明确省市股权关系,导致省市在涉及天河机场管理和投入上不明确,也容易造成民航发展战略、民航运输保障等方面无法形成合力。
    专家建议,湖北省、武汉市应分别成立专门民航协调机构,统筹民航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航线网络、临空产业及机场净空管理等民航相关事务。同时,应明确天河机场权属、责权关系,并对天河机场航空业务发展及机场区域综合治理事权层级进行划分。
    其二,加大对民航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形成有效、合理、灵活的支持机制。民航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今年以来,武汉市借鉴外地经验,对《武汉航空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委托湖北机场集团作为平台开拓国内外航线,但在资金支持力度及操作灵活性上仍显不足。专家建议,加快省级政策出台,省市合力共同建立“政府为引导、机场为平台,航企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加强与基地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支持航空公司加大对武汉市场的投入,支持基地公司获得更多的新增时刻资源。
    其三,尽快解决天河机场净空安全问题,早日实现机场运力增容,并进一步完善天河机场国际国内航线网络,解决武汉机场航线覆盖不足、衔接不畅等问题。
    专家建言,在中部地区武汉、长沙、郑州三家机场正处于齐头并进阶段,国家民航局目前并未明确中部门户枢纽机场,正是形成“分水岭”的重要时期。湖北省、武汉市应抢抓机遇,加大统筹发展力度,在体制机制、产业培育、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力争天河机场在“十三五”期末基本稳定航空优势,成为中部门户枢纽机场,为湖北对外开放提供强力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鸣则已,一飞冲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0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只能这样了,生不逢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狠,这怕这楼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再无600+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气,民航,港口,没有一个整合清白的。
说实话,一堆短板,这几年没看到省里专题推进过
自从省里老大走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去看看,湖北下面地市的民航吞吐量增长很可观,有利支撑了全省数据。
襄阳,十堰,宜昌的机场都在扩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气呀,这个年代这个时期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居然还能被外力消耗,简直不可思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场问题错综复杂,与历届领导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有关。这与多年前省市矛盾沿袭有关。

其他省份是全省支持省会机场,武汉是各行其是,就像前面网友所说,民航、港口等从来就是缺乏强有力高层推进,具体部门互相牵肘,很难理顺管理关系。

目前武汉新港特别是阳逻深水港终于理顺管理关系和经营体制,走上正轨。
机场这块,也要下大力气来抓。不能以客观理由作为借口。省里如果高度重视,寻找各种资源支持,很多问题其实可以迎刃而解。

这就是考验领导大智慧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8-13 08:33
GDP居中部第一,民航客货运量却只排第三第二
武汉航空业期待“中部突围”
    湖北日报讯(记者成熔兴、 ...

无语啊 这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leanon 发表于 2018-8-13 09:18
看着气呀,这个年代这个时期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居然还能被外力消耗,简直不可思议。

刨去经济内外部大环境因素,经济发展的各种掣肘还在,深化改革任重道远,不管是省市,还是某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3 09: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看来,继续传达文件、开会布置等工作方式远远不够,需要水果湖大佬多跑部进京,从民航管理最高层直接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0 23:03 , Processed in 0.06557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