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525|回复: 64

[经济论道] 武汉下一个10年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5 2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段时间,关于武汉发展路径规划的建议或政策层出不穷,有国家政策层面的一路一带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等。省市机关发展规划的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光谷创新区及自贸区申请。还有各层级专家学者关于基于武汉发展优势的诸多扶植创业创新空间,金融创新,新型产业建设等等意见。看似武汉未来一片光明,发展路径千万条。可是仔细想想,具体该怎么干呢?
    1.谁是武汉发展的对标城市和竞争对手。
    目前国内经济活跃的重点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天津重庆杭州成都南京武汉苏州,再加上宁波佛山青岛无锡等几个沿海开放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金融产业发达,其他城市不可模仿与复制,天津重庆行政级别高国家投资大,其他城市一般只能羡慕。苏州外商投资一骑绝尘,深圳至今是国内创新与改革的先锋,广州外贸经济,宁波佛山的私营企业活力都是自身最大的特色。近几年杭州的互联网经济也崭露头角,成都是老西部王,南京旧都底子在那,而随着国内高铁网的完善,城市发展的交通地理优势会慢慢抵消。那武汉呢?中央政策倾斜不及西部城市或直辖市,开放创新力度不及沿海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本比较优势也不大,经济底子有一些,文化教育交通区位也有一点点优势,可是特色呢?武汉未来发展要从这一群实力高手中脱演而出,仅凭这一点点恐怕远远不够。向谁可以借鉴城市发展路径,对比一下似乎只有成都,杭州南京可能性多些,特别是成都。内陆型国家中心枢纽城市就是武汉将来中短期的发展定位。
   2.抓住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影响城市发展的要素有很多,文化教育,经济结构和规模,人口,交通区位,能源,环境,城市管理水平,中央政策支持等等。武汉在以上发展要素中都具备条件,但也缺乏拿手的,要想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突破口。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国家重点建设的5大城市群,除中三角城市群外,至少都包含2个以上重点城市。就是成渝城市群也有重庆,成都两重点城市,且重庆还是直辖市。武汉在中三角城市群中既一枝独秀,也有些势单力薄。既然武汉定位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那么内陆型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人口与土地,当然其他诸如前面讲到的文化教育,交通,能源环境,政策支持等等也重要,但是最最最关键的发展要素是人口与土地。换句话说,作为内陆型城市,只有优先掌握规模的人口和充足的土地,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有人可能会说,培育新型产业(互联网),发展高端服务业(如金融),创新才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要害。这也对,但是这是沿海开放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应该选择的。对于武汉这样深入内陆的城市,也同样可以培育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发展金融等服务业,但是基于经济资源流通配置的规律,这些只能当作发展的重点手段,经济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仍然在于扩大人口规模和扩充土地规模。为什么很多内陆型城市最近都扩容,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看好重庆,成都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难道重庆,成都在文化教育,经济结构,交通区位,环境资源等等条件方面比武汉强?显然关键在于人口和土地规模。重庆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有近3000万人口红利。再看看成都,成都与武汉GDP接近,但成都常住人口1500万,辖区面积12000平方公里,四川省人口8000万。而武汉常住人口1000万,辖区面积8000平方公里,湖北省总人口5000万。试想一下,如果成都的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武汉的同等水平,成都GDP就是武汉的1.5倍,如果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四川省30%人口转化为成都市人口,这是多大的经济规模,难怪成都还想继续扩容。人多地广的城市,可以发展从低到高全产业链,更有竞争力的人力成本,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有更大的潜在市场发展服务业,更便宜的工业用地容量,更低的房价和物价潜能。总之,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潜能。
    3.扩容-----武汉未来发展的关键
    未来经济发展的15年,是国内城市竞争的关键时间,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关键时间。怎样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大量人口,扩容城市规模就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的讲,一个常住人口1000万的武汉与一个常住人口2000万或者3000万的武汉的经济规模,经济分量肯定是不一样的。打开武汉地图看看,武汉的可开发用地已经不多,提高城市人口进入门槛,抬高房价,控制人口规模,甄选工业投资规模显然不是武汉目前经济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恰恰相反,合并鄂州和汉川才是武汉当前基于今后20年发展大计的首要任务。武汉北黄陂南江夏之外已经是山林地带,只有东西方向可以有便宜土地扩容。向东合并鄂州,把鄂州作为东湖开发区下个10年的工业用地储备,通过发展鄂州加速与黄石大冶黄冈融城。向西合并汉川,通过发展汉川达到武汉与江汉平原中小城市仙桃,天门,孝感,应城进一步融合,对潜江,荆州荆门随州等武汉城市圈成员的影响也更直接。且汉川可发展为武汉主城外的中小产业基地,蔬菜供应基地,泄洪区(替代东西湖区)。通过以上扩容,可为武汉的后发发展提供充足潜能,并加速武汉城市圈的经济融合。

    最后想强调一点,城市扩容并不等同于以往的摊大饼。但是一个内陆城市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有足够大的饼。城市扩容也不是所谓的”吸血“,中国的城市化一定是众星拱月模式,一味发展小精尖城市至少在内陆城市化中肯定不适应。能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先手,决定了武汉下个10年,下下个10年城市发展竞争中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5 23:4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省不是这个搞法,深圳为何还不合并东莞惠州,腹地那么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5 23: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原创?
     武汉的城市定位不完全决定于武汉自身。但是武汉自己能做的,也不少。
     第一就是理顺省市关系,让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做大做强武汉对大家都有好处。短期可能产生吸附效应武汉市也应该考虑给予一定补偿,减少阻力。
     第二就是楼主提到的,武汉城市空间的扩容。有腹地才更有潜力。而且鄂州汉川与武汉的郊区的发展水平差异甚小且产业聚合度高,加入武汉的成本低潜在收益高。
     第三就是学习其他城市提高城市管理细节和城市美誉度建设。这个应该是最能立竿见影的一条。有决心和资源投入就肯定能做到,而不像前两条不完全决定于武汉自身。
     第四就是旗帜鲜明的力争恢复汉柜和建立武汉股票交易所,武汉的金融有传统,这个问题已经谈过多次。尽管决策层当前不一定马上会批准,争取的多了,一旦决策层决定新引入股票交易所等金融布局,显然会优先考虑曾经露过脸的。毕竟没有什么机遇是等来的。
     第五,总结好国家存储器项目最终落户武汉的经验,在新兴朝阳产业上做一定人才培养和先期投入以及跟踪预研形成一定人才和资源基础,待条件成熟,可以争取国家新的新兴产业战略产业项目布局武汉。
     第六,就是争取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武汉有两所TOP10高校,完全有资格也有财力支持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同时武汉除了航空产业布局不足外,基本每个工业门类都有产业基础,科学成果在武汉也能做到产业化市场化,以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百年来武汉在国内地位起起伏伏,但是武汉科教重镇的地位从未变过,这是武汉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也是武汉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最优先级的目标。
     这六点是我个人浅见,大家可以补充,汇众智启新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5 2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wang181 发表于 2016-8-15 23:40
武汉省不是这个搞法,深圳为何还不合并东莞惠州,腹地那么小

武汉不是深圳,武汉要承担国家中心城市职能,不仅仅是深圳这样的定位。光大肯定不行,但是不大必然是不行的。辩证的看。怀疑你都没好好看楼主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wang181 发表于 2016-8-15 23:40
武汉省不是这个搞法,深圳为何还不合并东莞惠州,腹地那么小

合并东莞惠州,天方夜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0: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头鸟321 于 2016-8-16 00:53 编辑

尽量还是言简意赅的把思路说清楚为好,码字太多看的很累
中部双核有可能是武汉长沙,所谓核必须要有科教做支撑,现在长沙还太弱
以后小城市没戏,大城市带动下的城市群是常态,湖北一主两副态势明显
快要变局了,过往的衡量标准,有些要过时了:)

京津冀的北京和天津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长三角的宁杭和沪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不团结。
成渝是四川省和重庆省双核呢,还是重庆市和成都市?广深,深圳的研发科教实在无法言说,那实际上就是个大的加工厂外加金融试验田。
所谓双核其实都是单核,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长三角是宁杭沪,珠三角是香港和广深,中三角是汉沙昌,首都嘛是京津冀,成渝倒是双核,嘻嘻,角度不同,视角不同

摊大饼的发展没错,但你要有实力摊出去的大饼是城市而不是菜地,否则会被人耻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靠吞并附近地区来发展的套路都很低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1:2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应该合并湖北全省,这样马上全国第一,要地有地,要人口有人口,对楼主实在无语,发展靠兼并?一个毫无细节品质的城市兼并别人,老城区大量破房子,新城都只是开始就说地不够,那人家深圳这些不得开发太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2:3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发展靠工业倍增和科技创新计划落到实处,同时靠转型升级。目前武汉的有足够的发展用地,没必要肓目扩张。把自身做好做精才是根本。不要制造新的大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7:45: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一主两幅的格局。武汉必须坐稳一主的位置,适当扩大行政区域可以考虑,但合并的对象必须对武汉有益,不能大幅拉低武汉的人均数据,否则就是增加包袱,而不是增强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8: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也觉得武汉要把“科教”资源放首位,围绕这些展开一列的行业延伸及发展,这样才能弯道超越,多引进高科技人才,高新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发现武汉很多企业虽然做什么产业都已经做到国外了,但是问身边的朋友同事,他们都没听说这些行业。品牌“营销”能力有待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8: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武汉兼并湖北  成立6000万人的武汉市   武汉立马GDP超越上海   多牛逼啊    可以碾压外地网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9: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wang181 发表于 2016-8-15 23:40
武汉省不是这个搞法,深圳为何还不合并东莞惠州,腹地那么小

因为不需要合并,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互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9:1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wang181 发表于 2016-8-15 23:40
武汉省不是这个搞法,深圳为何还不合并东莞惠州,腹地那么小

深圳想并,广东省会放手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0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头鸟321 发表于 2016-8-16 00:06
尽量还是言简意赅的把思路说清楚为好,码字太多看的很累
中部双核有可能是武汉长沙,所谓核必须要有科教做 ...

科教方面长沙不算弱。。。。更不算太弱。
深圳上海北京这是全国三个科研人才高地。如果算每百万人中研究生人口数的话,北上深前三无疑。
如果一个城市的务农人口收入达到了工业人口标准,那不叫耻笑而叫惊艳了。现在欧洲城市的发展理念就是城市与生态相融合,城市里种田的都一堆,何况周边各农庄农田密布。香港现在也非常主义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小农庄发展。北京周边很多村庄也开始接受大量的城市居民而开展开心农场等家庭亲子旅游项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 11:37 , Processed in 0.09007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