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1 2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规模 256088 m2
建筑年代 2012-2014
作为坐落于南京市大新街口地区这一城市黄金地段的再开发项目,本方案致力于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关注城市文脉、地域文化、绿色生态,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力求这座规模巨大的城市综合体能在现代性、地域性、生态型之间寻求平衡。
方案从项目业态经营的主业——珠宝出发,以三座象征着玉石宝器的建筑塔楼散落在屋顶花园之上,恰似太平南路上三块晶莹璀璨的宝石,谓之“太平瑰宝”。
3.1总体设计策略
本案在总体设计概念上综合城市空间、形体、交通等各方面因素:1、建筑形体切削减弱对干道压迫感,面向太平南路局部架空,内部空间共享;2、与地铁地面和地下的无缝连接;3、设置南北贯穿的车道,加强机动车流在基地内部的疏散;4、独立使用的清真寺及入口广场。
3.2 功能分区
本案北侧为150米的超高层,超高层上部为酒店公寓,下部为商务办公。中部为100米高的商务办公楼。裙楼4层,局部7层,为商业用房。地下5层,负一层和负二层为地铁商业,与地铁出入口相连,负三层至负五层为停车和设备层。
3.3 交通分析
本案地处老城区闹市区,交通压力大,地块出入口和地块内部道路的设计,力求合理便捷,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酒店公寓出入口面向户部街;办公楼入口由太平南路进入;商业人流主入口面向太平南路南北两端,清真寺入口设在基地西南角,位置独立。
3.4 空间分析
用地地处老城区,容积率大,建筑密度较高。本案在满足合理退让的基础上,通过沿太平南路局部架空,商业空间上下贯通,底层架空设置机动车道路的手法,减轻大体量商业综合体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将城市活动空间引入建筑内部,活跃商业人气,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3.5 商业业态
A、借势而上,互通有无——以地下通道的建设打通新街口与太平南路为契机,借助新街口商圈南扩、太平南路再造的东风;
B、商业先导,和谐共生——以创新性大商业为破势主寻,与新街口商圈现有商业互补互携,共同成就“新”新街口;
C、站位更高,放眼未来——城中核心商圈近20万方高品质城市综合体,新街口商圈新的一极。
3.6 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简洁流畅,形象整体大气,底层采用架空手法引入人流,裙房和高层部分横向及竖向线条运用得体,过渡自然,体现了具有独特建筑品质的高档商业特征。底层商业店面运用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了太平南路地段的历史文脉。裙房部分的立面设计采用了石材与玻璃相结合的幕墙形式,从“高山流水”和雨花石获得灵感,线条优美灵动,由裙房逐渐过渡到高层部分。高层主要采用竖向线条,更显建筑体型挺拔,同时精心设计了分体空调室外机的位置,并与灯光设计相结合,造成丰富多彩的立面表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