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6541|回复: 180

[石门影像] 真定府古城拾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8 02: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haonan1994 于 2015-2-26 23:15 编辑


清代真定府城示意图
我们就从一首古老的民间歌谣开始说起,歌谣是这样的:

东门里面大佛寺,东门外面接官厅。
南门里面阳和楼,南门外面麦饭亭。
西门里面石鸡叫,西门外面万人坑。
北门里面韩信洞,北门外面出石青。


    东门里面大佛寺,指的是隆兴寺,里面有一尊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的观音像。赵匡胤在没有坐皇帝时路过正定曾召集当地的僧人,询问有没有大寺院。当时的大佛寺不在东门里,而是在城西北三里以外,这个寺的老方丈名叫可俦,胸藏文韧武略,智慧过人。他见赵匡胤询问寺院情况,就把柴荣毁掉寺内铜佛之事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和柴荣乃是金兰之交。他听后便对可俦说:“既然是我大哥毁了你七尺三寸金佛,我要得了帝位,一定还你七丈三尺金身。”说完当即叫人选定了东门里这个地方。后来,赵匡胤很快就答应了。于是在东门里建起了大悲阁,铸造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东门外面接官厅,是因为正定历来是郡州府县治所。凡是从京城来上任的大小官员路过正定,必须从东门进城拜官。因为东门称为嘉门,所以就在东门外西修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接官厅,凡是上任或卸任、过路入京的官员都在接官厅上举行欢送仪式。
   南门里面阳和楼,传说是唐明皇游地狱后所建。阳和楼建筑奇异独特,它的下层和城墙一样高大,下面有两座城门似的大门洞,上面才是宏伟壮观的大殿。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殿上的每个木椽下面都垫有一个大元宝。传说是把阳和楼建成语;还没有用完唐明皇拔给的银两。唐明皇下旨把剩下的银两铸成大元宝压在每个木椽下面。当时的文人墨客来到真定府都要到阳和楼登高眺望,赋诗题字。现在大佛寺所存的“容膝”二字石匾,是南宋朱熹所写,原来就镶嵌在阳和楼上。
   南门外面麦饭亭,那是刘秀逃国路过真定府城南,逃到河堤饿得一点儿也走不动了。遇见一位送饭的老太婆,要了一碗饭是又香又甜,简直是天底下难找的饭。后来刘秀坐上了皇上,天天吃的山珍海味,鱼虾鸡鸭,早有点腻烦了。一天,他忽然想起了在真定府吃的那碗饭,于是命御厨作一顿这样的饭,但他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那饭又圆又扁,又有沟沟。御膳房怎么也做不成。他便派人到真定去查访,请教了当年舍饭的老太婆。原来他要做的饭是正定一带用大麦仁碾成加工后的麦仁饭。刘秀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在当年舍饭的方,派人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就叫“麦饭亭”。
   西门里面石鸡叫,是因为正定城里是座砖砌的大城,在东南西方向各有城门一道。唯有西门瓮城,就是从里面往外的第一道城门往南一拐,在东边的城墙上有一处地方,不管是大小车辆通过或是用砖石在墙敲几下,城墙里就会发出“唧唧”的叫声,里面藏有一件宝贝--石鸡,也有的说是金鸡。
   西门以外万人坑,是因为在以前出了西门往南拐,在城墙根处是斩犯人的法场。把犯人斩首后就地埋掉。因此,那个地方就叫“万人坑”。正定人最忌讳说:“你快该出西门了吧!”认为这句话最不吉利。人们常把西门称为丧门。
   北门里面韩信洞,在大北门第一道城外,北城墙根下,有一个很深很深的圆洞。据说是韩信为用兵而挖的一个兵洞。曾在这里巧布人马,吓退敌军的地方。那时韩信还没有当元帅,只是一员偏将,只带领少数兵马镇守正定。有一次,敌军想夺取真定,但不知城内兵马虚实。韩信想了一条妙计,就在北城根挖下了这个土洞,一直通到城外。当时他命令军士在城墙上插满军旗,吩咐少数兵丁在城上来回巡逻。又把其之兵马编成数队从地洞里走出城去,这样不停地往返。敌人看到正定城有重兵把守,不敢轻敌,乖乖地溜走了。
   北门外面出石青,石青是一种宝贵的药材,它能治疗服毒后的急症。石青这种药材专治这种急症。过去的北门外,有个大沙疙瘩,方圆足足有百十亩那么大,圆圆的象个大坟头。上面长满了葛针蒺黎。早年间,有个放羊的孩子,常在这里放羊。有一次,他拾到了一块象似石头可比石头软的东西,他觉得好玩就带回了家里。家里大人问他是从哪里拾来的。可全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正巧被一位老中医看见。老先生仔细一看,高兴地说道:“这是石青啊,是贵重药材,专治服毒致死的病。” 现在北门外面的沙疙瘩早已平为耕地,但还有人到那里去找石青。


序:三关雄镇、九省通衢,拱护神京、畿南保障,古来争霸地,真称北镇雄
     正定的城墙属府级规制。周长24华里,高3丈2尺,上宽2丈5尺,下宽3丈,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曰迎旭,后改环翠,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每座城门设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月城就是在瓮城外加筑一道弯月形城墙。瓮城高度与内城相同,月城的高度则是内城的一半。南门、北门的瓮城城门设在东侧,西门、东门的瓮城城门设在南侧,与内城门形成90度夹角。南门、西门的月城门和内城门于正方位开门,东门、北门的月城门与内城门则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形成了曲折回旋的防御体系。出入城要经过三道城门,收到了易守难攻、守御密固的效果,此种格局在国内亦不多见。此更说明正定城在明代政治、军事地位的重要,对拱卫北京城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帖共五章,分别是
第一章—古城文化——自有慈航在,度人总未停
第一页——第一页

第二章—名城揽胜——飞檐敞宏构,云物京畿秀
第一页——第七页

第三章—楹联牌匾——九达京华路,翘首君门就
第七页——第八页

第四章—名人诗赋——匹马镇雄关,一郡古常山
第八页——第十五页

第五章—商业文化——幽廊同举酒,尽醉卧花溪
第十五页——第十五页





那么,开始走进正定古城吧。

第一章——古城文化——自有慈航在,度人总未停

正定古城正定古城坐落于东经一百一十四度,北纬三十八度,华北平原中西部,古燕赵交汇处。南带滹沱河,北倚恒山,西走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这里态势很符合建城理念。追溯历史,正定城应建于隋唐,建筑高峰时期,历代均有修缮。正定作为郡府的所在地,应是明万历四年修缮完毕,现存的砖城墙即是“明城”。
正定历史悠久称谓多。
公元前柒柒零年春秋时代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建立过鲜虞国,中山国。战国时代时称东垣邑,汉改为真定县。随着朝代的更迭,有恒山、恒州、常山、镇州、镇阳、中京、北都等二十多个称谓。

滹沱河滹沱河我们的母亲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流经山西河北,最后注入渤海。全长五百八十七公里,他养育了两岸人民,繁荣了两岸经济,但它也带来了不少水患与灾难,历代名人文豪为滹沱河的壮观留下了不少诗赋和文学佳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滹沱河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妙的神话传说。

九桥不流河上有桥,桥下流水,乃之常见,但正定有酒桥却不流水,稀也。那是隆兴寺,府文庙,县文庙各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但不流水,有金鱼池。前人将这三座桥描绘得如此神秘,妙哉。
三山不见正定地处华北平原,燕赵之间,地理位置重要。河朔重镇,九省通衢,三关雄镇,历史上称谓多,有常山、中山、恒山之称,乃称山而不见山也。

第二章——名城揽胜——飞檐敞宏构,云物京畿秀

九楼说法有三:
其一:阳和楼、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藏经楼、钟鼓楼、开元寺钟楼、慈氏阁、转轮藏。
其二:四城门楼、四角城楼、阳和楼。
其三:钟鼓楼、阳和楼、开元寺钟楼、两座魁星楼、四座城门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07: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建筑已经消失了。  正定现在还有龙王塘路 三圣祠街等地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08: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go on。。。{: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09: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滹沱河要是活起来了    那城市的灵性也就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0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是白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0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还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0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定府古城拾遗, 由古城文化、名城览胜、楹联牌匾、历史名人、名人诗赋、商业文化、民间文艺、神话与传说、四合院、古城名吃10部分构成,共215篇,语言精练,可读性很强。


楼主辛苦,坐等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帖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haonan1994 于 2014-10-28 11:35 编辑


钟鼓楼面南背北,东西三十五米,南北宽十五米,是正定府衙第一道门。楼前有一对石狮,钟鼓楼斗拱托顶起脊扣瓦,整个楼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四周上沿镶有石条,中间是洞门,踏甬路可一直进入大堂,由北面东西西头登上楼,二层宽敞明亮,东头悬挂一只大钟,西头挂一面大鼓,朝钟暮鼓。此楼宏伟壮观为府衙增添了几分威严。





钟楼属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润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一百三十五平米,二层楼阁式青瓦歇山顶,通高十四米,其大木结构、柱网布局、硕大的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钟楼始建于东魏光和二年,唐乾宁五年(八九八年)重修,十一吨重的铜钟悬挂在不起眼的钟楼,上千年不毁坠,可谓奇观也。





阳和楼坐落于正定城中心至南门的中段。阳和楼建砖台之上,楼高十米,面阔三十三米,通进深度十三米五十。单檐、琉璃瓦、宫室建筑。长七间深三间,南面挂有“阳和楼”一横匾,北面挂有“广大高明”横匾一块。东西各有马道直通楼台,台下有左右两个洞门,南通南门,北通城中心,俗有“道夹庙,庙夹道,十字路口五条道”之说。
文庙魁星楼县文庙、府文庙各有一座魁星楼,为三层砖木结构,第三层有木雕人像,足登鳖鱼一手握书一手执笔,象征“魁星点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1: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山赵子龙在此,汝等小儿不得无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1: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haonan1994 于 2014-10-31 00:18 编辑


金脸关爷阳和楼南面关帝庙内的关大老爷是唯一的金脸塑像。



四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四塔均是佛教舍利塔,造型各异,各领风骚,美不胜收。凌霄塔高大挺拔像一位顶天立地盖世英雄;须弥塔方正像一位儒雅风范的才子;澄灵塔玲珑俊俏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华塔华彩端正像一位美丽艳妆的贵妇。





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是临济寺的主要建筑,也是该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该塔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八七六年,为义玄大宗师衣钵塔,高三十点七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突心塔,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人以重檐密布只威。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3: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haonan1994 于 2014-10-28 13:52 编辑


须弥塔须弥塔初名雁塔,俗称砖塔,北齐(五五零年)时初建,唐贞观十年(六三六年)重修,坐落于开元寺内,钟楼西侧。塔身建于高一米五十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三十九点五米。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角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塔身挺拔,简朴大方。比西安的大雁塔(652年)、小雁塔(707年)的始建年代都要早几十年。
凌霄塔凌霄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朝七六二至七七九年。凌霄塔为正定四塔中最为高大,因其巍峨挺拔、直插云际,故名凌霄塔。为一座平面八角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高四十点三一米,身分九级,巍峨高大。一至三层为砖仿木结构,四层以上为木结构为主要,以俗称木塔。





华塔又名多宝塔,坐落于广惠寺院内。塔高四是米五十公分,由中塔和四个小塔组成,为宋代遗存。中塔三层以下为平面八角形,四层为圆锥体,周围有狮、象、虎、豹龙以及佛像浮雕,参差排列十分得体,最上层的壁塑是菩萨,原有彩绘已剥落,壁塑部分上方是八角形檐顶,上为塔刹。塔内有唐代玉石佛两尊,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佛像。多宝塔名即有多宝佛而来。这样圆形中塔上部周身浮雕多宝的塔造型又叫“金刚宝座塔”,是供奉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塔。中为大目如来佛,东部为阿閦佛(坐骑为象),南部为宝生佛(坐骑为孔雀),西部为阿弥陀佛(坐骑金翅鸟),北为不空成就佛(坐骑北方羯摩)。华塔造型独特为佛塔中孤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4: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haonan1994 于 2014-10-28 14:22 编辑


八大寺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



御碑亭隆兴寺内有两座御碑亭,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是,碑亭顶上瓦为黄色,为帝王特有标志。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时路过真定在隆兴寺下榻写就的清高宗碑亭。是弘历于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零年)巡幸五台山御驾亲临题写“龙腾故苑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Lun”的著名诗句。
隆兴寺始建于隋,初名龙藏寺。占地面积八万五千二百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六进院,八大殿。迎门为一高大琉璃照壁,向北依次为三路单孔石桥。天王殿、六觉大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右为慈氏阁,左为转轮阁,隋碑,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中轴线末端是一九五九年从崇因寺前来的毗卢殿,龙泉井亭纵深相处,整个寺院殿阁高低错落,重叠有序。主次分明,原建筑分东院方丈院,中院大悲阁,西院为行宫,后为天王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4: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要顶,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4: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建筑已经消失了。  正定现在还有龙王塘路 三圣祠街等地名
guochao918 发表于 2014-10-28 07:25



    恩是啊,期盼“修旧如旧”,重振雄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21:20 , Processed in 0.07208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