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星三角 于 2014-9-26 16:19 编辑
用10年时间完成一次漂亮的“绿色革命”,株洲终于“扬眉吐气”了。9月25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传来消息,株洲、温州、合肥等17个城市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自此,株洲多了一张国字头“城市名片”。
株洲获得这一新名片殊为不易。2004年,株洲连续两年列入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黑名单”,戴上“黑帽子”。此后,株洲市推动“生态宜居株洲”建设,推行绿色新政,走上了从“高碳”向“低碳”、从“黑色”向“绿色”、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之路,向生态宜居城市进发。
根据株洲市创建办提供的数据,株洲森林蓄积量达2047.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79%,市区69条主次干道的绿化普及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69平方米。
据了解,“国家森林城市”评定工作于2004年启动,目前,全国仅75个城市获得这一“殊荣”。
□链接
说说株洲“那些绿”
市树市花
2007年4月12日,经市民评选,株洲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樟树为株洲市市树,红檵木为株洲市市花。
生态防护林
建设防护绿地0.87万亩,开展长株潭绿心造林绿化,造林0.54万亩,全市建设各级生态公益防护林458.5万亩。
绿色通道
全市建设了3485.1公里长的森林廊道和生态风景线,完成“三边”造林18.61万余亩。市区69条主次干道绿化率100%。
江河防护林
全市江河绿化率达86%,湿地保护面积达17.02万亩,初步形成“林水相依,林水互养”的生态防护廊道。
森林公园
全市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个,总经营面积分别达到56.01万亩、70万亩。湿地保护面积达17.02万亩,保护率达34.61%。
护绿植绿
建成“共青林”、“读者林”、“巾帼林”等一批义务植树基地。自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约有5200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23280万株。
□时间线
株洲“创森”之路
2012年3月
株洲成立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森”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创建办,便于统筹。
2012年4月
株洲市正式拿到“创森”入场券。同年,“创森”纲领性文件《湖南省株洲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2012年至2014年
株洲市投入各类资金31亿余元,完成新造林65.56万亩。完成湘江风光带、炎帝陵景观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建成6个森林公园、141个义务植树基地、887个市级绿色村庄(社区)、15个生态公园、160多个街头小游园。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