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021|回复: 2

[2号线] 地铁来了 长沙驶入快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8 12: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年间,长潭西、长株高速相继开通;5年间,波音747首次降落长沙黄花机场;5年间,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从城东呼啸而过;5年间,湘江综合枢纽工程与长沙首条地铁同年拉开建设大幕,“水路空铁管”一起发力。

    蝶变  立体综合交通方式雏形已现

    一个普通的日子,也许能成就一段辉煌的历史,并被受益的民众铭记在心。翻开长沙“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鸿篇巨著,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的章节都那么鲜活,为人称道……

    ——2007年2月9日,长沙至湘潭西线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把长沙与湘潭的距离又缩短了20公里;

    ——2008年8月1日,湖南首条、全国第三条湖底隧道长沙年嘉湖隧道竣工投入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中心尤其是烈士公园周边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

    ——2009年12月26日,全程1068.6公里的武广高铁顺利实现首发之旅,长沙迎来高铁时代,湘鄂粤三省进入“三小时经济圈”。

    其实,这只是“十一五”长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三个重要片段,除了“高铁”,“大飞机”、“地铁”、“城际轨道”等这些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字眼已成星城百姓的热词,已经或将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生活的品质,东西贯通、南北连接、内外成网的立体综合交通方式已见雏形,带来的是交通圈与都市圈、经济圈的环环相扣,熠熠生辉……

    “劳动路东通西不通,蔡锷路北通南不通,黄兴路南通北不通,展览馆路中通两头不通”,这是长沙市民曾经对城区道路通达性的一种直白表达。“这几年,长沙‘断头路’少多了,潇湘大道、湘江大道、万家丽路、芙蓉路等不断延伸,真的变化大。有的新路我还叫不出名字。”住在长沙火车南站附近的老长沙李先生深有感触。“由于湘江大道到液化石油气码头就此没有去路了。原来从家里出发去河西大学城工作,要么绕道芙蓉南路,上猴子石大桥,要么绕道橘子洲大桥,路上至少一小时。不过自从湘江大道南段2008年竣工通车后,一出门就上猴子石大桥,真的方便。”

    裂变  新交通方式改变人们生活

    放眼湘江两岸,望月湖段一桥飞架,潇湘大道往北延伸至望城县内;三角洲浏阳河隧道开通,捞刀河大桥顺接北去,湘江大道直达沙河。大道通衢,与水和谐共生,带来的是车畅人欢,城区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放眼大河西先导区,金洲大道、金星大道等主干道连接环线,成为联系城乡的重要通道;放眼武广片区,花侯路、劳动路、红旗路等在长沙南站附近成网成块。“我们以前这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但自从高铁站建成后,我们这里的交通比城区还方便,几分钟内到武广长沙南站坐高铁、15分钟可到黄花机场坐飞机,还有京港澳高速公路从家门口过,进城也非常方便,机场高速、香樟路等多条道路对接城区。”住在黎托乡政府附近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新交通方式的进驻已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其实,裂变的“立体交通效应”不只是城里人刘先生一个人的感受,远在山区乡镇浏阳市淳口镇跑运输的王崚更是颇有感触,原来蜗居偏远山村,交通十分不便。自从村里近年通了水泥路后,他就买了一台货车,把乡里菜往城里送、把城里商品往乡下拖,一来一往中,王崚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滋润了,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内涵。

    道路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当地的产业布局与发展。放眼长沙,一个个工业园区已沿交通发达城镇拓展延伸,一条条产业带与交通枢纽同气连声。

    ——浏阳河畔,黄花机场、武广高铁、京广铁路、湘江霞凝新港与长永高速、长潭高速、长株高速等多种便捷交通方式同心合力,将沿线20多个乡镇花木基地连成一串,托起成了全国有名的百里花木走廊产业带,年产值逾30亿元。

    ——沩水河边,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如同两个黄金瓜,挂在金洲大道旁,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条道路就是一条产业走廊就是一个工业新城,璀璨夺目。据金洲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区自2006年与金洲大道同步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引进项目97个,合同引资370多亿元。

    展望  交通引擎必将引领长沙飞奔

    “十一五”期间,在城乡道路巨变的同时,铁路、民航、水运、轨道交通、管道运输建设也悄然加紧“提速”。概算总投资21.5亿元的长沙黄花机场扩建工程于2006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2009年7月31日,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工程封顶。2009年9月28日,投资119亿元的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省会长沙从此大步迈进了“地铁时代”。 2009年9月30日,总投资59.7亿元的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在望城县蔡家洲开工。管道总长260公里的中石化湖南成品油管道工程于2008年6月竣工后,成品油通过管道从岳阳直输长株潭地区。

    站在村口回望,弯弯山路已被换成笔直的水泥路;静立湘江边回望,江中已是千帆竞渡;步入城市回望,高速列车飞驰而过……目光锁定运行中的汽车、火车、高铁、飞机、船舶,立体交通已走向你我。

    而随着地铁2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黄花航空城、湘江综合枢纽、沪昆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已在“十一五”拉开大幕,并将在“十二五”建成投入运营,长沙作为中部乃至国家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将如虎添翼,强大的引擎必将为星城注入强大的动力,引领长沙一路飞奔。

    出行写真

回家过年路途不再遥远

    本报讯(记者 苏 毅)5年交通巨变,谁最有发言权?谁的感受最深?在“十一五”即将过去,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将来临的时候,记者采访了部分客居他乡的游子、来长投资商、在长沙城区工作而老家在外地的市民,以及外出的打工人员,清晰的回家过年路径再次见证星城交通在5年间的深刻变化。

    今年回家过年不开车

    【人物】李可,广州某贸易公司老总,浏阳人

    【路径】广州——浏阳

    【声音】2009年以前,我每年都是自己开车从广州回家过年。开得快的话,8个小时还只能到长沙。运气不好,遇到京港澳高速堵车,一整天还难得到家,很辛苦。现在高铁开通了,真的方便。从我的住地番隅星蓝湾出发,不到10分钟就到广州南站。2个半小时候,就到了长沙南站。高铁的安全、舒适、便捷是自驾无法比拟的,并且自驾车回家,费用也不低。今年春节,我选择坐高铁回家,全程4个小时足可以回到老家。

    回家吃年夜饭,路上20分钟

    【人物】刘征,长沙某企业财务主管,望城人

    【路径】桐梓坡——高塘岭

    【声音】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是每年都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能回家。虽然家不是很远,但在金星大道没有修好前,回家还得好几十分钟。现在可好了,一条大道直通高塘岭镇,20多分钟就到家,比河西到河东还方便。即使干到大年三十下午6时下班,赶回家吃年夜饭也时间充裕。

    直航,回家从此不再转机

    【人物】肖总,某幼稚园负责人,台湾人

    【路径】长沙——台北

    【声音】在2009年没有直航前,我从长沙回台北都要从香港转机,真的有点麻烦,没有大半天回不了家。要是遇到台风,还得在香港住一晚。去年1月15日,长沙与台北实现直航后,回去就方便多了。并且现在长沙飞台北航线也已由去年开通的每周一班增加到了几乎每天一班,参与营运的航空公司也由当初的一家增加到了四家。今年过年回家,下午2时从长沙城区出发,傍晚就能回到台北家中。

    回家,多条道路随便走

    【人物】张云燕,在长沙城区打工,宁乡人

    【路径】开福区捞刀河镇——宁乡历经铺乡

    【声音】我在捞刀河镇做小生意已多年了,原来每年回家都走319国道,现在有三条道路供我选择。除了老路外,从长益高速进宁乡东也可以回家。不过最快的还是走2008年通车的金洲大道,自己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家了。而且一条路一头连着宁乡县城,一头连接长沙城区,我们买年货也方便,想去哪里,随便自己选择。

    交通五年这些日子值得铭记

    ●2007年2月9日,长沙至湘潭西线高速公路正式竣工通车,标志着长株潭交通同网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把长沙与湘潭的距离又缩短了20公里。

    ●2008年8月1日,湖南省首条、全国第三条湖底隧道长沙年嘉湖隧道正式竣工投入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中心尤其是烈士公园周边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

    ●2009年7月1日,长沙至株洲、湘潭城际铁路工程奠基。建成后,长株潭城际铁路将成为三市最主要的交通走廊,长沙至株洲24分钟可到达,长沙至湘潭也仅需25分钟。

    ●2009年8月18日,南航“长沙-广州”空中快线正式启动,每天有16个往返航班穿梭于长沙和广州,为旅客提供了一条“公交化”的空中专线,每隔一小时一班。

    ●2009年9月20日,营盘路湘江隧道拉开建设帷幕。到2012年1月,市民驾车只需4分钟就可通过这条有着“湘江第一隧”之称的江底隧道,快速穿越湘江。

    ●2009年9月28日,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多公里长的线路如同城市的脊梁,长沙迎来地铁时代。

    ●2009年11月20日,长沙黄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成为全国第11个跨入“千万级俱乐部”的机场。

    ●2009年12月26日, 全程1068.6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顺利实现“陆地航班”的首发之旅,长沙挺进高铁时代。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实现高铁车次公交化、售检票地铁化、服务机场化。

    ●2010年9月1日,长株高速公路通车,长沙到株洲25分钟。

    ●2010年9月28日,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同时开工,引领长沙步入高效便捷的快速过江时代。

    ●2010年11月23日,长沙首个综合交通枢纽——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奠基。项目建成后将集地铁、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于一身。

    数字看变化

交通五年,这些数字记录历史性突破

    固定资产投资

    3.74倍

    “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74倍。

    高速公路投资

    5.45倍

    “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0.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45倍。

    农村公路建设里程

    9倍

    “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改造农村公路9371公里,比“十五”期间1100公里的建设里程增长近9倍。

    港口吞吐量

    4倍

    预计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可达到4000万吨,是“十五”期末的4倍多。

    机场旅客吞吐量

    1倍

    黄花机场2005年旅客吞吐量为530万人次,2009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128万人次,增长一倍。

越来越多的游客随我逛星城

    讲述者:余笑晓

    (湖南新康辉国旅导游)

    作为常年在长沙本地带团的导游,长沙交通在“十一五”期间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我体会最深。这五年来,长沙交通的最大变化在于变得更通畅和变得更美丽,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通过便捷的交通工具来到长沙,饱览千年古城的现代魅力。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十一五”以来,湘江三汊矶大桥顺利建成,万家丽路纵贯城东,金星路直达望城,年嘉湖隧道改写营盘路“断头路”历史,车站北路跨过浏阳河,芙蓉北路拓宽变靓延伸至沙河……而且,不仅仅是这些,这五年来,长沙还逐渐有了不少单行道,中英文的交通标识等也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更多人性化修改,这样带队出游时,只要合理安排好线路,一般都会准时到达游览地点,非常方便快捷。

    除了市内交通越来越通畅,长沙这五年的外围交通也在悄然升级,让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涌入长沙。尤其是在武广高铁开通以后,来自广东和湖北的游客明显增多,甚至还吸引到了千余香港同胞组团来长沙旅游观光。“十一五”期间,随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进展顺利,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搭乘直航飞机来到长沙。

    在确保交通顺畅、打造多重立体网络的同时,长沙的景观工程和基础设施也在悄然提质,一条条美丽的道路将如今的长沙打造得异常动人。如今,每每带团行走在长沙的橘子洲头、潇湘大道等处,看到游客们连连惊叹、沉醉其中的表情,我都会感到很自豪。

    最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外地游客会在离开长沙后,屡屡发来短信表达对长沙的留恋:“长沙不仅仅是个千年历史古城,还有很美的道路,特别是那些漂亮的绿化造型带,真让人难忘。”
发表于 2010-12-28 13: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吹吧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13: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到轨道交通版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0 19:59 , Processed in 0.03369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