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24|回复: 0

[数据时讯] 洛阳市“十四五”文物博物馆事业重大工程项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3 20: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以国家启动夏商文明研究工程为契机,聚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商城工作队等考古力量,整合早期中国研究中心优势,规划建设集夏商考古研究、学术交流、实验室考古、科技保护、考古标本整理、文物收藏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综合考古研究中心。

2.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在汉魏故城遗址内城西城墙外建设集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研学、文创与游客服务中心于一体的遗址博物馆,系统展示汉魏洛阳城遗址60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其重要价值,结合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中国古都制度体系和都城考古研究展示中心、国际汉魏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全国大遗址沉浸式数字保护展示体验基地、民族融合和全球客属交流互鉴基地,推动洛阳市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再上新台阶。

3.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贯彻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带”战略部署,建设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集中展览大运河相关文物,全面呈现隋唐大运河的兴衰历史故事,唤醒人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结合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提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国际间相互交流融合、强化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4.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依托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及东西两侧城墙、阙楼打造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系统展现隋唐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突出价值,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

5.万里茶道博物馆。依托山陕会馆古建筑,建设洛阳万里茶道博物馆并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展示万里茶道历史、古建筑文化和会馆文化。设立洛阳与万里茶道专题陈列展览,讲好“洛阳茶道故事”,为万里茶道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宣传展示搭建新平台,推动万里茶道联合申遗。

6.洛阳博物馆综合提升。对洛阳博物馆常设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洛阳唐三彩展”“石刻艺术展”等6项专题展览进行展陈提升,加快智慧化博物馆建设,突出洛阳历史文化在黄河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突出洛阳在奠定中华文明之源以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影响。提升文物库房和基础设施硬件水平,配置环境温湿度调控系统、有机质文物库专用恒温恒湿典藏柜及环境多参数监测终端设备,更换展厅和办公区老旧空调系统,更新屋顶锈损钢架及外挂石材,维修停车场和环主楼人行路等。

7.古墓博物馆和北魏宣武帝景陵保护整体提升。一期主要对地下部分实施加固和防渗漏工程,对壁画陈列厅和历代典型墓葬区进行陈展和综合提升,对地上部分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对馆区技防、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等。在一期完成的基础上,拟对外部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周边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8.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综合提升。对博物馆现有文物展柜、灯光设备、展厅地砖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丰富展示内容,同时着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开展天子驾六遗址本体实时监测、三维全景扫描、三维建模等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文物数字资源库,利用数字资源进行遗址和文物展示整体提升,以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统一化、科学化管理,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打造精品博物馆。

9.偃师博物馆陈展环境综合提升。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编制《陈展环境综合提升方案》,对原有“夏商王都文明展”、“石刻艺术长廊”两个展厅的陈展内容进行全面提升,并对馆内的道路、绿化、照明等整体环境进行综合提升。

10.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宫城区重点实施玄武门遗址、九洲池二期保护展示工程,并对宫城城墙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凸显轴线,勾勒轮廓;历史轴线区域,继续实施天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重现隋唐洛阳城历史轴线的恢弘气势;洛南里坊区,以正平坊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保护性恢复里坊;天街两侧十二里坊以里坊历史文化为基础,植入相关文旅业态和配套服务设施。  

11.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施太极殿、显阳殿、神虎门、内城西明门至青阳门大街、铜驼大街南段、内城阊阖门至建春门大街、内城东城垣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提升遗址公园环境景观和服务接待能力。同时,开展洛南礼制建筑遗址群保护展示详规修订和上报审批工作,启动保护展示前期工作。

12.偃师商城考古遗址公园。持续做好偃师商城遗址环境整治工程,在环境整治一期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启动环境整治二期以及宫殿区改造提升项目方案编制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13.邙山陵墓群保护展示工程。进一步加大遗址和墓葬保护力度,重点实施新庄东汉烧窑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大汉冢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元乂墓本体保护加固工程,北魏孝文帝长陵陵园遗址、北魏孝明帝定陵和宣武帝景陵、西晋崇阳陵、峻阳陵陵园遗址等本体保护工程。

14.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提升龙门石窟研究院管理层级,完善部门设置,充实专业技术队伍,依托龙门石窟,整合区域石窟寺资源,建设具有行业示范和区域辐射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全面提升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开展石窟寺综合保护工程,实施擂鼓台南洞抢险加固工程、看经寺渗漏水治理保护工程;开展龙门石窟周边古遗址考古与保护工作,持续做好唐代香山寺遗址考古发掘。

15.涧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以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2号、10号和11号街坊保护修缮工程为基础,充分盘活利用工业园区、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闲置老旧厂房等开展工业遗产游,打好“工业遗产牌”,推进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和工业遗产博物馆建设。

16.老城历史街区古建修缮。对老城历史街区范围内安国寺天王殿、河南府城隍庙、林家大院、史家大院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打造洛阳传统文化旅游新亮点。

17.传统村落保护。推动洛宁河底张氏旧宅、上戈乔家大院、底张草庙岭民居、偃师山化游殿村等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维修工作。

18.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以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和近年新发现文物资源为基础,完善全市文物资源空间分布、密度特征等基础数据,构建洛阳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一张图”。

19.全市文物预警监控信息化平台。依托“智慧城市”、“天网工程”、大数据中心等,对接文物安全监控、公安PGIS等信息资源,构建洛阳市文物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加强重点文博单位和重点部位的安全动态数据采集,实现全市文物信息同步、资源共享,并逐步推动文物行政执法信息网上公开、网上查询,不断提升文物安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20.河南古代壁画保护研究平台。以国家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工作站为依托,全面调查省内古代壁画资源,建设“河南古代壁画保护研究平台”,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辐射河南乃至全国的古代壁画保护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4 09:52 , Processed in 0.05435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