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794|回复: 6

[规划建设] 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成果出炉!扩容七倍、规划11条地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 1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06-01 18:20 来源:南方+

建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中国智造品牌中心”;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建设“摩天工厂”“无人车间”;5分钟可达公园,规划11条地铁、200公里风雨连廊……

近日,由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参与编制的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成果(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规划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宜居、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对科学城未来的发展作出细致安排。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拟将科学城扩容7倍,至144.65平方公里,引领科学城实现“五年大变化”。

拟扩容7倍至144.65平方公里

广州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的主体园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科学城已由产业集聚的起步发展期,迈入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期,但发展空间逐步饱和。为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拟将科学城扩容7倍,至144.65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区面积的1/3。

今年3月,广东省 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广州科学城要实现五个方面大变化——发展空间实现大优化,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产业集群实现大提升,中小企业实现大发展,对外开放形成大格局。

如何扩容,如何布局,如何实现这五大变化,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为避免“关起门研究”的不足,也为科学城扩容提质提供更优胜方案,2019年3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面向全球,正式启动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

本次深化设计成果是在综合六个竞赛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按照竞赛专家评审会的意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意见,同时衔接《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而诞生的。

“深化设计为广州科学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发展框架,针对产业、生态、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实施项目相结合,能够较好地指导规划理念的落地。”评审专家认为,规划对生态的保护和利用,较好继承了原科学城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生态一直以来是科学城的强项,要保持下去”。

同时,专家表示,规划对于创新人群和创新体系的研究,进而形成的定制化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和园区更新路径,能够为科学城提质增效提供较好的实施指引。

将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793公顷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而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根据规划,科学城产业发展定位为“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和“中国智造品牌中心”,将培育壮大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智造”标杆产业。

其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率先在科学城布局约6.5平方公里的生物安全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科技抗疫的战场上,园区内的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类企业为高效率、高质量打赢疫情防控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抗击疫情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作为国内首个以中试为主的生物安全产业园也在筹建中,计划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安全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落户并从事研发及生产,进一步推动生物安全产业发展。

当前,“新基建”热度不断攀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政策,谋划布局新基建“四大主战场”,安排120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

其中,科学城将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打造航天云网、阿里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船“船海智云”等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积约65万平方米的中国新基建产业园亦已提上日程,打造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标杆。

新兴产业生机勃发,传统产业也要“老树发新芽”。规划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升级高端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修造、健康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条,助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创建国家“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今年5月,广州科学城因在“双创”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国 务 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广州科学城连续两年凭借“双创”成效获得国家通报表扬。

对于产业用地紧张的问题,规划提出打造集约发展用地“黄埔”模式。通过释放存量空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793公顷;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新增混合用地992公顷;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机制,重点功能区、工业楼宇及优质产业项目综合采用“带方案出让”“标准地”、1.5级开发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提升产业空间供给质量;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允许普通工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上限可达3.5-4.0,鼓励建设工业楼宇,推动建设“摩天工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

地铁线路增加至11条,名校附中及国际中学占比41%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注重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广州科学城还将强化对生态人文元素的构建,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此次提升规划坚持共建共享,在集群公共服务、落实民生实事、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交通出行等方面重点发力。

规划明确,打造综合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三主”和永和、长岭居、高铁中心“三辅”6个服务核心,划分32个创享单元,让居民不出10分钟,便可用上基础生活服务设施、共享生产服务设施和创新创业服务设施等。

为满足群众对教育和医疗的多样需求,规划提出,将大力引进名校附校、国际学校,名校附小及国际小学占比提升至32%,名校附中及国际中学占比41%,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品质。同时,增加7处片区级医疗设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在生态环境方面,规划提出,连接、改造河涌水系7处,布局6处一级湿地、3处二级湿地,新增2个森林公园、7个专类公园,打造成两心多点、两廊四河绿网、链山织水的生态网络结构。未来科学城将实现人均绿地面积大于等于9.6㎡的目标,城市蓝绿空间占比达到56%,水面率达到6%,绿化覆盖率达到50%,居民5分钟可达公园。

为了给创新资源入驻科学城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在此次国际竞赛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明确提出,中标单位需要结合科学城土地利用开发和交通出行需求,研究科学城交通系统提升方案。

根据规划,未来科学城将形成“四横五纵”高快速路网结构,地铁线路增加至11条,新建商业楼宇以空中连廊相连接,打造200公里风雨连廊和“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慢行系统,将城市规划提升成果与市民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2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1-5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城市排行榜TOP10:

中商情报网讯:近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0年1-5月全国土地成交城市排行榜TOP10,榜单显示,2020年1-5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TOP10城市总计成交7400亿元,较去年增长42.5%;规划建筑面积TOP10城市成交139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1%。
榜单显示,杭州以1210亿元的成交总价位于榜单首位,北京和上海分别以1131亿元和1047亿元的成交总额占据榜单第二、三位。广州、南京、成都、重庆、福州、佛山、苏州进入榜单前十。值得关注的是,南京、广州、成都土地出让金增速明显加快,分别同比增长145%、118%、73%。
规划建筑面积方面,成都以2323万平方米稳居榜首,广州和西安分别以1543万平方米和1505万平方米排名第二和第三。乌鲁木齐、苏州规划建筑面积增幅较大,分别同比增长1068%、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3: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新城以北将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居住用地取消

2020-06-01 19:23 来源:南方+

广州市白云新城以北的启德路地块将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地块周边交通便利,有3条地铁线交会,并有3个地铁站点。记者6月1日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白云区启德路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出炉,为了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取消原规划中的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兼容商务用地。


居住用地全部取消 扩展产业发展空间

地块为广州市重点功能片区白云新城以北的创新型商务区,临近广州设计之都。用地南临市中级人民法 院、省工伤康复中心,西临联边保障房,北临岭南新世界。用地面积10.95公顷,为白云区土地开放中心储备用地,现状已清场并围蔽。

该地块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地铁2、3、14号线交会的广州设计之都片区中部,周边有嘉禾望岗、黄边和白云大道北三个地铁站点。规划中透露,该地块拟建设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采用“小街区、密路网”建筑形式,构建富有活力且紧凑、集约的创新型商务区。为扩展产业发展空间进行规划调整。

用地性质由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调整为商业兼容商务用地,东侧地块由公园绿地调整为公园绿地兼容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总建设量由17.49万平方米增加至23.59万平方米,增加约6.1万平方米。该地块在原控规中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本次规划调整后居住用地已经全部取消

容积率方面,商业兼容商务用地容积率为4.5,公园绿地兼容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为0.15。绿地率及建筑密度方面,商业兼容商务用地绿地率25%,建筑密度50%;公园绿地兼容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建筑密度5%。

增加4条支路 进行立体绿化

道路方面,增加4条支路,道路密度由11.4千米/平方千米调整至17.3千米/平方千米。同时根据河涌水系规划线位,拓宽控规水域范围。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地块由居住功能调整为产业功能,规划相应新增4处、减少8处、优化2处公共服务设施。根据规划管理单元内规划人口核算,设施满足配套要求。其中,AB2115017地块增配1处综合管理用地,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AB2115019地块增配垃圾压缩站(结合公园整体布局独立设置)1处,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用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室1处,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1处。


由于居住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减少原AB2115001地块配建的社区居委会、老年人服务站点、社区卫生站、社区议事厅、居民建设场所、物业管理用地、1处18班幼儿园;原配建的区档案馆已在黄石西路鱼苗场地块完成异地建设,本项目地块取消配建。

原AB2115001地块中配建的图书馆也已于白云新城龙湖天奕、凰岗车辆段综合开发内配建18000平方米,本次规划建筑面积由23000平方米调整为4000平方米;垃圾收集站调整为再生资源垃圾回收站,建筑面积50平方米,配建于AB2115019地块。

按照新的规划,该地块将配建6处公共服务设施,分别为图书馆、综合管理用房、垃圾压缩站、再生资源垃圾回收站、文化室、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规划中还提出,各地块地下空间开发需为公共地下空间预留足够缓冲区及联系通道接口。地块建筑须满足机场净空管控要求(机场净空限高163米),通过平台花园、屋顶绿化等方式引导进行立体绿化,提高地块绿化覆盖率、绿视率,落实海绵城市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20: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获国 务 院批复
信息来源:西区管委会发布时间:2020-06-02 15:21:05浏览量:119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日前,广州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优化为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获国 务 院批准,对外开放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广州保税物流园区于2007年12月经国 务 院批准在广州保税区内设立,批复面积0.507平方公里,实际围网验收面积为0.494平方公里。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在封关运作后,与临近的黄埔新港开展联动,实现了保税物流园区及港口功能、政策的叠加,业务辐射全国10多个省市,服务企业近2000家。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对综合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入区保税或免税,货物出区进入境内区外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境内区外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2019年以来,西区管委会积极贯彻落实国 务 院〔2019〕3号文件精神,共同研究确定了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的整合优化方案,谋划以黄埔综保区作为承接国 务 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优惠政策的载体。经过各相关部门群策群力,积极开展对口协调和争取工作,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八部委联审并通过国 务 院审批。

  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将充分叠加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效应,重点发展物流分拨中心(汽车保税存储、文物回流)、跨境电商、融资租赁、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6: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城巡礼】广州科学城:从科创高地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2020-06-02 05: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科学城巡礼
近日,广东省 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广州科学城要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总体定位,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州科学城已由产业集聚的起步发展期,迈入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期,高小新带您一起探究其背后的发展逻辑。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中国智造中心”

广州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的主体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小新了解到,广州科学城总体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到2023年要实现五个方面大变化,完成21项重点任务。五个方面大变化包括:发展空间实现大优化,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产业集群实现大提升,中小企业实现大发展,对外开放形成大格局。
未来几年,广州科学城将开展空间扩容提质,规划面积扩大至145平方公里,打造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核,建设协同发展的创新产业区、创新服务区和创新拓展区,构建产研融合的科技创新集聚轴和先进制造业提升轴,形成“一核三区两轴”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科技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
围绕“科技创新”做文章,将广州科学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到2023年,力争建设1个以上大科学装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占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
为达成上述目标,《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聚焦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产业技术平台三方面来“下任务”: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聚焦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推进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重要科研机构和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集聚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研究院集群;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联合高等院校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创新——发展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在广州科学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中国智造”标杆企业,建设世界顶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
在广州科学城瑞祥路,发那科、广州数控等10多家机器人企业林立,一条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带渐次明晰。未来,广州科学城将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批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示范工厂。
广州科学城还将布局实施产业路径创新工程,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完善氢能、智能汽车等产业布局,促进石化、汽车等产业优化升级,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条。
制度创新——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
广州科学城将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提出打造与国际规则衔接的营商环境最佳实验地。
同时,加快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加强与港澳对接,创建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土地复合利用、空间垂直兼容,构建激发创新、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平台。
到2023年,广州科学城计划实现市场主体数量翻番,并新增一批科技企业,培育形成100家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形成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品牌,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

开放创新——试点“保税 科技创新”联动运行模式
《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突出开放创新,致力于将广州科学城打造成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
一方面,提升国际合作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实体化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合作建设境外园区。
另一方面,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加强与国际知名科学城的联系,建立广泛的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合作网络;鼓励境外国际科技金融机构、科技行业组织落户广州科学城,支持区内企业建设海外创新中心。
与此同时,广州科学城还将创新出台国际合作政策。对研发所需设备、样本及样品开展分类管理,提高相关设备、样品出入境审核效率;优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试点建立“保税 科技创新”联动运行模式。

政策组合拳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实验区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不断用政策供给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行政审批改革、政策兑现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三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品牌在全国独领风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7月,《广州高新区 黄埔区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广东省委批准,交给该区在营造方便快捷政务服务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优质高效要素供给环境、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四个方面28项改革重任,同时赋予该区28个省授权或支持事项,聚焦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针对性强、含金量高。
据介绍,通过该项改革,广州高新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11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15个工作日,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466个工作日缩短至75个工作日。超过80%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其余全部在承诺时限内2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备案“变更、延期、撤销”事项,全部实现“即来即批”。自2019年6月1日实施电子证照以来,共办理电子证照业务107宗。
改革创新永不停步。2020年3月,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营商环境10条”,从宏观层面、内部机制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利的保障和支撑;同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6个方面提出99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具体举措,加快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营商环境10条”提出,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的多维度监测机制。横向上,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对各类政策实施效果、各单位服务企业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纵向上,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全区营商环境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实时公布。“营商环境10条”还规定,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99项营改措施”则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切实打造让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为破解企业开办多头跑动、材料重复、虚假注册等问题,全面推广“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企业注册地址自动校验、经营范围智能推荐,实现企业开办全程“零见面”、0.5天办结。为助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设立分别不少于2000万元规模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着力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性。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广州高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开放、创新,打造出了企业服务的“高速路”。例如,利用“区块链+AI”技术,该区开启了“全天候、零见面、一键办”的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在全国首推“秒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目前全区1/4依申请办理事项可实现“即来即办、即来即批”。
以企业和企业家需求为导向的最强制度供给,正构建企业投资的引力场。2019年,广州高新区荣膺“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十佳经济开发区”第一名和“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该区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今年5月,广州高新区率先全省推出“创新创业金钥匙”服务,今年将优选区内百家企业进入“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库”。“优先选择区内重点企业、瞪羚企业,”该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单宁伟介绍,“我们不去量化企业有多少资本,重点是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对符合条件的新注册重点项目企业,该区将从项目引进开始实施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目前首批8家企业已入库。
创新创业百花齐放,风生水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广州高新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区域各个领域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从生物安全、生物医药,到先进制造业,再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优质龙头项目到该区落地生根。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也是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近年来,广州高新区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搭建平台,成建制引进王晓东、施一公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产生了强大的人才聚集效应。目前,该区已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核心区域。

截至2019年,广州高新区入选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达到882人,吸引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在区内创新创业,创办公司700多家。其中,中国科学院徐涛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引进到区内全职工作;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四院院士”谢晓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院士瑞查森,美国工程院院士亚瑟等海内外院士项目也先后落户该区。
除了向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广州高新区同时也注重培养人才,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产业学院,打造大师工作室、双创实战基地、人才服务一站式、双创成果转化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以及每年评选“黄埔工匠”、优秀高技能人才等多种方式,支持大学生、技能人才和其他社会群体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就业。
此外,该广州高新区积极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模式,设立人才工作集团,在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务模式。从引进到创业到居住到生活提供一条龙服务,建成人才养老公寓、幼儿园等服务配套设施,筹集各类人才住房,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高小新漫记:打造“人文宜居”智造新城
漫步广州科学城,人文、产业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在广州科学城最新的建设行动方案中,在产业空间方面,广州科学城提出打造集约发展用地新模式。在合理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优化土地供给结构。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鼓励建设工业楼宇,推动建设“摩天工厂”。
在交通方面,广州科学城的枢纽地位也将进一步凸显。根据广东省的相关规划,将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新高铁站枢纽,完善高快速路网,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打造内连外通的区域交通枢纽,实现广州科学城30分钟可达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建立便捷联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5G网络,推动社会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全面提升广州科学城文化、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纳米生物安全中心,打造公共卫生防控样板区。
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广州科学城将会是一座人文宜居环境更加优越的智造新城。
原标题:《【科学城巡礼】广州科学城:从科创高地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16: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科学城扩容7倍 如何影响大湾区科创格局?

    近日,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通讯员 贾自豪 摄
    广州向东,科学城是绕不过的战略高地。
    近日,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成果(下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内容,拟将科学城扩容7倍,至14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区面积的1/3。
    规划有产有城,有生态有配套,堪比欧洲、日本的一些科学城。包括建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中国智造品牌中心”;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5分钟直达公园,11条地铁纳入规划、200公里风雨连廊……最终引领科学城实现“五年大变化”。
    今年3月,广东省 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为科学城提出了五大目标:到2023年,广州科学城要实现五个方面大变化——发展空间实现大优化,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产业集群实现大提升,中小企业实现大发展,对外开放形成大格局。
    为实现“五年大变化”,在这次规划中,广州科学城又定下了怎样的发展经?新规划如何为全区“北中南”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又将如何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吴雨伦 李鹏程
    实习生 郭紫瑜
    五次“生长”
    广州科学城扩容并非一朝一夕的“心血来潮”。其先后经历了五次“生长”,面积由最早的3.7平方公里,扩容至最新提出的140多平方公里。
    广州科学城的建设史,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广州市计委1992年编制《广州东南部地区发展规划大纲》中,选定天河区的玉树村附近3.7平方公里,作为科学城起步区开发用地,当时称为“广州通讯产业基地”。
    1997年,广州市人民政 府印发《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方案》,明确广州科学城是广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基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城区,总面积由3.7平方公里扩展到19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4平方公里。
    1998年12月28日广州科学城奠基,2001年正式启动建设。
    1999年,广州市再次提出修改科学城的规划,将其扩容至37.47平方公里的规模。
    2012年,科学城控规修编工作提出了“聚核”“扩容”“转型”和“提质”等规划思路。开发建设的思维由量向质转变,不再一味追求空间上的扩展。政 府进一步明确,科学城范围为20.24平方公里,并沿袭至今。
    2018年底,该区提出重点谋划推动科学城扩容到100平方公里左右,打造一个活力迸发科学城,五年内实现大变化。
    过去22年间,科学城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产值贡献最大、增长动力最强、高端要素最为密集的区域,可以说是“代表广州未来”的现代化活力新城。
    科学城在设立之初,人口仅有5500人,主要为当地村民,建设用地也仅有220公顷,开发强度不到10%。如今,科学城片区常住人口已将近10万人,户籍人口约2万人。
    早在2007年,微软、英特尔、IBM这三大世界IT巨头就齐齐落户广州科学城。从那时开始,广州科学城就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争夺的宠儿。
    此后,科学城更是成功引进LG液晶显示、索尼等。至2017年,科学城营收已高达3700亿元。累计落户超过13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项目,占全市四成,全区的八成。聚集了300多家企业研发机构,1000多家高科技企业,陆续建设了科技企业加速器等86家孵化器,吸引了3000多名海归人才在此创新创业。
    到2019年,科学城集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2700亿元,同比增长8.4%。
    今年5月,广州科学城因在“双创”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获得 国 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这是广州科学城连续两年凭借“双创”成效获得国家通报表扬。
    去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科学城规划建设总结报告》,总结梳理了科学城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不足方面,包括由于用地资源紧张和人口规模不足,产城融合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大量低效用地,产业用地整体亟待扩容提质,同时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关联性不强;居住空间围绕产业空间呈分散式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短板明显。
    随即,该区面向全球,正式启动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
    “深化设计为广州科学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发展框架,针对产业、生态、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实施项目相结合,能够较好指导规划理念的落地。”评审专家认为。
    奔赴“万亿”强区
    从规划看,广州科学城将全面发力“智造”。
    率先布局约6.5平方公里的生物安全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作为国内首个以中试为主的生物安全产业园也在筹建中;
    将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打造航天云网、阿里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船“船海智云”等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建设面积约65万平方米的中国新基建产业园已提上日程,打造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标杆……
    未来将打造“中国智造”标杆产业,将其产业发展定位为“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和“中国智造品牌中心”。
    各地科学城的最终赛场,都是产业经济。《行动方案》提出要在广州科学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总产值1万亿元。
    全国范围内,筹谋迈向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的,除了广州开发区,还有佛山南海区。
    此次规划,从物理空间上更加科学、集中地承载三大千亿级产业,让其不受束缚大展拳脚。
    规划提出打造集约发展用地“黄埔”经验。该经验即通过释放存量空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793公顷;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新增混合用地992公顷;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机制,重点功能区、工业楼宇及优质产业项目综合采用“带方案出让”“标准地”、1.5级开发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提升产业空间供给质量;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允许普通工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上限可达3.5-4.0,鼓励建设工业楼宇,推动建设“摩天工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
    事实上,科学城对上述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已布局多年,有相当夯实的基础。
    以生物医药为例,截至5月9日,其产业产值近800亿元,该产业已成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该区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规模占广州市六成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国内第一梯队,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拥有一批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人才、世界级研发机构和平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科技抗疫的战场上,园区内的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类企业为高效率、高质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突显抗击疫情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
    跨过“分水岭”
    此次规划,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词---大科学装置。
    规划指出,紧紧扭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进布局大科学装置、重要科研机构和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有没有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城建设的“分水岭”。首先,对比全球最成功的科学城,如比邻东京的日本筑波科学城是全球最早的科学城之一,1968年动工。科学城内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集合了质子同步加速器PS、脉冲散裂中子装置KENS等八个大科学装机群,对提升日本的国际科技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国内,上海张江科学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之一,拥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一系列大科学装置。
    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动工,建成后将为我国开展聚变堆核心部件研发和建设提供技术基础。
    在珠三角,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散裂中子源装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型散裂中子源的国家。此外南方先进光源也落户松山湖。未来,松山湖科学城至少将拥有两个大科学装置。
    深圳作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标志就是要有一大批重大科学技术设施群或重大科学装置。而建设光明科学城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群。
    去年重磅登场的南沙科学城规划中,也有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装置这一大科学装置,其将为可燃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实时长期观测和预警技术支撑,具有服务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和科学意义。
    可见,大科学装置堪称一座科学城的核心竞争力,将极大提升其原始研发能力,并集聚大量人才和资金。
    这让广州科学城有了紧迫感。
    从日前召开的黄埔区两 会上透露出,该区将以原始创新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推进建设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设施。还将制定实施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响“黄埔实验室”品牌。
    此前《行动方案》也提出,到2023年,力争建设1个以上大科学装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将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占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已为各类创新要素流动铺就畅通通道。其中广州的独特优势是“国家队”的大院、大所多。但大科学装置的数量还不足以体现其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地位。
    黄埔区**上提出“北中南”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将形成北部牵引、中部建带、南部成链的全新“北中南”空间布局。
    在这之中,中部建带指的就是科学城要高标准布局“一核两轴三区”,在空间上形成向西融入广州主城、向东辐射珠江东岸地区的带状枢纽。
    优秀的科学城和大科学装置,能够提升一座城市在全球的创新层次和竞争段位。其本质就是各个城市科技核心力量的竞争。这也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实力、产业实力整体提升的重要进程。
    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创新平台,广州科学城在一场悄然而起的赛道上铆足了劲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4 18: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条地铁,感觉有点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9-27 17:38 , Processed in 0.07175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