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500|回复: 22

[公告互动] 泉州位列“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第6名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0 0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为什么要弄“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排名?

国家之兴,首在人才。
虽然当下青年总数在减少,但因受惠于高校扩招,中国青年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而人力资本素养的普遍提高,有利于中国早日实现产业升级。多数中国青年都进大学,将确保中国青年在教育和知识素养上的优势,进而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高端优势。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资本、劳动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美国1929年至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
在当下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且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关键时刻,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将是扭转颓势的决定性力量。
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中国的技术革新速度突飞猛进。十年间,中国人口增幅仅为5%,GDP增幅255%,授予国内的发明专利从2006年的2.5万件,飙升至2016年的30.2万件,增幅超过1100%,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
十年间,中国的发专利增长速度狂飙突进,奥秘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自本世纪初的高校扩招潮之后,大学生大规模涌入社会,提高了中国精锐人口的知识水平。目前中国22岁至35岁以下人口,近一半是大学生。
创新能力,出自青年,出自人才储备。是否拥有足够的大学生,考验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深度。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财富的一种,中国城市又如何留住大学生?
城市竞争,人才争夺成为关键。大学生作为传统人才的代表,成为城市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大学生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内生,一是外来。
内生的关键,就是城市的大学在校生人数,很多城市为了大学落地,跑省跑中央,争取高校总部或者分校落地,为了就是多自产人才。
外来,就是抢人。最近几年更是如此,多地纷纷出台鼓励政策,送户籍送公寓。抢人大战,硝烟弥漫。
十余年来,笔者考察数十座城市,所到之处,多数城市有一个鲜明的共性,就是诉苦自己城市的大学太少,希望能够多办几所大学,赢得大学生培养的主动性。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却没有足够大学,每年都去抢人。
为此,我们特推出“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排名。
鉴于统计的便利性,我们首期统计了2016年中国GDP百强城市的前35名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情况,在中国最强的35大城市中,进行了相关排名,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
这十大城市,大学生密度不仅在中国最富强的35个城市中最低,也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排名计算方法:
在校大学生人数,除以当地常住人口,得出该城市每万人大学生在校生人数,也就是大学生密度。
二、排名解读

解读一:

大学不是想建就建,需要省级乃至中央一级政府的审批。而且,在高校构成中,公办高校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从这个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中,除深圳是副省级城市之外,其它所有城市,都是普通地级市,教育资源的分配,更是依照权力体系而非市场体系。占优势的基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在前三十五名的城市中,几乎所有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全部都高校充裕,在校大学生充裕,哪怕是中部不太富裕的省会,也没有一个入选最缺大学生的城市榜单。

相反,进入“最缺大学生的十大城市”榜单的诸城,绝大多数在经济领域都是声名显赫,但在权力体系中并不占优。经济再发达,财力再雄厚,大学也不是想办就能办的。

于此,有两大启发:一、经济体系讲效率,权力体系讲公平。大学设置,应在城市之间相对均衡。大学属于公共资源,应以相对公平为主,大学的设置,应该相对公平。地无分南北,皆同此凉热。有的撑死了,要分流资源;有的饿瘪了,看着别人的城市坐拥众多大学流口水,均非有效配置;二、建议开放社会办学。十大城市中,多数经济发达,财力雄厚,若开放办学,本土大学生匮乏之弊,立等可解。当下中国虽有部分民办高校,但是办学条件严苛,基本没有强势大学,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是民办大学,中国未来也应该放手培养一些民办知名高校。

解读二:

自产不足,只能靠抢。

能够抢别的城市的人,自然也是本事,证明了自身的魅力。

抢人靠什么?

抢人当然首要靠经济实力,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是否有比较高的收入水平。十大城市竟全部处于沿海相对发达区域,绝非偶然。

其中,深圳、佛山、无锡、东莞的人均GDP超过10万,泉州、南通、唐山等也接近,中国最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几乎都诞生在这些城市。就业前景广阔,财雄势厚。

但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

在经济实力、收入水平等“硬实力”之外,还需要有软实力。包括社会文化领域的契合度、包容度,居住环境,甚至是改革力度。

深圳数十年来,都是中国第一抢人大城,号称中国大学生的“收割机”。其能够成为中国青年之城、“孔雀南飞”之城,除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外,长期以来,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也至关重要。

2016年,深圳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7.7%,而这并非深圳高峰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的黄金时代,这个比重一度超过70%。东莞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更是高居全国第一,达到73%。佛山这一比重接近50%。

改革的力度和诚意,属于更深一层的因素,最近几年对于抢人来说也日益重要。

在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一再突破先行城市体制,在国家变革滞后的情况下,率先解放了一些市场要素。最典型的是,户籍制度在最近几年的抢人大战中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地方出台了宽松的户籍政策,开放大学生自由落户,甚至部分城市还提供公寓甚至创业、安家资金。

但这不是所有城市的共识,除了北京、上海等几个特大城市外,也还有几个城市并没有放开户籍,这明显为人才的引进设置了壁垒。

解读三:

大学的重新布局,其实也是教育改革的机会。

一,大学的分布将更为均衡。如果大学更多是公共资源属性,则可以更公平,如果允许民间自主办学,大学成为一种市场资源,则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有更好的机会,使大学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相当。

二,大学的设置将更为合理。十大最缺大学的城市的名单中,除深圳之外,其它九大城市,几乎都是工业城市,这类城市,职业教育类大学非常适用。

当下高校的弊端之一,就是流行升格,专科变本科,学院变综合性大学,大家都去搞综合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反被忽视。未来乘新增大学设立之机,可以多搞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类的高校,中和当下高校的结构。

解读四:

这个排名其实暗藏密码。

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落脚在城市。

若落脚在大学生,这个排名也许同样流行,只需改名为“最合适大学生就业的十大城市”。

富庶、开放、就业机会多,本土大学生那么少,若有此高枝,何不择之?

若落脚在大学,排名仍然有效,只需改名为“最值得兴建大学的十大城市”,未来国家若重新打散大学体系,进行教育资源转移,往哪里转移?可以参照这个排名。

北京的大学搬迁到雄安,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改革没有终结,大局在后,从雄安到全国一盘棋,才是实招。

三、十大城市分项说明

佛山

世界工厂,实至名归。

佛山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镇。当下佛山的人均GDP超过上海,跻身全球高收入城市,大器初成。同时,美的、格兰仕,万和等家电巨头,驰名全国,就业吸纳能力十分强大。

2016年,佛山的在校大学生仅为5万人,大学生密度在中国GDP35强城市中最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武汉千万人口,百万大学生,每万人中大学生约1000人。

以全国平均水平计,佛山大学生规模可以扩大到20万左右,若以武汉为标杆,则佛山大学生规模可达到50万至100万,数十倍于当下。

佛山不仅经济发达,财力雄厚,就业机会多,民风亦开放。当下,佛山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8%,远超京沪,每年吸纳青年人口数十万。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制造业重镇之一,未来,佛山谋求成为中国创新中心城市之一,可能成为工业设计之都。佛山的大学产出,反差极大。

扩建大学,佛山所急。佛山足以容纳50所左右大学。同时,鉴于佛山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重镇,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佛山兴建的大学,可偏向理工科,兼顾搞一些技术和职业教育类的专科和学院,不要都搞高大上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有财力,有气度,此城不来,更待何地?

深圳

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数十年来,深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熔炉,也是中国最大的人才熔炉。

深圳人口超千万,是中国第四大城市,人均GDP更达到主流发达国家的顶级城市水平。深圳经济发达,草根企业与巨头企业共存,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大。

深圳拥有数十家大学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国内顶级的清华北大,都在深圳开设了研究生院,不过,深圳本土大学却乏善可陈,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学,本土大学生产量也低,在校生不足10万,深圳人口比武汉多,经济比武汉发达,若以武汉为标杆,则深圳大学生人数扩张十倍,亦不为过。

鉴于深圳是中国四大都市之一,繁华且多元,新增大学建议以综合性大学为主体。

一旦高校开放,深圳将成为高校投资热土。就大学生就业而言,深圳仍是首选城市之一。

温州

温州商人,遍布天涯。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城市之一,温州模式天下闻名。经济发达,民间富庶。

温州人口超过917万,直奔100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却不到10万。若以全国平均水平论,温州在校大学生起码也要达到20万才及格。

省会杭州大学生多,但是杭州本身也是发达城市,人不好抢。温州纵有天下气度,天下人也不可能只专情温州,最佳选择,还是能够自己多培养。

东莞

富庶之地,包容之城。

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繁华开放。各种阶层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生存机会。

东莞人口超过八百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两百万,在校大学生仅有11万,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反差大,东莞的产业升级,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继续抢人外,扩建大学,也是东莞一直以来的心愿之一。

鉴于东莞的城市特点,东莞的高校结构,也宜以理工大学、职业技术类学院为主体,兼顾综合性大学。

20万至80万在校大学生,富庶的东莞完全可以容纳。

唐山

河北虽穷,唐山却是河北最富裕的城市。以经济实力而论,唐山排名全国25位,超过省会石家庄。人均GDP达到8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一线城市水平。

唐山人口接近800万,在校大学生却只有11万。河北的大学生,基本集中在石家庄。唐山的两大邻居北京和天津,更是高校林立。

唐山未来新增高校来源,一为本土兴建,另一个就是来自北京和天津的高校搬迁或者设立分校。

按全国平均水平,唐山完全可以容下20万在校大学生,可扩张一倍左右。

泉州

千年古城,闽南独秀。

泉州是福建第一经济大市,民间富庶,工业发达,晋江、石狮等均为国内知名经济重镇。尤其服装,运动品牌独步国内。泉州容纳就业的能力强大。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千年古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积淀深厚。

泉州接近900万的常住人口,却只拥有不到13万的在校大学生,缺口大,起码需要20万以上在校大学生,以泉州之富庶繁华,50万以上也并非不可能。

泉州需要有世界眼光,新增高校除来自国家层面和福建省内,还可以从海外募资建校,泉州是福建著名侨乡,华侨多达600万人,商界领袖众多,这个优势需要利用。

当下福建高校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厦门,高校资源分布与经济资源分布不一致,若开放办学,泉州高校有望井喷。


南通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南通被誉为“北上海”,是上海陆路通往北方的必经之地。

离上海太近,一方面使南通得风气之先,成为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繁荣,但同时,南通不少人口也被上海吸附。南通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还少30万,成为少数几个经济繁荣却人口倒流的城市之一。

南通在校大学生不满12万,总人口却超过700万,缺口巨大。

南通能否留住本土大学生,并且还去外地抢人?

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910/15663270_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19: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就一肚子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1 12: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感觉泉州的高等教育学校与学校位置分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1: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大家如此关心泉州的高等教育,分享两条关注已久的新闻。

                                       晋江拟建 高校海西科技创新中心
       2016-12-09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http://www.fjqz.gov.cn/zfb/xxgk/zfxxgkzl/qzdt/xsqdt/201612/t20161209_402124.htm


  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一行来晋江调研“蓝火计划”实施工作,及共建中国高校海西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事宜。

  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晋江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创园等地,详细了解晋江产业结构、科研投入、校企合作等情况,对晋江在创业创新、综合竞争力、产学研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考察组表示,教育部拟在东南沿海五省布局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拟在晋江设立“中国高校海西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组织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技产业创新资源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接服务,以平台建设和项目落地为抓手,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的集聚、融合,打造区域创新极、增长极。

  今后,合作各方将共同实施“蓝火计划”2.0版系列项目,组织高校科技与人才资源参与区域创新,共同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试验区)。晋江将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优势,加强企业与高校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高教中心办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2017-04-28              http://www.jinjiang.gov.cn/htm/2017-04-28/97962.html

             四、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对接引进优质高校资源


        借智高校外脑。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如东华大学与新宏公司共建色彩研究所、西安工程大学与泳装协会共建泳装产业研发中心、西安工程大学与信泰公司成立鞋服产品创新中心、西安工程大学与号手服饰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号手泳装系列产品性能研究”专项技术服务等;加强高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柒牌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加大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力度,启动“创响计划”,共同研发2017年Seven Modern男装。推动柒牌公司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公布的2016中国纺织人才建设示范单位和双创人才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及优秀企业大学称号。


        实施育引工程。以市人才工作赶超行动方案(2015-2020)为指导,对接国内相关高校10余批次300余名师生来晋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赴省内外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变“在家等才”为“外出选才”。选取福州、上海、西安等地区进行现场招聘,为企业和人才牵线搭桥,共为利郎、七匹狼、龙峰、晋华公司等骨干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近百人;协助泉州轻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对接我市企业需求,打造聚智引才高地。


        搭建交流平台。建立纺织鞋服行业技术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交流平台。今年来已举办7场沙龙活动,共有来自我市纺织鞋服企业近300人才参加;分别邀请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针对企业需求来晋开展主题讲座,促进校企互动交流。


        2017年,中心将紧扣市第十三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改进作风、奋发向上,主动适应新常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干事创业的新动力,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以高教职能和提升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助推晋江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


        1、推动高校海西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落地运作。配合科技局参照深圳虚拟大学园建设运营模式,承接教育部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置契合本地产业发展的科研中心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构建晋江知名高校构聚集区,打造“产学研用”示范平台。


        2、对接拓展境内外高教资源、搭建中外合作办学平台。积极对接浙江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吸引国际知名院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企业,以新建、嫁接及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方式,支持引进境外知名大学设立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建设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支持省内外高校引进境外知名大学来晋联合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水平大学,构建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平台。


        3、推进校政企、产学研合作。推动陕西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与晋江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国内专业院校来晋设立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引导规模企业与高校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紧缺型人才。


        4、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泉州理工学院与泉州中营汽车服务公司、恒安集团合作,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等2个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泉州轻工学院与恒安集团联办机电一体化技术班、与安踏集团联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班。推动两所学院正式启动与晋华集团合作订单班培养,建设集邦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


        5、博士人才聚集计划。推动泉州理工学院与晋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计划建立泉理工博士后工作站或建设晋江博士后工作站的泉理工分站,引进博士人才;推动泉州轻工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同时,根据学院发展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到省内外名校招聘全职教师,重点招聘国内知名大学博士生。


        6、对接台湾优质高教资源。以泉州理工学院海峡两岸三创学院、泉州轻工学院为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晋台高校资源互动交流机制,积极营造对台人才交流合作的良好环境,搭建两地人才交流的新平台,大力引进台湾优秀教师来晋任教,加强晋台人才交流。


        7、举办纺织鞋服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聚焦纺织鞋服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聚合优质专家资源和行业精英力量举办产业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为晋江纺织鞋服行业搭建一个行业领军人才的充电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交流平台和企业成长潜力的挖掘平台。


        8、举办纺织鞋服人才、技术成果推广周活动。邀请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专业院校,组织专家教授携带科研成果来我市开展纺织鞋服前沿技术成果对接、项目路演、成果分享、专利成果拍卖等活动,促进人才交流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一批带项目人才来我市创业创新。


               9、搭建产业人才交流平台。开展纺织鞋服行业人力资源和技术总监沙龙,邀请与晋江纺织鞋服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境内外高校专家和行业精英来晋举办专题讲,分享行业技术、前瞻资讯等。同时,汇集海西HRD及两所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发展交流群,拟建立我市职业经理人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业导师”机制,建设晋江纺织鞋服领军人才研修班学员交流互动平台,推动资源整合,促进本地产业人才的交流、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10:38: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我个人觉得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做的还行,但高等教育真的需要更进一步升华。(只代表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16: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质量较好的大学还是很稀缺,其实就数量方面比较的话泉州地区还不算落后,关键就是除了半个华大外,质量都不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17:2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建名校无望?家门口要是有所名校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17: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便捷,最捷径,最时效,最有用的手段就是全国各地去招引那些有实力的大学来泉建立分校区,研究院,科研中心等!华侨大学已经分散,泉州师范实力又偏弱,剩下的就是那些诸如泉州轻工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仰恩大学之类的民办高校,要继续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太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0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能把厦门理工学院扶正,而泉州连自己的华侨都看不住!泉州的领导班子需要有世界眼光,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阳光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09:4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师院要争取复名 黎明争取升本 闽南理工要重点扶持 闽南理工好歹是本二 如果扶起来了名气绝对不输厦门理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5: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晋江校园明年招生,泉州在校研究生可以增加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20: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我也要捐助建一所大学——泉州崇武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21: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Toning 发表于 2017-9-12 20:56
以后,我也要捐助建一所大学——泉州崇武大学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3 07:5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oning 发表于 2017-9-12 20:56
以后,我也要捐助建一所大学——泉州崇武大学

这个可以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4 0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食者 发表于 2017-9-10 17:51
最便捷,最捷径,最时效,最有用的手段就是全国各地去招引那些有实力的大学来泉建立分校区,研究院,科研中 ...

以现在的时局环境,泉州的这些大学想要后发先至,可能性微乎其微,至少强如深圳都没法办到。
华侨大学迁到厦门绝对是三输的买卖,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大处境十分尴尬,不管是厦门还是泉州,都不大可能再在华侨大学身上加大投入,但大错已然铸成,没得更改。
我从晋江的教育十三五规划中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引进国外知名大学跟国内的知名大学来晋江合作创办一所独立大学,这应该是一条很好的弯道超车的路子,而且也符合现在晋江立志创办国际化城市的目标。
不过,在教育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泉州的动作似乎一直不大,很费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5 14: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安罗东不是准备引进天津大学还是吉林大学建分校吗?不知进展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9-20 09:44 , Processed in 0.08652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