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75|回复: 1

[经济发展] 洛阳:创新引领发展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0 13:36:15 | |阅读模式

在洛阳国家科技园科大讯飞洛阳语音云创新平台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新开发的可实现人车对话功能的智慧汽车软件 记者 潘郁 摄

  在河南的创新版图上,洛阳举足轻重。

  自去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人们在关注——工业重镇洛阳如何破创新发展之题?

  以自创区建设为龙头,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举措谋划逐步深入,创新发展有声有色。洛阳,正以新理念书写自创区建设的亮丽答卷,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

  确立龙头,“五区”建设蓝图绘就

  前不久,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由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占全省获奖项目总数的26.32%,数量名列前茅。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去年以来,我市借助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东风,在创新发展上乘势而起、一路高歌。

  去年8月26日,全市科技创新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指出,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

  会议出台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以洛阳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区的“一核三区”,确定产业主攻方向为“331”,即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3个主导产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医药“3个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1个特色产业”。

  每年投入30亿元建设资金,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的比重在70%以上,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签下自创区建设“军令状”后,一时间,“郑洛新”成为风行洛阳的一大热词。我市积极学习借鉴长株潭、武汉东湖等地发展经验,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今年1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洛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建设转型升级引领区、开放合作先导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科技改革先行区、创新创业生态区的“五区”建设,在对省“30条”意见进行落实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地企合作、军民融合等洛阳特色方面的支持政策。

  1∶1配套资助重大科技专项、一流创新创业团队可获亿元资助、企业上市最高可获千万元奖励……该政策“大礼包”涵盖领域广泛,力道十足,足以显示我市自创区建设的信心、决心和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3:37:00 |

河南科技大学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解决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诸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硕果累累 记者 刘冰 摄

  打通通道,创新示范蹄疾步稳

  日前,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超净实验室里,首批“河洛英才”计划入选者之一、美国硅谷博士彭先兆团队,正在组装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OCT眼科医疗成像设备,预计该产品推向市场后将填补我国精密光学医疗设备研发空白。

  老工业基地洛阳,要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须积极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让新产业“无中生有”,老产业“有中生新”。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正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我市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促进“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组建创新战略联盟。截至目前,我市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数已达到28家,涵盖“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布局中的大部分产业,依托联盟开展协同创新,高铁轴承、机器人轴承、高效节能多晶硅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和产业化。

  资金链建设也持续发力。全市首家科技支行洛阳银行伊滨科技支行开门迎客,市科技型中小企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联合我市银行为23家企业提供共计6300万元贷款授信,212家科技型企业喜获1亿多元科技创新券……

  政策链建设加速跟进。我市出台《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该意见为纲,自创区建设、国家“小微两创”建设和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支撑的“1+3+N”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正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我市打通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企业更快融入洛阳创新发展——

  洛阳企业卧虎藏龙,是创新资源的“富矿”。为了进一步挖掘“富矿”,我市去年接连召开地企合作会议,驻洛央企、高校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黑科技”。

  七二五所带来了铁路桥梁减隔震支座、长效耐久涂料及涂装技术、航空级小粒度海绵钛等研发成果,中航工业光电所展示了智能机器人、“龙之眼”系列吊舱、民用激光器测距机等创新产品,河南科技大学拿出了耐磨材料、高端轴承、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等领域的技术服务。

  截至目前,我市共签约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合作项目36个,协议总金额69.6亿元,有26个项目顺利实施,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正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我市打通市场化运作通道,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卓阳耀滨等升格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信重工入围国家首批专业化众创空间,“乐活星创天地”等2家单位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我市不仅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2016(洛阳)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更是敢为人先,触角首次延伸至世界创新“腹地”美国硅谷!

  不仅孵化载体“国家队”不断扩容,创新平台建设也有声有色。

  我市出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吸引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等9个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引进各类人才293名,转移转化项目90项,孵化企业19家,推出的我国首款语音控制消防机器人、国内首创手机盖板玻璃自动检测设备、智能拖拉机等创新产品,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正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我市打通人才成长通道,人才正成为支撑创新发展第一资源——

  2名院士、8名“千人计划”专家、2名“长江学者”、2名“中原学者”,共计45个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出台不到两年间,我市的“河洛英才”计划直击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用满满诚意换来满满收获。

  在美国硅谷博士彭先兆团队等首批4个创业团队进入实质化运营阶段基础上,该计划新引进“千人计划”专家白仲虎团队、“中原学者”田克恭团队等5个新团队作为第二批支持对象,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2项,初步形成“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

  创新需要领军人物,更需要能工巧匠。去年9月,我市出台《关于实施“河洛工匠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重奖“洛阳市技术能手”“河洛技能大奖”“河洛大工匠”等荣誉获得者,培育“河洛工匠”力度空前!

  实施专项,项目支撑创新发展

  时下,“围绕理念落地构建体系、围绕体系推进谋划专项、围绕专项实施抓好项目”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

  围绕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我市已确立“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等8个重大专项、220个支撑项目,涉及创新主体及平台打造、“四链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8个领域,让现代创新体系在洛阳落地生根,使我市在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过程中实现率先发展。

  抢抓机遇砥砺前行。今年是全面推进国家自创区洛阳片区建设的突破之年,我市将高水平完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的“大盘子”。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人才培养引进等领域先行先试,谋划实施中航光电新技术产业基地、双瑞特装二期等159个自创区建设重大项目,力争全年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项创新元素不断积聚、各项创新举措不断发力,“洛阳创新”必将风光无限!(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张炜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8 07:52 , Processed in 0.07440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