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sz-mtr.com/xinwen/ton ... E-E3CBDF1B5988.html
轨交官网很久没更新新干货了,今儿看到有坛友发了官网的轨交3号线装修方案设计公示链接,仔细看了之后,根据自己限有的规划专业知识,找出并分析些亮点内容,供各位坛友众议~
1.装修设计总体为华建集团下的上海现代,而装修设计工点位包含苏州金螳螂在内的五家合作单位,足见此次3号线装修方案的设计水平还是不错的~~
2.虽然此次方案公示站名仅为规划名称,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个火车站出现了“苏州新区站”和“园区城铁站”的区别,虽不统一,然而至少能证明,园区站不会像3号线最开始工程站命名“工业园站”了,两站均以火车站为命名已经是初步的统一,个人认为后期最终命名一定会统一,个人意向“城铁苏州新区站”和“城铁苏州园区站”。但根据有轨2号线的公布名,新区站是否会命名成新区城铁站也不一定,但依然希望能与“高铁苏州北站”的“线路性质+火车站名”相互统一。
3.苏州新区站概况证实了轨交3与6、9线均为通道换乘,也均为地下站,这与我之前在知网上看到过的关于新区站的轨交线路设计方案推荐是一致的。而更为亮点的是,机场线依然存在,并写的是“3、6、9与机场线进行付费区与非付费区换乘”,含义就是机场线与其他线路都是出站换乘,相当于要重新购票(刷卡应该可以),不知道是不是类似于北京的机场线和广州的APM线的做法。但说明了一点,机场线依然是保留的,不然从施工的角度说没有必要预留所谓的通道打通。个人依然认为,我们绝不反对在苏州拥有自己大型民用机场和机场线的前提下,再通一条到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第二机场线,又不是老婆只能一个,线路多多益善为啥不可?而且从计费方式也能看出,这条“第二机场线”有它的博弈和规划价值。
4.华山路站概况中说“本站采用双岛四线站台模式与8号线换乘,远期打开与S1线站厅公共区相连,实现站厅换乘”,说明了3和8线在华山路站是同台换乘,也就是类似于现在4号线红庄站的换乘模式,对于大站来说,这是大快人心的,而且脑洞大一些,同台换乘也为3、8可能的环线调整埋下伏笔,至少从理论上说同台换乘有利于线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互换!而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S1苏州段依然存在,S1依然经过华山路,也就是说,S1在苏州段靠近新区、古城区的走向应该变化不大,改变应该是在园区段如何和现有的夷亭路的3、S1站连接,这个倒是后话,但也不排除S1苏州段就是改名轨交10号线,也未尝不可,但个人举得物尽其用,让S1苏州段还叫S1,10号线能在其他地方发光发热岂不更好~~而且,再分析一点,为何3、8线在华山路采用同台换乘,其实也是为了与S1实现3线换乘更加便捷,比较同台换乘可以地下少挖一层,平面布置也更加方便,资金也许也可以更省,留给S1的地下空间的容量,形态也可以更加合理,这一点也许是此站采用同台换乘最大的诱因!
5.跨阳路站概况个人认为是本次公示最大的亮点!!分析如下!!文中写到:跨阳路威地下三层双柱岛式车站,与8号线采用叠岛换乘。同志们啊!!个人印象里中国所有城市里目前所有的地铁站貌似还没有叠岛换乘呐!什么意思,就是地下二层是3号线的左线和8号线的右线,地下三层为3号线的右线和8号线的左线,也就是相当于同台换乘切了一半像蛋糕一样叠起来了,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创新,国外实际案例很多,一方面是我之前提到的,便于环线的调整的可能性!!!!!!!!!这是我认为这个3和8三个换乘站之一采用这种方法的最最最大的诱因!!!这绝不是脑洞,而是绝壁!!!个人要为这次的站线换乘的设计者点个赞,预留和规划两不误,对于苏州来说绝属明智!!!
6.园区城铁站概况出现了我不太理解的问题,文中只写到“站厅层2号出入口为预留与园区城铁地下空间对接”,只字未提园区站与什么其他线路换乘!!而我们所知3和8号线在园区站本有一站换乘,然而为何只字未提,值得推敲。个人认为和通苏嘉在园区站的布置有关系,决定了3和8在园区站的换乘无法提前确定如何换乘。
7.夷亭路概况并没有提起3和S1的换乘问题,根据现有3号线夷亭路的平面布置,推测3和S1应该是采用通道换乘的方式,这一点不太赞成,毕竟终点站换乘再采用通道换乘比较消费时间。但在S1还未最终确定的前提下,文中不提也是好事。
大概通过这次的公式,晚生能看出的就是大概这些,说一些题外感受。
最近在上海实习,有幸参与了西安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地下空间专项的部分,虽然只是一个实习生,但是画着别人家城市有20多条轨交线路的时候心里确实挺心疼我苏的。晚生虽学的城市规划,可刚读硕士还未毕业,惭愧暂时还没为我苏州做出什么贡献,但由衷希望苏州轨交、机场、铁路等方面的明天能越来越好。flag还是要立的,晚生一定会努力,将来为我苏城市建设提供绵薄之力!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