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115|回复: 6

[城建民生] 到2020年 青岛高等教育机构将超50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17:03:23 | |阅读模式
到2020年 青岛高等教育机构将超50所




10日,青岛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实施《青岛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青岛教育将重点推进实施六项主要发展任务、八项重点改革举措和十二个重点工程项目。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研究生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规划新建、改扩建学前教育设施500余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设施400余所,普通高中25所。

《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形成区域性优势明显的人力资源集聚高地,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全市各类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处于全国先进行列,重点加强对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


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近年来,岛城高校“朋友圈”不断扩容。《规划》提出,我市将积极扩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设立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创办校区、研究生院和研究院,促进青岛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研究生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并且,我市将推进在青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以我市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学科,打造学科“高峰”,支持若干优势特色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建设一流大学。

《规划》还提出,我市将提升高等教育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鼓励在青高校主动融入城市创新驱动战略、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通过学科对接产业、高端人才汇聚、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平台培育、教育资源共享等措施,促进在青高校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我市“十三五”产业布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打造青岛城市发展新优势。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构建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与海洋产业、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群,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和保障能力。《规划》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即重点打造10所以上具有鲜明青岛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品牌职业院校,建设100个以上内涵丰富、辐射能力强的市级骨干专业,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30万名以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7:03:56 |

实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规划》提出,我市要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多元开放、公平优质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到2020年,我市规划新建、改扩建学前教育设施500余所,以学前教育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性发展;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设施400余所,普通高中25所,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

《规划》明确提出,我市将实施全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教师重点支持项目等,实现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学校建设标准、教师队伍配置标准、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教师收入标准的“五统一”。我市将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针对性扶持,开展城乡对口帮扶、一体化办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等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规划》特别提出,实施乡村教师重点支持计划,在教师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评先选优、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完善吸引教师赴农村任教的保障机制。

《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育人才高地”作为“十三五”教育改革重点举措之一,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期间全市重点实施的12项重点工程项目,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培养优秀人才从教乐教;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教师惩戒和退出机制等。

实施“岛城教育家成长和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乡村教师重点支持项目”,推进教育家办学。到2020年,培养1000名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育教学名师和学术骨干;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每年组织200名乡村骨干教师开展高端培训。我市还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实行全体教师五年一个周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大幅度提升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7:04:10 |
优先为村小配置数字化终端

教育国际化、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了“现代化引领、国际化驱动、信息化支撑、特色化发展、多样化服务”的“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

围绕教育国际化,《规划》提出,“提升教育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将“教育国际化内涵提升工程”作为12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重点举措是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青岛教育国际服务能力,重要抓手是推进教育国际化青岛试验区项目,打造“留学青岛”品牌项目。

关于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全面融合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具体路径是实施《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是将“互联网+”创新思想融入教育治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实践,以加快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建设、转化应用能力提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点,深入推进青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每个学习者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服务。

《规划》提出,优先为村小、教学点配置数字化教学终端,实施智慧学习信息系统支撑计划、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教育管理和决策信息化支持体系等。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7:04:23 |
政策青报解读

主要指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9%

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99%

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4800人

义务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92%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80%

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留学生数8000人

中小学校在线学习及移动办公校园网络基础建设达标率98%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

其中: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35%

职教“十百千万”工程

重点打造10所以上具有鲜明青岛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品牌职业院校;建设100个以上内涵丰富、辐射能力强的市级骨干专业;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30万名以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7:04:39 |
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培养1000名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育教学名师和学术骨干;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每年组织200名乡村骨干教师开展高端培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建、改扩建400所义务教育学校

城乡义务教育“五统一”和“两免一补”全覆盖

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

新建、改扩建学前教育设施500余所

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试点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覆盖城乡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网络

特殊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

大力发展残障儿童学前教育

高水平普及残障儿童义务教育

为残障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体验和技能培训

拓宽残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

构建残障学生终身学习体系

迁建盲校,新建孤独症学校
残障儿童信息资源建设项目

全面实现残障学生12年免费教育
发表于 2017-1-20 00:31:23 |
这里发表我个人的意见,也许大家不爱听,但是为了青岛的发展还是要说。青岛不要总是着眼于“引进”高等教育机构,我说句话,青岛直到现在“引进”了多少有用的东西?只有一个山大分校还不错,别的各种研究院类,研究院真的只是图个名号,对本地教育水平提高真心不大,况且山大这个分校区的等级来分析,不会对青岛的整体教育水平带来多么巨大的拉升,包括复旦大学分校区,也是很没谱。青岛本地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一定要好好培养,就是砸钱也要砸出来!因为他们是咱青岛本地的教育机构,只有他们强了,他们走出去,才能代表青岛,才能真正造福青岛人!“中国”这个前缀,要直到不是随便就可以得来的,青岛有两个名字响当当的大学,应该想办法把他们提升,打出品牌,现状是两个“中国”级别的大学却不如一个“山东大学”排名高,这岂不是很尴尬?多好的资源!青岛不要指望别人“施舍”,好东西永远是给人家本校先用,分校区永远只能停留在分校区。放眼全国其他城市,深圳苏州,他们“引进”大学和医院砸的钱可是比青岛要多,开展也早得多,可是至今也是没有多大的提升和改善。但是再看看青岛,青岛人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跟他们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青岛有之前提到的三杰啊!虽然不是多强多强,但是绝对有实力的,绝对不弱!苏州深圳是他们本地根本拿不出这种像样的大学,被逼无奈啊。而青岛有很好的苗苗,为什么不把钱都投资在他们身上呢?只有这三个大学走出去才能代表青岛,也才会为青岛人设身处地的着想。就像你说山大,有谁会想到威海有个分校区?但是你一提清大,一提中国海洋大、石油大。人家脱口而出的就是青岛!这才是对的!也许我的话你们会觉得尖锐,但是这真是我的肺腑之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0 08:50:58 |
500米的光头 发表于 2017-1-20 00:31
这里发表我个人的意见,也许大家不爱听,但是为了青岛的发展还是要说。青岛不要总是着眼于“引进”高等教育 ...

    说的有道理,我们需要这种理智的声音。
    目前正处于引进高等院校的战略机遇期,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也是为了弥补本土高校院所太少的先天劣势;而且难得我们还有较好的筹码,就更不能轻言放弃了。当然,花钱引进的不可能全成为金凤凰,其中难免会出现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但着眼于长远,这种投入是值得的。
    与近年来大干快上、争先上位的那些高校来说,中海大、中石油、青大等的确还需要更多投入才能不断做大做强,这也是刻不容缓的;而且这些本土高校永远是我们手心里的宝,值得好好呵护、大力培育。
    引进外地高校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本土高校建设滞缓,对此,相信既懂“用世界眼光谋划未来”,又懂“发挥本土优势”的政府领导能够做好平衡,如此才不枉业已花费的大量心血与投资。
    感谢您善意的提醒,祝您小年愉快!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9-23 00:22 , Processed in 0.07717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