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821|回复: 13

[龙城轶事] 弘扬孝文化--准予常州市金坛区董永孝文化研究会成立登记决定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7 14: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名称        准予常州市金坛区董永孝文化研究会成立登记决定书
索 引 号        014138908/2017-00001
主题分类        社团管理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本单位目录分类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坛民社审字〔2017〕1号         发布机构        民政局
生成日期        2017-01-03        公开日期        2017-1-06
内容概述        准予常州市金坛区董永孝文化研究会成立登记决定书
常州市金坛区民政局
坛民社审字〔2017〕1号

                                                            准予常州市金坛区董永孝文化研究会成立登记决定书
常州市金坛区董永孝文化研究会(筹):
  你们提出的拟成立常州市金坛区董永孝文化研究会申请收悉,经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和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决定准予常州市金坛区董永孝文化研究会成立登记。

  你单位应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和业经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依法接受监督管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7 14:4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吹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14: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历史上,孟姜女、梁祝、白蛇传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被称为4大爱情传说,但对于常州人来说,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更容易引起共鸣,因为它的发源地就在金坛。


金坛市直溪镇境内的董永村。2000年来的传说给这个地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随便询问一位村民,都能讲上一段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或者指着一块年代久远的石头,述说着
它和董永千丝万缕的联系。 董永与七仙女定情地点--老槐树。


 据当地村民介绍:董永村代代沿用下来,原有董永庙、望仙桥、订情老槐树就在金坛。在《天仙配》里,剧中人董永登台亮相即唱出了一句“家住丹阳姓董名永,老槐树董永村就是金坛与丹阳结合处由此推断就是现在金坛境内。

金坛西北角的直溪镇境内,有个董永村,村与丹阳相毗邻。该村与建昌交界处,有一座望仙桥。相传,此村和桥就是民间神话《天仙配》中董永生活的地方。

董永是个孝子,他的传说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最早见的文字记载,是汉刘向的《孝子图传赞》。稍后,晋于宝在《搜神记》的“董永变文”中,叙述了董永孝行,织女下凡与永为妻,助永织缣偿债等等,虽语言简朴,但故事情节已趋完整。元代郭居敬编绘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卖身葬父”,亦将董永事迹作了简洁的文字说明:“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永而去。”宋元时代,随着说书行业的发达,“董永遇仙”的传说在话本中流行。到了明代,经过文人洪梗的采编、整理,将此收入他的《清平山堂话本》的“雨窗集”中,使之保存了下来。约在明代嘉靖前后,民间艺人又依据宋元话本《董永遇仙》改编成戏曲《槐荫树》《织锦记》、《遇仙记》等,将孝子董永的形象搬上了舞台。

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安徽黄梅戏《天仙配》虽然在剧情的发展、层次、基调上仍与《董永遇仙记》一脉相承,但已由改编者加入了反封建、反压迫的新思想,使“董永与七仙女”的故
事情节更加完善。特别是经过戏曲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精心塑造并被拍成电影,董永和七仙女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曲优美动听的“满工对唱”,已流传天下。

对于董永的故乡,曾经有过地属的争论,说他是丹阳人,就连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一出场也是自报家门“家住丹阳姓董名永”。但实际上,这是宋代说书人遗留下来的误传。对
此,以金坛的建置、区划和历史沿革,及现今的环境地理位置,都可以澄清这一点。

春秋战国时期,金坛属吴地。秦汉时期,金坛属曲阿县。至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分曲阿县西南地区置延陵县,金坛地域属延陵县。至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置润州府,延陵县属润州。唐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金坛单独设县,隶属润州。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年(758年)又复改丹阳郡为润州,金坛仍隶属润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撤消延陵县,将其上元、孝德两乡划归金坛。至此,孝子董永居住的村庄—一董里,由于隶属上元乡而正式进入了金坛县域。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金坛县志》中,也有明确记载。在清代未期,县域内的区划建置是,城内称市,市下设图,图下分街遍农村分乡,乡下设镇,镇下辖图,图下设村。上元乡共有直溪桥镇在内的3镇23图182个村,直溪桥镇平字图下辖前董溪、后董溪、生达里、望仙桥4个自然村,这与如今金坛直溪镇的董永村一脉相承。如今的董永村仍由前董溪、后董溪、生达里和望仙桥头4个自然村组成(而且这里的人大都姓董)。它们历史上曾经隶属过曲阿县、延陵县、润州府,但从未隶属过置县后的丹阳


有关孝子董永的遗迹,在《金坛县志》(光绪版)中有这样几处记载:“望仙桥,在县西四十里,其侧地名董坡及董墓,旧传董永望仙处。明宣德五年耆民曹渊重以石年久圮坏。光绪
四年里人捐资重修。”“孝子董永墓,在望仙桥西三十步,地名董坡,一名董坟,旧有碑,今不存。”“望仙古石,在望仙桥堍,今损其半。相传董永之子鹤生亦为孝子,曾跪此石,以望仙降,石上隐约有膝迹。”“董永庙……”

另外,金坛历代名贤关于咏唱孝子董永的诗词,明代欧阳理有《过董永桥》:“古树凝朝霞,危桥锁暝烟。仙姬分袂日,孝子倚庐年。佣葬今能否,飞升故自便。空余遗迹在,千载
尚称贤。”明末曹建孙有《望仙秋月》:“人间孝子天上知,卖身忽尔逢仙妻。妲娥夜夜代纤任,云鬟玉臂流清辉。千年旧迹令人忆,一去乘鸾难再得。可怜明月古今秋,祗照望仙桥下流。”清代李秉阳有《董坡怀古》和《董孝子庙》:“汉贤藏魄地,历代不消磨。孝子虽长住,居人艳董坡。今来荒墓外,衰草得秋多。独拱斜阳立,高瞻发浩歌。”“争夸董里有名
贤,埋没遗碑古庙前。何惜卖身酬死父,翻传嘉偶子遇仙。墓间草色才经雨,路外槐荫自锁烟。好把心香熏世俗,俾知百行孝为先。”……

凡此均可见,金坛直溪镇的董永村及望仙桥,就是传说中董永和七仙女曾经相遇和生活过的地方。遗憾的是,上千年来人们为纪念孝子而保留的那座董永庙,在文革中因破“四旧”而
遭到毁坏,并被移作他用。那座历尽风雨沧桑的望仙桥,也已在多年前由石拱桥改成了水泥平桥。如今,董永家乡的村民们正在积极筹划修缮董永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7 15: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好好挖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15: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们常州来说,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更容易引起共鸣,因为它的发源地就在金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7 16: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据说颇有争议 董永卖身葬父,天仙配全国多地争取这段佳话发源地,董永孝文化研究会在金坛成立,这个很给力{:5_111:}为以后发源传承流传提供有力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8 1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永故里好像是直溪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8 12:1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可以和丹阳联合搞,丹阳民间对常州还是很友好的,常丹金可以共同开发,一起赚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8 1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奔牛飞飞 发表于 2017-1-8 10:41
董永故里好像是直溪镇。

对的,上元和孝德两乡地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8 16: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SEBASTIAN1 发表于 2017-1-7 14:44
在中国历史上,孟姜女、梁祝、白蛇传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被称为4大爱情传说,但对于常州人来说,董永和七仙女 ...

当初望仙桥是石拱桥,现在的桥墩还是原来的,改建成这样是猪决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0 14: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丹阳跟金坛关系紧密,民间交流非常多,通婚移民非常普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0 14:4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pkeeper 发表于 2017-1-10 14:05
历史上丹阳跟金坛关系紧密,民间交流非常多,通婚移民非常普遍

历史上金丹澄武都是一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0 15: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爱 发表于 2017-1-10 14:44
历史上金丹澄武都是一体的

历史上金丹是一家,澄武是另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8 08:12 , Processed in 0.07361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