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3576|回复: 23

[中江新闻]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揭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1 0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0日上午,刚经教育部及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芜湖市新芜经济开发区内新建设的校园举行揭牌仪式。它是目前我省11所“独立学院”中第一所转设升格成功的民办本科高校。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2003年由现在的安徽工程大学(当时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举办的“校中校”形式的“独立学院”。2012年,在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芜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亚太地区最大的语音上市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开始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独立学院),并由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为了规范“独立学院”的管理,教育部于2008年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的有关规定,符合普通本科高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可以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科大讯飞与安徽工程大学经过4年左右的合作办学,发挥高科技企业主导办学的机制和资源优势,快速充实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大胆尝试“重基础、宽实践”的教育教学改革,满足了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的各项指标要求,顺利达成转设升格目标。据悉,该学院从开始筹备转设,到教育部评审通过,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创造了“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合作办学时间最短、完成转设效率最高的民办高校。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从曾经的“独立学院”升格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同时也为我省“独立学院”的转设升格提供了良好示范。
      记者在揭牌仪式上了解到,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以“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根据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培养导向,发挥高科技企业办学的特殊机制和资源优势,推进传统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致力于打造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
      目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拥有文津、新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设置了包括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在内的6个教学系(部)共27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逾9000人。该学院也是目前芜湖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
记者 王俊杰
来源: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
http://www.wuhunews.cn/wuhu/daily/2016-06-10/95696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1:1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在引进一些名牌高校的分校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科大芜湖分校,南大芜湖分校等等,市领导应该引领芜湖跨越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1: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1:3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何时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芜湖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1: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天舒 发表于 2016-6-11 11:33
期盼何时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芜湖大学”

应该说学校的软件是关键,师资是重点的重点!硬件只要有钱都可以办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4: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要是能引进南京部分院校的外迁分校就好了

如果南航要是建立分校 芜湖这边5720作为航空业招收大军 能合作办学再好不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4: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要是能引进南京部分院校的外迁分校就好了

如果南航要是建立分校 芜湖这边5720作为航空业招收大军 能合作办学再好不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7: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学校最早是戴安澜将军创办的广西全州高级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后来和天主教内思高级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了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1949年本校一部播迁台澎金马地区,并与1954年在新竹县复校,成立新竹縣私立內思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至今。其余部分留在大陆地区仍为旧名。

學校願景:「以明辨求更,積極創新的依納爵精神,激勵學生追求卓越,進而獻身服務社會」

民國二十四年創校於安微蕪湖,以教育機械工業人才為主。
民國四十三年在台復校,秉持耶穌會-----「在落後地區興學以嘉惠貧寒子弟」的傳統,校址選在新埔鎮天主堂。
45年遷入現址,47年立案為中級補校,設機工、電工二科。
54年改制為五年制中級業職業學校,55年成立「電工科」。
57年,改制為三年制「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60年,成立進修補校,設有「機工」、「電工」兩科。
62年,設立「電子自動控制科」。
75年新課程修訂,電工科改「電機科」電子自動控制科改「控制科」,次年機工科改「機械科」。
79年成立「資訊科」。
88年(西元1999年)「控制科」改名為「電子科」。
101年(西元2012年)增設「多媒體設計科」。
103年(西元2014年)增設「電機電子群不分科實驗班」。

学校详细历史资料:
本校於民國二十四年原創於安徽蕪湖,由天主教耶穌會西班牙籍會士所創設,由於大陸淪陷,耶穌會士被驅逐出境。民國四十二年,倪永祥神父、桑朗度神父等耶穌會士來台,首先到達新埔,眼見鄉下農家子弟,多半家貧無力升學,認為台灣若想擺脫貧窮,必先從工業教育著手,於是倪永祥神父著手興學。民國四十三年雅讓修士來台,與榮亞那修士等再籌劃「內思」在台復校事宜,首先籌設夜間補習班於新埔天主堂現址,並請陳俊樓先生擔任復校首任校長,學生共二十五人,每晚六時半至十時半上課。

  民國四十五年,由於地方人士的熱心奔走,乃覓得現址四座里之荒地,先蓋平房一棟,作為工廠實習之用,而學科上課,則仍在新埔天主堂。

  民國四十六年敦請陳燠堂先生擔任校長,民國四十七年九月立案為中級工業職業補習學校,同時搬入四座里上課,開學典禮有學生八十人。四十九年擴建校舍一倍,五十一年又造四層樓大廈,同年十二月三日落成。五十二年興建學生宿舍,同年九月正式啟用。

  民國五十四年升格為五年制高工,設電工、機工兩科,同時將兩層教室大樓加建為三層,並添購校地增建運動場。

  民國五十七年改制為三年制高工。由於西德政府的慷慨解囊,天主教慈善會的熱心籌款,以供本校建築教師宿舍、實習工廠及需要的機器設備之用。於民國五十八年八月本校又建三層機工大樓一幢,兩層電工大樓一幢,以及三層教職員宿舍一棟。同時天主教慈善會還派了兩位技術人員,以協助本校培養技術人才。

  民國六十年九月正式成立內思進修補校,設立機工、電工兩科。民國六十二年破土興建電子大樓,九月進修補校又增設電子自動控制科,由於學生人數日益增加,六十四年又增建二層電子實習工場一幢,並添購電子自動控制教學設備,由天主教會全額補助,引進西德最新設備,民國六十八年由耶穌會會士陳禮耕神父擔任校長,同年十二月八日破土興建銘德堂,於七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落成。

  為了因應時代潮流,七十一年九月控制科日校開始收女生。民國七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破士興建「厚德樓」,七十四年六月十六日落成。校長、神父、修士、老師們,有鑑於資訊時代來臨,面對此資訊工業發展的需求,於民國七十九年八月增設資訊科。為了呼應時代的變遷,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將電子自動控制科改制為電子科,並增設機電科,同時著手推動將機械科改成電腦化機械。同年八月一日,終身奉獻服務內思的陳禮耕神父退休,由教友老師黃培聲代理校長職務。

  民國九十年二月一日,董事會延聘原國立竹東高中校長吳勝國正式接任本校校長一職。這項任命開啟了耶穌會和非天主教友間合作關係的新紀元。吳校長到任後積極推動校務,以「人文素養,技術水準」為方向,首先完成機械科電腦化工程,九十年十二月機械科完成電腦繪圖檢定場地,經內政部核可。改善圖書館周邊工程,同時修繕廁所工程,目前已全部完成,九十一年十月將原教職員宿舍改建可供二十位學生住宿之房間,供遠道學生住宿,九十二年二月完成會議室、視聽教室、校史館改建、全校各教室e化等工程。

  內思歷經許多坎坷的歲月,將近半個世紀的艱辛,堂堂內思在台復校已邁入第五十年,由於神父、修士、老師們,辛勤耕耘,努力付出,才有今天的茁壯、成長。現有學生日間部三十三班一四六九人,進修學校五班一二四人,分電機、機械、電子、資訊和機電五科,教育學生務期能德智兼修、手腦並用,為社會為國家培育優良的中堅技術人才。

  由於社會大環境的急遽變遷,私立高職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招生極為困難,許多私立高職為求生存,紛紛改制增設科別,唯我內思高工仍然堅持純辦工科的悠久傳統,繼續朝精緻高職的方向邁進,目前已是全國碩果僅存的純工科私立高職。相信在全校教職員工精誠團結、戮力同心的努力,和主保聖內思的轉禱下,內思高工必能永續經營,繼續作育英才,造福桑梓。祈願主佑吾校 ,校運昌隆,愈顯主榮。阿們!

如是,同中国大陆的很多学校一样,也形成了海峡两岸同名姊妹校的情况 。其他姊妹校还有:

大陆地区                 台澎金马地区

清华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中山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中学
南京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上海/西安交通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
苏州大学                     东吴大学
解放军政治学院            国立政治大学
大陆13所基督教大学     东海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天主教辅仁大学
开封第八中学               静宜大学
江西师范/农业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圣约翰科技大学
暨南大学                      暨南国际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7: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校 史(1954~2014)

  本校於民國二十四年原創於安徽蕪湖,由天主教耶穌會西班牙籍會士所創設,由於XX因素,耶穌會被迫離開大陸。民國四十二年,倪永祥神父、桑朗度神父、洪國樑神父等耶穌會士來台,首先到達新埔。眼見鄉下農家子弟,多半家貧無力升學,認為臺灣若想擺脫貧窮,必先從工業教育著手,於是神父們決定著手興學。民國四十三年邀請雅讓修士、榮亞那修士來台籌劃「內思」在台復校事宜,首先籌設夜間補習班於新埔天主堂現址,並請陳俊樓先生擔任復校首任校長,洪國樑神父擔任輔導神師,學生共二十五人,每晚六時半 至十時半上課。
  民國四十五年,由於地方人士的熱心奔走,乃覓得現址四座里之荒地,先蓋平房一棟,為工廠實習之用,而學科上課,則仍在新埔天主堂。
  民國四十六年敦請陳燠堂先生擔任校長,民國四十七年九月立案為中級工業職業補習學校,同時搬入四座里上課,開學典禮有學生八十人。四十九年擴建校舍一倍,五十一年又造四層樓大廈,同年十二月三日落成。五十二年興建學生宿舍,同年九月正式啟用。
  民國五十四年升格為五年制高工,設電工、機工兩科,同時將兩層教室大樓加建為三層,並添購校地增建運動場。
  民國五十七年改制為三年制高工。由於西德政府的慷慨解囊,天主教慈善會的熱心籌款,以供本校建築教師宿舍、實習工廠及需要的機器設備之用。於民國五十八年八 月本校又建三層機工大樓一幢,兩層電工大樓一幢,以及三層教職員宿舍一棟。同時天主教慈善會還派了兩位技術人員,以協助本校培養技術人才。
  民國六十年九月正式成立內思進修補校,設立機工、電工兩科。民國六十二年破土興建電子大樓,九月進修補校又增設電子自動控制科,由於學生人數日益增加,六十 四年又增建二層電子實習工場一幢,並添購電子自動控制教學設備,由天主教會全額補助,引進西德最新設備,民國六十八年由耶穌會會士陳禮耕神父擔任校長,同年十二月八日破土興建銘德堂,於七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落成。
  為了因應時代潮流,七十一年九月控制科日校開始收女生。民國七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破士興建「厚德樓」,七十四年六月十六日落成。校長、神父、修士、老師們,有鑑於資訊時代來臨,面對此資訊工業發展的需求,於民國七十九年八月增設資訊科。為了呼應時代的變遷,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將電子自動控制科改制為電子科,並增設機電科,同時著手推動將機械科改成電腦化機械。同年八月一日,終身奉獻服務內思的陳禮耕神父退休,由教友老師黃培聲代理校長職務。
  民國九十年二月一日,董事會延聘原國立竹東高中校長吳勝國正式接任本校校長一職。這項任命開啟了耶穌會和非天主教友間合作關係的新紀元。吳校長到任後積極推動校務,以「人文素養,技術水準」為方向,首先完成機械科電腦化工程;九十年十二月機械科建置完成電腦繪圖檢定場地,經內政部核可;改善圖書館周邊工程,並修繕廁所工程。九十一年十月將原教職員宿舍改成可供二十位學生住宿之房間,供原住民及遠道學生住宿,九十二年二月完成會議室、視聽教室、校史館改建、全校各教室e化等工程。
    民國九十四年一月卅一日,吳勝國校長退休,由教務主任羅名峯暫代校長一職。同年八月一日,羅主任真除校長。羅校長個性內歛,作風穩健,領導學校繼續在穩定中發展。使內思在風雨如晦的社會氛圍下,仍得以承平四年,屹立不搖。
    民國九十八年七月卅一日,羅校長屆滿卸任,董事會敦聘磐石中學資深主任柯禎祥接任校長。柯校長全天候駐校,對學生噓寒問暖,關懷有加。於其任內,內思打破數十年傳統,增設多媒體設計科。由於多媒體學生的加入,為內思注入了一股清流,向來較為嚴肅冷峻的內思校園,頓時多了一些年輕學子活潑爽朗的歡笑聲。
    民國一○二年七月卅一日,柯校長任期屆滿退休,傑出校友湯誌龍接任校長。湯校長為早期內思機工科畢業生,後考入台師大,一路攻讀取得工業教育博士學位;曾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中華科技大學教授,學術聲望崇隆。湯校長思考細膩周延,做事態度認真嚴謹,講求效率,實事求是。校長本身為工科專業背景,兼具深厚人文素養,治校一年多來,針對多項教學空間場地(諸如:禮堂地板、操場PU跑道、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教師及學生廁所等),進行全面整建翻修,使校園氣象,煥然一新;教學方面,徹底落實耶穌會價值導向的教育,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全面關懷;並開設第八節課,由班導師帶領,引導學生「內省思
靜」,使其內化所學,改變氣質,型塑正確價值觀。此項課程設計,堪稱臺灣教育界創舉。湯校長由下而上、全面關照學生的核心辦學理念,已在今年的招生中初見其成效。今年內思新生入學人數,已經扭轉多年低迷頹勢,止跌回升,足見湯校長治校方針正確。內思深慶得人,榮景可期。
  內思歷經許多坎坷的歲月,屆滿一甲子的艱辛,堂堂內思在台復校已邁入第六十個年頭,由於神父、修士、老師們,辛勤耕耘,努力付出,才有今天的成長茁壯。現有學生日間部三十三班一三八六人,進修學校三班一二五人,分電機、機械、電子、資訊和多媒體設計五科,教育學生務期能手腦並用、德智兼修,為社會、為國家培育優良的中堅技術人才。
  由於社會大環境的急遽變遷及少子化現象的逐年嚴重,私立高職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招生極為困難,許多私立高職為求生存,紛紛改制或增設科別,唯我內思高工仍然堅持工科的悠久傳統,繼續朝精緻高職的方向邁進,目前已是全國碩果僅存的純工科私立高職。相信在湯校長英明睿智的領導、全校教職員工精誠團結、戮力同心的努力,和主保無原罪聖母及聖內思的轉禱下,內思高工必能永續經營,繼續作育英才,造福桑梓。祈願主佑吾校,校運昌隆,愈顯主榮。阿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7: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mesthon 于 2016-6-11 17:56 编辑

本校一部原为戴安澜先生在广西全州建立的全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2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是现在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不过两个学校也有相同点就是都在城南大学城里。说到底,民办本科就是骗钱的,学费是公办两倍还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00: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天舒 发表于 2016-6-11 11:33
期盼何时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芜湖大学”

芜湖职业技术学校有机会升为芜湖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08:3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市'政府应整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皖南医学院”等建立应用型“工、商、医、药”的“芜湖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0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txc 于 2016-6-12 10:49 编辑

芜湖大学呼了很多年了,相信一定会有的,哪怕是先期联营合办。
安徽署名的信息工程学院份量很足,这意味着,升级版的“安徽信息工程大学”必定在芜湖生根发芽,与合肥的竞争中,芜湖终于又抢了一个头牌。这个比“芜湖大学”重要的多得多。
最重要的信息工程意味着未来大学课题的重点将主攻互联网信息技术,软件与工程相关的,这对于推动芜湖互联网人才极其重要,相对于安徽工程大学这所理工类综合性大学,它更加专注。

芜湖有了这一次与讯飞合作的民办大学很好经验,必定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安徽署名的大学在芜湖诞生带来经验,比如安徽软件学院(大学),芜湖加油,别让合肥抢了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1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校徽特忒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02:05 , Processed in 0.04697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