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任苏州市长阎立拟任常州市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的一则公示,迅速让阎立的名字在常州网络间传开。网络可以风传,报纸则明显“老成持重”,今天的《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对此只字未提。
传媒不提,不等于老百姓就不知道。关于常州市未来主要领导的阎、姚搭档,免不了要议论几句。
从简历上看,先到常州一步的姚晓东先生1962年4月出生,1978—1982年在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学习,2008年12月获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曾先后两次赴美国知名大学接受“省级干部高级研修”与“高级公务员培训”。
拟任常州市委书记的阎立先生,1961年3月出生,1979—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信息与系统专业学习,2008年7月于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管理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常州市的两位主要领导,都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之初的第一、二届大学生,一个就读中国科技大学,一个就读上海复旦大学。一个学工,一个学文。名牌大学毕业,80年代初老牌大学生,这身份,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天之骄子”。虽然“天之骄子”在大学扩招后光环退去,但是,几乎是不约而同,二人又同年获得了南京两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学历。
市委书记,博士;市长,博士。常州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组合,即将在阎、姚搭档上出现。曾经“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常州,曾经人文荟翠的常州,或许会在“阎姚双博”的带领下,开创出新的局面吧。
改革开放后,在很长时间内,唯GDP论、唯数字论。为了每年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可谓是施展了各种手段,以环境换发展的,以重复投入拉数字的,甚至有的地方官员不惜卑躬曲膝,为外资老板洗脚的,比比皆是。这样的后果,光鲜了一时,积恶了一世。前两天的镇江人民集体散步事件、此前的大连市民集体散步事件,包括常州新北某癌症村出现,如此等等,大多与不计后果地过度发展重化工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展、环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需要和谐统一起来,但是过去往往不能和谐统一。常州曾经也是这样。数字是上去了,可是天灰了、水黑了,曾经小桥流水草木茵茵的家园,全变成了钢筋水泥森林。以“儒风蔚然”闻名的常州,一跃而成为“新兴工业城市”。发展的代价,不能说不大。
如今,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百姓,都不再看重GDP等单纯的数字,都把环境与“幸福感”看作重要指标,各地也都纷纷力推转型升级,许多地方也都在进行诸如“学习型城市”、“智慧型城市”的建设。风气逐渐由过去的重硬发展到重软环境地转变。
今年,常州市提出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也提出了打造精品城市的口号,更有建设“智慧常州”的说法。此时此际,两位博士分别出任常州市长、常州市委书记,显然有利于常州从纯“工业城市”向“历史文化名城”的转变,显然有利常州精品城市的建设。
大队书记与车间工人担任市领导的年代,估计一去不复返了。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职业的素养却各有各的要求。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学识修养、气魄能力,不可或缺。
希望“阎姚双博”的高度,能够成就未来常州的高度。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