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渤海土木人 于 2011-12-25 21:28 编辑
这里没有摩天,但也一样精彩,准备上图中~
先简介下杨柳青吧,搜索来的:
杨柳青历史追忆:
杨柳青镇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初名“流口”,后复名“柳口”。金贞祜二年(1214)置“柳口镇”,为该镇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今名。 清代之前,杨柳青镇先后隶属章武、平舒、鲁城、武清、静海、天津等县,民国时期隶属天津县,建国后,先后隶属河北省、河北省天津专区、静海县、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西郊区(今改称西青区)。
历史积淀:
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业繁荣,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杨柳青镇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存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国内保存最完好明代楼阁式建筑文昌阁。
民间艺术:
杨柳青镇有丰富民间艺术,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兴旺景象,被推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深刻影响了国内近百种年画,过年贴年画由此成为北方地区习俗。杨柳青剪纸、风筝、砖雕、石刻和民间花会也灿然观,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石家大院:
始建于1875年,它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占地72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整个大院,60米长的大甬道的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从寝室、客厅、花厅、戏楼、佛堂到马厩,无论是通体格局、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现已开辟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名闻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集中了130余件上乘之作。砖雕俗称“刻砖”,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成就很高。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以及民俗陈列,充分体现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石院复原陈列。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在西青区杨柳青镇,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是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四子石元士的宅第。堂院坐北朝南,由大、小四进院落组成。东院是三套四合院,为长辈及各房子孙居所;西院建客厅、戏楼和佛堂,是会客、娱乐、祭祀之所。大院建筑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常用“福寿双全”、“岁寒三友”、“莲荷”、“万福”、“连珠”等喜庆吉祥图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