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凉城无爱 于 2015-12-30 16:01 编辑
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到常锡两地,都属于高度发达的区域!分公司一般都设立在直辖或省会城市,我司全国也只在苏州,无锡,常州,东莞,温州这五个地级市设立分公司!但是随着经济不景气,相继要关闭一些城市的分公司,首先关闭的是温州,然后是东莞,接着是常州,由于要关闭分公司,所以要出差过去办事!
和常州当地的员工有些交流!常州员工首先觉得自己可能会在家办公,但是这条路被否决以后,他们很自然的想到了去无锡分公司办公,但同样告知无锡分公司也即将关闭,常州人表现出很惊讶,在他们的思维中无锡要比常州好得多,市场也应该如此,所以觉得无锡分公司不可能关闭!事实却是两地分公司市场相当,业绩相当!从这个话题中可以看出,常州的民众缺乏自信,对外界信息更加闭塞,喜欢埋头干自己的事情!对事比较顺从!
而处理无锡分公司的时候,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首先他们对于公司被关闭很惊讶,随即想到赔偿问题,然后比较关心苏州分公司的状况,当被告知,苏州是全国唯一保留的地级市分公司,他们表示很不服气,觉得无锡市场和苏州市场相差不大,其实苏州直销市场相当于无锡直销市场的两个半!同样谈到常州分公司被关闭,他们认为不出意外,甚至有人觉得常州就相当于无锡一个区的产值!由此可以看出,无锡人比较自信,更加开放,更加追求平等,喜欢比较,不关注认为比自己弱的,喜欢关注周边较强事物的信息
从上诉可以看出绝大多的常州人是觉得常州不如无锡的,纵然他们不太关心此事,但是她们在潜意识里面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们对于无锡先造地铁,无锡引进恒隆,无锡规划苏锡常南部都是相对顺从的,因为常州人的骨子里就觉得无锡比常州强,各项工程领先于常州也是应该的,所以大多有矛盾的时候都妥协,不去计较,不考虑如何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而无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无锡比常州强很多,骨子里就有一种优越于常州的自豪感,所以自然就有了,什么都得听无锡的,不去考虑常州的利益和感受,譬如姨妈大桥,譬如锡宜高速等等!
其实造成两地市民有这样心里落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也是值得两地反思的!
至于无锡,曾经和现在都创造了令人骄傲自豪的傲人战绩,目前虽有些缓慢,依然是值得佩服的,但是过往的成功,不能让市民过于自负,不能由于自负而忘了根本,除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是否应该有点妥协,是否应该商量着共赢,是否应该稍微发现一下自己感觉比自己弱的人?或许就在一个转身,市区便被那个以为弱的人从某方面超过了!无锡的外企曾经可以和苏州有的一拼,而市区的民营企业却没有得到重视,所以目前这块无锡曾经的长板却成了无锡的短板,苏州市区民企也一般,但是前些年却合并了民企相当厉害的吴江,从而保全了市区的两条腿经济走路。而无锡至今还未能将民企发达的江阴收入,以至于市区经济体成了瘸子!而常州由于受到铁本影响,外资引进落后,但市区民企发展不错,近些年又在大力发展南北两个高新区,外企引进也已经很上规模,基本保证了市区经济体两条腿走路!造成这样局面的,可能无锡自豪了,自豪的忘记了一些东西,自豪的将缺失的一条腿归咎于产业升级!无论如何,无锡的底子在,稍加修正,相信很快就能补齐另一条腿!发展的更好!
至于常州,除了埋头苦干发展实业,埋头创新以外,是否还应该包装一下自己,让自己出门在外更加自信,提高自身城市的形象,提高自己民众的自信,让自己的市民为自己的城市自豪而自信,不能一味的朴实,譬如说常州市民到目前还有很多人觉得花园那一带很远,感觉是郊区,这其实就是明显的小城意识,花园到南大街估计最多也就4公路,对于特大城市来说,完全是主城区,但是常州市民的小城意识却从某方面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相信以后地铁开通,拉大城市框架会稍微有些改善!其次要有上进心里,适当的比较和为自身的争取也是应该有的,苏州有金鸡湖,有园区CBD,有诚品,无锡有宜家,有apple,有恒隆,有摩天!常州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企业,民营企业,但是全是务实的企业,在民生方面的包装却有些空白,这些空白却也打击着这方水土普通老百姓的自信,不能形成良性的比较和竞争!你有诚品,他有宜家,那我是不是应该考虑有apple呢?你有园区cbd,他有高楼大厦,我的东经120是否应该加快呢?你有美罗,他有恒隆,我是不是应该将购物中心加快升级,加紧拆迁西部地块,建设二期,提档品牌呢!你有罗森便利店,他有全家便利店,我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引进7-11呢?有了自信,才会有良性的比较,有了比较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改变,期望有些改变,才会给政府压力,才会给商人压力。从而push政府,商人去改变,政府商人去改变了,给市民提供了更好的民生品牌便利和环境,市民也才能更加自信!(转自其他论坛)
发展不能框死自己,尤其是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