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金刚郎

[公告互动] 重磅!“古泉州(刺桐)史迹”将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2 17: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申遗总展馆将于国庆节开放 讲述古泉州盛景

    泉州网8月22日讯

    泉州海交馆近日发布消息称:为更好地展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呈现古泉州(刺桐)珍贵的文化遗产,今年2月泉州海交馆主体楼展厅关闭并升级改造。今年10月1日国庆节之际,主体楼展厅将正式开放,届时“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和“泉州石刻陈列馆:基督教与印度教”这两个崭新的展馆,将正式与市民见面。

    今年1月26日,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代表性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获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总展馆,设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楼的“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其核心内容是展示“古泉州(刺桐)史迹”的16个申遗遗产点,展示遗产点产生的历史背景、文物价值,并由此及彼,呈现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走向繁荣的盛况,向参观者展示“古泉州(刺桐)史迹”所处的辉煌历史时期。

    据介绍,申遗总展馆主要内容包括序厅和“向海而生”、“东方大港”、“多元荟萃”、“守护遗产”四部分。与此同时,作为展示馆的辅助馆,同在海交馆主体楼一楼的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也进行提升改造,并暂名“泉州石刻陈列馆:基督教与印度教”。

    “原计划改造一个展厅,于2017年8月15日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但在工程进行中,我们决定对展厅以外的公共空间也给予配套整修,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参观环境。因此,主体楼闭馆时间延期至9月底。”泉州海交馆相关人士介绍,对于因此给观众带来不便而深表歉意,“我们承诺,2017年10月1日国庆节之际,主体楼展厅准时开放!”新展览除了珍贵文物外,还植入多媒体和艺术场景,让观众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泉州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获悉,海交馆展厅提升改造中,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不少收藏家、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慷慨捐赠文物珍品,对新展览的方案和解说文字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2 17: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救珍贵老照片 助力古刺桐申遗

泉州网8月22日讯

日前,鲤城区档案馆举办“古城城市旧貌”老照片展,吸引1000多名市民参观,引发“守护古城”的共鸣。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老照片由鲤城区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而得。老照片多数拍摄于民国初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涵盖泉州古城老街巷、老建筑、民间文化、民生百态等,再现了泉州旧城改造前的城市风貌,是古城泉州社会变迁、城市发展和民风世俗嬗变的见证。此次共征集老照片518张,下阶段,鲤城区档案馆将采取出版画册、举办专题展览等形式继续开发利用此批珍贵馆藏资源,打造档案文化精品,传承古城城市文脉,助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2 18: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旅游局公布最受港澳青少年欢迎的游学地 泉州“丝绸之路文明之旅”入选

  “泉州文化丰富多彩,史迹多,景观美。”近日,香港大学的邓颖姗同学游完泉州后,感触颇深。像邓颖姗一样,许多港澳学生把泉州当作游学地,在这里感受“海丝”的独特魅力。记者昨日从市旅游局获悉,泉州“丝绸之路文明之旅”入选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受港澳青少年欢迎的十大主题游学活动”。

  据悉,国家旅游局连续3年开展“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工程”,共组织4.5万名、带动近13万名港澳青少年赴内地游学。最受港澳青少年欢迎的游学地是由港澳游学机构自主推荐,由国家旅游局综合评定。

  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泉州现在依然保留了大量海丝遗存以及众多与海丝相关的文化,有着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些独具魅力的元素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也是当选“最受港澳青少年欢迎的十大主题游学活动”的关键因素。

  据介绍,我市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泉州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茶叶、石雕、陶瓷等特色产业,建立泉州海丝文化游学基地。从海洋文化、宗教文化、闽南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雕刻文化、香文化、华侨文化、乡土文化等方面进行海丝文化游学基地布局。创建“海丝文化”游学线上多平台,线下搭建多个具有各区域文化特色的“海丝文化”主题游学基地,将海丝有关的一系列资源串联起来,组织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和海丝文化遗产、遗址的课堂里学习和实践,让海内外青少年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泉州“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3 18: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遗产点二级标识牌安装基本完成

泉州网8月23日讯

近日,到晋江草庵参观的不少市民发现,通往摩尼教光佛的石阶下方,立起一块砖红色标识牌。由200余块各级标识牌组成的“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标识系统正在抓紧构建,其中二级标识牌安装20日基本完成。

金交椅山窑址现场展示馆文物器形丰富

草庵安装的二级标识牌

施工人员着手安装制作的分别有二级、三级、四级标识牌和B级标识牌。草庵的这块标识牌系二级标识,用于对整个遗产点进行介绍。作为16个申遗遗产点中首个启动安装的标识牌,上面有草庵摩尼教光佛造像的中英文介绍、总平面图、二维码、16个申遗遗产点位置图。在总平面图上,详细标出了参观路线,并标注有该申遗遗产点的重要遗产要素——草庵,周边要素——宋代“明教会”铭文碗出土处;在位置图上,则有草庵在16个申遗遗产点中所处位置的标注。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显示草庵的详细中英文说明和图片。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二级标识牌是各遗产点的总体说明,内容包括平面图、参观路线、16个遗产点位置等基本要素。在二级标识牌以下,根据需要,我市16个遗产点中,大部分需安装三级标识牌,用于对遗产点内各个遗产要素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以草庵为例,在草庵寺门、“明教会”铭文碗出土处等地点,将安装三级标识牌,具体说明遗产要素或周边要素。对于如德济门遗址、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等遗址,在二级、三级标识牌下,需要安装四级标识牌,用来展示遗址内需要说明的细节。

除了用于介绍遗产点的标识牌,工作人员将陆续展开B级标识牌等标识系统的构建。B级标识牌即复合道路指示牌,安装于申遗遗产点的参观游览路线上,对遗产要素有指引功能,安装于遗产点周边的停车场、游客中心、洗手间等处,起到功能性指引作用。

讲述古刺桐外销陶瓷生产基地的故事

金交椅山窑址现场展示馆完工

位于晋江磁灶镇的金交椅山窑址,是磁灶窑系经考古发掘后,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处宋代窑址。作为“古泉州(刺桐)史迹”16个申遗遗产点之一,金交椅山窑址是一处重要的航海与通商史迹。日前,工作人员对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原专题展厅进行重新布展、提升,以“磁灶窑:古刺桐外销陶瓷生产基地”为主题的金交椅山窑址现场展示馆业已完工。

分类展开讲述磁灶窑系故事

金交椅山窑址的现场展示馆,位于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内,在原“磁灶陶瓷走天涯”专题展厅基础上重新布展而成。展示馆分成序厅,发展历程,外销传播,金交椅山窑址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几大部分。

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晋江市博物馆馆长吴金鹏介绍,序厅展示了生产与外销两大主题。以大幅航海图为背景,标注出磁灶陶瓷外销路线,以沙盘模型呈现窑址的生产场景。通过航海图展示,可以清楚看到,当时从窑址中出产的陶瓷,走水路依次经过梅溪、九十九溪,抵达泉州港,而后由这里出海销往各国。

从序厅沿着顺时针路线参观,展厅分成三部分,依次展示磁灶窑的兴衰历程,外销路径与保护、管理等内容。

在发展历程部分,以出土文物和展板形式,呈现磁灶窑陶瓷由南朝发端,到唐代兴起,宋元时期鼎盛,明清衰落的演变过程,展示了磁灶窑生产陶瓷的工艺、装饰,以及从生产利用陶瓷向建筑陶瓷的转变。重点突出了金交椅山窑址的价值与地位。

外销传播部分,除了展板、出土陶瓷文物的展示,还设有陶瓷生产工艺流程场景、沉船场景及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沉船考古情景等丰富的内容。“一些场景展示,来自原有的‘磁灶陶瓷走天涯’专题厅,与沉船场景配合播放的考古视频,意在更生动地展示陶瓷外销链条。”吴金鹏说,展示古代泉州生产的陶瓷,从生产基地出发,由船运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外销路线,中间要有沉船实证,整个文化链条才算完整。而在“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等处,都发现大量产自泉州的陶瓷,这也证明了沉船是由泉州港出发,往南驶往各国。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泉州工匠不光技艺高超,更有商业头脑。在外销传播展出的出土文物里,有不少“军持”。这是佛教僧侣用于饮水或者洗手的水瓶,在伊斯兰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教众们做礼拜时也用它洗手。这说明,当时的磁灶窑,已经能顺应需求,大量生产这类物品并远销海外。军持也因其独特外形和鲜明的外销特征,成为古泉州在海洋贸易大通道贸易的典型特征。

传承保护展示海外贸易辉煌历史

磁灶窑在宋元时期成为泉州外销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通过展示馆的“娓娓道来”,一幅以讲述陶瓷生产、外销为切入点,呈现泉州古代海外贸易辉煌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

磁灶窑址多分布在晋江梅溪两岸,至今发现窑址26处,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窑址12处,清代窑址7处,构成了庞大的窑系。在众多窑址中,又以金交椅山窑址、土尾庵窑址、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出土产品最具特色。其中,金交椅山窑址的生产活动开展年代,与海洋贸易大通道兴衰密切联系,是泉州以海外贸易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态的一个生动例证。

展示馆的最后一个部分,呈现的是泉州对金交椅山窑址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多年来,泉州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控制缓冲区内用地性质和建筑高度、体量,保持遗产整体格局的完整性。2003年初,即组织专家论证并出台金交椅山窑址的保护方案:用围墙围起窑址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在窑址及作坊遗迹上建保护棚;在遗址旁建成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并于此后出台多项政策规章,加强窑址保护。




草庵安装的二级标识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3 18: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个月,“古泉州(刺桐)史迹”将接受世界申遗专家的验收,目前,相关工作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http://www.jinjiang.tv/video/jjxw/folder68/2017-08-22/6549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3 2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食者 发表于 2017-8-23 18:50
下个月,“古泉州(刺桐)史迹”将接受世界申遗专家的验收,目前,相关工作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http://w ...

不知道泉州的其他景点搞得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4 18: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fujian.gov.cn/xw/ztzl ... 0170824_1592697.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6 0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迎检专题会召开 郑新聪康涛讲话

  责无旁贷担起守护文化遗产责任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迎检专题会召开 郑新聪康涛讲话

  泉州网8月26日讯

      25日,泉州市召开专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申遗迎检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新聪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长康涛部署申遗重点工作。市领导翁祖根、林万明、陈铁晗、张永宁、林锦明、李冀平出席会议;副市长周真平在会上汇报了申遗迎检工作总体进展。

  “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郑新聪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行动自觉。充分借鉴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经验,融入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责无旁贷担起守护文化遗产责任,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文物安全意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按照国务院和省里的统一部署,以及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来泉调研检查提出的具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打击文物犯罪等专项行动,严密安保措施,严防监管漏洞,全面提升文物安全工作能力和防范水平。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是几代泉州人的梦想、是几届党委政府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为泉州增光添彩、为历史留下宝贵财富的大好事,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郑新聪强调,要全域行动、专业为主、过细扫尾、保障到位,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不折不扣把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任务完成好。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以申遗为契机,把环境整好、把制度建好、把队伍带好。”就下阶段申遗重点工作,康涛强调三点要求:一要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里部署,在市委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立查立改,抓好账单销号整改、文物本体归整、环境提升、展示监测优化等工作;建立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长效保护管理的常态机制。二要落实“一把手”主体责任,强化指挥部体制,对工作突出的进行激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问责。三要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建立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抓紧准备备询材料,精心组织配套活动,过细做好后勤保障,全力以赴冲刺迎检,以最好的面貌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评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2:2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海洋专家罗伯特·罗兰德·特拉维斯先生来泉调研,重点考察了泉州海交馆、开元寺、清净寺、后渚港、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等海丝旅游资源。泉州丰富多元的海丝文化遗存给罗伯特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泉州的古城古港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并为泉州古城古港的旅游复兴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此次调研是丝绸之路项目部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影响之探索性研究”课题项目的重要行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9 18: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济门遗址广场新风景:怀古休闲 市民其乐融融

    泉州网8月29日讯



    坐在不锈钢吧台椅上乘凉话家常,身侧的景观地灯,星星点点照亮古城的夜;身旁是泉州古城南城门德济门遗址,耳边传来袅袅南音,让人仿若回到宋元时期“泉南番坊”;不远处,三五孩童嬉戏玩闹,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

    这是近一个月来,德济门遗址广场常见的风景。广场活动空间增大以后,每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老街坊们便三五成群走出家门,来到德济门遗址广场怀古休闲,他们或散步或歌唱或跳舞,当然也有静坐遐思者。在这里,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融合,人们在感受古城古迹魅力之余,也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宜古宜今 领略千年文化遗韵

    隔着一条天后路,德济门遗址与泉州天后宫比邻相望,二者皆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遗产点。

    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的德济门为泉州古城南城门,是古刺桐城最繁华的地方,历史上番舶客航聚集之处。作为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门中唯一保留下来并经科学考古清理的城门遗址,是古刺桐城的象征。遗址曾出土十几方不同宗教的石刻,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繁华、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

    一路之隔的天后宫,奉祀的是海神妈祖。这座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 年)的宫庙,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建筑艺术高超,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如今,随着德济门遗址与天后宫、天后路连片成景,走在天后路上,大小不等的长条形、方形和不规则石板,还有大量老旧建筑构件,让人依稀回到宋元时期繁华的“泉南番坊”,彼时船舶来货和外销产品通过德济门,源源不断地输送或运出泉州城。

    宜居家园 怀古休闲乐享生活

    宋元时期,古城南城门每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天后宫香火鼎盛。

    几百年过去,德济门遗址广场依然人流如潮,这里活动空间大,景观美,成为市民怀古、休闲的好去处。

    26日晚8时,记者来到德济门遗址广场。天后宫正对面、德济门遗址栏杆旁,十几个老年人坐成一排唱着南音,更多的是摇着扇子纳凉听曲的。来自伍堡的黄作成负责拉二胡,他说,如今的德济门遗址广场活动场所大了,他们歌唱队就搬来广场,大伙唱唱南音、戏曲选段或闽南语歌曲。

    “广场宽阔干净,还增加了一些供人休息的座椅,很不错!”今年80多岁的庄雪惠家住万寿路,作为菲律宾老华侨,她在城南住了70多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绿化多了,景观美了,环境变好了,我每个晚上都会搬把椅子到广场上乘凉!”不远处还有两支舞蹈队,一支广场舞、一支交际舞,大伙跳舞既运动健身,又联络感情。

    “呵护历史文化,不仅是让游客们领略古城文化精髓,还要让身处其中的居民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泉州文化部门相关人士说,如今市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愈发强烈,而有了人,文化才有根,城市才有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 21: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31日,泉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新聪带队开展“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迎检工作现场办公,先后察看了真武庙、江口码头、德济门遗址、伊斯兰教圣墓、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石湖码头、六胜塔等遗产点,现场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他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把遗产点本体修缮、周边环境整治以及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做细做实;以此次申遗为契机,加强立法和建章立制,明晰责任,认真查缺补漏,加快整治整改进程,以更优秀的形态和工作成效迎接专家现场考察检查。市领导翁祖根等参加活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4 15:5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网9月4日讯

3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一行来泉调研海丝文物和“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雒树刚充分肯定我市文保和申遗工作,指出泉州文化底蕴深厚,遗产点保护很好,内涵价值突出。要求我市进一步发掘多元文化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推动古城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全力以赴做好申遗迎检工作,讲好故事。市领导郑新聪、陈铁晗、周真平参加相关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6 17: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逛六百年古街 细品历史韵味 丰州古街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泉州网9月5日讯

    86岁的傅奶奶坐在自家古大厝院子里纳凉,一旁是一口有上百年历史的古井。她25岁嫁入南安丰州这条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街,见证古香古色的老街从车水马龙的繁荣,到与世无争的安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城市的过去,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近日,记者从南安市丰州镇政府获悉,丰州顶街及下街欲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古建筑老街区的保护。

    明清时期繁华热闹 豆腐坊就有14个

    “明清时期,这里是护城河,一座桥连接城里城外,过桥穿过拱华门,便进了丰州古城。”近日,记者跟随丰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黄家星走进丰州古城,虽然护城河与城墙都只留下部分遗址,可一踏入古街,眼前尽是历经沧桑的闽南老屋古厝,依然能感受到600多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静谧感。

    “当时,每一座城门旁都有一座宫,拱华门是北门,旁边是长寿宫。”黄家星引领记者一路向南行走,“古街的北段被称为顶街,南段被称为下街。明清时期,这里曾是丰州的商业中心,整条街设计为能够骑马抬轿的街道,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各类店铺商品琳琅满目,有药堂、典当行、驿站等,光豆腐坊便有14个。”他说,如今,古街仍保持着原来的建筑架构,药局、当铺等部分传统店面风貌保存较好。

    越往古街深处走,越能体味到“原汁原味”沿袭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随处可见沿街民宅房檐上的门当瓦当,历经百年风吹日晒,老手艺依旧熠熠生辉。傅奶奶家隔壁的白源药局,斑驳的木门已向内倾斜,门上“白源”二字也模糊难辨,木门上嵌着的小门,仿佛还在诉说着夜半时分居民从小门取药的故事。

    元宵习俗百年沿袭 成为重要文化遗产

    “除了保存下来的商铺,古街两侧还坐落着宗祠群,有些古厝内还有明清时的贞节牌坊。”黄家星正说着,记者一行便来到黄氏家庙门前。“黄氏家庙初建于明代,几经修葺,为三开三进明代古建筑物。每逢元宵佳节,这里会举办为期3天的元宵灯会,届时,古街里人头攒动,一改平日的幽静。”

    他介绍说,黄氏家庙元宵灯会兴于明,著于清。为了在特定的日子里让各地裔孙欢聚一堂,缅怀先辈,增进团结,便在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举办灯会,几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灯会期间,黄氏家庙内张灯结彩,丰州金鸡、燕山等7个村庄的3万多名村民以及海内外上万名黄氏宗亲参加灯会,村民钻灯脚、讨花枝、竞乞龛前灯等,许愿祈福。黄氏家庙元宵灯会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闽南地区有名的元宵民俗活动之一。

    “近几年,灯会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赏灯,”他说,元宵灯会是古街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建筑一同成为古街珍贵的宝物。

    保存原始淳朴模样 进行保护性规划

    漫步于古街之中,常常会遇到坐在家门口乘凉聊天的老人。在一座印尼华侨所建的“黄衍塔故居”内,66岁的黄腾翔仍生活在这里。如今,住在古街的零星几户人家,大多是像杨奶奶这样的留守老人。

    “古街依旧保存着它原始、淳朴的模样,”黄家星说,镇政府已请中科院厦门分院和华大建筑设计院对古街做保护性规划设计,现正在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希望通过各种努力,将古街和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起来,传承下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9 1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市“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工作全部完成

口述历史 留存16处遗产点记忆

  泉州网9月9日讯

       留存历史记忆,展示古城风貌。昨日,泉州市档案馆历时四个多月的泉州市“古泉州(刺桐)史迹”16处遗产点的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工作已全部完成,将收入档案馆永久保存。什么是口述档案?资料是如何采集的呢?都请了谁来录制?录制过程中都有什么故事?今天,东南早报记者为您一一揭秘。

  历时四个多月完成 收入档案馆永久保存

  据了解,遗产点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制作工作于今年4月末开始,历时四个多月,于昨日完成。开展遗产点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制作工作,是泉州市档案馆收集、保存古城历史档案和服务泉州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做好此项工作,泉州市档案馆提前准备,合理筹划,多方联系,逐一对熟悉16处遗产点历史情况的权威人士进行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后期加工制作,完成后将收入档案馆永久保存。

  口述档案中,一处遗产点由一位权威人士进行约一小时的讲述,讲述人阐述遗产点名称的由来、地理环境、基本情况、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及历史地位和意义。在这份口述历史中,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述说着祈风石刻的千年故事,洛阳桥的“活字典”陈德彬将洛阳桥的千年传说娓娓道来……

  “口述档案的价值极大。”泉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周翔介绍,一方面,通过权威人士的口述,能通过影像的形式记录下遗产点的历史渊源、文化遗产元素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口述档案选取的口述人,有的亲自参与遗产点的挖掘与研究,有的参与了修缮工作,口述档案也记录下了这些人与遗产点的联系,这也是口述档案的价值所在。

  为保证严谨和准确 花费大量时间准备

  “前期准备一定要充分,才能对整个访问了然于心,才能做出口述档案的价值。”独立影视编导张俊是本次口述档案的主要负责人。她介绍,口述历史要求准确,为了制定合理、准确的采访提纲,前期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逐一了解16个遗产点,提前翻看《府志》、《县志》等书籍,还要请教地方史专家。随后为了加强对各个点的了解,还对每一个点进行实地走访。之后再制定采访提纲,再听取口述人对提纲的意见,进而修改、确定采访提纲,最后才是现场录制。

  据了解,在录制现场,有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进行录制,最后再进行适当的剪辑。“口述档案因为要保持真实性,所以后期不会进行过多的剪辑,只是把口述人录制过程中停顿或讲得不太流畅的地方剪接起来。”张俊介绍,剪辑完成后,还需要把口述内容打成文字稿,每个口述人讲述的内容差不多有一万多字,是一项工作量挺大的事。文字稿完成后,为了确保口述工作的严谨性,还会再逐一对口述人进行回访,核对口述内容是否有要修正或补充的地方。

  文化名家的满腔激情 感动口述档案记录者

  “在口述现场,口述人对提纲进行的延展和发挥总是会给我惊喜。”张俊介绍,在录制过程中,不少口述者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是其中之一,他有多年的考古挖掘经验,带队对金交椅山窑址进行了近十年的勘探与挖掘,对考古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与研究,集成挖掘报告,贡献巨大。在口述采访过程中,让张俊感到惊喜的是,栗建安可以根据专业知识,纵向分析出土的陶瓷的产品特征,横向比较磁灶窑相对于其他窑的独特性,让热爱闽南文化的她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洛阳文史研究会会长陈德杉也同样让张俊印象深刻。陈德杉从乡镇党委书记退休后,投入洛阳桥文史研究20余年,成为一名充满激情的义务导游。张俊第一次去洛阳桥实地查看的时候,陈德杉在烈日底下热情地为她讲解了一个多小时的历史、典故、传说,让她感动不已,深深为陈德杉对闽南文化的一腔热血所打动。

  【相关链接】

  什么是口述档案?口述档案是以抢救和保护历史记忆为目的而存在的原始记录。它的核心是保存消失了的“声音”。从狭义上说,是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调查的结果,表现形式通常为录音磁带、录像机器解释说明的文字信息;从广义上说,包括新闻采访、会议录音等一切有保存价值的记录。

  人物故事

  湖北女孩倾心闽南文化

  以“90后”的视角 讲述泉州故事

  “没有对闽南文化的热爱和对自己严苛的要求,口述档案很容易变成‘应付了事’。”张俊是湖北女孩,接到“古泉州(刺桐)史迹”16个遗产点的口述档案录制工作,她兴奋了很久,感觉很荣幸可以参与到这么重大这么有意义的工作。

  张俊虽然不是泉州人,却被泉州厚重的文化深深吸引。这名1993年出生的女孩于2012年来到泉州,就读泉州师院新闻专业,平时喜爱翻看各种书籍,从中更多地了解了泉州文化历史。大学期间,她走访了泉州大部分景点和古迹,并利用寒暑假和在媒体实习的机会加深了对泉州的了解。

  出于对闽南文化的热爱,毕业后张俊决定留在泉州,从事闽南文化的研究、推广。目前她是一名独立影视编导,做的大部分工作都与闽南的历史文化有关。年纪轻轻的她,已经负责撰写并拍摄了《侨乡两地书》《娓娓道来古南浔》等文化专题片;参与撰写晋江档案局的侨批专著,独立完成4万字的书稿;还在电台做节目讲述泉州古迹;并联合市台联,采访了70多位台湾同胞,编撰成《晋江不了情——台湾同胞口述实录》一书,已基本完稿。

  张俊认为,“90后”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更多元的资料获取渠道、更宽广的视野、更现代的表达方式。她希望自己能通过“90后”的视角,通过文字、影视、英语、展览、媒体等多种形式让闽南文化走出去,向中国、世界讲好泉州故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泉州(刺桐)史迹” 文化遗产档案中心建成

日前,我市“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档案中心已正式上线运行,为我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提供翔实的档案和历史佐证。

“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档案中心的成立,既有利于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延续性,又有利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地点设于市行政中心。

据市档案局编研科相关人员介绍,8月15日,档案中心正式上线,基本完成申遗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扫描和入库上架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规范“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档案中心建立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智能检索,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保护了档案原件的安全。

据介绍,档案中心的档案种类丰富,内容充实,既有各遗产点的基础信息,又有对遗产点的研究发掘报告,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公约,也有遗产点的规范化管理文件,同时,还有与遗产相关的古籍、各遗产点的照片。

相关 新闻

遗产点口述档案采集完毕

日前,市档案馆历时4个多月进行的“古泉州(刺桐)史迹”16处遗产点的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工作,已全部完成。

口述档案留存历史记忆。市档案馆从今年4月起,逐一对“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16处遗产点展开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工作。这是收集、保存古城历史档案,服务“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重要举措。据了解,所有采集到的档案视频,将被收入市档案馆永久保存。

每个遗产点,由一位讲述者进行约一小时的口述,讲述人在镜头面前,阐述遗产点名称的由来、地理环境、基本情况、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以及历史地位和意义。透过档案视频,许多熟悉的脸孔出现在眼前。洛阳桥的“活字典”陈德杉,用脚步丈量山上每一寸土地的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亲历晋江磁灶金交椅山窑址勘探挖掘工作的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所有讲述者,均是深入了解该遗产点的权威人士,他们专业而生动的讲解,让人们对遗产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市档案局编研科负责人介绍,口述档案的价值极大。一方面,通过权威人士的口述,以影像的形式,记录遗产点的历史渊源、文化遗产元素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口述档案选取的口述人,有的亲自参与遗产点的挖掘与研究,有的参与保护工作,口述档案也记录下了这些人与遗产点的联系,这也是口述档案的价值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9-22 05:13 , Processed in 0.07277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