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3 16: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南山:提升中国哮喘诊疗科研水平,惠及更多哮喘患者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
2022-08-22 21:21
       2022年8月19日,“全新呼吸”中国哮喘患者在线登记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Ⅱ期(以下称“项目”)在广州启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在会上指出,希望通过此项目惠及更多的中国哮喘患者。
       在大会上,钟南山表示:“随着对哮喘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哮喘的诊疗模式也在持续改进。通过基于哮喘标准病历的全国哮喘患者登记平台的建立,以及哮喘单病种数据收集和数据库共享,积极推动哮喘临床诊治规范的制定,从而提升中国哮喘的诊疗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希望通过Ⅱ期研究的开展,总结出中国哮喘患者的诊治现状、找出中国哮喘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哮喘早期干预提供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内哮喘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也为我国相关卫生和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惠及更多的中国哮喘患者。”
       据悉,此项目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牵头,葛兰素史克中国(GSK)支持,全国共有111家单位参与。项目旨在调查中国哮喘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与诊治现状,为提高中国哮喘规范化诊疗水平的提供参考。当天全国400多位专家,通过线上与线下方式共同出席了会议。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实验部主任赖克方教授在会上回顾了项目Ⅰ期的主要结果,介绍项目Ⅱ期工作计划:“该项目首期‘新呼吸,常关爱’于2017年12月启动,全国10个区域58家医院参加项目,纳入哮喘患者26,000余名。Ⅱ期项目‘全新呼吸’纳入全国111家医院,预计为超过18,000名哮喘患者进行临床数据登记。凭借移动互联网+医疗技术,构建中国哮喘患者管理协作网络和大数据库,以期建立哮喘规范化治疗和管理的示范区,提高中国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
       启动仪式过后,主办方为Ⅱ期项目的111家成员单位举行授牌仪式,对Ⅰ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20家单位进行表彰,并邀请了其中4家优秀单位代表向与会同行进行经验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8 12: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医学中心怎么建?中山一院提出“战役学”
南方Plus 2022-08-27 20:34
       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8月27日,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在广东广州举行。在以“辐射引领 推进‘双中心’设置新格局”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匡铭介绍,中山一院以“战役学”理念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有效发挥“双中心”协同效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双中心”定位各有侧重
       实际上,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虽然并称“双中心”,但其功能定位各有侧重,一个重视技术攻关“顶天”,一个强调优质服务“立地”。
       国家医学中心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数据汇集平台,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区域医疗中心则是在优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坚持“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通过建设高水平医院分中心、分支机构、“一院多区”等方式,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目标到2025年,群众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双中心’建设高度重视。我们也恳请国家继续给广东加任务、压担子。”在论坛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张发滨作了致辞。他介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牢牢把握“双中心”建设重大发展机遇,支持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覆盖21个地市;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支持广东呼吸、肿瘤、肾脏病、精准医学、心血管等五大国际医学中心建设。
       2020年,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相继落户广东。目前,中山一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入围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12家高水平医院入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构筑了全省医疗高地的坚实基础,保持医疗技术整体实力持续位于全国第一梯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6+1”建设国家医学中心
       匡铭介绍,作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第4、华南第1的A++级医院,中山一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指导思想,以“一体多翼、科学布局、特色发展、重点突破”为指导方针,建设国家医学中心。
       “党的领导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创新是驱动,合作添动力,体系作保障,文化定成功。”匡铭表示,中山一院把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看作一场“战役”,并定下“6+1”项具体战役目标。
       一是疑难重症诊治与重大公卫事件应对中心;二是医学先进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医学拔尖领军人才培养中心;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五是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中心;六是党建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基于六大中心功能,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辐射惠及更多群众。
       为此,一揽子配套举措已经落地实施。中山一院启动学科/专科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实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登峰学科/专科”给予每年500万元的支持;实行领军计划、攀登计划、启航计划,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给予充分支持,建立全周期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双中心”既追求“顶天”,也不忘“立地”。为进一步发挥“双中心”辐射、联动、协同作用,中山一院与贵州共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与广西共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与福建省三明市也签订了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协议。
       “我们从服务国家的角度选择共建对象,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更广。”匡铭介绍,以贵州共建为例,中山一院围绕当地病人外流的重点疾病,输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等,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协助当地打造一流临床重点专科集群,解决“看好病”的问题。

       很可惜中大眼科医院(全国第一)、中大肿瘤医院(自然指数名列全球肿瘤专科医院第七、国内第一)仍然没有入列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8 19: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一,应该大规模开设分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批王牌科室进驻妇儿中心增城院区
2022-08-30 11:32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增城区获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即将正式对外开诊,首批开诊的门急诊科室主要有儿内科门诊(含各专科门诊)、儿外门诊(含各专科门诊)、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甲状腺乳腺外科、产科、妇科、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儿科急诊、妇产科急诊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项目是广州市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是国 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项目,位于增城区荔湖街五一村,医院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新院区按照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医院建设,重点建设东南亚儿童器官移植中心、大湾区东部沿海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转运中心、高精尖前沿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四大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7: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_GZH 发表于 2022-8-30 16:49
首批王牌科室进驻妇儿中心增城院区
2022-08-30 11:32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增城 ...

妇儿中心在南沙的院区也快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7:3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排名前三的医院应该在每个区开设门诊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09: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轮国家医学中心,中山医入选的还是太少了,比较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9 16: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妇儿医疗中心增城院区本月19日正式开诊,提前挂号攻略抢先看
2022-09-09 15:25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广州优质妇儿医疗资源“上新”,华南医疗高地建设又添一笔,国 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再增一翼!今天,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了解到,该院增城院区定于9月16日启动运营、19日正式开诊,新院区首批号源将于12日开放预约。作为广州市重点工程、民生工程,该院区规划床位1000张,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医院,服务群体将覆盖大湾区、辐射华南地区。
       设计新:“花”式建筑布局构建高效新型医疗体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位于增城区荔湖街,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院区按照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医院建设,设计以“七色花”为核心理念,创新性地构建“花”式建筑布局:门诊、行政、科研等功能模块呈放射状围绕医技模块布置,犹如“花瓣”;医技模块位于院区中 央,是“花盘”;住院楼位于医技楼南侧,形成“花萼”,以空中连廊与医技模块便捷相通。
       据了解,这一设计是考虑到医技作为现代医学的核心构成,在院区中心能够为院区各部分提供服务距离最短的功能支持,构建流线短、效率高的新型医疗体系。
       日前,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前往开业前的院区探营。该院区从地铁21号线钟岗站B出口出站即可达,入口处,四层通高的大堂顶上是镂空设计,阳光透过大 大小小“花瓣”状的天窗洒在大堂内部;
       诊室的检查床是玩具车模样,影像检查室里配有海洋主题的壁画,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帮助消除孩子们的不安和恐惧;
       楼外开阔的花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整个院区色彩搭配明亮温暖、舒适温馨,随处可见市妇儿医疗中心的吉祥物“咪姆熊”标志,与市妇儿医疗中心的珠江新城院区、儿童院区、妇婴院区、白云院区等四个院区遥相呼应。
       提醒:最早12日可挂到新院区首批开诊号
       据悉,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将与市妇儿医疗中心在市中心区域的四院区配备同质的医学人才,在广州东部地区及周边的患者能享受到和广州市中心城区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9月19日首批开诊的门急诊科室主要有儿内科门诊(含各专科门诊)、儿外门诊(含各专科门诊)、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甲状腺乳腺外科、产科、妇科、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儿科急诊、妇产科急诊,每天都有市妇儿医疗中心的专家在各专科坐诊。由于该院预约挂号系统实施提前7天放号,市民最早可以在9月12日晚上8时,通过微信服务号“广州妇儿中心”预约该院增城院区首批开诊的号源。
       在开业后的3个月内,该院计划全面平移增城区妇幼保健院现有全部业务,确保开放床位300张左右。据了解,增城区妇幼保健院自2017年起已经移交由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接管。该院坚持实行同质化管理,不断将医疗技术、人才、服务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增城妇幼保健院,深度接管为增城院区开业后顺利平移做好准备。
       在开业后4到6个月,该院将围绕增城院区重点发展专科,根据医疗环境成熟情况分批逐步细化、动态调整专科设置,计划开放床位数达到500张左右;其后,将充分发挥市妇儿医疗中心科研教学优势和重点专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分级诊疗。
       模式新:病区不按专科划分 围绕疾病成立19个中心
       据了解,拥有一院多区的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提出“同质化水平、特色化发展”的院区定位原则,在保证增城院区整体服务功能满足三级甲等儿童妇产专科医院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精、快、特、优”的特点,在病区构建模式上,打破了按专科划分科室的常规,按照病种划分了19个中心,形成一个个多学科诊疗平台,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例如,一位头疼的患者,按照常规就诊模式,现在神经内科查找病因,假如发现是器质性病变需动手术,会转入神经外科,术后再进入ICU。而在该院增城院区的脑病中心,则是神经内外科专家共同办公、共同治疗病人,“从过去‘病人找医生’到现在‘医生围绕病人转’。”
       该院区的产房则为一体化产房,大部分为单间,产妇从入院到出院,不需要再辗转于待产间、产房、产后病房之间,可以提供24小时的无痛分娩服务,让妈妈们可以舒心安心地生娃。
       据了解,该院增城院区将重点建设东南亚儿童器官移植中心、大湾区东部沿海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转运中心、高精尖前沿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四大中心
       9月2日,广州市公 安局警航支队的一辆警用直升机降落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住院部楼顶的直升机停机坪。甫一停定,一旁等候的医护人员推着车床上前,和直升机上下来的医护一道,将机上的“伤者”转移到车床,通过楼顶的电梯直达手术室所在楼层。
       这是一次基于航空医疗救护的妇幼创伤及重症紧急医学联合救援演练,模拟突发事件发生后紧急医学救援、医警联合航空医疗救护、妇幼急救转运等场景,也是该院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转运中心的一次演练。据介绍,该院是内地妇幼系统中首家具备直升机停机坪等航空救援条件的医院,正在与广州市公 安局警航支队探索医警联合航空救援的可行性,在极端天气、交通不便、地质灾害等,经评估通过地面交通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救治的情况下,通过卫健部门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公安部门110指挥中心的应急机制,直升机可在半小时内启动赶赴现场,可在400公里范围内开展紧急救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13: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又一重点建设工程主体封顶,花都又将新添三甲医院
来源:金羊网 作者:周聪 发表时间:2022-09-11 21:15
       9月10日,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完成,广东省又一重点项目——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项目医疗主楼、住院楼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工程进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项目位于花都区镜湖大道北以东,由中建四局承建,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项目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规划设置床位1000张,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主楼、住院楼、行政宿舍楼、地下室、道路广场及相关配套医疗设施等。
       “该项目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工程,建成后将交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管理,标志着花都将新增一所国内一流综合性三甲医院,完善花都区卫生医疗保障系统,成为广州西北部区域一流的重要医疗服务机构,有利于提高广东省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助力建设‘健康广东’。”中建四局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项目负责人吴彤说道。
       项目共三栋主楼,此次封顶的医疗主楼和住院楼,分别担任就诊服务和住院服务功能,可为患者提供专科化、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在医疗主楼,病人门诊大厅、诊疗、挂号缴费、取药等一系列动作都可在楼栋区域内完成,住院楼共计1000个床位,位于2至11层,每层两个护理单元,是最为经济合理的住院单元平面。行政楼于今年5月31日封顶,其功能涵盖行政办公用房、职工餐厅、职工宿舍。
       顺应“愈合花园”建筑理念,项目多采用立体绿化空间,强调人性化医疗空间的营造,使医疗空间摆脱冰冷严肃的面孔,力求体现温馨、祥和的建筑氛围,为病者提供一个调养身心、传递人文关怀温暖的疗愈环境。
       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建筑外形独特,相比一般房屋建设更为复杂,除此之外,项目施工空间小、医疗专项工程多,施工环节多、涉及面广、工程流水交叉作业较为频繁,管理协调难度较大。
       中建四局项目管理团队科学设定建设目标,以强化管理、周密运筹为根本,合理安排各工序之间流水与搭接作业,利用BIM技术建立超厚重混凝土结构支模模型动画,创新开展动画交底,保证施工有序。与此同时,通过BIM技术,对机电工程进行二次深化设计,以巧妙设计,解决管线碰撞冲突难题,使各专业施工准时穿插,精益化管理,确保工程优质履约。
       项目在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低碳引入建筑体量内,通过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建设方式,营造一个体现人性关怀,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绿色“健康之舟”。应用基坑降水重复利用、环场区自动喷淋、洗车机沉淀池循环使用、混凝土节水养护技术等,让涓滴之水“活”起来,在极大程度增大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另外,项目采用预制混凝土块铺设道路,通过重复利用可周转预制面层,实现资源再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5 2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团队首创免激素止吐方案有望改写指南,顶级刊物发表
南方都市报APP 健闻
原创
2022-09-15 15:19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中心邓艳红团队完成了一项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对比地塞米松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的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团队首次证实,对于接受中致吐化疗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在联合帕洛诺司琼的情况下,阿瑞匹坦替代地塞米松更能有效预防恶心呕吐。
       地塞米松是一种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恶心呕吐的糖皮质激素。尽管它可能引起高血糖、消化不良、失眠等诸多副作用,但由于止呕效果突出,地塞米松仍然是国际、国内化疗止吐指南中难以替代的基础性药物。然而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多个层面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其是否影响包括化疗及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目前尚未可知。另外,地塞米松是否可在止吐治疗中被替代,目前医学界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柳叶刀 临床医学》,题目为“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对比地塞米松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中致吐性化疗方案相关恶心呕吐: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的3期临床试验”。其中,程怡博士、吴泽华博士、史李铄研究员、沈才路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邓艳红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开展进行的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Ⅲ期试验。研究入组既往未接受任何化疗、计划接受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和5-氟尿嘧啶)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终点是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定义为在化疗开始的整个阶段(0-120小时)没有呕吐和没有使用解救药物。次要终点是急性期(0-24小时)和延迟期(25-120小时)的完全缓解率、恶心评分、首次呕吐发作或使用解救药物的时间、解救药物的频率和止吐治疗的不良反应。
       自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23日,共入组32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1:1随机分配到AP组和DP组,最终315名患者被纳入改良意向治疗人群分析集,其中DP组155名,AP组160名。在整个阶段(88.8% vs. 74.2%,P=0.0010)和延迟期(90.6% vs. 75.5%,P<0.0001),AP组获得CR的比例显著高于DP组,急性期两组的CR率无显著差异。另外,整个阶段DP组患者报告的失眠(P<0.0010)、消化不良(P=0.038)和潮红(P=0.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P组。
       本研究中,研究团队同时探索性分析了第一周期化疗前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变化,观察到DP组中B细胞下降的频数较AP组多,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58.6% vs. 45%,P=0.066),但趋势明显。本研究只分析了一个疗程前后的血液变化,因此不能排除地塞米松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总而言之,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在预防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方面优于地塞米松联合帕洛诺司琼。在联合MEC的免疫治疗中,地塞米松在预防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中的地位可以减弱。
       邓艳红教授指出,该项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舒适感,对中致吐化疗方案止吐的临床策略选择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尤其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中,该研究提出替代地塞米松的止吐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7 13: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今日投入使用 下周一正式开诊
南方都市报APP  健闻
原创
2022-09-16 17:46
       9月16日上午,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正式启用,9月19日正式开诊,届时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等所有临床科室均在新院区正常开诊。
       作为广州市重点工程、民生工程项目之一,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的投入运营将提升广州东部妇女儿童患者就医体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助力湾区妇幼医疗健康创新高地。
       各院区实行同质化管理 专家轮流坐诊
       2017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开工建设,而增城区妇幼保健院同步移交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管理。
       增城院区项目建设历时五年,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城大道,紧邻广州地铁21号线钟岗站B出口,按照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医院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
       增城院区妇产、儿童专业齐全,重点以外科、产科、儿童感染性疾病等疾病诊治为特色。近年来,中心坚持把优质的医疗资源、技术、服务、人才下沉,与增城区妇幼保健院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高效协同。
       新院区投入运营后,与市妇儿医疗中心其他院区(珠江新城院区、儿童院区、妇婴院区、白云院区)同步实行“同质化管理”,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相通。院区专家轮流坐诊;DR机、乳腺机、3.0核磁等先进医疗设备正式“就位”;手术室内高标准配置杂交手术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院内AR导航、全流程健康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9月19日正式开诊 产科将提供一体化产房
       增城院区将于2022年9月19日正式开诊,首批将开诊的门急诊科室主要有儿内科门诊(含各专科门诊)、儿外门诊(含各专科门诊)、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甲状腺乳腺外科、产科、妇科、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儿科急诊、妇产科急诊。
       新院区投入试运营后,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旧院区(原址:增城区荔城街健生路1号)的原有业务将全部平移到新院区。
       市民可通过“广州妇儿中心”微信公众号,提前7天预约增城院区专家号源。
       据介绍,增城院区产科将提供24小时无痛分娩及一体化产房服务,大部分为单间,产妇从入院待产、分娩到产后出院,都可在一体化产房内完成,不需要辗转不同楼层、病房,为产妇打造舒心安心、生育友好型的分娩环境。
       据了解,在保证整体服务功能满足三级甲等儿童妇产专科医院基本要求基础上,增城院区还将突出“精、快、特、优”,重点建设东南亚儿童器官移植中心,大湾区东部沿海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转运中心,高精尖前沿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四大中心。
       病区“不分科”  打造多学科诊疗平台
       市妇儿中心专职党委副书记龚四堂介绍,增城院区在病区构建模式上,打破按专科划分科室的常规,采用康复中心、肿瘤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综合学科发展方式,将与该学科相关的内科、外科、辅助科室进行空间和功能上的整合,形成多学科诊疗平台,促进学科协同发展,提升救治水平和服务效率,“从过去‘病人找医生’到现在‘医生围绕病人转’,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在新院区投入运营半年左右,将围绕增城院区重点发展专科,根据医疗环境成熟情况分批逐步细化、动态调整专科设置,计划开放床位数达到500张左右。其后,将充分发挥市妇儿医疗中心科研教学优势和重点专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分级诊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7 14: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眼科医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面罩
2022-09-17 10:59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看病需要拍个照片或者视频记录一下,但是生病期间不想被拍脸,也担心自己的患病照片被别人认出怎么办?数字面罩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患者的顾虑。
       昨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研发出全球首个“Digital Mask”(数字面罩),该研究技术可将拍下来后的图像转换成3D形式,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同时保留用于诊断的特征,主要用来诊断和记录病情
       “这是开创性的!”9月15日,中国研究者的这一创新性成果在国际医学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
       突破技术:
       匹配风险降至7.3%

       该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教授介绍,这个研究项目历时三年多,数字面罩的技术主要是通过面部三维重建,可以在保留疾病体征的同时抹去个人身份信息,且无法进行逆向工程,从而保护了身份信息的不可识别。
       “我们眼周的一些特征,可以有助于眼科的诊断,也可反映全身的健康情况。但是,因为脸部信息还可用于身份识别,这比较敏感。患者被告知要拍视频记录时,有的拒绝,有的犹豫。在传统的六选一测试中,用传统遮盖方法,参与者基本能识别对应的人,但是使用数字面罩后,参与者基本找不出对应的人,匹配风险降至27.3%。”林浩添介绍。
       数字面罩技术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是,如何识别哪些特征是需要保留的诊断特征。林浩添表示,团队在对眼周生物信息进行大量学习后再进行三维重建,最终留下了可以用于诊断眼疾的重要信息。
       据了解,本项研究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徐枫教授团队,联合大湾区及国内外十余家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及三维重建领域的顶级科研机构共同完成,医学和工科交叉学科共同合作攻克难题。
       诊断:
       四种眼疾临床诊断效果一致

       据介绍,在这项数字面罩的新技术中,团队重点测试了最常见的四种相关眼病,包括上睑下垂、眼球震颤、斜视和甲状腺相关眼眶病,涉及十多种异常行为表型,例如眼睑回缩、眼球运动亢进或不足、代偿头位等。
       医疗团队来自中山眼科中心四个专科的12名专家教授,分别对使用数字面罩和未使用数字面罩的病人进行疾病诊断,结果显示诊断一致性和可比的诊断准确率。
       “这四种眼病中,有一种是甲状腺相关眼眶病,以前我们需要用传统尺子去量眼球突出多少,而数字化3D技术可以直接诊断出来。”林浩添介绍,在数字化技术更新迭代的时代,数字医学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数字面罩的研发解决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隐私保护难题,帮助患者更愿意去应用数字化医学。“我们希望市民不但可以看好病,更希望他们可以更方便无碍地就医。”林浩添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7 15: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_GZH 发表于 2022-9-17 14:19
中山眼科医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面罩
2022-09-17 10:59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看病需要拍个照片或者 ...

眼科中心Nature medicine都发了,实力太强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8 16: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医的高端论文确实一直挺不错的,就是最后转化为报奖以及人才项目不那么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9 23: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ddybear 于 2022-9-19 23:37 编辑

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终于定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在黄村奥体中心往东、珠吉街道吉山村旧改范围内,天河智谷边缘,上接科学城工厂区,旁边有蓝天技校、天河儿童公园、执信天河校区,附近住宅有牛奶厂板块、珠江花城、吉山村旧改。选址地块就在19号线珠吉路站的地铁口。

目前是仓库,要征收的大部分地皮上的仓库应该已经清空租户,围挡了但还没拆。2020年,吉山村旧改签约合景+富力,说2020年底要拆多少亩,引进三甲医院、优质名校,还在拟定医院这块地皮上搞了启动仪式,结果其后毫无动静;时隔两年,富力不行了(城投接手),合景也够呛的,吉山旧改片策方案貌似也打回重改,新的方案不知道过会没……



背景:

(华工+天河二院,柯木塱)2017年1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与天河区签约共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天河医院(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在柯木塱。设计、征地赔偿方案都做好了,至今建设进度为0。

(中山六+天河三甲医院,吉山)2018年6月19日,天河区宣布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所公立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奥体附近。“共建医院医疗服务范围将有效覆盖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智谷(广氮-奥体)片区、东圃片区等”。(其后4年没任何动静)

(天河二医,吉山)2021年12月,天河区答复代表意见透露:吉山村布点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一家三级非营利性公立综合医院。(天河区“十四五”专项规划也点名推进吉山的天河二院,代表柯木塱的天河二院黄了

(中山六+天河二院,吉山)2022年9月1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项目建议书挂网。(估计以后就挂中山六珠吉院区+天河二院两个牌子了)

1、项目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项目

2、项目业主: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健康局

3、主管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健康局

4、申报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健康局

5、建设地点: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路以西、奥体横路以南。

6、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约7年9个月,其中2022年7月至2024年10月为前期准备阶段,完成勘察设计、征地拆迁等工作。施工期约65个月,其中一期工程38个月,预计2024年11月开工,2027年12月竣工验收;二期工程27个月,预计2028年1月开工,2030年3月竣工验收。

7、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七项设施用房(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用房)、大型医疗设备用房、科研用房、教学及培训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地下车库(含设备用房)和人防工程,以及室外工程与配套公用工程等。

建设规模:项目规划病床数1000床,征收土地面积64987平方米(约97亩),建设用地面积48858平方米,拟建总建筑面积198450平方米,其中:地上138050平方米,地下60400平方米。

8、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207357.29万元,资金来源为天河区财政出资。

===========================

天河医疗资源真的太一般了,特别是三甲,和人口数、产城规划严重不匹配。广氮的广州国际妇儿中心也是没下文……希望在人口聚集区、重点发展区域多多补充三级医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18:30 , Processed in 0.08689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