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1968|回复: 281

[龙城轶事] 大同大不同——猛龙走三晋之大同城墙游(新增夜景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6 23: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猛龙出山 于 2016-10-25 19:46 编辑

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拔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1.5公里和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每个门又各有瓮城。今只有永泰、清远两个名字被两座正好在该位置附近的建筑使用,至于这么多的城门,早已经是连个痕迹都找不到了。
  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墙四角建角楼,西北角有“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周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马面凸凹相间,排列有序。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4个,计52个。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宽16.6米,纵约15米,与角墩间距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四门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门的门洞进深约30米,上建箭楼或匾楼。城墙外侧修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俗称护城河,曾经波光涟漪,上设吊桥。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称四牌楼。如今这些建筑多毁于现代,只有鼓楼硕果独存,至今仍然耸立在街心,“四牌楼”则只成了一个名字,其附近地区是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资料中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型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这样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今大同地图多只描绘大同城与操场城的故址,而从未见有用同样标志线标注东小城与南小城,实际上,这两个关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踪迹,只是,这些小城的修筑都在明朝中后期,并非徐达所为。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大同是以军事重镇而扬名四海。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所谓“屏全晋而拱神京”。再加之其布防之严密,设施之坚固,建筑之高大,在我国古代城防建设史上也属少见。囚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和“北方锁钥”之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猛龙延图中标示路线一路行走,绕城墙一周,看了感觉非常震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点,向南进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猛龙出山 于 2016-6-16 23:45 编辑

东北角楼及控军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色围挡之后是正在施工的北护城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6 23: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去过,修的很不错,耿大杰作,另外华严寺也很雄伟,辽国的广州吧。想要了解大同还是要到大同博物馆看看,魏都平城,大概是山西为数不多的大国之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代宗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巡抚年富首于城北筑起一座小城,名曰操场城,即北关(分东、西两部分,本地人谓之东、西营盘)。该小城城墙周长为3公里,高12米以上,东、南、北各辟一门。东曰长春门、北曰元冬门(又称玄冬门)、南曰大夏门,与主城门相对。南、北二门之上皆建有门楼,四角也筑有角楼。接着是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年),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南小城,周长各为2.5公里;并围以护城河,深约5米。东小城即东关,辟有四门。东曰迎恩门、北曰北园门、南曰南园门,西门连接吊桥与主城相通,东、南、北三门之上都建有楼阁。南小城即南关,辟有四门,门洞进深约13米。东门名迎晖,西门名永丰,南门名永和,北门与主城之月城门合一。其后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抚李文进加高南小城2.6米;到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巡抚刘应箕又将城墙增高3.3米,增厚2.6米,“石砌砖包”,并建起四座门楼。这时的南关城墙也颇为雄壮了,高达三、四丈。后来,南小城的北门楼改建为文昌阁,东、西门楼也易名为四仙阁和三星阁,南城墙东西两角也各建角楼一座。
  北、东、南三关象卫星城一样环列在大同主城的三面,互成犄角之势,然而没有建西关,因此从大同城的外形看,便产生了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只美丽的凤凰降落于大同一带,羽毛美丽,光华灿烂。一位勇士用弓箭射折了凤凰的右翅。凤凰受伤落地后就化作大同城。所以,大同又有“凤凰城”之称。南关像风头,北关似凤尾,东关类凤之左翅,唯独没有右翅——西关,人们形象地把大同说成是“凤凰单展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猛龙出山 于 2016-6-16 23:23 编辑

城墙外的绿地,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7 08:13 , Processed in 0.085093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