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887|回复: 34

[城建] 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4 14: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
    导读:【北起石峰大桥 南至天池路】【初步规划主题创意"湘江画卷,时空水岸"】


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整体鸟瞰(规划图)


一.规划背景
    已建成的株洲河西湘江风光带是湖南最生态、最具活力的湘江风光带。其设计理念和实践,为湘江风光带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东岸风光带的建设工程也提上议事日程。
    此次规划范围北起石峰大桥、南至天池路,滨江一个街区进深的区域,面积为715公顷,研究范围拓展到人民路,面积为1330公顷。
    规划对东西岸特征进行比较后,梳理出东岸的山水绿化、历史文化和工业遗迹等三大核心资源,并选取具有相近资源特征的莱茵河老城生活段和自然郊野段为范例进行研究。通过东岸特征、资源分析与莱茵河经验借鉴,认识到东岸不仅是湘江风光带的景观设计,也是老城实现有机更新的契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主题创意


本初步规划提出“湘江画卷,时空水岸”的主题创意:
    东岸风光带与有机更新的老城区一起沿凹岸展开,形成优美动人的湘江画卷;通过对工业遗迹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塑与创新,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滨江岸线。
    主题创意通过以下四大子目标进行落实:
    目标一:龙腾凤栖,江城一体
    以石峰山的起点、枫溪山为终点,构建龙腾凤栖、龙头凤尾的山水格局;形成江城一体的整体格局。
    目标二:建筑美卷,盈彩水岸
    强化对滨江建筑的控制引导,使各时期的建筑共同构成一幅沿湘江展开的建筑美卷;打造丰富多彩的滨水岸线。
    目标三:魅力游路,活力绿道
    在满足交通需求基础上,打造富有魅力的沿江景观道路;将自行车道的连续性与景观的多元性相结合,形成绿化环绕、市民休闲其中的活力绿道。
    目标四:时光走廊,四时场所
    将承载株洲各个时期城市记忆的建筑、构筑物与景观进行保留、再塑,与新建筑和新景观和谐共存,打造体现株洲发展历程的时光走廊;使东岸风光带成为极具活力的四时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总体城市设计


规划强调“织补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包括以绿网织补城市和以地块更新功能两大内容。
1)绿网织补采取沿江、引山、塑港、渗绿和点睛五大设计策略
    •沿江:整理沿江用地,打通现状沙场、厂房、棚户、码头等阻隔地区,形成连续滨水空间
    •引山:恢复山脚绿化,并通过绿化种植进一步延伸绿线,使得山体绿线与滨江景观连为一体。
    •塑港:通过活力之港—白石港、历史之港—建宁港和生态之港—枫溪港的整治工程建设,实现路畅、堤固、景美、水清的目标。
    •渗绿:以沿江用地更新为契机,通过沿江绿化、广场控制和屋顶绿化的建设实现东岸风光带向老城的渗透。
    •点睛:在带状公共空间的交接处,建设景观亮点工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2)用地更新采用建筑美化提质与改造为主,拆迁置换为辅的方式。在满足风光带建设必须的融资用地的前提下,控制老城区的改造规模,避免大拆大建。综上所述,东岸风光带通过绿网织补与用地有机更新的方式将风光带建设与老城更新有机结合,实现龙腾凤栖,江城一体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4: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的不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功能与用地布局
    重点解决沿江路定位设计、中心城区交通组织、慢行系统与静态交通四大核心问题。
1)路网与沿江路设计
    充分利用铁东路分解东岸过境交通功能,构建“四纵多横”的路网格局:其中铁东路、建设路为主干道,沿江路和人民路为次干道,人民二路作为支路起到补充作用。沿江路功能定位为交通与景观功能。
    通过模拟,综合考虑沿江路对清水塘至枫溪生态城全线交通联系的重要性,得出结论应采取全线四车道方式,并且沿江路中心段交通饱和度较高,需要采用立体化方式进行疏解,选择人行上跨的方式,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东岸滨水新特色。
    沿江其他区段结合慢行系统变化形成不同断面形式,并在水厂、山水国际等特定段因地制宜地采用特殊断面形式。
    沿江路道路景观设计上采用都市段立体化、过渡段简洁化、郊野段景观化的设计策略,打造路随景移的滨江魅力游路。
2)交通组织
    规划在确立交通组织原则基础上,在开发地块、沿江道路和交叉口交通组织结三方面进行深化,明确了28块开发地块、中心区段所有交叉口和所有主次干道的交通组织方案。
3)绿道与蓝道
    规划根据复杂的地形条件提出三种布局模式:独立布局、结合沿江路和融入活动节点三种模式,构建连续自行车道系统,通过其高程变化结合周边丰富景观打造富有活力的绿道。规划在建宁港口和大唐电厂布局两处游船码头,与西岸天元大桥游船码头对接,未来进一步与南部湘江新城和湘江八镇衔接,建立覆盖株洲湘江全段的蓝道系统。
4)停车组织
    通过三类方式落实3800个风光带公共停车位:规划公共停车场30处,共提供1400车位;局部路边停车提供700个车位;部分开发地块按照1.2倍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以满足开发地块总体配建要求,提供其余1700个公共停车位。经过交通系统梳理,实现了滨江道路四车道全线贯通、滨江绿道全线贯通和滨江步行道全线贯通,同时避免了河西风光带停车位不足的现实问题。
2.综合交通规划
    重点解决沿江路定位设计、中心城区交通组织、慢行系统与静态交通四大核心问题。
1)路网与沿江路设计
     区域层面交通分析表明,纵向穿越性交通是东岸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规划强调改变穿核心的交通模式,构建核心区交通保护环,充分利用铁东路分解东岸过境交通功能。
     在此基础上,构建“四纵多横”的路网格局。其中铁东路、建设路为主干道,沿江路和人民路为次干道,人民二路作为支路起到补充作用。沿江路功能定位为交通与景观功能。为进一步论证沿江路所需车道数,规划通过“visum”模型模拟沿江路的交通需求。
     通过对沿江路全线双向4车道、全线双向2车道和中心区段双向4车道其余路段双向2车道三个方案的交通模拟,综合考虑沿江路对清水塘至枫溪生态城全线交通联系的重要性,得出结论应采取全线四车道方式,并且沿江路中心段交通饱和度较高,需要采用立体化方式进行疏解,理论上包括沿江路下穿、上跨、挑出和人行平台上跨四个方案。
     从外滩等实际案例来看,滨江道路的下穿、上跨或出挑建设成本高昂,并且有着疏解大量过境交通、保护外滩建筑群等特殊原因。沿江路不存在大量过境交通,同时连接道路标高和防洪条件均不允许沿江路进行下穿、上跨和出挑,因此,选择人行上跨的方式,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东岸滨水新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基础上得到二层步行空间与沿江路分离的中心区断面。
     沿江其他区段在保证机动车道13米宽的基础上,结合慢行系统变化形成不同断面形式,并在水厂、山水国际等特定段因地制宜地采用特殊断面形式。
     同时沿江路道路景观设计上向大连滨海路学习,采用都市段立体化、过渡段简洁化、郊野段景观化的设计策略,打造路随景移的滨江魅力游路
2)交通组织
     规划在确立交通组织原则基础上,在开发地块、沿江道路和交叉口交通组织结三方面进行深化,明确了28块开发地块、中心区段所有交叉口和所有主次干道的交通组织方案。
3)绿道与蓝道
     规划根据复杂的地形条件提出三种布局模式:
    模式一:独立布局
    • 滩地有缓冲空间时,借鉴河西经验,自行车道单独设置。
     模式二:结合沿江路
     • 堤外空间不足时,自行车道结合滨江路布局
    模式三:融入活动节点
     • 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点与公共活动场地有机结合。
     结合地形变化和景观设计灵活采用三种模式,构建连续自行车道系统,通过其高程变化结合周边丰富景观打造富有活力的绿道。
     规划在建宁港口和大唐电厂布局两处游船码头,与西岸天元大桥游船码头对接,未来进一步与南部湘江新城和湘江八镇衔接,建立覆盖株洲湘江全段的蓝道系统
4)停车组织
     根据交通模型测算,3800个公共停车位可满足风光带使用要求,通过三类方式落实:规划公共停车场30处,共提供1400车位;局部路边停车提供700个车位;部分开发地块按照1.2倍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以满足开发地块总体配建要求,提供其余1700个公共停车位。经过交通系统梳理,实现了滨江道路四车道全线贯通、滨江绿道全线贯通和滨江步行道全线贯通,同时避免了河西风光带停车不足的现实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3.滨江天际线塑造
    韵律耀江:从石峰大桥起,建筑高度逐步降低至石峰山脉轮廓线,至神农柱形成第一个视线高潮,然后通过白石港的高低转换至摩天轮形成第二个视线高潮,再通过高层建筑群过渡至神农阁形成第三个视线高潮,并逐步升高到中心区段的高层建筑集聚区,该区段规划在江南商城临建设路布置了一栋超高层建筑,它和在建的希尔顿酒店一起成为河东的标志性建筑,共同解决中心区高层建筑群天际线过平、缺乏高低错落的问题。同时考虑对中心区开发容量的总体控制,其他开发地块建议不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区通过建宁港的高低转换至月形山地块形成小高潮再逐步向下过渡到枫溪山地区,除山水国际等现状高层外,保证枫溪山体轮廓线不受新建建筑遮挡。
    天际线控制:规划重点对沿江第一排建筑和风光带空间宽度做出了严格控制。沿江第一排建筑一般为3—15层,最多不超过20层,且层数较高的建筑一般位于风光带相对较宽区域。
    同时本次规划大大拓宽了风光带的空间宽度,一桥附近最窄处宽度为55米,其他大部分区域则较宽,超过70米宽的区段占了90%, 120 米宽以上的区段占30%以上。
    同时对各段建筑风格、材料、色彩、屋顶形式和夜景灯光等方面进行定性引导。
    其次拓展沿江路周边公共空间,将现状棚户区、工厂的部分沿江用地设置为绿地广场。
    最后在开发地块中规划预留公共空间与绿化廊道,同时结合商业需求拓展街道广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3)拓展二层活动空间
    首先拓展沿江二层平台,株洲大桥两侧,在现状沿江路上建设二层活动平台,注重市民在平台上的休闲活动体验,形成东岸景观亮点。
    其次利用裙房屋顶与二层轴线拓展公共空间,开发地块裙房屋顶通过二层步道与风光带和沿江二层平台相连,形成连续的公共廊道;而连接风光带与内部地块二层轴线本自身也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通过滨水滩地、一层公共空间、二层活动平台以及与山体无缝衔接形成立体空间场,为市民提供富有乐趣的公共活动空间。
5.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
    规划策划市民日常活动和城市事件两大类公共活动:
1)日常活动
    包括运动休闲、娱乐休闲两类以动感较强的日常活动和文化休闲、生态休闲两类较为安静的日常活动,并根据东岸风光带的山水资源、场地条件、景观风貌灵活布局相对应的日常活动设施。
2)城市事件
    结合东岸各段景观特色策划城市事件,通过龙抬头、樱花节、开渔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春天的石峰段;通过工业文明、湘文化、旅游文化节、街头篮球等活动打造夏天的白石工业文明段;通过秋果采摘,艺术枫林节,大型婚礼庆典打造秋天的枫溪段,通过大型公共活动、时尚发布、纪念活动、中秋赏月等活动打造四季都市生活段。   
4.公共空间系统规划
    针对岸线薄、防洪要求高的现状问题,规划提出打造“滨水空间立体场”,包括营造滨水滩地空间、塑造一层公共空间、拓展二层活动空间三大设计策略。
1)营造滨水滩地空间
    近郊石峰与枫溪段滩地面积较大,采用河西建设方式。
    中心白石港城市段和株洲大桥南侧滩地宽度有限,采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法,营造滨江生态绿化,慢行系统在两者间穿插而过。
    神农公园至建宁港区段防洪堤为景观性和亲水性较差的硬质挡墙的现状问题,规划根据场地、工程结构和防洪要求,提出了三个断面改造方案:一是对平和堂至建宁港区段的挡墙,将直墙改造为斜坡,同步解决景观和亲水的需求;二是对一桥区段的挡墙,采用在滩地上种植耐水淹和冲刷的柳树群落,对挡墙进行适当掩映;三是将部分挡墙改造成文化景墙。
    远郊白石港自然段、枫溪港滩地面积大,活动需求相对较小,强调滨江岸线的生态化与景观化,重点建设湿地公园、湖泊岛屿等生态景观。
2)塑造一层公共空间
    首先打造入口门户景观,在风光带与山水绿化、轴线交汇处塑造入口节点,实现建宁港、石峰、枫溪公园与风光带公共空间的无缝衔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240米的电厂烟囱,已成为株洲标志性建筑



河东风光带规划中,电厂烟囱将作为地标予以保留

电厂烟囱  烟囱能做什么,市民出了很多主意
    “为整治环境,株洲市区内的大烟囱大多被炸掉了。我认为,不宜全部一炸了之,可做成地标建筑或风景线。如烟囱顶部加上荷兰风车改成大风车,加装灯饰改成小蛮腰、时光钟塔等。这也是美化株洲的一大好事。”春节前夕,网友“张阳向”专门就“保烟囱”写信给株洲市长信箱。
    1月10日株洲市环保局的回复称,城区废气烟囱将一律拆除,但是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240米烟囱将永久保留,待电厂退出后进行装饰,作为城市标志性的风景。
    电厂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每天有两台功率为31万千瓦的发电机组通过该烟囱排放水蒸汽等废弃物。
    这根被永久保留的烟囱,所属企业前身是株洲电厂,上世纪50年代原苏联援建我国的重点工程之一。如果说株洲河西风光带上的火车机头,寓意株洲是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那么烟囱则寓意株洲工业城市的起飞。
    但就是这些烟囱,也使得株洲从老工业城市,逐渐变成了一个污染城市。当荣耀变成一种包袱,株洲在炸掉烟囱的同时也在告别昔日的记忆。
    2011年11月,大唐华银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可以预料,这根高240米的烟囱未来也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冒烟。
    河东风光带规划:电厂烟囱改造为城市地标,命名为“神农柱”,功能上可作为时钟、生态塔或信息柱,并可进行节日烟火表演。电厂煤棚将改造成演艺中心;保留的大厂房改造为工业博物馆。
    白石老街 年轻人不愿意住的老街,会变成美食街
    几年前,白石港老街重新修整,水泥代替了原来的卵石路,路好了,走的人却越来越少。
    年过七旬的刘翠香老人,在白石港老街住了50多年后,不愿再住下去了。“现在这里有很多排污口,一涨水街道就被淹,年轻人越来越少。”刘翠香说。而曾经,白石港老街却是株洲非常繁华的街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非常热闹,到处都是店铺,人来人往,平常有轮渡到长沙等地,过年过节还有龙舟赛看。”
    刘翠香老人1957年嫁到了这座老街,时间一晃就是50多年,她恰好见证了这条街的繁华与衰落。现在却只有几家卖烟酒的小店,年轻人也开始搬了出去。
    河东风光带规划:白石港老街将打造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和小吃街,建筑形式上借鉴株洲传统建筑元素,在体现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入现代商业功能,打造集聚人气的商业街区。
    永利码头 千吨级的码头,改球场打球了
    2月1日晚上6点多,走进株洲海关永利码头监管点的大门后,记者才发现大门顶端的“永利码头”4个大字已经损坏甚至脱落。这里至今仍是株洲地区最大的千吨级货用码头,但枯水期的到来让码头与停靠它的船舶一起“搁浅”,恢复作业的时间也遥遥无期。
    在码头工作的袁先生介绍,永利码头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后不久就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光卸货的工人就有几十人,大货船将株洲特产的陶瓷、花炮及其他工业产品送到各个地方,最远能到达上海。”株洲几乎所有通过水路往外输送的货物都要经过该码头。
    后来,随着湘江枯水期来得越来越早,越来越长,永利码头开始衰落。大型船舶现在无法通航,码头也不得已空置下来,也不知道何时能恢复作业。袁先生猜想,随着距永利码头不远的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等项目的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永利码头很可能被替代,成为历史。
    河东风光带规划:永利码头规划为八中综合运动区,布局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多类运动设施,同时作为风光带一部分与市民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120米高以上摩天轮景观效果图

株洲网讯(株洲日报记者 李淼 通讯员 张敏)2月1日起,新鲜出炉的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开始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根据规划,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北起石峰大桥,南至天池路,全长约10公里,将打造龙抬头、白石水韵、神农眼、神农瀑、神农湾、银河天街、诺亚方舟、老株洲、彩翼坊、幸福岛等“河东十景”。

    按照计划,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年内将开工建设。

    【相关链接】

    “河东十景”精彩点击 石峰山上“日月同辉”

    根据规划,“河东十景”之一的龙抬头,将在石峰山临江山顶规划设置一个观景塔,取名“日塔”,与现有石峰山内侧的“月塔”共同形成“日月同辉”的景观格局。



    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已建成的株洲河西湘江风光带是湖南最生态、最具活力的湘江风光带。其设计理念和实践,为湘江风光带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东岸风光带的建设工程也提上议事日程。

    此次规划范围北起石峰大桥、南至天池路,滨江一个街区进深的区域,面积为715公顷,研究范围拓展到人民路,面积为1330公顷。

    规划对东西岸特征进行比较后,梳理出东岸的山水绿化、历史文化和工业遗迹等三大核心资源,并选取具有相近资源特征的莱茵河老城生活段和自然郊野段为范例进行研究。通过东岸特征、资源分析与莱茵河经验借鉴,认识到东岸不仅是湘江风光带的景观设计,也是老城实现有机更新的契机。

    二、主题创意

    本初步规划提出“湘江画卷,时空水岸”的主题创意:

    东岸风光带与有机更新的老城区一起沿凹岸展开,形成优美动人的湘江画卷;通过对工业遗迹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塑与创新,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滨江岸线。

    主题创意通过以下四大子目标进行落实:

    目标一:龙腾凤栖,江城一体

    以石峰山的起点、枫溪山为终点,构建龙腾凤栖、龙头凤尾的山水格局;形成江城一体的整体格局。

    目标二:建筑美卷,盈彩水岸

    强化对滨江建筑的控制引导,使各时期的建筑共同构成一幅沿湘江展开的建筑美卷;打造丰富多彩的滨水岸线。

    目标三:魅力游路,活力绿道

    在满足交通需求基础上,打造富有魅力的沿江景观道路;将自行车道的连续性与景观的多元性相结合,形成绿化环绕、市民休闲其中的活力绿道。

    目标四:时光走廊,四时场所

    将承载株洲各个时期城市记忆的建筑、构筑物与景观进行保留、再塑,与新建筑和新景观和谐共存,打造体现株洲发展历程的时光走廊;使东岸风光带成为极具活力的四时场所。

    三、总体城市设计

    规划强调“织补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包括以绿网织补城市和以地块更新功能两大内容。

    1)绿网织补采取沿江、引山、塑港、渗绿和点睛五大设计策略:

    •沿江:整理沿江用地,打通现状沙场、厂房、棚户、码头等阻隔地区,形成连续滨水空间

    •引山:恢复山脚绿化,并通过绿化种植进一步延伸绿线,使得山体绿线与滨江景观连为一体。

    •塑港:通过活力之港—白石港、历史之港—建宁港和生态之港—枫溪港的整治工程建设,实现路畅、堤固、景美、水清的目标。

    •渗绿:以沿江用地更新为契机,通过沿江绿化、广场控制和屋顶绿化的建设实现东岸风光带向老城的渗透。

    •点睛:在带状公共空间的交接处,建设景观亮点工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2)用地更新采用建筑美化提质与改造为主,拆迁置换为辅的方式。在满足风光带建设必须的融资用地的前提下,控制老城区的改造规模,避免大拆大建。综上所述,东岸风光带通过绿网织补与用地有机更新的方式将风光带建设与老城更新有机结合,实现龙腾凤栖,江城一体的目标。

    1、功能与用地布局:

    重点解决沿江路定位设计、中心城区交通组织、慢行系统与静态交通四大核心问题。

    1)路网与沿江路设计

    充分利用铁东路分解东岸过境交通功能,构建“四纵多横”的路网格局:其中铁东路、建设路为主干道,沿江路和人民路为次干道,人民二路作为支路起到补充作用。沿江路功能定位为交通与景观功能。

    通过模拟,综合考虑沿江路对清水塘至枫溪生态城全线交通联系的重要性,得出结论应采取全线四车道方式,并且沿江路中心段交通饱和度较高,需要采用立体化方式进行疏解,选择人行上跨的方式,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东岸滨水新特色。

    沿江其他区段结合慢行系统变化形成不同断面形式,并在水厂、山水国际等特定段因地制宜地采用特殊断面形式。

    沿江路道路景观设计上采用都市段立体化、过渡段简洁化、郊野段景观化的设计策略,打造路随景移的滨江魅力游路。

    2)交通组织

    规划在确立交通组织原则基础上,在开发地块、沿江道路和交叉口交通组织结三方面进行深化,明确了28块开发地块、中心区段所有交叉口和所有主次干道的交通组织方案。

    3)绿道与蓝道

    规划根据复杂的地形条件提出三种布局模式:独立布局、结合沿江路和融入活动节点三种模式,构建连续自行车道系统,通过其高程变化结合周边丰富景观打造富有活力的绿道。规划在建宁港口和大唐电厂布局两处游船码头,与西岸天元大桥游船码头对接,未来进一步与南部湘江新城和湘江八镇衔接,建立覆盖株洲湘江全段的蓝道系统。

    4)停车组织

    通过三类方式落实3800个风光带公共停车位:规划公共停车场30处,共提供1400车位;局部路边停车提供700个车位;部分开发地块按照1.2倍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以满足开发地块总体配建要求,提供其余1700个公共停车位。经过交通系统梳理,实现了滨江道路四车道全线贯通、滨江绿道全线贯通和滨江步行道全线贯通,同时避免了河西风光带停车位不足的现实问题。

    2、综合交通规划

    3、滨江天际线塑造

    韵律耀江:从石峰大桥起,建筑高度逐步降低至石峰山脉轮廓线,至神农柱形成第一个视线高潮,然后通过白石港的高低转换至摩天轮形成第二个视线高潮,再通过高层建筑群过渡至神农阁形成第三个视线高潮,并逐步升高到中心区段的高层建筑集聚区,该区段规划在江南商城临建设路布置了一栋超高层建筑,它和在建的希尔顿酒店一起成为河东的标志性建筑,共同解决中心区高层建筑群天际线过平、缺乏高低错落的问题。同时考虑对中心区开发容量的总体控制,其他开发地块建议不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区通过建宁港的高低转换至月形山地块形成小高潮再逐步向下过渡到枫溪山地区,除山水国际等现状高层外,保证枫溪山体轮廓线不受新建建筑遮挡。

    天际线控制:规划重点对沿江第一排建筑和风光带空间宽度做出了严格控制。沿江第一排建筑一般为3—15层,最多不超过20层,且层数较高的建筑一般位于风光带相对较宽区域。

    同时本次规划大大拓宽了风光带的空间宽度,一桥附近最窄处宽度为55米,其他大部分区域则较宽,超过70米宽的区段占了90%, 120 米宽以上的区段占30%以上。

    同时对各段建筑风格、材料、色彩、屋顶形式和夜景灯光等方面进行定性引导。

    其次拓展沿江路周边公共空间,将现状棚户区、工厂的部分沿江用地设置为绿地广场。

    最后在开发地块中规划预留公共空间与绿化廊道,同时结合商业需求拓展街道广场。

    3)拓展二层活动空间

    首先拓展沿江二层平台,株洲大桥两侧,在现状沿江路上建设二层活动平台,注重市民在平台上的休闲活动体验,形成东岸景观亮点。

    其次利用裙房屋顶与二层轴线拓展公共空间,开发地块裙房屋顶通过二层步道与风光带和沿江二层平台相连,形成连续的公共廊道;而连接风光带与内部地块二层轴线本自身也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通过滨水滩地、一层公共空间、二层活动平台以及与山体无缝衔接形成立体空间场,为市民提供富有乐趣的公共活动空间。

    5、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

    规划策划市民日常活动和城市事件两大类公共活动:

    1)日常活动

    包括运动休闲、娱乐休闲两类以动感较强的日常活动和文化休闲、生态休闲两类较为安静的日常活动,并根据东岸风光带的山水资源、场地条件、景观风貌灵活布局相对应的日常活动设施。

    2)城市事件

    结合东岸各段景观特色策划城市事件,通过龙抬头、樱花节、开渔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春天的石峰段;通过工业文明、湘文化、旅游文化节、街头篮球等活动打造夏天的白石工业文明段;通过秋果采摘,艺术枫林节,大型婚礼庆典打造秋天的枫溪段,通过大型公共活动、时尚发布、纪念活动、中秋赏月等活动打造四季都市生活段。   

    4、公共空间系统规划

    针对岸线薄、防洪要求高的现状问题,规划提出打造“滨水空间立体场”,包括营造滨水滩地空间、塑造一层公共空间、拓展二层活动空间三大设计策略。

    1)营造滨水滩地空间:

    近郊石峰与枫溪段滩地面积较大,采用河西建设方式。

    中心白石港城市段和株洲大桥南侧滩地宽度有限,采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法,营造滨江生态绿化,慢行系统在两者间穿插而过。

    神农公园至建宁港区段防洪堤为景观性和亲水性较差的硬质挡墙的现状问题,规划根据场地、工程结构和防洪要求,提出了三个断面改造方案:一是对平和堂至建宁港区段的挡墙,将直墙改造为斜坡,同步解决景观和亲水的需求;二是对一桥区段的挡墙,采用在滩地上种植耐水淹和冲刷的柳树群落,对挡墙进行适当掩映;三是将部分挡墙改造成文化景墙。

    远郊白石港自然段、枫溪港滩地面积大,活动需求相对较小,强调滨江岸线的生态化与景观化,重点建设湿地公园、湖泊岛屿等生态景观。

    2)塑造一层公共空间

    首先打造入口门户景观,在风光带与山水绿化、轴线交汇处塑造入口节点,实现建宁港、石峰、枫溪公园与风光带公共空间的无缝衔接。

    6、滨江景观设计

    滨江景观设计,将10公里滨江岸线划分为石峰生态休闲区段、白石工业文明区段、中心都市生活区段、枫溪生态宜居区段四大区段。在全线设计基础上,规划重点打造龙抬头、白石水韵、神农眼、神农瀑、神农湾、银河天街、诺亚方舟、老株洲、彩翼坊和幸福岛十大亮点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的不错啊
165273015 发表于 2012-2-4 14:07



    湘江西岸风光带设计得很有品位,相信东岸的设计应该不会亚于西岸,具有另一种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8 01:20 , Processed in 0.08329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