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BU_David

[保府时讯] 唐河 - 更新至2020.8.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7 21:10:32 来自手机 |
但愿保定境内这几条大的河流水系都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早日建成“水晏河清”的良好局面
发表于 2020-5-28 12:21:32 |
没有**这些河流可能继续维持垃圾河状态!
发表于 2020-5-28 13:49:54 来自手机 |
25楼的图不是唐河啊,是府河清苑什么郊野公园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3:52:45 |
水盆儿 发表于 2020-5-28 13:49
25楼的图不是唐河啊,是府河清苑什么郊野公园吧?

卫星图最下方,是唐河入淀河道
发表于 2020-5-28 13:55:28 |
力度很大,搬很多村
发表于 2020-5-28 14:10:37 |
谁有《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全文?
发表于 2020-5-29 22:22:07 |
CMOS 发表于 2020-5-27 16:30
不仅**出手治理,还要从教育入手唤起老百姓的环保意识

河北保定民工就算怎么教育也没用吧,你说对吧
发表于 2020-5-29 22:41:00 |
怎么今天这么多条帖子,都快300条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8:56:40 |
「漫话古城」河流淀泊——唐河
保定方志 2018-01-05 10:08:38


唐河,《水经注》称滱水,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部的翠屏山,历史上称唐河为大清河的正源。《海河今昔纪要》称其有三源,西源曰沤夷河,东源曰汤水,正源曰滱水。

唐河之名始见于《周礼·职方氏》,称并州(太行山北段为并州)之域,其川滹沱、呕夷。汉代称滱水,《山海经》云:“高氏之山(翠屏山别名),滱水出焉。”《水经注》云:“滱水即沤夷之水也。”唐《元和郡县志》称:“滱水,一名唐河,西去(唐)县(时县治今西城子)一百五十步。”《大清一统志》载:“唐水,人俗亦乎唐河者,水至唐而始大,因此得名云尔。”

历史上对唐河的记载,多采用《水经注》。郦道元对倒马关以下至白洋淀(时无白洋淀,乃是与南易水会合处)的记载,把自然景观、历史事件、人物、名胜古迹,串成了一条璀璨的珠链,使读者联想翩翩,留下美好的记忆。

https://www.toutiao.com/i650738186827333684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8:57:35 |
唐河河道,随自然条件变化很大,尤其是从西大洋进入平原地区后,屡有变迁。

大的变化是在定州、安国、望都、清苑等县境内,清嘉庆六年(1801)前,自唐县至定州,从东北城角南下,至石板村东南流,在安国军诜与沙、滋河相会称潴龙河。

嘉庆六年大水,河道从定州城北滚,至北二十里铺,东流经望都南境,入清苑后向东北流至白洋淀。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8:57:58 |
《水经注》记述的河道,唐河自山西浑源东南,经灵丘县,在涞源龙家庄入河北境内。至独山城入内长城,该城是偏关、宁武关、平型关外三关与内长城内三关的连结点。又东南至走马驿,源于大茂山阴的南河由狼牙口自西而来,源于白石山南麓五间房的五门水自北而来,二水均于走马驿汇入唐河。唐河东南流,至新(辛)城桥入唐县界,经上城口至倒马关。郦道元称,关山险阻,最为深峭,诗人谓高冈崔巍,使良马疲惫不堪。山崖险峻,车行受阻,故有倒马关之名。“关水出西南长溪下,东北流历关入滱。滱水南,山上起帝王御座于松园,建寺观于东圃(御座、寺观疑为祭祀北岳大帝的行宫)。东、北二面,岫嶂高深,霞峰隐日,水望澄明,渊无潜甲。行旅所经,鲜不徘徊忘返矣。”

滱水自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合。水出西南大岭下,东北流入峡谷,峡右山侧,有一寺院,飞檐凌峰,丹绘绕梁,长溪碧波,环寺院蜿蜒流过,注入滱水。滱水转向东流,与两岭溪水合,该溪水源于恒山北边山冈,东北流经两条山岭间。北岭虽层峦高插云霄,却不如南岭峻秀。从滱水南岸攀登高峰,石级逶迆而上,七转八弯。遍览群山,均与高峰相形见绌,抑亦羊肠、邛崃高山之类也。(南朝)宋、齐两朝与(北)魏交好期间,使者来往即经该路。

《水经注》所称关水、大岭水、两岭溪水疑在倒马关西南侧的倒马关乡大石峪、王子沟门、南上沟三个行政村所属自然村范围内。大石峪行政村范围有天然瀑布群,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10米以上的瀑布14处,最高瀑布30余米。溪流长越4公里。另有人工湖、天然浴场。2005年于此举办中秋盛会。《畿辅通志·疆域图说》标倒马关上城有条长城,东北至涞源山界,西南至大茂山(古恒山),唐河在长城中间的上城口穿过。

滱水又东,途经川里、白求恩逝世的黄石口,大寺沟水与唐河相会的南山河头,左合悬水,水出山原岫盘谷,轻湍浚下,分石飞悬,一匹(4丈)有余,直灌山际,白波奋流,自成潭渚,其水东南流,扬湍注于滱。滱水又南流(入顺平县境,由神南村出境入唐县)历鸿山,疑即《晋书·地道记》所谓鸿上关也。关尉治北平(满城),而画塞于望都东(西)北,去北平不远,兼县土所极也。滱水纳鸿上水,水出西北近三溪。滱水又东经左人城南(唐河出山区)。

悬水,今称清水河,俗名北岭子沟。该水源于涞源县白石山南麓,海拔1573米,全长42公里。历经涞源银坊,过玉皇沟入唐县,历周家堡等村,在花塔村西南入唐河。唐河南的花塔南山,沟谷曲径,高山峭壁,壁泉顺崖而下,别有一番风景。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8:58:48 |
鸿上水即青虚山(一名葛洪山)之行(南)唐沟、西胜沟的涧溪水。青虚山是以道教为主,兼有佛教寺观的名山,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三日庙会。金元时期有寺观百余座。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兵工厂、冀中军区后勤部、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学校和国际和平医院等驻此山周围的葛公、鸿城、神南、神北、张合庄等村,是国际友人白求恩、柯棣华、巴苏华等工作的地方。

鸿上关或称鸿山关,即今唐县鸿城村,《九州要记》云:中山有鸿山关,昔项羽于此见群鸿,乃誓众曰:“我当南面(称帝)而中其一。”引满弓射之,莫有中者,乃折弓投地而去。

《水经注》省略了滱水出鸿城后,历经的唐梅、百合、北大洋、西大洋等村,直接到了左人城,左人城即今雹水村。北魏末孝昌二年(526),北镇流民鲜于修礼率众在左人城起义,改元兴鲁,大破北魏军于定州,北魏将杨津自灵丘引军至定州,镇压起义军。修礼部将宇文肱及其次子宇文连率军奔左人城援修礼,至唐河北,宇文氏父子俱战殁,宇文肱之儿媳及孙宇文护等被北魏军俘入定州城,时宇文肱幼子宇文泰(其子宇文邕北周文帝)正在唐河南抗击北魏军。隋开皇十六年(596),左人城为唐县治所。唐武德四年(621)移治左人城南西城子,宋仍治左人城,其后徙今县城。

雹水西北部为西大洋水库,除唐河入水库外,另有通天河(民国改名,古恒水)、三会河(长星沟)、逆流河等主要河流注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8:59:22 |
通天河

发源于大茂山东麓,海拔1792米,全长549公里。历经岳岭口(今称大岭口)、北岳行宫、石门、担(旦)里、和家庄、军城镇、娘子神,在贤(献)表,从柏岩山西入曲阳界,经灵山镇国际友人何明清故居宋家庄、定窑遗址、聚龙洞,从横河口出曲阳。在十八渡入唐县,与三会河(长星沟)会合,至东庄(张)湾入唐河。该河在古代曾是军事重地,也是祭祀北岳恒山的路线之一。战国时期,周赧王十年(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伐中山,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十三州志》载,丹丘恒山之别名,城在山上,因名。华阳亦恒山之别名。宋代熙宁间设军城寨,明代,军城为倒马关的后方基地,南则军城储饷,北则插箭(岭)屯兵。西晋以前置八渡、马溺关(见《水经注》),通山西五台大道。抗战时期,娘子神以上为抗日根据地腹地。在军城建晋察冀边区烈士陵园,白求恩、柯棣华等名人葬此。1939年至1940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和家庄。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8:59:57 |
三会河

发源于大茂山东南曲阳、唐县、阜平交界处的青山村北三角界山,河源海拔853米,全长33.5公里。河有三源,一在三角界山(青山村北),一在红冈西北分水岭,一在下阁尔。三水在葫芦汪村会合,历经野北、聚龙洞西、灵山镇,在南镇与通天河相会,出曲阳县,由唐县十八渡入西大洋水库。青山村,1940年8月,彭真在该村主持召开中 共 中 央 北方分局组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对全边区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葫芦汪原称葫芦湾(旺),解放战争时期,利用这里的水、煤资源,于此建晋察冀边区第一座发电厂,为附近工业企业供电。1941年8月,侵华日军以7万余人的兵力,向晋察冀边区腹地“扫荡”。野北是河北通往山西的要道,是以阜平为中心边的区腹地门户,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8月6日,侵略军在野北制造惨案,屠杀我干部群众164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00:38 |
逆流河

因从东向西流,俗称倒流河。发源于唐县城北东杨庄西偏北粟山(中山城)东部,流经北城子村东,北店头村南,向西北经南张各庄村,在明伏村南入唐河,全长22公里。明伏村石窟寺在唐河南岸,依山凿壁而成,俗称千佛洞,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经注》称:唐县有雹水,亦或谓之唐水。水出中山城之西如北。城内有小山,在城西侧而锐上,若委粟焉,疑即《地道记》所云委粟关也。俗以山在邑中,谓之中山城,以城中有唐水,谓之广唐城。又一水出中山城北郎阜下,亦称唐水,俗又名为雹水,兼二名焉。唐县故城(今固城村,称唐城)西一水,源于县(固城)西北,平地泉涌而出,俗亦谓之唐水,东流至唐城西北隅,遏而为湖,俗谓唐池,莲荷被水,嬉游多萃其上,信为胜处也。唐城之南如东十余里,有一城,俗谓高昌城,或望都之故城也。“此城之东,有山孤峙,世以山不连陵,名曰孤山。孤、都声相近,疑即都山也。《帝王世纪》云:尧母庆都所居。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望都县以为名也。’中山城为武公之国,与周同姓。周之衰也,国有赤狄之难,齐桓(公)霸诸侯,疆理邑土,遣管仲攘戎狄,筑城亦固之。其后,(齐)桓公不恤国政。周王问太史余曰:‘今之诸侯,孰先亡乎?’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所以异禽兽也。今中山淫昏康乐,逞欲无度,其先亡矣’。后二年果灭,魏文侯封太子击继之。”汉高祖于中山城置中山郡,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刘胜为中山王,迁卢奴(今定州)为治所。郦道元对唐水(雹河,今逆流河)源头作了详细的考证。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9-23 08:32 , Processed in 0.06881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