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hulian

合肥地铁第三轮规划调整为6条线 9号线投运后推7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6 12:40:20 来自手机 |
郑母斯丹2022年12条通车师母已呆
发表于 2017-8-16 14:40:37 来自手机 |
穷省搞双核也就你们这群猪能想出来了,都什么JB玩意在安徽当官?
发表于 2017-8-16 16:44:32 |
爱操心的家伙 发表于 2017-8-16 12:35
你该先弄清楚财政收入跟地方财政收入

合肥地方财政收入 2016年是614亿 加上过千亿的土地出让金
并不影响我的结论
发表于 2017-8-16 20:16:25 |
不知道应该说啥了,看不得合肥好?是不是有人在限制合肥的发展?
这是想让合肥给某些地方让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0:29:33 |
本帖最后由 chulian 于 2017-8-16 20:31 编辑

合肥大建设要多“大”?能住八百万人

 解密

  合肥“大建设”还将继续前行。昨天,合肥市委党校、市“大建办”联合举办建筑工程基本知识普及培训班,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上阵担当“第一教师”,给数百名来自合肥“大建设”一线的公务员作开班动员讲话。

  短短2个小时,这位曾被民间称为“拆迁书记”、“修路书记”、“大建设书记”的市委书记,亲口道破自己对于合肥城市建设的诸多“心结”。

  为了弥补合肥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也为了不再给后人留下新的“欠账”,合肥“大建设”还将继续前行。”

  合肥“历史欠账”太多

  长江中路、金寨路、长江东大街、清溪东路、南北高架、长江西路和合裕路高架……这些三年来合肥“大建设”中新建、改建、扩建的“明星路”故事,都已为市民熟知。

  但许多老百姓不知道的是,“大建设”中的许多工程最初设计并非今天的模样。比如,安庆西路改造,最早方案不是跨线桥,而是在环城路下开挖涵洞;南一环下穿原先设计的位置不在梅山路,而是在肥西路;环城南路与徽州大道交口,经过再三设计、取舍,最终才选定了今天的截弯取直……

  孙金龙进一步“解密”说,从花园街改造的观念冲突到清溪东路改造方案的坚定信心,从长江中路绿化的“见缝插针”到长江东大街规划方案的另辟蹊径,“反映的都是合肥市规划建设的思路,观念、理念的提升过程。”

  2006年3月以来,合肥市开展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大建设”,短短3年多时间内,累计投入584.25亿元,超过“九五”、“十五”时期城市建设投资总和的2倍多,集中完成了780多项城市建设工程,包括路桥工程401项、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工程124项、生态环保工程179项,保障性住房和文教卫体等公益性项目79项。

  长江中路花8亿“埋单”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我们现在拆的,很多都是自己以前建的。所以说规划要高起点,建设要高标准,千万不能使我们今天的建设成果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变成城市建设的‘鸡肋’。”

  在历史上,长江中路曾经规划到50米宽,而非“大建设”改造前的25米;依据苏联专家的设计,芜湖路也远远不止今天的双向8车道,路幅至少比现在还宽出一栋楼。在城市建设史上,当年的一时将就、凑合,给今人造成的往往是天价“买教训”的惨痛后果。

  孙金龙说,以长江中路为例,上世纪50年代拓宽到25米,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据说,当时曾希圣同志原本也想建成50米宽的道路,但有很多人反对,因为当时整个合肥也看不到几辆车。”后来,随着合肥的快速发展,这条25米宽的“安徽第一路”已明显不适应车流、人流的迅猛增加。

  2008年,合肥市动手对长江中路进行改造,好不容易从25米拓宽到46米,但是,仅4公里道路沿线的拆迁就达到22万平方米,平均每改造1米要拆55平方米。“许多地方,再退后1米,就要拆掉整栋大楼。最后,拆迁安置费用花了8亿多元,真正用于修路本身才1亿多元,这1亿元还包括修跨南淝河桥、若干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代价惊人啊!”


  2005年“大拆违”之后,合肥的拆与建一直没有停止。满大街写着大红色的“拆”字,合肥人对这样的场景已经不再陌生。曾有网民打趣说:“以后见面打招呼就问:今天你拆了吗?”这成为合肥近年来“大破大立”进行城市改造的一个缩写。

  而早期规划的不合理、缺乏远见,是合肥拆迁量如此惊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合肥要按800万人口建设

  “我们一定要围绕将来600~800万人口的大城市,现在就把道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得超前一些,为后人把空间留足,不要将就、不要凑合。”

  规划的“胃口”到底该多大,眼界到底该放多远?孙金龙说,不是5年,不是10年,规划至少要前瞻几十年。“现在你看,滨湖的路很宽,没几个人走,但是按现在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不出15年,滨湖的路就要嫌窄了!”孙金龙说,好在当初就有预留,路边宽广的绿化带可以让出路面空间。

  “规划出了问题,说严重点是对后代犯罪啊!”孙金龙这样痛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一次到位,即使暂时办不到,也要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留足刚性空间;否则,建了拆,拆了建,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规划建设要遵循城市化进程的规律,这个规律究竟是什么?孙金龙给出的答案是:摸准合肥未来的“人口边界”:“根据专家预测,安徽的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高峰,很可能突破8700万人,合肥的城市人口就是占10%也有800多万人,再退而次之也有600多万人,相当于现在南京市的规模。这就是合肥城市人口的‘边界’。”

  孙金龙一再向几百名在座的公务员强调,无论是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有远见,要有前瞻性,决不能搞“就汤下面”式的建设。

  不过,孙金龙口中的“大建设”之“大”,并非贪大求洋之“大”。“规划、建设并不是唯‘大’是从、唯‘大’是好,但是一定要大气。”(雅妮)    2009-12-15 07:44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发表于 2017-8-16 20:40:23 |
chulian 发表于 2017-8-16 20:29
合肥大建设要多“大”?能住八百万人

 解密

这段话现在读起来很有讽刺意味
发表于 2017-8-16 21:08:27 来自手机 |
2030年合肥人口超千万,金龙也没想到
发表于 2017-8-16 21:27:21 |
hfboy72 发表于 2017-8-16 21:08
2030年合肥人口超千万,金龙也没想到

金龙说的是城市人口 并不是合肥总人口800万,。他的构思更宏大, 合肥现在的目标也才城区人口达到500万
发表于 2017-8-17 09:11:35 |
soundgarden 发表于 2017-8-16 16:44
合肥地方财政收入 2016年是614亿 加上过千亿的土地出让金
并不影响我的结论

土地出让金,很多是属于县的,不都是市里的。
发表于 2017-8-17 09:29:48 |
之前看规划说安徽其他市未来几年都要建设轨道交通,我就觉得呵呵了。巴掌大的城市建轨道交通意义何在?省里的大老爷们脑子实在让人理解不了
发表于 2017-8-17 10:05:13 |
爱操心的家伙 发表于 2017-8-17 09:11
土地出让金,很多是属于县的,不都是市里的。

那你说土地出让金有多少是属于县里 有多少是属于市里的?给出具体出处呗

老抬杠有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7-8-17 10:50:20 |
soundgarden 发表于 2017-8-17 10:05
那你说土地出让金有多少是属于县里 有多少是属于市里的?给出具体出处呗

老抬杠有什么意思

家里有票子,谁不会花?这届书记还能把票子都留给下任花。财政除了日常开支外,还得还到期的外债,例如国开行贷款。合肥贷款几百亿,治理巢湖,贷款一百多亿,搞棚改。
发表于 2017-8-17 11:20:32 |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想破口大骂!!尼玛  合肥早晚毁在这些垃圾官僚手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17 14:06:26 来自手机 |
越贫穷眼界越不开阔,越不开阔获得信息越少,信息越少越赚不到钱,越赚不到钱越穷,好的越好,差的越差,贫富差距就是这么扩大的,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唉,不说了,越说越难受
发表于 2017-8-17 19:15:59 |
赵晨爱大头 发表于 2017-8-17 09:29
之前看规划说安徽其他市未来几年都要建设轨道交通,我就觉得呵呵了。巴掌大的城市建轨道交通意义何在?省里 ...

那你觉得合肥需要地铁么?没人坐的地铁》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9 23:54 , Processed in 0.07027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