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haoyene

什么是杭州的颜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 13: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大厦那几个字确实感觉不大协调,90年代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17: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Steed1121 发表于 2024-4-3 13:31
杭州大厦那几个字确实感觉不大协调,90年代风格

建筑上和太阳湾柏悦有点类似,差了毛三十年,算很经典了,要是ph也来这么一招,几个楷体大金字“柏悦大酒店”想想就很喜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观混乱就会影响到行为犯忌讳

比如杭州人其实动不动就去烧香,但现在结婚戴戒指,戴戒指这个行为代表是基督徒,带着戒指去拜药师菩萨如来佛祖,菩萨很震惊内心万马奔腾,前几个月还跪着求姻缘,这就直接嫁基督了

价值观混乱从南宋亡国就开始了,蒙古人大致信密宗佛教的多,丘处机找蒙古大汗宣扬道教教义,多少是弘扬汉人世界观,安利得有点儿效果,但蒙古人显然还是不爽的,于是有了毁灭性的“戊午之辩”,安排了吹假哨的裁判,喇嘛们斗嘴赢了道士,关掉了大多数道观,不少道士剃头当了和尚。造成今天很多庙里出来的和尚能看相算命看风水,其实不能算是佛教徒

神志不清就从800年前开始了。满人对汉人三观的摧毁主要是断了基础教育,其实以中国人的婚配制度来说,有钱有势的人家能娶很多房,真穷的人没什么机会留后了。不至于满大街不识字,尤其明朝以盛产小说闻名,小说文字量比诗词大多了,明时文盲率不高。满人为了胡说八道方便,规划出了遍地文盲,这也是为什么到清末中国越来越落后,毕竟天才还是是靠人才的基数

北方人发明了hwb,南方人发明了古惑仔,十几岁的愣头青多的是热血上脑,江南人一脸懵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人误会了“风格”是选出来的

风格这个词和 性格、人格、品格本质是一回事,这东西是一个烙印,一半是基因一半是环境,不是人主动选的
顶多是成型不成型的差别,比如一个年轻人的性格品格还不成型,而不是他选择了一种什么性格或品格

消除了这种误会,就能避免大量很卤的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正常社会,农民是个好词,比如传统上所谓士农工商,发达国家都是这样

只有在所谓“重农抑商”的朝代,农民是个贬义词,骂人的话。传统汉语表达的隐晦其实从京都人讲话的方式就能看得出,包括古英文也一样
所谓“重农抑商”本质上只是教化文盲的一种措辞,没有不识字能行商的,但养两只本鸡种几把菜不识字也可以
“重”的不是农,而是不识字
南宋城市化率在22个百分点,临安则接近四五成,所谓“中国人祖上三代都是农民”本身就不正确,只不过当了亡国奴之后逐步被安排成文盲,而文盲化的手段主要是让人务农。当代的俄国本质是很大一个元朝蒙古遗留祸害

正因为在教化文盲主导思想下把“农民”变成了和文盲挂钩的贬义词,当代中国人竭力避忌,以致产业政策步入歧途
江南本就和法国南部意大利中部一样,是个农业文明闪耀的地区,盛产奢侈品
在畸形产业政策主导下舍本逐末,搞成贱卖资源贱卖能源贱卖劳力的短视方式
搞成为了撇清和“农民”的关系歇斯底里变出机会“务工”,疯狂造楼实质也是创造“民工”就业的一种手段,显然不是正途

正途是给“农民”去污名化
而不是往“河”里倒屎把“河”搞得臭气熏天人人对“河”敬而远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8: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4-5-26 19:06 编辑

传统上江南都是靠青石板路面铺装,和类似虎跑路的排水沟挖在路侧连接河道排水,遮雨靠瓦,或者阁楼伸一截出去,地面层就形成走廊,和广式骑楼异曲同工。换成伦敦,遮雨的方式则依靠近邻两幢楼连接成拱廊(arcade)很出名的就有柏林顿拱廊,皮卡迪利拱廊,青石板路很大的特点是路正中间的长板铺的时候“工艺粗糙”,下面大量“空鼓”,所以排水性很好。时间长了缝隙空鼓中都容易长青苔

杭州城格局非常清晰,由于西面有西湖西溪和山,宽的路和街只有南北向,几条大街一隔,就形成大量东西向的窄巷,窄巷的宽度其实只靠两边房屋伸出的房檐也能遮一半,雨天的建筑是江南的底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也有拱廊,图中这种拱廊通常在船码头边,码头等船的人多如果下雨能容纳很多人避一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4-5-27 16:29 编辑

横店是个拍古装戏的地方,时装戏需要城市背景,好的城建会成为影视剧争相拍摄的背景,老百姓打卡的网红地,一条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显然有助于让杭州产业结构向洛杉矶那个方向去调,直到目前为止,横店在众多影视基地中仍然具有超然地位,实际上是因为全国城建都很差,并没什么地方能成为一个超然的故事背景,还不如拍拍古装。也正因此,杭州仍然有机会成为现代故事的发生地

经常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画面,是在逐渐编织城市故事城市文化
像纽约香港这种城市历史都很短,但是世人的印象都很深刻,都是靠大量影视作品不断塑造累积呈现的
而杭州城的历史呢都是靠说说文字写写,对现代人来说就完全缺乏画面感。如果不是90年代白娘子刷屏,国内群众甚至很多都不知道杭州

其实港片时代,绍籍的王天林王晶父子帮了杭州不小名声;但最给力的是徐克,代表作里除了《倩女幽魂》三部曲讲的是绍兴宋皇陵的事,《青蛇》,《梁祝》都是直接讲杭州故事了
但怎么说呢,自己木尔毂子不接灵子,好名声不要老想着那些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5: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4-5-28 15:04 编辑


虽然是出来搞笑的,但真是老江南的现实生态
什么是中东河,中东河上的桥一直都是时装秀场,中山路建国路上面一直有最高档的服装、饰品和面料,桥顶就是老贵族凹造型的地方,河两岸的人看看最近兴的什么潮流

汉服袖子宽本身就有很多实际功能,公共场合不方便说话,跟人握个手都在袖子里,手上一笔画很多事就讲清楚了。要等到事事开口说已经很没意思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8 15: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杭州应该是彩色吧,高架上到处都是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4: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男女2012》比较有意思,是李安《饮食男女》的沿续,只不过现在的杭州人看不懂也没人看了,挺无奈的
现实中,“味道”和人的传承都可以从天香楼的历史里找到
天香楼陆老板家里原本在苏州当清朝知府的,到了百年前那个时代,苏州气氛已经不一样了,刚波唱主角,忠王府好忠王府妙,差不多那个调子,所以家里移居到了杭州开了天香楼,完完全全的杭州菜
名声起来也是借了西博会的势头,之后在上海中国大戏院隔壁开了分店。而后时代变迁,杭州店的主要班底搬去了香港,扎根尖沙咀江浙人聚居区,香港是顺德大厨的主场,但对江浙名流来说天香楼俨然第一食肆的地位。影视作品中《上海滩》里冯敬尧死在上海天香楼,《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老板搞船务的,每次吃席都是天香楼
台湾解严后,台北厨师跑去香港天香楼当学徒,后在台北开了天香楼台北店,长期是台北中餐标杆
香港天香楼的菜单上都是最早的菜名,有一些点不了了,没人会做了,菜名还在
杭州店在拆迁最猛的年头,也就搬到了凤起路延安路口成了浙江饭店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1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性群体在整个社会中,本身就是重要角色
进入父系社会后,整体上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但在江南例外。大多数中国家庭不喜欢生女孩,是因为“耕读”传家,女孩子不能耕不能读的养到二八年华对家里是个负担。
但是江南千五百年来一直出奢侈品,需要手艺,江南女孩子在这方面得天独厚,所以家里生女孩都不嫌弃
单就杭州来说,光清波门住过的女孩子就有李清照、陈端生、林徽因等等等等,全是最优秀的女性形象
近现代的女性运动,主要还是针对那些女性近乎奴隶的地区。但是国内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一刀切着来,在江南呢多少就属于矫枉过正
像两广地区的女性,大概是最晚摆脱浸猪笼命运的,在女性解放运动中就完全是受益的群体,既没有丧失传统德行,又拥有现代女性的自尊自爱自信。也正因此广州地区的所谓“奢侈品”销售,一直都“很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13: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4-6-1 14:04 编辑

传统江南女性的社会地位,最早从梁祝的故事就看出端倪
梁祝是衣冠南渡建立东晋的事,那时候世家女性都去书院上学了,是金粉世家的姑娘家里嫌弃穷书生门第够不上的故事,那时候还没到汉人半胡化的隋唐,没有科举。决定社会地位的只有家世姓氏
江南女孩子需要的仅仅是传承,本身就不需要解放
百年来上海男人为什么多了一个“小男人”的形象,这不是性格行为上的标签,从来就没有苏杭男人“小男人”的说法,这种标签完全就是家庭经济基础决定的,挣得不够多喉咙响不起来。背后真实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站着挣钱不那么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1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年旗人刚进城的时候,占汉人的房子住,就像当代北京四合院乱糟糟的合住,到了六十年代就矛盾十分显著。当年中东河间汉人地盘上,满汉乱斗也没少见,到了康熙年康熙指派了一个强势的汉人巡抚,有点钦差的意思才把满人集体迁出到湖滨建旗营。旗营有城墙,逢年过节“鞑儿奶奶”到城墙上出来走走也跟走秀似的。都知道“鞑子”是骂人的话
民间所谓“手大讨饭,脚大种田”是汉人传统上对女性美的理解,小家碧玉才是所谓金粉世家小姐的身段。这也是为什么扬州养“瘦”马。以前不裹小脚的只有两类女性,旗人和农妇。不裹小脚骨骼发育好身材更饱满
上海滩上搞欢场本身是效仿巴黎红磨坊。但是满清倒台了,虽然汉人嘴上说优待,台面下成王败寇老一套的手段也不会少。“鞑儿奶奶”身材好赶去上海滩实际还是有古代抄完家女眷送去烟花柳巷的意味

奈何清朝两百多年下来,文盲实在是太多了,明面上不说的东西理解不了,麻瓜视角看出来的世界居然和客观世界是截然相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7 13: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4-6-17 13:09 编辑

传统街区、传统风貌区应该取国画色;      当然,以前有建议规定是“灰色”。   钱新等新城区现代建筑就不拘泥一格了,我觉得只要求风格和色彩应协调就行了。    夜景忌大红大绿一片光污染,喜清淡中展现城市活力和生机的内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8 19:36 , Processed in 0.07488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