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江淮之声

安徽的兵马俑,战国武王墩墓发现,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探寻恢宏灿烂的楚文化——安徽武王墩墓发掘现场印象
ah.anhuinews.com 2024-04-17 07:09
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曾问鼎中原,雄霸一方。秦灭楚前,楚国最后的都城——寿春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这里是探寻恢宏灿烂楚文化的一块宝地。
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的最新发现。当日,料峭的春风中,记者来到安徽淮南田家庵区三和镇的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这里西距楚寿春城遗址约15公里,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
   规模惊人的楚国大墓
走进武王墩一号墓发掘区大棚,所见所感唯有“震撼”二字可以形容:这绝对是一座可以谓之“巨大”的墓葬。方形漏斗状的大墓墓室口大底小,开口平面近方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介绍,开口边长约51米。他指着东部一条长斜坡墓道说,墓道长42米,墓圹四周还有21级逐级内收的台阶。这些台阶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通向墓坑底部。宫希成说,这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是这座陵园内规模最大的墓葬,是研究战国晚期大型墓葬营建工艺的重要标本。
探头往下看,墓坑底部中心是用巨大枋木构筑的呈“亚”字形的椁室。宫希成介绍,“亚”字形的中心为棺室,四周各有一个边室,边室内部又用枋木筑墙,分为两室,“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为目前所见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这一结构被生动形象地称为“八室一厅”。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椁顶部覆盖竹席,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宫希成说。
武王墩一号墓的重要发现之一是椁室盖板上的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宫希成表示,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这些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说:“椁室盖板上的一些文字可以帮我们确认墓主的身份,如‘南杍(梓)枘割(盖)十’,鉴于帝王一级才能用梓木,结合墓的形制、规模看,这一定是王一级的墓。”他还表示,这些楚文字时段清楚,为整个楚文字发展演变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这座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程度亦是惊人。目前,考古工作者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文物超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比已知最大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更大,彰显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多方参与的精密“手术”
如果说武王墩墓发掘是一场多方参与的精密“手术”,那么发掘现场便是“手术室”,而它旁边的考古实验楼则承担“清创”“治疗”“化验”等术后工作。低氧灭菌室、无机质文物保护室、分析检测室……11间考古实验室每间都充满科技味。
科学预判,抢占先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张治国介绍:“在文物出土之前,我们就对战国中晚期高等级墓葬出土文物展开了解,从而对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考古团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现场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预案。
脆弱的文物一接触空气、保存环境一变,便会氧化褪色,或因湿度、温度变化而易变形。如何控制发掘现场微环境、对脆弱文物和遗迹进行加固提取与稳定性保护,是张治国和文物保护团队心之所系。
在一间考古实验室内,许多木质文物被浸泡在透明的液体里,有酒具盒、镇墓兽漆构件、木俑首等,许多纹饰清晰可辨,展现着楚文化浪漫瑰丽的特点。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武王墩考古项目考古一组组长张闻捷介绍,这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去离子水。
张闻捷介绍,在发掘过程中,遇到较为脆弱的漆木器,考古人员会采取薄荷醇临时固型、石膏绷带、插板等方法进行提取。考古人员将漆木器运到实验室后,会及时进行室内初步清理,然后将漆木器浸泡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处于稳定状态。为了保护文物,考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从提取到浸泡尽量不超过30分钟。“之后最少要浸泡一个月以上,再拿到实验室做后期的脱水保护。”张闻捷补充道。
除了漆木器外,武王墩墓文物保护团队目前还顺利提取443根椁盖板和盖板上覆的78条竹席,提取竹席总面积200余平方米。本次考古发掘提取的古代竹席面积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
“墓葬碳十四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等多学科研究工作也在同步开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德才说。椁盖板上墨书文字可辨识度不高,技术团队就采用红外成像技术,目前已提取墨书文字上千个,揭示了重要的墓葬营造信息。他们还对武王墩一号墓填土中的木炭、竹席和椁盖板木材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得出竹席年代范围在公元前400年至前232年,椁盖板木材年代范围在公元前416年至前382年,为深入研究墓葬营造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认为,武王墩墓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探讨寿春城的结构布局、棺椁制度、随葬品组合等墓葬制度,研究楚国职官、礼乐制度及生产技术等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据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展示武王墩墓,淮南市委市政府结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进展,编制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保障考古和遗址用地,为后续保护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记者 李韵 王笑妃 常河 丁一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会说话 | 文物里的楚国往事
日期:2024-05-03        字号:[ 大 中 小 ]
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该墓是迄今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初步推断可能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寿春之后的楚国王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多年前楚国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历史的厚土徐徐揭开,向世人还原两千余年前楚国的真实样貌。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多件武王墩墓珍贵文物,通过有声海报、AI配音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您一探武王墩墓和它身后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

凤鸟虎座鼓架

 





凤鸟伸着长长的脖子站立,似乎在引吭高歌;一对目视前方的老虎背对横卧,稳稳托住凤鸟……当你看到我的造型,会不会感到很惊艳?1.92米的身高,使我成为了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凤鸟虎座鼓架。我出生在‘无物不髹漆’的楚国,凤鸟也被楚人视为图腾,所以我拥有如此精美的形象!

——来自凤鸟虎座鼓架的自述

文物简介:此凤鸟虎座鼓架出土于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凤鸟虎座鼓架是楚国典型的漆木器乐器部件,踩着猛虎的凤鸟昂首屹立、口衔宝珠,身上的翎羽绘画精细,还雕琢有龙形图案。鼓架残高1.92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凤鸟虎座鼓架。凤鸟为楚人的图腾,虎为楚人近邻巴人的图腾,凤鸟虎座鼓架也是多民族交融的生动体现。

木柄铁锸





两千多年前,一名普通的楚国修陵人正在烈日下奋力挖掘,为钟鸣鼎食的墓主修建陵墓......我就是他使用的工具。两千多年后,修建陵墓的工匠早已消逝在时间的长河。我重现人间,身上仿佛携带着掌心的温度,证明他们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来自木柄铁锸的自述

文物简介:此木柄铁锸出土于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一号墓,这是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的。木柄铁锸是最具代表性、保存完好的战国时期木质双头锸,是当时人们在修建陵墓时使用的器具。只是不知为何,有位工匠把它遗留在了现场。

木俑首





大家好,我是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出土的木俑首。作为陪葬品之一,我属于漆绘木质文物,造型也是两千多年前楚国盛行的风格,五官立体,色彩深沉厚重。与我一起出土另一件木俑首兄弟不同,我的眉毛与八字胡用了描金工艺勾勒,让我的样子粗犷中又带有了凌厉之气,展现了当年楚国的审美风潮。

                                 ——来自木俑首的自述

文物简介:此木俑首出土于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一号墓。目前提取的两件漆绘木俑首均为木质胎体,红黑色漆彩绘制出人面造型。其中一件木俑首脑后带有鱼鳞状装饰,疑为木俑发辫,另一件木俑首眉毛和八字胡须使用了描金工艺,可见制作之精细。

铜钫







我从战国时期的狼烟烽火中醒来,“援北斗兮酌桂浆”是那个年代人们的豪迈,以我们钫为代表的储酒器,是生活里的常备品。我是一种方壶,在武王墩墓,我还跟鉴搭班,成为一套可以调节酒温的酒器组合!人们在外层的鉴里放水加热,或放冰冰镇,入口的酒冷热随心,更加舒畅。你说,这是不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来自铜钫的自述

文物简介:此铜钫出土于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一号墓。钫为古代储酒器具,是一种方壶。此铜钫与一同出土的铜方鉴组成一套可调温酒器组合,起到对钫中酒进行温度调节的作用。

椁室盖板

 





大家好,我是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出土的椁室盖板,身上书写了大量楚系墨书文字,记录着关于墓主人与楚国的往事。目前,考古人员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内容。经过识别和判断,我们身上书写了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椁室盖板的自述

文物简介: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发掘的楚国最高等级墓葬,距今已两千多年。其中出土的椁室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这些墨书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

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光明网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杨亚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3 02:04 , Processed in 0.07028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