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情侣路是珠海公认的城市名片,而具有30多年历史的九洲大道则见证了珠海改革开放的历史,被视为珠海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在情侣路打造国际浪漫风情海岸带的同时,作为连接珠海东西部的重要轴线,九洲大道也将迎来蝶变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获悉,由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的《珠海九洲动感活力轴概念性总体城市设计》(下称《设计》)借鉴了五个国际活力大道的成功经验,提出“点状激活,系统提升,全面发展”的发展策略,形成城市之心、格力创意中心、九洲商贸中心等七大“激活点”,并从场所、功能、形象、交通、空间五个系统上提出激活策略,带动九洲大道整体升级与转型。
  按照计划,这条九洲动感活力轴的发展定位为“城市发展主轴”,将通过创造一系列的城市活力场所吸引更多的人进行商务、购物、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继而成为珠海发展的动力源,成为展现珠海动感和城市形象的品牌大街。
  目前《设计》已结题,建议建设时序分为近期启动阶段、中期强化阶段和远期巩固阶段,预计第一阶段3—5年,15年内初步完成规划目标。
  据了解,市住规建局将制定详细规划,指导相关理念落到实处。九洲动感活力轴近期行动计划瞄准“功能提升”、“形象塑造”、“交通改造”三条主线,将通过有效的政策保障稳步开展实施。
  场所
  划分八条特色商业街 提升商业品质
  九洲大道现状旅游资源较多,拥有白莲洞公园、海滨公园等10个绿地公园,梦幻水城、圆明新园海底世界等4个主题乐园以及北山画家村美术馆等3个文化场馆,商业服务业量大。
  不过,商业服务配套主要聚集在九洲大道东部,以吉大和拱北两大商圈为中心,其他商业服务配套则档次较低,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不够。
  “珠海东部城区呈现出‘北科南商’的特点,服务业位于城市中心区,九洲大道需要注入更大量的商业活力,从而促进动感活力轴的建设。”中国城市设计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九洲动感活力轴设计项目主管范钟铭说。
  为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沿九洲大道划分新吉大商圈等七个主题商圈、时尚品牌街等八条特色商业街,提升九洲大道沿线的商业品质与消费积聚。
  此外,《设计》还关注特色空间、历史人文景点的挖掘和保护,使之成为与商业空间相融合的活力场所。珠海计划将海洋文化、香山文化、创意文化、传统文化、文化艺术等要素串联在九洲大道,培育北山音乐村、杨氏宗祠、创意文化街坊、香山文化传承、海洋文化体验等5大人文活动集聚区,并通过承办并策划系列活动,提升九洲大道的知名度。
  功能 6大功能中心“串联”活力轴
  现状用地混杂、存量土地较多是九洲大道的特征之一。《设计》指出,九洲大道以道路广场用地、居住用地为主,呈现出一定的功能分段特征。现有未建用地154.61公顷、存量改造用地290.41公顷,可盘活用地多,占城市建设用地(不含道路)的29.83%,而未建用地仅占城市建设用地(不含道路)10.79%,且主要集中在规划区西部的南屏工业园区,为整条大道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个城市核心主轴必定是沿线凝聚多元复合城市功能的。合理的功能区段划分有利于各区段功能的定位,整体风貌特色的塑造,以及环境场所的营造。”范钟铭说。
  以国际案例为借鉴,《设计》强调九洲动感活力轴功能的提升,并注入新的功能,形成多元的城市功能集群,努力使整个活力轴成为城市中功能最为丰富,最为积聚的城市功能主轴。
  基于九洲大道沿线现状用地存量多、改造盘活可能性大的特征,珠海拟设计商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研发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商务中心等6大功能中心,分布于整条轴线上,形成“串珠状”的功能布局。与之对应,九洲动感活力轴也划分为六大功能区段。
  形象 形成六大区段 设计十大节点
  驾车从九洲大道东部往西部走,一个很明显的片区分化现象引人注意:东部沿街绿化质量高,富有生活气息,然而皆以老房子为主;中段前山河两岸区段临街建筑让人耳目一新,但周围形象品质并不好;西部南屏工业区段建筑质量较好,但配套相对落后,颇有“乡土”气息。这与珠海九洲大道作为城市发展主轴的定位不相符合。
  “每一条成功的城市大道都有其鲜明的城市特色和优美的景观环境。”结合珠海依山傍水的城市特征,针对九洲大道的现状,《设计》通过对活力轴形象区段、形象节点、地标系统、山水视廊以及建筑高度的控制,塑造现代时尚、山水相融的城市形象。
  具体而言,《设计》形成山海商务、山景创意、时尚商贸、人文休闲、现代产业、生态科技六大形象区段。其中,山海商务区段(海滨泳场至景山路)是珠海历史文化承载点,以文化休闲商务、金融及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主;山景创意区段(景山路至迎宾南路)以工业文化遗存为基础,结合显山透绿的自然生态资源,引入以小工坊、设计制造、定制制造等创意产业,再次激发城市创意活力。
  结合主题功能及各主题形象区段,珠海初步考虑设计九洲大道沿线建设未来之门节点、产业服务节点、南屏商贸节点、圆明新园节点等十大标志性形象节点,这些节点将成为该区段的视觉控制点,同时也使九洲大道沿线形成富有韵律变化和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
  与之相对应,《设计》设计19个地标性建筑、构筑物、场所,构成6个主要地标簇群,增强城市凝聚力。
  交通 建议引入有轨电车 远期预留轨道交通
  作为联系珠海东西部最主要的交通走廊,九洲大道承担了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主要交通联系需求的75%—80%,也串联多条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和众多支路,车行压力较大。
  “每天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我们司机都不愿意走这里,路上越来越堵。”出租车徐师傅向记者说道。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建立区域快速交通连接、建设由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构建慢行交通网络、完善快慢交通转换、优化道路断面等五大交通策略。
  范钟铭认为,珠海可以在九洲大道选择现代有轨电车,并远期预留轨道交通,与景观环境、发展观光等协调处理,缓解九洲大道巨大的交通压力。
  其中,规划“两横一纵”有轨电车系统(“两横”——梅华路,九洲大道;“一纵”——健民路,三台石路,前山路,粤海路,桂花南路),联系香洲港、珠海渔女、海滨泳场等主要人流集聚区及城际轨道等区域公共交通设施,提供快速便捷的公交到达方式,鼓励公交出行,提高九洲大道的公共交通可达性。
  此外,为解决局部交通量过大、过境交通流量大的问题,珠海可以采取对九洲商贸中心前地段道路局部下穿方案,以地下车行隧道,减少地上车行交通,加强九洲大道两侧地块的联系。
  慢性交通网络的构建也十分重要。《设计》还提出,在城市之心、迎宾大道、圆明新园、前山河、磨刀门等城市活力场所设置500米半径慢行交通圈,通过步行街、绿道、商业街等设施串联场所内城市兴趣点,构建宜人的步行空间,集聚场所人气。
  针对前山大桥交通压力较大、交通拥堵较为突出等现状,《设计》建议在前山大桥段考虑新建有轨电车桥面或者建设立体有轨电车轨道的方式,增强公共交通通行能力。此外,在更大区域范围增加东西向通道数量,疏解在前山大桥段的东西向交通流量,如建立北通道(连接南屏二路、丰华路、三台石路,建设北桥)或者南通道(连接港三路、桥仙路,建设南桥),有效分流九洲大道车流。
  空间 构建公共空间廊道 打造4条主题旅游线路
  注重设计感与统一性的各类街头小品彰显城市“活力”,风格、色彩统一的景点指示牌,盲道、婴儿车坡道等交通无障碍设施体现城市的“温度”,随风摇曳的常绿阔叶树透露种种“绿意”……通过构建高品质的绿色开放空间体系,九洲大道将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打造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国际大道。
  根据《设计》,珠海或构建连续的公共空间廊道,打通活力轴沿线的主题商圈、主题艺术村、山体、城市广场、公园、特色街坊等公共空间,实现各个节点间的便捷联系与共赢,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的开放空间体系。先期将以佳能厂房等文化设施为引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连结各个人文与自然要素。
  在此基础上,九洲大道将结合大型主题活动,打造航空展示、音乐游线、创意文化、生态游线等4条主题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其中,航空展示主题旅游线路将充分利用“城市之心”等多个改造项目,预留户外开放空间与室内展馆,设立航空航海展,并在九洲大道西侧,考虑沿道路进行航空题材展示,成为进入西部城区门户地区的旅游主题特色。
  而创意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将以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为契机,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跨年展示,以佳能厂房为主要展场,形成一条沿九洲大道的文化长廊,提高九洲大道的名气与吸引力。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