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3815|回复: 99

2015年7月3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 08: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7-3 13:43 编辑

华创会155个项目吸引465亿元投资
武汉签下 6个过亿项目(硚口区建香港中心)

    本报讯(记者汪文汉)昨日下午,2015“华创会”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37个重点项目,武汉签约6个重点项目,吸引投资额120多亿元。
    省外侨办负责人介绍,经过会前和会中对接洽谈,共对接洽谈项目558个,签约项目总数155个,投资总额465.34亿元,引进外资251.49亿元人民币。项目的投资额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总投资额过千万元项目66个,其中56个过亿元项目武汉占6个,13个总投资额过10亿元的项目武汉占3个。昨天现场签约的37个重点项目都是1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涉及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制造、材料能源、农林牧渔、文化传媒、投资综合等多个领域。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与硚口区签约,投资建设“香港中心”项目,一期投资7个亿。该项目是在CEPA框架下,香港特区政府和湖北省政府合作的试点项目,是华中地区第一家香港工商业品牌的展览和直销中心,还将引进香港的律师业、会计业、教育咨询、旅游等一系列的优质企业。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8: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7-3 13:45 编辑

武汉楼市车市半年报出炉 房价回升新房成交量全国第二
       武汉的楼市,在进入7月的前一天,被注入了一针“兴奋剂”。6月30日,汉口青岛路和二七沿江商务区首宗地被高价拿下,在一天之内两度刷新了武汉楼面价的历史纪录。地产开发商的拿地热情空前高涨,让外界认为武汉的楼市正在向“牛市”迈进。
盘点半年来的武汉楼市,在三次降息三次降准的利好政策下一路看涨。昨日,由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公布的2015武汉楼市半年报指出:武汉的商品房成交面积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三,堪称全国最坚挺的楼市。
      武汉楼市啥行情?量价齐涨!
      房价涨回去年同期水平
      售房9.2万套,比去年多卖1.6万套
       2015年6月的全国百城房价统计显示,武汉住宅样本的均价较5月上涨1.98%,达到了8260元/平方米,与2014年6月8283元/平方米基本持平。这是今年2月份以来,武汉房价连续5个月上涨。
       进入2015年后,武汉的住房成交量持续了去年9月以后的旺盛势头,除2月受春节影响外,其余5个月份,单月成交全部创出新纪录。上半年,武汉新建住宅成交9.2万套、922万平方米,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相比去年上半年,武汉同期多卖出住宅1.6万套。此前,武汉新建住宅成交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三,2014年更是跃升至全国第一。今年前4个月,也一度领跑全国楼市,5月、6月份被上海逆袭。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成交约10万套、1000万平方米,后两个月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40%。
       而在二手房方面,在3月实施的“营业税5改2”等多重利好政策刺激下,市场回暖明显。武汉二手房挂牌价连续3个月来持续上涨,在5月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并在6月涨至10408元/平方米。武汉的二手房成交量,也在6月创下2年来新高,达到6819套。
武汉购房难不难?中部8城中最难
人均年收入可买4平米也就一个卫生间
     近日,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根据各城市统计局的公报分析得出,全国买房最难的城市不是北上广,而是深圳。按照32个大中城市的买房难度排名,武汉位居23名。
       根据5月最新的房价显示,在全国32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是上海,为33263元/平方米;北京位列第二,为32401元/平方米;深圳第三,为32339元/平方米;第四名的广州,差距与前三名拉大,为17198元/平方米。武汉排名第12位,为8100元/平方米。
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深圳人一年可以买房面积仅为1.27平方米,武汉人排名第23位,为4.11平方米。而在中部的另一个城市长沙,则是这32个城市中最多的,为5.82平方米。
      可以看出,武汉人在全国范围内的买房难度不算很高,但在中部8个城市中居首位。
在汉买套100平米房要多久?8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8: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最宽长江隧道主体完成首次混凝土浇筑(图)
         2015年7月2日20点10分,国内最宽长江隧道——武汉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三阳路越江隧道主体部分首次浇筑顺利完成。
        作为国内首条公铁合建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三阳路越江隧道直径达15.2米,宽度为全国第一。该工程建设规模大,已累计供应达50000余方混凝土。本次施工的三阳路越江隧道主体是施工难度最高的部位,中建商砼在首次混凝土浇筑突破了水压大、施工断面大、复合地质层三大难题,并连续24小时成功浇筑2200方。
        据了解,地铁7号线八标工程于2014年1月5日开始施工。它距离长江二桥1.3公里,距离青岛路长江隧道1.9公里,其总长4.6公里,管片外径达15.2米。分上、下两层,上层双向6车道可跑轿车,下层跑地铁,同时还设计了疏散通道和排烟道。
地铁7号线一期通车后,将成为衔接汉口武昌的又一条重要轨道交通线路,串起金银湖新城区域、汉口和武昌滨江活动区及南湖区域,成为贯穿长江两岸经济带的一条重要发展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8: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7-3 08:24 编辑

长城汇主体结构封顶 高242.9米武昌中南商圈第一高
       7月2日,高达242.9米的长城汇项目1号写字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成为武汉市武昌区中南商圈新地标,自此武汉再添一栋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长城汇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与北环西路交汇处,于2012年3月正式动工,其定位为5A甲级写字楼、高档商业百货、商业住宅等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为174458.58㎡。
建设过程中,在浇筑混凝土面临着高强高性能等技术难点。中建商砼经过多轮技术攻关,成功配制出优异性能的高抛自密实混凝土,其最大垂直抛落高度达12M,解决了技术难题。
      目前,该项目包含包括1号写字楼(47F)、2号写字楼、3号住宅楼及4层商业裙楼。其中1号写字楼(47F),规划显示高度为242.9米,建成后超过与长城汇项目仅隔一个洪山广场的46层、高211.8米的保利文化广场,成为武昌中南商圈已建成的第一高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城车市上半年火爆 有人花710万买兰博基尼
      半年时间,武汉市民购车将近20万辆,这个数字在一些人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购车热情也不断提升,楚天金报记者通过分析数据发现,SUV、新能源车已经成为江城车市的热点。
■ 数据盘点
SUV销量同比翻倍
一豪车缴税60.68万元
从武汉市民最青睐的价位来看,10万元-20万元左右车型仍是销售主力军,但江城也不乏出手阔绰的“土豪”。上半年,有一名“土豪”花了710万元,买走一台兰博基尼,仅购置税一个环节就缴纳了60.68万元,完全可以再买一台豪车,而该车也荣登今年上半年武汉车市的售价冠军。
车型方面,SUV不出意料成为上半年的销售冠军。据武汉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统计数据,越野车销量增长最为“狂野”,上半年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2.13%,实现翻倍。
而这其中,国产SUV成为最大亮点。记者昨日从竹叶山汽车市场了解到,4月该市场国产SUV销量同比增长202%。
■ 市场热点
环保低价受宠
新能源车免税超700万
去年以来,享受国家地方双重补贴、不用缴车购税、免ETC费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热点。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什么样的车型最受欢迎?
据统计,上半年,武汉新增790台新能源车,车辆价格8114.05万元,免征车辆购置税731.58万元。其中,6月份出现爆发式增长,新增324台新能源车,销量占上半年新能源车总销量41%。
武汉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种乘用车车型当中,价格不超过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最受欢迎,其中,尤其以5万多元的知豆销量最高,“目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家庭,多半是买来用作家庭第二台车,一般就在市区跑跑,所以性价比高的更受欢迎。”
■ 市场分析
4S店库存压力大
市民购车正当时
4月以来,上海大众、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五大车企宣布官方降价,各地4S店都被库存“压断腰”。
和沿海城市相比,武汉4S店的库存压力相对较小,但经销商也感受到了寒意阵阵,“春节之后,市场会相对淡一点,今年我们感受到这个淡季比往年要更淡。”湖北三环瑞通雪佛兰市场部负责人熊伟说。
为拉动销售,合资品牌纷纷宣布降价,国产品牌也加入降价“大潮”。6月份,长城刚宣布明星车型哈弗H6、H2降价。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的车展将是抢“地板价”的好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8: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1-5月武汉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8: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最宽长江隧道主体完成首次混凝土浇筑(图)
         2015年7月2日20点10分,国内最宽长江隧道——武汉地 ...
落飞 发表于 2015-7-3 08:19


隧道什么时候贯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中国10大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对比,武汉经开区第四,GDP1818亿

但是三产增加值比较低。。。。。

数据来自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官方数据——http://tj.getdd.gov.cn/onews.asp?id=249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冲到第四了,以前记得比大连,烟台等要少
yaoz661982 发表于 2015-7-3 09:04



    不晓得是不是加了汉南区的数据,但是看财政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又没加。。。

但是10大开发区,只有武汉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最低,只有135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晓得是不是加了汉南区的数据,但是看财政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又没加。。。

但是10大开发区, ...
bert068311 发表于 2015-7-3 09:05



    开发区没什么三产吧,全是工厂,几乎都是二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亿资本再造存储芯片 中芯、新芯组建国家队

本帖最后由 xzbd000 于 2015-7-3 09:46 编辑

武汉继汽车、钢铁、化工(80万吨乙烯及附属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千亿制造业产业,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
千亿资本再造存储芯片 中芯、新芯组建国家队
2015-07-03 04:07: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分享到:
1426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宝亮 北京报道

在1200亿元大基金落地的9个月之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又将迎来一笔规模超过200亿美元的资本投资。

近日,知名调研机构TrendForce发布报告称: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被中国政府选为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首要重点区域,未来武汉新芯将募集约240亿美元打造中国的存储芯片产业基地。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政府对于存储芯片产业的发展已经密集讨论了接近两年,最近已基本敲定‘在武汉塑造存储芯片产业龙头’,但官方暂未公布这一消息。”知情人士称,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将联合打造存储芯片国家队,预计需要募资总额250亿美元左右,“国家大基金领投,中芯国际、湖北省,以及一些社会资本都会投资。”

目前,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均未对该报告作出回应。

存储器的空白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公布中国芯片产业的15年规划;2014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公司成立,超过1200亿元政策基金落地。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中国电子、长电科技等公司相继通过数十亿美元的收购大手笔布局,跻身芯片国家队,而Intel、高通、Ti等国际芯片巨头也通过投资、成立分公司等方式加入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总动员。

但是,密集的产业运动似乎忽略了比重最大的一个领域——存储芯片。

根据国内知名分析机构赛迪顾问提供数据,2014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0393.1亿元(约1690.4亿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场50.7%。其中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2465.5亿元,占国内市场比重23.7%,其比重超过CPU、手机基带芯片。赛迪顾问集成电路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饶小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基本空白,几乎100%依赖进口。”

2014年,我国芯片产业进口2176亿美元,仅次于原油进口的2283亿美元。

知名芯片分析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曾撰文《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文中指出:“三星、美光、东芝、海力士等企业垄断的存储器市场高达800亿美元,而中国每年进口的存储芯片就达600亿美元。”

但是,存储芯片投资巨大,三星、美光、东芝、海力士等企业每年的资本支出都在数十亿、百亿美元级别,这种投资规模让中国企业望而却步。过去多年间,国内部分企业曾尝试通过国际并购的方式进入存储器产业,但均以失败告终。

国家统筹

“2013年,中国政府计划扶持集成电路产业之初,武汉新芯就已经向政府建议,通过国家扶持,建立中国的存储产业。”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武汉新芯计划募资超过100亿美元,建设高端生产线。”

武汉新芯成立于2006年,是湖北省与武汉市耗资百亿元打造的重大战略投资项目,由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100%控股。目前,武汉新芯主要为存储芯片设计公司制造NOR Flash存储芯片,累计出货量超过10万片,拥有一定技术积累。

知情人士介绍:“当时,除了武汉新芯之外,中芯国际也计划在北京建设存储生产线。当时,中芯国际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中芯国际当时计划募集资金额度略低于武汉新芯,但也超过100亿美元。”中芯国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

除了北京、武汉之外,上海、合肥两地也均曾向政府争取成为“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基地”的机会。其中,上海市武岳峰基金在今年3月出资约6.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存储芯片设计公司芯成半导体。合肥也已经与台湾群联电子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一期投资3000万美元,致力于将合肥打造为“存储之都”。除此之外,合肥、上海,均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吸引芯片产业公司。

不过,顾文军曾在其文章中指出:“我们的存储芯片技术专利来源匮乏、人才团队组建艰难、资金支持投入高昂,而这不是某一个地方政府能够承担的责任之重,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

饶小平也认为:“由于技术标准化程度很高,存储芯片产业极其依赖规模化。”他举例介绍,三星在西安建设存储生产线,总投资额超过150亿美元,目前已经投资了50亿美元,“如果不统筹全国资源来做,没有哪个企业、地方政府能够独立完成这件事。”

“或许是出于这些考虑,政府要统筹各地政府、两大集团,在武汉新芯现在的基础上打造中国存储产业基地,否则根本无法与三星、美光竞争。”前述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的募资计划合并到一个平台,原本负责在北京筹建存储基地的中心国际首席运营官赵海军,将担任领军者。”根据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原计划,两家公司募集资金总额或超过25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新芯、中芯国际的渊源也是促成此次“国家统筹”的关键。武汉新芯成立之初,武汉政府就采取了与中芯国际“代管合作”的投建模式。即由武汉政府出资,并承担投资风险,中芯国际负责技术和管理输出。武汉新芯现任CEO杨士宁、COO洪沨均曾在中芯国际担任高管,武汉新芯管理层大多出自中芯国际。

“下一步,中芯国际与武汉新芯有可能还会有更进一步的资本合作,比如收购、合并。”该知情人士介绍,今年5月,武汉市政府领导曾与中芯国际高层会谈,与后者讨论深度合作事宜。合理的管理变革是两大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基础。

国际竞争

存储产业的龙头已初步落地,但今后的成长之路上,它该如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2014年,美光销售收入160亿美元,单月存储芯片产能23万片;三星收入高于美光,单月存储芯片产能超过40万片。

饶小平分析指出:“在这种竞争中,如果月产能达不到5万片级别,根本不可能盈利。”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武汉新芯最大单月产能6万-7万片,但因为目前新芯主要生产需求量较低的NOR Flash存储芯片,实际单月产能仅为2万片左右,未达赢利点。

显然,武汉新芯需要扩大生产线,同时需要通过提升技术实力引入更多客户。2015年2月,国际知名存储公司Spansion宣布与武汉新芯达成合作,开发与生产3D NAND闪存技术,已经签署共同开发和交叉授权协议。根据全球调研机构TechNavio预测,得益于物联网、车联网的发展,到2018年3D NAND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80%。但是,双方第一款3D NAND产品需要在2017年面世。除此之外,武汉新芯还与IBM达成合作,获得了后者的制造技术授权。

中国市场对于全球芯片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中国政府扶持本土芯片产业,国际巨头也紧盯着中国的市场变动。饶小平分析指出:“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关系正在变化,对国际公司而言,与中国企业合作是最佳途径;而中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合作中扶持本土产业链。”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谈判,势必会成为接下来的焦点。

除此之外,未来的市场竞争也不难预见。“中国入局,势必引发国际巨头的产能扩充,以及市场的价格波动。”顾文军预测,中国的存储芯片很可能七八年内都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这个资本投资巨大、回报周期特长的高难产业需要的不只是巨额资本,还包括坚定的成功信念、集中力量发展的决心。”(编辑 黄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区没什么三产吧,全是工厂,几乎都是二产。
只看图不发话 发表于 2015-7-3 09:06



    商务城就是三产,经开区四片,沌口,军山,汉南和薛峰,沌口地区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有个华中智谷搞的很不错,招商引资方面,但是跟其他9个一比,基本上还是没三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跨区域的大口径,规模以上工业5000多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0多亿,喝武汉区级数据口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国怎样发展存储器产业?
http://www.c114.net ( 2014/12/4 14:52 )
12月2日,Cypress和Spansion宣布价值40亿美元的全股交换,两家公司合并。从对国际产业影响来讲,这是一件小事,然后它引发的思索在我的脑海中却像云蔓青丝,慢慢展开,挥之不去:几年前曾经建议国内一个与Spansion深度关联的公司去收购它,而最近国内还有力量准备并购Spansion,借此来探索发展中国的存储器产业。

近来产业新闻频频,高通、英特尔、联发科和紫光“你方唱罢我登台”,占据了媒体的大部分篇章,好像集成电路就是通信基带芯片。固然通信基带芯片是未来芯片竞争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其实整个市场加起来也才300亿美元左右,而被韩国、美国和日本少数几家公司垄断的存储器市场却高达800亿美元,同时中国每年进口的存储芯片就达600亿美元!远超CPU和通信芯片等“热点”市场。如果集成电路是工业中的粮食,那么存储芯片就是粮食中的大米,对产业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中国发展存储芯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不必多言。在这次国家纲要出台,大基金成立,将芯片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如果再不考虑存储器怎样发展,那以后中国存储器产业乃至整个电子产业都将会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被国际巨头高度垄断、高度吸金、变化极快的国际竞争产业,中国如何入场呢?这个问题太大,才学疏浅的自己也只能抱着战战兢兢,忐忑不安的心情,就存储器产业发展的几个外围问题提出自己的深思浅见,抛砖引玉。

国内企业和国际并购的关系:内外兼修、同步进行、以我为主、寻求合作、伺机并购

往事不堪回首,曾有几波国内的力量希望通过并购国际公司来获得存储器产业这场马拉松比赛的入场券,从奇梦达到尔必达再到现在的Spansion,从DRAM到NAND再到NOR,然而都以失败告终。诚然,通过国际并购获得相关技术、专利和合作伙伴,这是最快的,也是最现实的,然而国际并购具有太多的变数、不可掌控性和不可操作性,尤其是在现有存储芯片厂家越来越少,基本不太具备并购可能的残酷现实下,把整个国家存储器产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通过国际并购“一买了之”的想法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如果自己重头做,不仅不符合产业规律,更致命的是技术来源、合作伙伴和专利授权等都成为“空中楼阁”,无异于“痴人说梦”。对中国存储产业的发展来说,国内企业是必要条件,而国际并购则是充分条件。所以发展存储器产业的思路必须是“内外兼修、同步进行、以我为主、寻求合作、伺机并购”。

那就是积极扶持现有存储领域的具备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累人才基础,提高产业深度,加强产业规律认知,踏踏实实发展好国内企业,使国内企业先上到比赛的跑道上来。“弯道超车”的前提是要先上道,并且要在道上跑了一段时间,来熟悉怎样跑。在国内企业具备初步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在没有并购可能性出现之前,通过市场交换或者资本手段主动寻求国际合作伙伴,从合作,到合伙,能否到合并,看的是缘分,要的是机遇,但在缘分和机遇到来之前必须是我们自己的进步和准备,因为运气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制造和设计的关系:紧密合作、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同步支持、创新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三星、美光、东芝和海力士等产业巨头从“剩者”变“胜者”的经验、台湾的存储器业者从“产业”变“惨业”的教训来看,存储器必须是IDM或者制造和设计紧密合作的模拟IDM等产业模式,纯粹的存储代工或者游离的存储设计都只能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难以成为最后的胜者。而在中国一时难以出现存储领域IDM公司的现实下,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使国内的制造公司、设计公司和终端公司“同发展,共患难”,形成超越一般客户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关系,成为商业上的IDM,这样国内的制造、设计和使用才能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共同解决资金、工艺、设计、产品和市场等问题。也只有这样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起到同步支持、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存储领域真正做到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和中国使用,解决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关键的安全考虑。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战略、央地一体、集中力量、扶持龙头、长久支持

与马拉松对”精神”和”体力”双重考验一样,存储器考验的则是技术和资金。而这个资金规模则是让国家大基金也囊中羞涩的数额!从下面的图表不难看出,要想与这些国际竞争对手抗衡,起码要拿出不逊于人家的资本。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这个没有尽头的无底洞,这漫漫无期的持久战对我们这个后进入者来说只能是“要么大做,要么不做”。


技术专利来源匮乏,人才团队组建艰难,资金支持投入高昂,我们作为后进入者,如果想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则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而这不是某一个地方政府能够承担的责任之重。在这个国际性难题上,我们必须是加强统筹规划、实现央地一体;集中资源做大事,整合力量攻存储。如果趁政策东风,赖国家决心,靠央地支持,合产业上下,彻底解决这个困扰中国电子产业多年的难题,迎难而上做存储的话,那就必须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支持一“家”:那就是国家统筹规划、中央大基金牵头、协调相关地方、由在存储领域有过积累的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制造、设计和系统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组成一个模拟的IDM集团,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存储芯片公司。

“存储一入深似海,何时盈利谁人知”,产业规律使得存储芯片经常大起大落:年年不赚钱,一亏亏三年,而我们如果决定做存储,那么国际竞争对手肯定会通过产能扩张、价格波动等手段大肆打压,进而中国的存储芯片很可能是前七八年在盈利的路上“望尽天涯路”。对这个资本投资巨大、回报周期特长的高难产业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成功信念、持续投入的巨额资金、集中力量发展的决心,那宁可不要踏上这个赛场!

存储难,存储难,苦无存储已多年!存储难,存储难,探寻存储多茫然!存储难,存储难,发展存储几多关!存储难,存储难,何日成功吾辈尽欢颜?在这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场上,能否出现中国团队的身影,我期待着……

本文作者顾文军系电子产业知名观察家、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

作者:顾文军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09: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跨区域的大口径,规模以上工业5000多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0多亿,喝武汉区级数据口径不同。
长江大桥 发表于 2015-7-3 09:08



    是大口径,就跟科技部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数据一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大口径统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9 13:59 , Processed in 0.06437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