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464|回复: 20

水上的郊野公园——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一期计划今年底建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6 18:05:57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3-26 19:44 编辑

青西郊野公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左右,首期建设约4.6平方公里,力争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2016年开园。
有三大特色:自然村落错落有致;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含氧率高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8:10:47 |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3-27 19:45 编辑

最吸引人的就是这片“水生”池杉林了{:5_122:}

水域面积占到40%的青西郊野公园,在五大郊野公园中“水”特色最鲜明,有着“水上江南”美誉,是一座集湿地、生态、自然、休憩于一体的远郊湿地型郊野公园,占地近百亩的“水上森林”池杉奇观,更是青西郊野公园未来开放迎客后吸引市民游客的最大亮点
http://www.199u2.com/forum.php?m ... p;extra=&page=1








大莲湖湿地
http://www.199u2.com/forum.php?m ... d=431080&page=1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8:21:50 |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3-26 18:44 编辑

青西郊野公园规划国际征集成果简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8:42:19 |
...青西郊野公园规划3.0版(20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9:17:20 |
大莲湖湿地经过几年修复,水质已显著改善,植被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

5小天鹅惊现上海内湖
【字体:大 中 小】
   1月18日,上海野保站工作人员在淀山湖地区进行鸟类监测时,在淀山湖的子湖——大莲湖区域的一处鱼塘内发现5只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其中2只幼鸟,3只成鸟。发现当时,这5只小天鹅正在废弃鱼塘一角觅食水草,遇人后稍且游开,并保持一定距离,但觅食行为并没有停止。
   小天鹅在全国主要越冬于内陆湖泊及沿海地区。近年来,小天鹅的主要种群分布在鄱阳湖、洞庭湖、升金湖等长江中下游流域湖泊。而上海越冬的小天鹅历来仅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滩涂,在崇明东滩、南汇东滩和九段沙的滩涂地区均有栖息。本次在大莲湖区域发现小天鹅的踪迹,实属首次。
   上海市政府在2008年起对以大莲湖及周边人工湿地为核心的的淀山湖区湖滨带开展湿地恢复工作,现已初具成效。
发表于 2015-3-26 19:36:37 |
上海不缺高楼,缺的还是森林和绿化
{:5_12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20:06:07 |
上海不缺高楼,缺的还是森林和绿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发表于 2015-3-26 19:36



上海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15%、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垫底,而像周边的杭州则超过65%了。
当然话说回来,这也是自然条件所限,上海整座城是建立在河口滩涂上的,森林覆盖率先天不占优,所以应该扬长避短,在湿地上做文章,保护好这片地球之肾。。。

根据规划,5个近期郊野公园总面积约103平方公里,其中,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20.2平方公里,松江区松南郊野公园24.6平方公里,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13.7平方公里,崇明县长兴岛郊野公园29.8平方公里,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14.0平方公里。   
发表于 2015-3-26 20:31:37 |
回复 7# statuepeace


    现在做的就是人造森林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20:33:45 |
天鹅等大型候鸟对栖息地的生境要求颇高,大莲湖湿地内发现小天鹅越冬,确实说明环境修复卓有成效。
希望长江口的天鹅群持续增加,并能在上海的内河湖泊越冬。。。

        2012年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已经完全结束,根据现有数据分析,今年上海的越冬小天鹅数量在12月达到478只次,其中单次单点记录最高数量为397只,对比近年冬季小天鹅数量情况来看,今年小天鹅数量又攀至新高,并存在继续增加的趋势。
        小天鹅在北极苔原地带繁殖,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越冬,此区域范围内越冬的小天鹅种群大约为100,000只左右,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洞庭湖、升金湖等大型湖泊。而在历史上,长江口也是其主要越冬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在未围垦的崇明团结沙滩涂每年均有3000余只小天鹅前来越冬栖息,如此庞大数量的小天鹅种群在围垦之后由于自然滩涂面积大幅度减少,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都显著受到影响,被迫迁至他处越冬,致使上海越冬小天鹅数量急剧减少,并长期处于低谷状态
        近年,随着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和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自然滩涂围垦工程的进展得到一定控制,保护区内自然滩涂进入逐步缓慢的恢复期。小天鹅,作为对栖息地质量较为敏感的物种之一,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新生滩涂,回到长江口越冬
        由于小天鹅秋季迁徙时逐步进行,沿途常在食物丰富的湖泊停留,待气候寒冷之后再行南下,因此一般数量在每年12月达到顶峰,此时的数量基本可以反映当年冬季此地区的越冬数量情况。此外,小天鹅一般以小群或家族为单位活动,且对栖息地的忠诚度较高,上海地区种群数量的上升也可以证明此部分种群在繁殖、迁徙和越冬期间的损耗较少,种群的增长情况较良好。
发表于 2015-3-26 23:11:47 |
LZ绝对是生态粉啊,有浦江甲鱼和迁徙鸟类的地方,就有楼主,支持楼主,越是沉浸在蓝天下就越是觉得环境实在太重要了,顶!!
发表于 2015-3-27 01:28:25 |
回复 7# statuepeace


    讨教一下,既然现在连盐碱地都可以种植林木,现在上海继续扩大森林覆盖率的难点何在?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3:41:52 |
回复 10# destined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
粉生态、同时也迷高楼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4:01:14 |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3-27 16:28 编辑
回复  statuepeace


    讨教一下,既然现在连盐碱地都可以种植林木,现在上海继续扩大森林覆盖率的难 ...
大风起兮云飞扬 发表于 2015-3-27 01:28


讨教不敢当。
上海提高森林覆盖的主要瓶颈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上海的基本农田估计要占全市面积的四成多,随着城市开发耕地减少,政府就得向滩涂湿地要地、通过围垦造田来守住耕地红线,如此一来供给造林的用地就更难大幅增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4:10:22 |
回复 11# 大风起兮云飞扬

归根到底还是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超过50%)、使用粗放,诸如工业仓储等用地偏多,不合理地限制容积率。。。太浪费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5:14:18 |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3-27 19:56 编辑

湿地是大自然的净化器,被誉为地球之肾。。。大莲湖经过修复,原本劣五类的水质很快就恢复到二类水,更为重要的是,大莲湖湿地是淀山湖下泄水(拦路港)入黄浦江的枢纽之一,是黄浦江水源的“净水器”。

现在太湖流域的劣五类水还有不少,如能以大莲湖经验来实施湿地修复、水污染治理,长三角就能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了!

记者探访大莲湖湿地修复 一年间水质就从Ⅴ类提升至Ⅱ类

2013年7月9日 03:44 来源:东方网 作者:金玉蓉 选稿:程琦
  东方网7月9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这座城市依水而生,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2008年,作为黄浦江水源地保护的示范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淀山湖下游的大莲湖启动生态修复,使其从一块一块的小鱼塘恢复为一片自然的生态湿地。修复第二年,水质从原先的劣Ⅴ类提升至II类,生物种类增加了40多种。
  水质劣Ⅴ类物种消失
  从上海市区驱车近1个小时,记者一行来到大莲湖水源保护区。这里距离淀山湖西南侧仅有3.5公里,附近有著名的朱家角和大观园。
  来到大莲湖湿地的入口,野外开阔的视野里,水域清澈,水面上的小岛被植被覆盖,葱郁、茂盛的树木下,开着成片的紫色、粉色花,徐徐吹来清新的空气。项目组负责人杨爱辉介绍说,如今这里150亩的生态重建区,还只是生态修复的一个角落,周围还有鸟类浅滩区、森林区、生态养殖区等,共占地625亩。20世纪以来,由于当地人口剧增和大量的围湖造田等活动,大莲湖湖泊面积急剧萎缩,80年代,上游水域面积有1.474平方公里,而目前仅存0.9平方公里。另外,河道淤积、网围养育等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整个湖体水域流动性差、水体悬浮物密度高,整个湖区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最差的劣Ⅴ类,不仅严重影响了原有物种的生存,湖区内很多重要物种已灭绝,芡实、莼菜、胭脂鱼等物种也日益消失。
  淤泥堆成岛屿种植被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故名思义就像人的肾脏一样,净化体内的废物和毒物。在大莲湖湿地,坐落在水域中心圆形岛屿被称为神奇的“肾岛”。杨爱辉表示,恢复水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水流动起来,把鱼塘打通,而这些挖出来的淤泥含有超标的氮、磷等物质,如果丢弃也会产生新的污染。当时的设计团队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挖出来的氮、磷超标淤泥在湖水中堆成一个岛屿,淤泥的周围铺上煤渣透出来,恰好可以让植物吸收,成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湿地修复完成后,一直都有人员定期来修剪、拔除湿地中的过多,露出水面的部分种上植被,水域里种上沉水、挺水植物。通过煤渣,淤泥里的氮、磷这些富营养的物质能够缓慢地渗的植物。在圆形“肾岛”旁边,是“月牙湾”,它是一个蜿蜒岛屿,形状大致如同一个月亮。杨爱辉说,“月牙湾”起到的作用就是在水流进入湿地后,在岛屿间迂回往复,水流变缓后,水中的污染物质也能更多地通过煤渣被吸附到岛上。
  修复项目从2008年启动,第二年水质就恢复到了II类。水质好了,湿地慢慢吸引了原来没有的水禽、鸟类。
  修复将覆盖整个太湖
  据了解,由于水污染,上海的水源地曾多次变迁,从苏州河到黄浦江、从黄浦江下游转移到黄浦江上游。2011年,位于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正式启用,目前上海约80%的水源来自青草沙。然而,由于潮汐处理成本高,长江中氮、磷含量偏高,青草沙水库存在蓝藻爆发的威胁,因此,黄浦江以及上游太湖仍然是上海不能放弃的战略水源地
  目前,像大莲湖这样的水源地湿地项目在东太湖附近继续开展,根据WWF的规划,至2020年,水源修复将覆盖整个太湖范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11:55 , Processed in 0.06173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