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目标下上海奥运会可行性初探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Shanghai Olympic Games under the Goal of Global City
(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十二五’时期上海加快新城建设对策思路研究”(批准号2010BCK003)的部分成果。)
黄 怡 杜洁莉 陈 韵 顾磊磊 文章编号1673-8985(2014)06-0129-09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针对上海全球城市的目标定位,提出奥运会的举办可作为衡量其世界大都市综合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也可进一步推动大都市的综合发展。着重从社会管理能力和城市运行效率、比赛设施条件、城市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支撑、建设实力等方面分析了上海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并考察了奥运会场地选址与建设的可行性,比较了两种可选择的场址方案设想。
Abstract
At the aim of Shanghai as a Global Cit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its comprehensive function as a world metropolis. Through the hosting of the Olympic Games, Shanghai can also promote i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ce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emphat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urban operation efficiency, condition of game facilities, urban public ser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support, and the construction strength of Shanghai, examines the feasibilities of the Olympic venue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and compares two alternatives
of site plans.
关 键 词
全球城市 | 上海奥运会 | 基础条件 | 选址比较
Keywords
The global city | The Shanghai Olympic Games | Basic conditons | Comparison of locations
作者简介
黄 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挂职副局长
杜洁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 韵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顾磊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1 上海举办奥运会的必要性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力,则是衡量世界大都市综合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更是一座大都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不一定是全球城市,但是在上海对标的全球城市中,有3座举办过奥运会,其中伦敦于1908年、1948年、2012年共举办过3届,巴黎于1900年、1924年举办过两届,东京于1964年以及2020年也将成为举办两届的城市。
一些国家在不同城市或同一座城市举办过至少两届奥运会,例如澳大利亚在墨尔本(1956年) 和悉尼(2000年),德国在柏林(1936年)和慕尼黑(1972年),美国则先后在圣路易斯(1904年)、洛杉矶(1932年、1984年)和亚特兰大(1996年)举办过四届。同一座城市举办奥运会,相隔年限最短的是巴黎,两次举办相距24年,东京两届相距56年,伦敦的三届奥运会分别相距40年、64年。而同一国家两次举办间隔最短的仅为12年,即美国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与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中国于2008年举办过第29届北京奥运会,如果再次筹划举办,最早要排到2024年,至少相隔16年。
上海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将由2020年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升为2040年的全球城市。在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下,奥运会的举办将是未来城市议程上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通过申请奥运会的举办,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1.1 进一步扩大城市的世界影响力
通过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这种效应是不言而喻的。目前世界3大赛包括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上海已经承担了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的举办,此外上海的精品赛事还包括上海ATP1000劳力士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上海BMW大师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等等。由此来说,上海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已日趋成熟,并且通过举办奥运会,将进一步扩大上海在全世界体育和综合领域的影响力。
1.2 有力助推“健康城市”建设
体育在丰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市民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海正在建设“健康城市”,通过奥运会的申设和举办,可以有效地凝聚力量,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市民的健康状况。此外上海已迈入“老龄城市”之列,“健康城市”对于老龄程度较高的上海来说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举办奥运会,将有力助推“健康城市”建设。
1.3 综合提升城市品质
上海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对每一次重大事件的推进,都在客观上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品质,无论从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环境改善,还是到软件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与制度建设,直至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体育功能设施和其他相关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平衡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品质。
2 上海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
上海有成功举办世博会和其他重要国际会议以及国际精品体育赛事的经验,因此举办奥运会的赛事管理水平和能力应该是充分的。以下来看上海举办奥运会的比赛设施条件、城市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支撑以及建设潜力。
2.1 比赛设施条件
举办奥运会,比赛设施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在数量与规格上都有严格的各项国际标准要求。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按照大项(sports)、分项(disciplines)和小项(events)来设置,原来共有28个大项。根据2014年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最新通过的有关奥运会设项改革方案,夏季奥运会将不再囿于28个大项的限制,而东道主也将在设项上拥有更多主动权。因此高尔夫球和7人橄榄球等大项有望进入今后的奥运比赛。
2.1.1 奥运场馆设施分类
奥运会场馆设施,从使用角度,可分为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从建设角度,则可分为4类:
①新建场馆,通常包括用于举行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体育场馆以及专项体育馆,可结合城市和大学的体育馆统一规划建造。
②改扩建场馆,可结合城市中有条件基础的既有场馆,进行扩容或功能升级,使之符合奥运比赛和训练要求,通常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对场馆坐席数的要求不算太高。
③临建场馆,同样经过严格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但是赛会结束后将另做他用或直接拆除。
④协办城市场馆,是由主办城市与其他城市联合承担某些项目的比赛,或某些赛事完全由另一座城市承担。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设28个比赛项目,使用了37个比赛场馆、59个训练场馆。新建12座场馆,改扩建11座场馆,临建8座场馆,利用6座协办城市场馆。其中协办城市场馆主要用于帆船、赛马和足球比赛,帆船比赛设在青岛,马术比赛设在香港,足球则在上海、沈阳、秦皇岛和天津都有分会场。协办城市场馆中利用现有的2个,改扩建1个,新建3个。59个训练场馆中53个在北京,其余6个在其他城市。
2.1.2 上海体育场馆设施现状及分布特征
奥运会场馆设施的建设,必须依据城市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和水准。上海体育发展大环境在国内是名列前茅的,在体育场馆设施上也是较充分的,拥有市级、区级、社区级3级体育场馆和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表1)。
这些场馆设施,按使用性质划分,有符合专业等级赛事标准的比赛场馆,有供训练或锻炼的练习场馆。按体育项目划分,有篮球馆、游泳馆、田径馆等专项体育馆,也有综合类的。按规模划分,一般按观众席位数量,可分为大型体育馆(观众席超过8000个)、中型体育馆(介于8000—3000个之间)、小型体育馆(少于3000个)。近年来,为配合举办各类国际赛事,上海专门兴建了一些高规格的大型比赛场馆。例如东方体育中心是以水上项目为主的综合性体育比赛场馆,闵行区的旗忠森林体育城拥有一个可容纳1.5万人的中央赛场和18片室外网球场。
上海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在全市的分布大致有以下一些特征:①市级综合性比赛场馆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和徐汇区,专业比赛场馆主要分布在郊区;②区级体育馆一般为综合性的中、小型体育馆,大部分用于训练和练习,少数可作为比赛馆;③高校体育场馆数量较多,部分符合专业国际比赛规格,有的改造后可达到标准;④核心区(黄浦区、静安区)和中心城北部(普陀区、闸北区、杨浦区)相对缺乏高规格的市级比赛设施,其中核心区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⑤杨浦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层级最为齐全,高校体育场馆在全市最密集,社区级体育场馆的数量最多、设施较新。
2.1.3 上海奥运场馆设施适用设想
对照奥运会比赛项目,上海现状各类符合奥运比赛标准或经过改造后适用的主要场馆设施汇总如表2,其分布如图1。
整体来看,田径、游泳、水上比赛、网球、足球、高尔夫比赛场馆资源丰富,专业球类比赛馆、自行车馆(场地)可适当新建。区级体育馆和高校体育馆,结合中远期整体规划,可以新建、改建,作为比赛和训练场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