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云吞面

深中通道|长24公里双向8车道时速100公里|翠亨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9 19: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29日,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林伟强到新区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调研,听取项目方的建设及投产情况汇报,现场解决企业有关诉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9 2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渡 于 2020-7-29 22:33 编辑

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占地面积283亩,项目投资总额14.6亿元人民币,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35亿元人民币,年税收超过2亿元人民币。园区自2016年起吸引了冠科生物技术(中山)有限公司、广东好一生科技有限公司、中山慧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瀚维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疫苗研发、药剂生产、器械制造、动物实验等产研结合的生物医疗高科技企业,产业园区被列入广东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重点项目和中山市“旋风计划”重点项目。目前,大部分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投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0 16: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水!深中通道再补世界空白!7.7万吨“巨无霸”在海底顺利对接首节沉管

本帖最后由 marsyu 于 2020-7-30 16:49 编辑

来源:中山房天下

威水!
深中通道又填补了世界空白

伶仃洋上,征程再起
7月30日
历经28个小时的连续作业
深中通道
首个标准管节E2成功沉放海底
与首节沉管顺利对接

本次浮运安装
是世界首艘沉管运安一体船
“一航津安1”首次带
165米的标准管节作业


这再度填补了
我国海底沉管隧道施工多项空白
也将我国沉管隧道施工能力
提升到新高度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乐,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王啟铜,公司领导由广君、潘伟、吴凤亮,总技术顾问李一勇,总经理助理、深中通道项目部总经理宿发强,设计、监理、广东海事局、国家海洋预报中心等相关单位代表全程参与。


深中通道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海底沉管隧道,E2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7.7万吨。与不久前完成安装的E1管节相比,E2管节比E1长41.5米、重量超出2万吨,在施工工艺、安装条件等方面再度面临多个“第一次”。


为保证作业安全,一航局科研团队需重新对E2与一体船的连接进行验算;

首次在夜间开启47公里超长距离浮运,其中新建航道地形多样、流场变化复杂;

受系泊锚漂影响,一体船需在距对接端50米处进行180度转向,首次船艉对接无经验可参考;
安装区域受西人工岛和E1管节挑流影响,沉放姿态控制难度大。


28日晚10点,皓月当空,已经绞移至坞口等待区的E2管节启程北上。首次夜间浮运对作业人员状态提出挑战,一航局自主研发的导航软件系统将船管位置、姿态、航速及航道周边环境等关键信息实时进行可视化显示。

29日9点30分,经过近12个小时浮运,E2管节历经7次航道切换,较原计划提前6小时抵达基槽。在DP自动循迹航行模式下,一体船完成180度转向,抵达安装位置。经系泊绞移、沉放、拉合、水力压接等工序后,30日凌晨2点,E1和E2两个管节实现精准对接。

作为直连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的首个公路通道,深中通道包括32节沉管,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E2管节成功对接,再次对“一航津安1”沉管运安一体船和“一航津平2”碎石垫层铺设整平船为主的世界领先外海沉管施工核心装备群性能进行了有效验证,在技术迭代升级中为超级跨海工程实施提供成熟方案,深中通道沉管建设由此驶入“快车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0 2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中通道或提前1年通车 中山准备好了吗?
南方新闻网
发布时间:07-2921:23南方新闻网官方帐号
深中通道再次引发外界关注。近日,“学习强国”APP广东学习平台发布一篇题为《珠海、中山、惠州争相与深圳共建“合作区”》的文章,文中提到“深中通道有望提前至2023年建成通车”。
事实上,网络上关于深中通道提前通车的消息并非首次出现。去年,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当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时就标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设年限为“2016年-2023年”。在媒体的求证下,省发改委回应称:“以项目实施情况为准。”
按照此前公布的官方信息,深中通道将于2024年建成通车,若通车时间真的提前一年,对于中山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近两年来,作为深中通道的西着陆点,在中山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深中通道的带动效应充满期待。2019年和2020年,中山市连续两年将“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建高水平大学、引进大科学装置,多项瞄准东岸外溢资源的项目先后启动,其中不少是对照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为限,倒排建设工期。
若通车时间提前,中山“环湾布局”的步伐又应如何调整?

深中通道项目建设现场。叶志文摄
一座桥,双城记
从海底隧道穿出海面,经西人工岛跨伶仃洋大桥,30分钟登临马鞍岛,珠江西岸的风景展露在眼前。多年前,在深圳一家软件企业工作的中山人邓嘉豪就构想着这一天的到来,期待着珠江口的跨海通道可以给生活带来巨变。
抱有同样期待的远不止邓嘉豪一个人。在珠江东岸,来自深圳等城市的服务业、制造业企业,也早就将目光放在了珠江西岸广阔的湾区经济腹地上。而在珠江西岸,珠中江城市群对跨海通道的热情从未消退,期待着区域经济空间的重构。
对于深中通道建设,中山期待已久。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建立深圳至中山的过江通道,成为深中通道的雏形,这也激起了中山对连接珠江东西岸跨江通道的期待。2016年,酝酿多年后,深中通道于当年底正式动工建设,关于承接东岸资源乃至深中同城的呼声日益高涨。
2019年,是中山围绕深中通道建设进行城市发展战略布局重大调整的一年。同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其中提到“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结合国家战略,广东省制定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在此背景下,中山作出最为明显的一个布局是城市东移战略,在中山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环湾布局,向东发展”首次提出,并被作为中山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首项工作。
对于中山而言,“向东”的过程也是城市和产业内部变革的过程。今年,中山提出“产业梯度布局和城市功能科学划分”,对城市各个区域和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梳理。其中,东部片区将重点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中部片区实施“强心战略”,依托岐江新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区首位度;作为传统制造业集聚地的西部片区则规划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目标为打造湾区西部重要产业发展平台和新增长极。而从去年起,中山先后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引进大科学装置,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入和留住更多高技能人才,激活城市创新发展活力。在城市、产业和人口结构变革的碰撞下,中山这座以传统制造业著称的城市或获得新的活力。

一道考题,九城“抢答”
在利用深中通道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同题考试”中,中山并非唯一的备考者。港澳和珠三角九市,都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路径。
无论通车时间是2024年或是2023年,珠三角城市抢抓机遇的步伐都在往前赶。
从经济体量来看,珠江东西岸发展存在着超过3万亿元的差距,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西岸在人口和产业生态上也与东岸有着差别。虽然差异不少,但交通的连接让合作和融合成为可能,这也是东西岸发展的共识。
在相邻的江门,随着深茂铁路深江段等项目建设的推进,从2017年至今江门成功引进超亿元深圳项目 68 个,投资总额超 800 亿元。目前,腾讯、华为等一大批深圳知名企业均已落户江门发展。
在交通上,江门正大力推进对接深中通道的中开高速、直通深圳的深茂铁路深江段建设,融入深圳“一小时生活圈”。在发展空间上,江门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较低的土地开发强度使得江门拥有 “后发”优势。
江门之外,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与深圳开展区域合作,其中珠海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珠合作示范区”的布局,正谋划推进伶仃洋通道(即深珠通道)建设,规划为公铁两用通道,建成后深圳前海与珠海将有望实现30分钟通达。惠州提出将48平方公里的秋月湖生态智慧城争创成“深惠协同发展试验区”。今年5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建设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在此背景下,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会放过深中通道带来的历史机遇。
这对于中山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山可以抓住机会,发挥东承西接的区位优势,承担区域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警示着中山:“小步慢跑”可能喝不上“头啖汤”。
毋庸置疑,深中通道的建设将确定中山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对中山城市整体运输体系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深中通道本身并不仅仅只是服务于中山市域,而是服务于整个珠三角东、西两岸城市群。因此,从中山自身出发,如何有效吸引通道建设所带来的各种资源要素,使其服务于中山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避免中山市仅仅成为珠江东岸与珠江西岸联系的过境通道,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议题。

时间提前,中山准备好了吗
时间若提前,中山可有准备?
从今年以来的“中山行动”来看,这座城市的步伐确实快了,迫切感也更强了。
比如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在过去一个月内,中山和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快速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三次“牵手”:7月初,拥有近300个客位的“迅隆10”号客轮离开中山港码头,向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驶去。这是继2017年开通中山往返深圳机场福永码头航线后,该市第二条连通深圳的水上客运航线。而就在前一天,深茂铁路深江段动工建设,这条铁路将在中山设两个站点;一周前,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项目在中山与广州交界的洪奇沥大桥动工。
水路、高速路、铁路,上述三大交通事件,都标志着中山与珠江东岸两大中心城市的互动再次提速。
比如在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方面。2020年,中山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210个,总投资334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5.6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89个,年度计划投资103.9亿元;计划投产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30.6亿元;续建项目89个,年度计划投资311.1亿元。此外,市重点前期预备项目共计118个,估算总投资1798.2亿元。截至7月8日,列入中山2020年动工计划的重点工业项目有82个已动工,计划投资金额171.01亿元。同时,暂未动工的项目正在加快开展相关工作,预计7月份动工的项目将超过100个,8月份动工项目达到120个。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山已动工重点工业项目82个。值得一提的是,截至5月底,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8亿元,完成计划进度50.9%,挣脱疫情束缚反超进度9.1%,提前一个月实现省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过半。
再看营商环境。近期,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机构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中山政务服务环境位于第一梯队。最近媒体报道的一些重点项目,如中山小榄镇广恒合优科技高端钣金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就跑出了从拿地到动工的新速度——6月3日拿地,6月12日即开始动工,仅用了7个工作日。
全市上下争分夺秒,中山推动工业投资驶入快车道,换来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5月,中山全市动工的重点工业项目数已达80个,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布局,营商环境的优化,都是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力所作出的努力,为了一个更大、更好的中山。从7月27日开始,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佛山市,开启赴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考察学习的序幕。从佛山到江门,从村改到交通项目,再到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山各级党政班子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就是主动寻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行动。
时间提前,任务如何提前?待“闯将”中山,在这场考题中从容作答。
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廖瀚 罗丽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0 23: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中通道再次引发外界关注。近日,“学习强国”APP广东学习平台发布一篇题为《珠海、中山、惠州争相与深圳共建“合作区”》的文章,文中提到“深中通道有望提前至2023年建成通车”。
事实上,网络上关于深中通道提前通车的消息并非首次出现。去年,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当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时就标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设年限为“2016年-2023年”。在媒体的求证下,省发改委回应称:“以项目实施情况为准。”
按照此前公布的官方信息,深中通道将于2024年建成通车,若通车时间真的提前一年,对于中山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近两年来,作为深中通道的西着陆点,在中山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深中通道的带动效应充满期待。2019年和2020年,中山市连续两年将“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建高水平大学、引进大科学装置,多项瞄准东岸外溢资源的项目先后启动,其中不少是对照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为限,倒排建设工期。
若通车时间提前,中山“环湾布局”的步伐又应如何调整?

深中通道项目建设现场。叶志文摄
一座桥,双城记
从海底隧道穿出海面,经西人工岛跨伶仃洋大桥,30分钟登临马鞍岛,珠江西岸的风景展露在眼前。多年前,在深圳一家软件企业工作的中山人邓嘉豪就构想着这一天的到来,期待着珠江口的跨海通道可以给生活带来巨变。
抱有同样期待的远不止邓嘉豪一个人。在珠江东岸,来自深圳等城市的服务业、制造业企业,也早就将目光放在了珠江西岸广阔的湾区经济腹地上。而在珠江西岸,珠中江城市群对跨海通道的热情从未消退,期待着区域经济空间的重构。
对于深中通道建设,中山期待已久。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建立深圳至中山的过江通道,成为深中通道的雏形,这也激起了中山对连接珠江东西岸跨江通道的期待。2016年,酝酿多年后,深中通道于当年底正式动工建设,关于承接东岸资源乃至深中同城的呼声日益高涨。
2019年,是中山围绕深中通道建设进行城市发展战略布局重大调整的一年。同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其中提到“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结合国家战略,广东省制定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在此背景下,中山作出最为明显的一个布局是城市东移战略,在中山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环湾布局,向东发展”首次提出,并被作为中山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首项工作。
对于中山而言,“向东”的过程也是城市和产业内部变革的过程。今年,中山提出“产业梯度布局和城市功能科学划分”,对城市各个区域和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梳理。其中,东部片区将重点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中部片区实施“强心战略”,依托岐江新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区首位度;作为传统制造业集聚地的西部片区则规划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目标为打造湾区西部重要产业发展平台和新增长极。而从去年起,中山先后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引进大科学装置,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入和留住更多高技能人才,激活城市创新发展活力。在城市、产业和人口结构变革的碰撞下,中山这座以传统制造业著称的城市或获得新的活力。

一道考题,九城“抢答”
在利用深中通道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同题考试”中,中山并非唯一的备考者。港澳和珠三角九市,都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路径。
无论通车时间是2024年或是2023年,珠三角城市抢抓机遇的步伐都在往前赶。
从经济体量来看,珠江东西岸发展存在着超过3万亿元的差距,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西岸在人口和产业生态上也与东岸有着差别。虽然差异不少,但交通的连接让合作和融合成为可能,这也是东西岸发展的共识。
在相邻的江门,随着深茂铁路深江段等项目建设的推进,从2017年至今江门成功引进超亿元深圳项目 68 个,投资总额超 800 亿元。目前,腾讯、华为等一大批深圳知名企业均已落户江门发展。
在交通上,江门正大力推进对接深中通道的中开高速、直通深圳的深茂铁路深江段建设,融入深圳“一小时生活圈”。在发展空间上,江门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较低的土地开发强度使得江门拥有 “后发”优势。
江门之外,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与深圳开展区域合作,其中珠海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珠合作示范区”的布局,正谋划推进伶仃洋通道(即深珠通道)建设,规划为公铁两用通道,建成后深圳前海与珠海将有望实现30分钟通达。惠州提出将48平方公里的秋月湖生态智慧城争创成“深惠协同发展试验区”。今年5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建设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在此背景下,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会放过深中通道带来的历史机遇。
这对于中山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山可以抓住机会,发挥东承西接的区位优势,承担区域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警示着中山:“小步慢跑”可能喝不上“头啖汤”。
毋庸置疑,深中通道的建设将确定中山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对中山城市整体运输体系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深中通道本身并不仅仅只是服务于中山市域,而是服务于整个珠三角东、西两岸城市群。因此,从中山自身出发,如何有效吸引通道建设所带来的各种资源要素,使其服务于中山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避免中山市仅仅成为珠江东岸与珠江西岸联系的过境通道,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议题。

时间提前,中山准备好了吗
时间若提前,中山可有准备?
从今年以来的“中山行动”来看,这座城市的步伐确实快了,迫切感也更强了。
比如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在过去一个月内,中山和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快速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三次“牵手”:7月初,拥有近300个客位的“迅隆10”号客轮离开中山港码头,向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驶去。这是继2017年开通中山往返深圳机场福永码头航线后,该市第二条连通深圳的水上客运航线。而就在前一天,深茂铁路深江段动工建设,这条铁路将在中山设两个站点;一周前,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项目在中山与广州交界的洪奇沥大桥动工。
水路、高速路、铁路,上述三大交通事件,都标志着中山与珠江东岸两大中心城市的互动再次提速。
比如在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方面。2020年,中山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210个,总投资334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5.6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89个,年度计划投资103.9亿元;计划投产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30.6亿元;续建项目89个,年度计划投资311.1亿元。此外,市重点前期预备项目共计118个,估算总投资1798.2亿元。截至7月8日,列入中山2020年动工计划的重点工业项目有82个已动工,计划投资金额171.01亿元。同时,暂未动工的项目正在加快开展相关工作,预计7月份动工的项目将超过100个,8月份动工项目达到120个。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山已动工重点工业项目82个。值得一提的是,截至5月底,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8亿元,完成计划进度50.9%,挣脱疫情束缚反超进度9.1%,提前一个月实现省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过半。
再看营商环境。近期,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机构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中山政务服务环境位于第一梯队。最近媒体报道的一些重点项目,如中山小榄镇广恒合优科技高端钣金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就跑出了从拿地到动工的新速度——6月3日拿地,6月12日即开始动工,仅用了7个工作日。
全市上下争分夺秒,中山推动工业投资驶入快车道,换来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5月,中山全市动工的重点工业项目数已达80个,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布局,营商环境的优化,都是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力所作出的努力,为了一个更大、更好的中山。从7月27日开始,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佛山市,开启赴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考察学习的序幕。从佛山到江门,从村改到交通项目,再到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山各级党政班子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就是主动寻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行动。
时间提前,任务如何提前?待“闯将”中山,在这场考题中从容作答。
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廖瀚 罗丽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3 16: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标题:《深圳城规院副院长单樑:规划未来每天超400辆大巴往返深中》

8月13日下午,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30周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围绕如何“高”“新”这两篇文章,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广东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姣,腾讯云政务副总经理杨革生,毅达资本合伙人、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戴华坤,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单樑,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产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刘战国等嘉宾分享了相关经验,以“头脑风暴”为火炬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路。


| 南方+报导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单樑从深圳城市规划的视角来看待火炬开发区的未来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火炬开发区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的框架已经全面拉开。与此同时,开发区还有令人羡慕的靠山临水的优异生态空间环境。”

“三十而立”的火炬开发区找到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单樑认为,在大方向确立的前提下,中山还应该多思考目标的实现路径。 曾经追求数量、规模的粗放式城市建造方式只是将城市当做增长容器,实际上城市不是简单的房子集合体,而是非常复杂的有机生命体。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单樑

“从火炬开发区再出发、再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发展思路应该从‘盖房子住人’变为‘用好的城市留住人’。”

单樑打了个比方:创新人群可以被叫做“现代的游牧民族”,追求“逐水草而居”的高质量、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营造高质量、高品质的城市已经成为深圳城市规划的一种价值认同。” 单樑说。

从环湾区的发展格局来说,单樑认为湾区东岸、西岸发展确实存在代差和时差。“但我们觉得,火炬乃至中山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势能差’,”来承接深中通道通车后的产业外溢,同时也可以作为湾区西部高端化、国际化要素向一线城市集聚的承接点。

对于湾区城市之间存在的“时差”,单樑认为深中通道将使中山和深圳从两个“时区”进入了同一个“时区”。“站在未来思考当下,我们应当在城市建设上,在标准追求上与深圳同步。” 单樑说。

作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单樑表示,深圳正在主动谋划对接中山,希望通过深中通道的发展真正开启双城生活时代。

“未来深圳将准备400辆大巴,每天24小时往返作为深中通道的摆渡车,直接通到中山的重要大型居住区,双城生活可以说真正触手可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3 1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计划不变

央广网
发布时间:08-2109:16央广网官方帐号
台风“海高斯”刚过境,伴随着久违的一丝凉爽,广州南沙龙穴岛黄埔文冲港池内逐渐恢复平静。在水下约12米处,坐底沉放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超宽E32管节成功抵御住了本次台风的侵袭。约一个月前,E32管节浇筑完成并顺利出坞,刷新了世界上超宽管节在受限水域的出坞纪录。
“智能制造有效破解了超宽管节预制的难题,并大大缩短了预制工期,比原计划9月初出坞的目标提前了一个多月。”深中通道S08标保利长大项目经理吴旭东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智能制造和一系列创新,使得项目建设逐步进入“快车道”,已经成为广东今年以来交通基建稳步推进的缩影。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至7月,广东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6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0.7%,同比增长5.7%,多数重点工程工期实现提前。
各方合力助工人尽快复工复产
7月28日,随着第一根桥梁桩基开始钻探,广深新塘立交改造工程、韶赣高速欧山互通立交工程两个项目同日破土动工。与此同时,原定于今年底开工建设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排除万难,于6月6日提前半年正式动工,先行标项目如今正在稳步推进;原定于2021年6月开工的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提前至2020年底开工……
今年以来,虽然饱受年初疫情的影响,广东依然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多个重点项目实现提前开工,充分发挥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牵引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稳步推进省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疫情对工期的影响,在重大项目的推进方面,广东可谓花了不少“巧思”。如黄茅海跨海通道专家评审会首次通过“函审+视频”的会议方式进行,为上半年的开工目标奠定了基础。
“采取‘函审+视频’的方式进行评审,这在广东交通行业中还是首次出现,是一次创举。”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鲜荣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严峻的形势,项目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各项工作,采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远程办公、无纸报批、移动会签,优先协调、加快处理各事项,保证项目工作24小时在线。
而在此前,云茂高速方面早在2月底就采取一系列方法,如针对返岗员工紧急购置35套集装箱,设置临时隔离房。同时积极联系地方政府及卫生部门,为工人开展CT、血常规及核酸检测。工人从上报名单到正式上岗只需两三天,不再需要长达14天的隔离观察。在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同时,有效助力项目复工复产。
与此同时,在宏观层面,广东今年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计划今年至2025年底,广东6年内将新增投资6100亿元,重点组织实施珠三角地区干线扩容、跨江跨海通道和出省通道等重大项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干线通道。此外,据省交通运输厅透露,今年年中广东积极主动自我加压,公路水路投资目标在年初1300亿元的基础上调整增加至1750亿元,要求在今年着重抓住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创新投融资方式,落实资金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稳步推进。省交通运输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至7月,全省交通运输主要指标持续恢复、不断向好,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加,前7月全省共完成投资106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0.7%,同比增长5.7%。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94.4亿元,占到年计划的59.4%。
全省多项重点高速工程工期提前
安装标牌、施画标线、安装防撞栏、调试机电设备……惠清高速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近日,随着南昆山隧道右洞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惠清高速TJ5标沥青路面顺利完工。广东省交通集团透露,如进展顺利,原计划今年底通车的惠清高速有望提前3个月于9月底建成通车。
“此前受疫情影响,惠清高速建设进度一度受阻,路面上面层大规模摊铺及机电工程施工比原计划至少滞后一个月。”惠清高速党总支书记王玉文向记者介绍,3月上旬实现全面复工后,项目采取增加工作面、增加人员设备投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夜间施工、开展进度劳动竞赛等措施加快进度,把因疫情造成的落后进度追回来。此外,项目多处加大运用智能设备和技术创新确保工程进度,如对箱梁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微创新,将工效提升3倍,有力按下惠清高速项目建设的快进键。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延误工期导致的压力,使得全省不少高速公路项目倒逼改革,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以抢回工期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1万平方米的钢筋加工生产中心里,只见工人在电脑上输入焊接长度、焊接点等参数,将钢筋骨架片半成品放置在固定平台,点击启动系统,机器人就开始精准地执行焊接任务。在另一生产区域,经过钢筋笼成型机器人齿轮的带动、弯曲、切割,一条条钢筋由条状变成圆形,不到半小时,一匝匝钢筋构件就在生产线上亮相了。
“以往采用人工方式,每天能加工钢筋半成品和成品约30吨。启用机械智能化加工后,每天钢筋半成品和成品的产量达到了200吨。”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陈长万介绍,为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专门建设了大型的智能钢筋加工中心,通过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不仅大大提高了产能,还将加工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在抢回工期的同时为项目提质增效。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设工效加倍
保障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稳步推进,能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实保障,有效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如今,在全省各部门及项目建设者的努力之下,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施工现场,早已重现往日的繁忙。
继6月17日首节沉管顺利实现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对接,7月25日下午1点,广州南沙龙穴岛码头上传来建设者们胜利的欢呼。深中通道最宽钢壳沉管E32管节浇筑完成并顺利出坞,刷新了世界上超宽管节在受限水域的出坞纪录,比预计工期提前了一个多月。
在工期屡屡提前的背后,超级工程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彰显着“湾区速度”的动力与底气。记者走访的深中通道项目沉管预制厂地处伶仃洋牛头岛,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戴着口罩操作自如。在巨大的沉管底板上,智能浇筑系统正在精准地对舱隔进行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现场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一边盯着“数字化”控制系统,一边不时查看实时记录的统计数据。业主代表杨福林说:“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浇筑系统,比传统的浇筑效率高、风险低、稳定性高,更重要的是用传统方法浇筑一条生产线需要1000多名工人,智能浇筑只需要300多名工人。”
不仅如此,在珠江口马鞍岛上深中通道的智慧梁厂,通过将智能建造技术覆盖混凝土箱梁预制工艺的每一环节,深中通道箱梁预制工效从传统的10天/片如今提高到7天/片,所需工人数量与相同规模的传统梁厂相比减少30%以上。
此外,据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S09标项目部总工程师黄文慧介绍,通过建设者自主研发的智能台车移动系统,深中通道沉管单节转运已从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的耗时7天,大大缩短至1天之内,为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工作于2022年底全部完成的计划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综合种种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如今深中通道的单节沉管预制工效已较港珠澳大桥时期提升了一倍。
“我们研发了国内首条钢壳沉管智能制造生产线,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块体智能焊接和智能涂装,同时在国际上首次研发了钢壳混凝土智能浇注系统,研发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运安一体船……智能化的加入,进一步按下了‘超级工程’的提速键。”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表示,目前深中通道工程总体进展顺利,项目预计将在年内实现沉管隧道E1管节浮运沉放、桥梁工程索塔承台施工等关键节点,保持2024年建成通车的计划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3 22: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提前通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 19: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中通道建设再传捷报

2020年09月01日 12:55作者:王丹阳 纪子骁 董永贺来源: 羊城晚报

原标题:深中通道建设再传捷报

  又错过白酒板块龙头?智能买卖信号助你捕捉强势股,立即开户体验>>

  中交一航局深中项目对外发布消息,随着历经40小时的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暗埋段隧道CW4-2段第二步混凝土浇注完成,至8月30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暗埋段现浇隧道全部完成,较预期目标提前2个月完工。

  据了解,暗埋段现浇隧道位于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是连接沉管隧道与西人工岛的关键施工工序。暗埋段隧道由东向西分为CW01等4个节段,全长175米。该工序结构形式十分复杂,现浇隧道横断面宽度最小处46米、最大处74米。由于浇注体量大、钢筋分布密集、横断面尺寸庞大且渐变,施工中需要采用较多高大非标准模板,施工难度较大;其10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对耐久性要求较高,对质量控制也提出较高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8 11: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rsyu 于 2020-9-18 11:03 编辑

2020-9-17深中通道建筑航拍记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2 17: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中通道再传新进展!全球最高海中大桥东锚碇海中超深、超大基坑开挖完成!

本帖最后由 marsyu 于 2020-9-22 17:18 编辑

来源:中山房天下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再传好消息!
9月19日,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桥的东锚碇基坑开挖完成,将对大桥的顺利施工起到关键性作用。

据悉,伶仃洋大桥的东锚碇基坑为海中超深、超大规模锚碇基坑,水下开挖深度达40.5米,目前已经完成基坑开挖工作。完成后将对主跨大桥上的主缆进行锚定。

按计划,项目下一步将依次开展锚碇底板、填芯及顶板施工,正式转入锚碇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孔跨径达到1666米,主塔高270米,桥面高达90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22: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中通道E4管节实现精准对接!

2020-09-27 12: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宝安发布 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深中通道建设又传来好消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于26日凌晨5点顺利完成E4管节对接。
经贯通测量,E4管节对接偏差均在50毫米之内,满足验收控制标准。这次的精准对接,为深中通道持续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夯实基础。
25日凌晨2点,一体船启程北上。深中通道沉管浮运安装,面临的是超长距离浮运、浅水区航道搁浅风险以及回淤强度大等难题。
工程人员为项目“量身打造”了整套施工船组,并严格遵循作业条件规律,历经27小时,管节完成出坞、浮运、系泊和沉放对接等工序,顺利完成施工。
图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4管节浮运、沉放对接。
此次由中交一航局负责沉放施工的E4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8万吨,是深中通道首个季风转换交替期浮运安装的管节。
进入秋季后,低纬度地区电离层活跃,对施工定位系统造成干扰,加上受冷空气影响,区域内大风次数增加。而且此次沉放位置水深近30米,对潜水员安全保障及沉管封门安装质量都提出新的挑战。
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通道,全长约24公里,其中沉管隧道总长5035米,由32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1 19: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S07标架梁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0-10-01 中山日报

   目前深中通道陆域引桥主线桥157号墩至190号墩架通,意味着架梁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通讯员 薛壮 摄

本报讯 9月30日,翠亨新区深中通道智慧梁场旁的洪奇沥水道,一座正在架设中的高架桥“前进”至岸边,即将延伸入海。“待下一步海中桥墩建成,我们的架梁施工将逐步向海中延伸。”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S07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中通道陆域引桥主线桥157号墩至190号墩架通,意味着架梁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祖国71周年华诞献礼。

9月30日傍晚,在架梁机的作业下,最后一片40米预制箱梁稳稳落在深中通道陆域引桥主线桥的桥墩上。至此,该桥157号墩至190号墩共399片梁架梁施工作业顺利完成,占陆域引桥工程量的82.5%,标志着架梁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目前陆域引桥的施工已临近水边,待下一步海中桥墩建成,我们的架梁施工将逐步向海中延伸。”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S07标相关负责人介绍,S07合同段施工内容包括深中通道陆域引桥,全线桥梁40米及60米箱梁的预制、运输、架设,桥面系施工任务等。其中,陆域引桥与中开高速直接对接,是深中通道在我市马鞍岛的落脚点。

据介绍,陆域引桥分为主线引桥,以及横门互通A、B匝道和路基工程。此次157号墩到190号墩架通,为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打通了便捷的施工通道,也为确保年底陆域引桥全部拉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架设完成后,架桥机将掉头架设B匝道和A匝道,计划年底前完成。

记者 何淼 通讯员 姚伟 薛壮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责任编辑:王可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4 17: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进展!深中通道又传来好消息

2020-11-12 19: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山翠亨新区 关注

11月11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经过25个小时连续作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5管节于10日实现精准对接。至此,沉管隧道管节沉放对接已顺利完成783.5米。

据介绍,此次浮运安装在2020年第19号“天鹅”、第20号“艾莎尼”及第21号“艾涛”三重台风之间抢抓施工作业窗口期,对管节沉放安装提出了新的建设难度。
▲一体船提带E5管节准备出坞。
▲一体船提带E5管节准备出坞。

11月9日凌晨2点,在世界首制沉管运安一体船“一航津安1”提带下,E5管节从伶仃外海历经近50公里航道浮运,顺利抵达珠江口沉放水域。E5管节安装水深超30米,回淤增大,在沉放对接期间,项目先后安排7组潜水员下水配合检查。
<BR/>▲一体船提带E5管节进行沉放前准备。<BR/>

▲一体船提带E5管节进行沉放前准备。


10日凌晨3点,通过系泊、沉放、拉合及水力压接等工序, E5管节完成对接。
▲E5管节正在进行沉放。
▲E5管节正在进行沉放。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5个沉管E5为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8万吨,是项目沉管隧道西岛侧斜坡段最后一节沉管,沉放位置仍处于西岛造成的扰流范围内。
“此前项目先后完成了4个管节的沉放,此次第5个管节沉放还是面临新的挑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E5是首个基础过渡段管节,前147米为DCM(水下深层水泥搅拌)复合地基,后18米为天然地基,存在沉降不均匀进而造成对接端差异变形的风险。
据介绍,下一步项目将按计划推进第六个沉管浮运安装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6 21: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及主线堰筑段主体结构首段顶板顺利浇筑完成。 李孟波 摄

11月19日,记者从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获悉,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及主线堰筑段主体结构首段顶板已于近日顺利浇筑完成。这标志着全线施工关键线路中的控制性工程实现了重大工序转换,顶板施工的全面铺开也为按期提供E32节沉管对接端施工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中通道主线堰筑段隧道工程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东人工岛西侧,紧邻福永码头,西端与沉管段对接,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堰筑段隧道基坑总长490米、宽46.2米至74.2米,工程的首开段为第2结构段。“我们以第2结构段作为最先开始施工的段位,其与第1结构段是连接E32节沉管和堰筑段主线隧道的重要节点,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高大模板支架搭设、腋角及特殊位置钢筋模板安装、大体积砼质量管控等技术难点。”深中通道S03合同段项目部工程师李云超表示,该段顶板施工首道工序于10月16日开始,至11月14日经验收满足浇筑条件,共历时29天。其中,首段顶板浇筑连续施工作业,历时30.5个小时最终顺利完成。

李云超表示,“顶板的成功浇筑,是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及主线堰筑段取得的一项关键节点胜利。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冲刺后续顶板施工。”

记者采访了解到,深中通道建设目前正稳步推进,东人工岛正加紧筑岛回填砂和E匝道围护结构施工;堰筑段东端正加紧F/G匝道主体结构施工,西端正加紧6个结构段顶板施工,全力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在桥梁工程方面,伶仃洋大桥及中山大桥等正在进行主塔施工。在沉管隧道方面,管节预制安装及隧址区垫层基础施工井然有序进行,下一步计划进行第六个管节沉放安装。(记者 何淼 通讯员 粤交集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6 11:05 , Processed in 0.06433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