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898|回复: 10

『文化传媒』上海艺术调查系列一:美术馆的沪上格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2 00:03:06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estined 于 2014-10-27 17:21 编辑

【上海艺术调查系列一】美术馆的沪上格局

2014-08-28 08:01:08 来源: 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经济的发展催动了美术馆经历了多次建馆热潮。近年,随着上海美术馆双生成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私立美术馆的不断涌现,美术馆在上海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徐汇滨江打造的西岸艺术走廊,将形成美术馆集群式发展。

  纵观沪上美术馆发展之路,可谓各辟蹊径、各具特色。观其背后,则是政治及经济的积极因素的推动,以及时代和社会对美术馆的需求。从美术馆的创立来看,大约可分成三种美术馆的形态,即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立美术馆、个人藏家建立的私人美术馆和企业支持的民营美术馆,这三种形态的美术馆在发展道路中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树立各自的标杆。


构建公立美术馆的权威

     美术馆作为城市名片、城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发展建设。中华艺术宫副李磊曾经将美术馆比作是“城市的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气质。而上海海派“海纳百川”的精神赋予了上海的美术馆兼收并蓄的气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上海并没有美术馆,只有展览馆或陈列馆。1956年建于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展览馆是最早的公立“美术馆”,后来在八十年代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上海展览馆正式更名为“上海美术馆”,由此开启了从展览馆向艺术博物馆转型之路。2000年上海双年展览的举办,让上海美术馆成为“走向国际的标志性官方美术馆之一”。直至2012年10月上海美术馆正式搬迁至世博园中国馆和未来馆(由发电厂改建而成),双生成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俗称“大烟囱”)两馆,真正实现了艺术博物馆的转型。

  美术馆的搬迁一方面是空间问题,当时展厅仅有2000多平米,台湾高雄美术馆馆长谢佩霓、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长郭建超等人曾指出美术馆面积过小。另一方面是国家对美术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08年,文化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美术馆等公益性艺术机构“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强化公益属性。”在政策的支持推动下,同时也考虑到世博馆的后续利用,最后决定选用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作为上海美术馆的新址。建成后的中华艺术宫展厅面积达6.4万平米,是原上海美术馆的10倍。同时,上海市政府按照卢浮宫、奥赛美术馆和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的美术馆发展格局,依照断代史的方式,将中华艺术宫定位为展示近现代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为主,也填补了历史空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尽管在搬迁和更名之初,曾有学者质疑“上海美术馆”的解体将影响上海文化形象。然而经过两年的运营,证明中华艺术宫和“大烟囱”在国内美术馆中重新建立了各自的威望。中华艺术宫如其名字一样,成为既“高大上”又亲民的艺术殿堂,每年自主策划5-8个展览,和2-3以上研究性陈列展,通过展览梳理上海及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史,另一方面引进国外重要时期重要艺术家的展览,如《鲁本斯、凡•戴克及其他弗拉芒画派大师展》、《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展》等。如今中华艺术宫已经成为了上海市区重要的旅游景点,据报道,每年参观观众近200万人次,日均超过6000,最高峰值达2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龚彦接手馆长一职后,其馆更具有小资和高雅的气质,与时尚品牌卡地亚合作推出“艺术时间”,为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举行回顾展,展示带有“温度”的织毯。而刚刚开幕的蔡国强的《九级浪》尽管引来了一些争议,但展示出当代艺术博物馆对艺术的自由程度。整个展览完全由蔡国强本人策划,不计成本费用让艺术家自由发挥,其开放程度是国内其他公立博物馆所不能及。她说:“作为一个美术馆,关键是你能敞开多少,贡献给艺术家多少发挥的空间。” 同时,蔡国强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在上海的爆炸艺术,直击上海近年最敏感的生态环境问题,展示出龚彦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构建核心价值,打造教育平台。


中华艺术宫 by xihuashe, Lofter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from 华尔街日报



个人资本力量“比拼”

  自2012年底龙美术馆的建立,上海私人美术馆越来越多。2014年3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建成开馆。2013年余德耀美术馆建成,并于今年5月举行开馆展。目前乔志斌的油罐艺术中心和郑好的昊美术馆都在筹备和建设中。这些美术馆都是以藏家为主导的私人美术馆,丰富的藏品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










  私人美术馆的出现,得益于本土藏家的崛起。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我国GDP达到33.5万亿元,比 2008年增长了8.7%。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也进入亿元时代,短短的一个拍卖季古代书画有4件拍品的成交额超过亿元。而被称为“法人股大王”的刘益谦则被认为是亿元时代的“推手”,以天价入手的藏品有王羲之《平安帖》、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手卷、齐白石《可惜无声册》、乾隆御制“水波云龙”宝座等。印尼籍华人收藏家余德耀是印尼第三大农业公司的商业巨头,其资金实力更是不言而喻,他所购买的藏品几乎是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尤其以大型的装置艺术突出。藏家乔志斌除了当代艺术的大佬外,也包括了许多多媒体作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各地先后涌现大量民营美术馆,但这些美术馆最大的共同特点是外在的场馆建设豪华气派,但内里的软件建设存在缺陷,比如策划的展览层次质量不均衡、专业人员队伍不全。”然而对于上海藏家来说,他们建立美术馆除了注重美术馆建筑设计外,已经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展览以及活动展示和梳理艺术品,建立美术馆的学术地位。

  龙美术馆邀请黄剑担任执行馆长,并邀请单国强、贾方舟、陈履生、王璜生、吕澎等一批国内专业学者作为学术委员,为其展览和收藏提供建议。每次展览前,会请这些学者做学术评估,“我只拿了一小部分的藏品做展览,只有在学术上达到一定水准的作品才能展示给大家。”馆长王薇介绍说。在这一年半以来分别举办了《龙美术馆写实油画藏品展》、《亚洲、现当代艺术馆藏展》、《嘉树堂藏明人书画展》、《龙美术馆藏溥儒书画展》、《开今•借古——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展》等展览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某媒体评论人表示:“龙美术馆的馆藏展多为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收藏艺术史脉络清晰,在中国私人美术馆中具有示范性作用。”

  余德耀对其美术馆的建设充满了“野心”,他聘请了日本知名建筑师藤本壮介将龙华机场的大机库改造成具有国际范的美术馆,邀请毕业于哈佛大学、在芝加哥大学的著名艺术史论家巫鸿担任策展人。他说:“我是先有藏品再有美术馆,但不是为了展示我的藏品才建立美术馆。美术馆的功能是非营利的,最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我在印尼成立美术馆,是为了在那里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让印尼人了解中国的艺术。在上海建立美术馆,是为了展示中西方的当代艺术,既让中国的观众了解国外当代的艺术的情况,更希望通过中西方融合的形式吸引国际的目光,让世界来了解中国,了解上海。未来有可能我希望把美术馆打造成世界顶级的私人美术馆。”

  在徐汇滨江沿岸,除了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还有乔志斌的油罐艺术中心和龙华航空文化中心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而隔江对岸正是中华艺术宫。如此众多美术馆汇聚于此,绝非偶然。据悉,余德耀原本打算在嘉定建立美术馆,然后最终选址徐汇,更多是政策原因。徐汇滨江沿岸线长8.4公里,但它是上海“十二五”规划六大重点开发功能区之一。过去曾经是上海“铁、煤、砂、油”汇聚的码头,现在将有望成为集产业发展、文化集聚、城市生态景观于一体的上海城市中心轴。原徐汇区委书记孙继伟表示:“我个人认为,浦江两岸应该是一个集产业发展、文化集聚、城市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上海城市中心轴,而要让这里成为上海城市的名片,则需要集群式发展。”作为上海最后一块黄金地,徐汇区政府计划将围绕打造“西岸文化走廊”的目标,延续世博开发理念,用文化把滨江地区的热度点燃起来。

  私人美术馆群落的出现是对公立美术馆的补充,上海私人美术馆数量相对较多,运营相对成熟,其背后关键是资金实力和人脉资源系统的比拼,他们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收藏趣味,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00:03:30 |
本帖最后由 destined 于 2014-10-27 17:25 编辑

民营美术馆的长期运营机制

  相较与私人美术馆以藏家为主导,由企业建立的民营美术馆大多具有地产或金融背景。目前,上海民营美术馆主要有地产背景的喜玛拉雅美术馆明圆文化艺术中心OCA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以及具有金融背景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基金会背景的上海当代馆壹号美术馆等等。在经历了2002年和2010年民营美术馆建馆热后,这些美术馆正不温不火发展着,它们既没有私人美术馆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藏品,也没有私人美术馆灵活的机制,因此它们需要克服更多困难。

  地产型美术馆是近年跨界艺术中最容易介入的形式,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模式。喜玛拉雅美术馆由地产龙头证大集团投资建立,目前在浦东证大喜玛拉雅中心、杨浦区五维创意园区和青浦区朱家角镇分别设馆,从不同的艺术方向推广当代艺术。同时,它联合酒店、大观舞台和品牌商场等共同打造文化时尚品牌,以美术馆拉动消费。美术馆馆长王纯杰表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所在的整个建筑非常人性化,想在中国创办一个‘六本木’,提倡‘艺术生活化’,它综合了工作、生活、娱乐、学习所需的一切设施,美术馆的设计体现了‘共生’理念。今年是民营美术馆兴起发展的又一年,更是对人才、展览资源的抢夺,需要在其中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最近一年,随着艺术市场的水墨热潮,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始推广当代水墨艺术,并将美术馆公共教育和艺术家进驻作为重要内容,在以展览定位学术的同时,发展美术馆文化。

  具有金融背景的民生现代美术馆,是民生银行投资建设,今年另一个分馆民生21世纪美术馆选址于黄浦江西岸原世博园法国馆,将于今年11月正式开馆。记者了解到,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以实验性艺术展为主,新馆21世纪美术馆将更注重国际化的展览。而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资金则主要来源于民生公益捐赠基金的赞助,民生银行每年将其经营的收益的0.8%-1.2%投入该基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民生美术馆的项目运营。而其门票收入、咖啡厅收入、场地租用以及与媒体合作活动收入的资金对于整个美术馆运营资金可说是微不足道,因此美术馆如何拥有更好的持续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民生21世纪美术馆馆长李峰原为民生现代美术馆执行馆长,他在记者采访中谈到:“目前美术馆经常与诗歌、微电影结合做一些公共教育,影响力不错,还与艺术机构、画廊等合作做一些项目。不过资金方面由银行做考量,所以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专业艺术管理人才的缺乏而不是资金,好的人才才可以让我们整个项目展览迅速运转起来。

  位于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建馆至今已有9年,是一家老牌民营美术馆,对其他民营美术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它由香港注册的龚明光基金会出资建造。美术馆有较为明确的风格定位,关注当代艺术、设计、时尚、建筑、社会学等领域,这与龚明光本人是珠宝设计师有关,他常与CHANEL、宝格丽等时尚品牌合作。艺术馆每年大约举办5-6个展览,去年所举办的草间弥生个展、迪奥精神等展览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每一个活动的都有配套的公众活动展开,对展览的学术主题提出研讨,同时也顾及公众普遍的参与性。

  资金问题历来是民营美术馆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如何运营成为民营美术馆亟待突破的瓶颈。除了拥有固定的资金供支配外,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举办高水准的展览也成为民营美术馆需要挑战的难题。李磊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民营美术馆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府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希望民营美术馆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比如设立理事会、基金会和学术委员会三位一体架构,通过新的模式,借助社会资助和自主经营解决资金问题。

  由于经济社会、个人因素建造了美术馆,但也说明这个时代、这个城市需要美术馆。上海无论是公立美术馆还是私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都面临各自不同的发展问题和发展需求,但是在上海海派有容乃大的精神下,上海的美术馆正逐渐寻找出符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在优胜劣汰的洗牌中,一批具有实力的美术馆正向着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发展,它们正逐渐形成一张网,紧紧扣住上海艺术的脉络,推动上海以及全国艺术的发展。



民生现代美术馆



壹号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 from 华尔街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00:04:18 |
发表于 2014-10-12 00:24:28 |
赞!!!!!!!!!!!
发表于 2014-10-12 00:28:29 |
近来文化似乎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好事!
发表于 2014-10-12 07:23:24 |
喜马拉雅中心真的是一个创新的典范,
发表于 2014-10-12 11:04:39 |
这的确是上海腾飞的关键点之一.
发表于 2014-10-14 12:52:07 |
挺漂亮的、。、。、。、。、。、。、。
发表于 2014-10-14 14:53:01 |
配图不错
发表于 2014-10-14 16:43:40 |
add oil shanghai
!
发表于 2014-10-14 20:20:54 |
中华艺术宫其实应该做博物馆,展览中心做美术馆,不知道当官的怎么想的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06:09 , Processed in 0.05581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