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2-14 0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锦绣保定 于 2015-5-5 22:57 编辑

关注各市两会·保定
[阅读提示]
2月10日,保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长马誉峰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力推动与京津对接融合”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项任务进行部署,并将对接京津的系统性安排概括为 “一城、一基地、一区、一体系”,其中的“一城”则是此次该市两会首次提出的“河北白洋淀科技城”。
在北京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逐渐加速的背景下,保定提出,“在京津对接工作上,今年将是具有决定性的一年,全市上下要树立强烈的‘抢先’意识,并要拿出‘当仁不让’的气魄。”
通过保定两会传递出的诸多信息可以发现,今年,这个在我省环首都经济圈中人口规模最大的设区市将开拓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新局面。
河北日报记者王博 徐华
瞄准北京技术资源,规划240平方公里建科技城
2月10日上午,保定市长马誉峰在保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保定将打造“河北白洋淀科技城”。
按照设想,该科技城将依托驻保高校资源、高铁交通优势和白洋淀生态品牌,加强与北京高等院校、中关村和国内外科技型企业战略合作,在保定市东部区域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基地、改革开放示范区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保定相关部门已将有关河北白洋淀科技城的前期调研、初步选址等材料上交省政府。
“保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白洋淀的生态品牌,这是白洋淀科技城的优势所在。”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之一、保定市科技局局长刘铁英说,“以白洋淀为名,一方面由于白洋淀具有较高的美誉度,有利于扩大科技城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白洋淀也是科技城初步选址的东部边界。”
北京中关村、昌平未来科技城、武汉东湖高新产业园、苏州高新区……今年伊始,带着前期筹划的重任,相关工作人员一行数人前往多地考察,一个月后,一个河北白洋淀科技城的建设思路初步成型。
“按照目前的思路,河北白洋淀科技城西起东二环和京广铁路,南至保新公路,东至白洋淀西岸,北至漕河生态走廊,规划面积240平方公里,全域呈现‘两片一心’的‘哑铃’型结构,东部是高铁片区,西部是白洋淀片区,中间由一条长约30公里的白洋淀大道相连,道路两侧建成生态绿心。” 该项目参与者之一、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侯铮介绍,“目前规划的起步区是高铁片区,西起东二环,东至高铁线,南到保新线,北到北三环,总面积34平方公里。”
据介绍,高铁片区将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基地,重点吸引央企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进驻,并建设中德合作园、河北冀台合作园等;白洋淀片区则发展集高端旅游、休闲、培训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智慧产业;中间绿心重点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对接台湾高效农业技术。
目前,起步区建设时间表也初步确定:到2015年,高铁片区公用设施基本配套完善, 全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到2020年,高铁片区科技研发与生产将形成规模,创新链和产业链趋于完整,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前期调研、初步选址等方案在获省级部门批复后,将在省级层面成立一个协调领导小组,规划建设等工作将密集展开。
“河北白洋淀科技城将成为保定对接京津的一个重要支撑。”保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多年来,在承接北京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时,常常会出现一个产业、一个项目来了,各县市都要争,各县市的产业优势也难以显现,而随着高标准产业园的建成,就可以把承接北京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的梯度显现出来。”
“一城、一基地、一区、一体系” 构筑承接平台
建设河北白洋淀科技城只是保定对接京津系统谋划中的一部分。
按照“一城、一基地、一区、一体系”的对接体系,保定分别把支点放在了河北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现代产业基地、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和现代快速交通体系上。
“这是保定首次概括对接京津这篇大文章的主要脉络,标志着对接京津总体思路的确定和深化。”保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将河北白洋淀科技城看做保定对接京津的引领和支撑,京南现代产业基地和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则分别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载体。
据了解,京南现代产业基地包括保北低碳新城为核心的汽车、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高碑店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涿州和涞水、涞源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以及涿州义和庄空港产业基地等,主要承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临空经济、商贸物流等产业转移。
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则包括以保定、涿州、高碑店三个高铁新城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区、以主城区和涿州等为重点的医疗养老服务集中区、以白洋淀和涞涞易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主要承接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健康等功能疏解。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津保和廊涿城际高铁,固安至白沟新城城际铁路和京港澳高速拓宽等重点交通工程,则承担了交通体系对接的任务。
“保北低碳新城是包括大王店开发区在内的一块295公里区域,使保定汽车、新能源两大产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涿州义和庄空港产业基地是瞄准北京第二机场而谋建的产业承接区,这可以看做是京南现代产业基地的两大亮点。”侯铮认为,根据各地区产业优势“量身定做”的产业基地,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时可以实现 “将不同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筐子里”。
其实,“一城、一基地、一区、一体系”建设将充分弥补保定承载力不足的短板。
“目前,京津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的机遇与保定市承载力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马誉峰认为,“不改变保定产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签约项目难落地,落地项目难开工现象就容易出现。”
就此,该市在最近举行的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报告会上发布消息称,今年保定将在原有19个园区的基础上,再建设17个高端产业园区。新增园区遍布在涞水、顺平、高碑店等12个县(市区)、开发区。
“对接京津的主战场不仅是保北地区,而是全市域,这是保定对接京津思路的一大转变。” 侯铮说。
据介绍,目前,一项有关于保定服务京津的概念性规划正在加紧编制中。“这是保定首次瞄准全市域做类似的规划,目前保南地区的调研已经结束,预计三月初规划将会初步完成。” 侯铮认为,该规划的出台将会统筹全市力量对接京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