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101|回复: 51

[城建] 政协委员:整合望城和湘阴行政区域,设立长沙第七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4 04: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网长沙2月13日讯(记者 喻向阳)“将长沙望城区湘江以东的区域和湘阴县樟树镇以南的区域的行政区域整合,即将望城的丁字、书堂两个办事处,桥驿、茶亭、铜官,东城四个镇与湘阴县的樟树、界头铺(已改名为金龙镇)两个镇成建制地整合,建议省政府设立长沙第七区——书堂区(暂名)。”
  在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湖南省政协委员、景鹏集团董事长贺光平提交了《设立长沙第七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提案。
  提案还称,考虑到望城区的湘江以东部分全部调整到了第七区,导致望城区域面积和人口剧减,建议将宁乡县的朱良桥乡和益阳县的欧江岔镇调整到望城区。鉴于湘阴县的两个乡镇调整到了第七区,导致财政和税收等收入减少,建议长沙市政府一次性或每年补偿湘阴县财政和土地收益若干亿元,以换取岳阳市和湘阴县的支持。
  
 第七区:位于长沙、湘阴之间
  提案称,新区位于长沙、湘阴之间,南距长沙市中心15公里,北距湘阴县中心13.6公里,西以湘江为界,东至湘阴县界头铺镇(已改名为金龙镇),北达湘阴县樟树镇,南与开福区接壤,总面积约69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万。
  “新的长沙第七区,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推进两型引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全域城乡规划、公共设施配套、重点城镇劳动、现代产业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等要素,以统筹协调、活权强区和区级政府内生发展、有机融入为重点,必将掀起长沙新的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热潮。”贺光平称。
  
  成立第七区有五点理由
  贺光平认为,设立长沙第七区有五点理由:
  一是解决望城区和湘阴县两地行政区划不合理的需要。这两地由于管理面积大,管理人口多,管理难度大,防汛任务重,区(县)级行政管理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释放。
  二是县域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需要。两个区县均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分散的、单一的传统农业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传统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是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三是构建大长沙空间布局的需要。长沙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面临发展区域捉襟见肘的局面,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濒临长沙市北部区域,因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急需整合行政区域,调整、提升产业结构。
  四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优化布局,合理并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打造“疏密相间、大开大合”的田园城市空间格局,以社会建设为先导,探索城乡一体、产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新标杆,使城郊型经济转变为城区型经济,形成都市经济圈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统筹湘江生态治理及防洪工程的需要。加强行政和法律管理力度,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对湘江生态经济区实行统一的领导与决策、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经营,确保湘江生态治理的良性运行。
  
  把第七区建设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提案认为,新七区设区后,城市建设方面由县城档次提高到地市级档次,随着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部分山区将变成城市规划区,市区内的重点中心镇建设也将全面提速。更为重要的是经济结构上的转变。
  此外,这也将成为做大长沙大都市发展的助推器。新七区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重复建设,有效合理地配置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将对新区各组团进行统一规划、同步建设、错位发展、整体推进,形成强大的辐射和集聚功能。
  贺光平还认为,第七区将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围绕“两个转化”,即“农民转化为市民、农业转化为城市产业”这一关键问题,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附件:新七区所辖镇基本情况  

  一、丁字镇 
  丁字镇西临湘江,东连桥驿镇,南接开福区,北界铜官、茶亭两镇。总面积91.20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28个村民小组,20个居民小组,11985户,总人口39423人,其中农业人口34905人。
  
  二、桥驿镇  
  桥驿镇东邻长沙县北山镇,东北界汨罗市,西北与茶亭镇毗邻,西和西南与丁字镇接壤。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辖34个村,429个村民小组,10554户,总人口36834人,其中农业人口35303人。
  
  三、铜官镇  
  铜官镇西临湘江,南接丁字镇,东与茶亭镇为邻,北与东城镇接壤。总面积29.49平方公里,辖8个村,11个居委会,112个村民小组,100个居民小组,9963户,总人口234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65人。
  
  四、东城镇  
  东城镇地处长沙市北郊,西临湘江,北抵湘阴,与茶亭镇、铜官镇相邻,镇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189个村民组,人口19000人。
  
  五、茶亭镇  
  茶亭镇地处长沙市北大门,北接湘阴,东邻汩罗,镇域面积89平方公里,辖9个村、1个社区,38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5000万。
  
  六、樟树镇  
  樟树镇位于湘阴县南部,南临省会长沙,西抵湘江。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全镇有2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共有284个村民小组、6111户,总人口24700人
  
  七、界头铺镇(已改名为金龙镇)  
  界头铺镇(已改名为金龙镇)位于湘阴县东南端,湘阴、汨罗、望城三县市交界处,面积44.6平方公里,总人口17782人。辖14个村,1个居委会,179个村民小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提议好,望城所辖下面的这几个河东的镇望城有点是自顾不暇的感觉,这几个镇从基础设施道路上等都严重发展不足。一条芙蓉北路修了多久依旧没动。一片好地得不到发展。应该独立成区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7: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城拆分河东河西几乎没有可能,现在一个市域内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一般都是整体推动,即整体撤县改区(市)或者(中心城区)并区,内部有较小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7: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不太现实吧   都搞到人家岳阳益阳地界上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委员的提议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08: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rayroc


    除开涉及外市的地方想法还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委员要么是湘阴的,要么有物业在那个地方。摊大饼都摊到岳阳去了。按照这个逻辑,城市不断扩大,那是不是也把北面的岳阳、西面的益阳、南面的衡阳全部划进长沙市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jimher

还是政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先整合下星沙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城河东区域北部经济一直长足得不到发展,但是地理位置相当有优势,芙蓉北路连接湘阴,湘江北上通达洞庭湖,与火车货运北站近在咫尺。正如提案第一条所言,这片区域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好的地理位置没有利用起来实在是可惜。而且现在国家支持新城镇建设,这里应该是可以做一块试验田来好好规划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先把长沙县变成区再说吧.自己家的事都没解决好,还打别人地盘的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意打得远,手都伸到岳阳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9: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宋开始湘阴就是归属长沙的,建国后在长沙岳阳之间划来划去,现在划回来也是纠正历史错误而已。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仍属长沙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1952年属湘潭专署,1964年属岳阳专署。1966年,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1983年2月,与浏阳、宁乡县一道,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1986年,与汨罗同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所以有人说湘阴是湖南最杯具的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9: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之内都不可能。

长沙的地多着呢。

打开卫星地图看一下就知道,现有的城区还有很多地方没开发呢。

真是想得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把湘阴县合并过来改成洞庭区或江湖区(靠湘江又靠洞庭湖)大家觉得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5 19:57 , Processed in 0.04234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