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gaolou985

看看上海未来几年的大项目,香港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3: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effort


    居安思危吧,香港现在在没落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影视圈的新人也少的可怜,基本是靠以前几个老大哥撑台面了。等他们老去或者远去,香港将彻底被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甩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9 23: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看看香港那些住政府公租房的人,跟养猪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居住环境,一天的谈民主,真 ...
zzambrose 发表于 2014-3-12 16:21



    你还挺客气,我一看那密密麻麻不讲光不透风的的楼房,哪里是养猪的,分明就是养鸡的。
住在这么小这么破的地方,过一辈子,洗澡,拉屎都挤得要命,也够可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0 00: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常驻外国人超过60万,这点上海比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0 05: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ffort 于 2014-3-30 05:31 编辑

上世纪20年代左右,上海人口大约四百万以上,外国常驻人口就有15万左右。

现在上海人口已达2400万,吸引外国常驻的来来去去的人口,仍在15万上下波动。

授予朗朗为香港市民

授予李云迪为香港市民(李云迪:香港是一座非常“激动”的城市)

好象没听说有授予谁为上海市民的事?

当然上海好象有类似白玉兰奖,是专授对上海有贡献的外国嘉宾的。

香港也有各种奖,基本专门奖授香港名人的。

中国香港科学家高锟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实他出生上海,获奖后回到了香港就认同归属长住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0 05: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人常驻上海是量身定制的,类似古北国际社区就是香港人、韩国人、日本人常驻的地方,上海其它居住小区不是随随便便就可去住的?除非是在上海实习的香港学生,也要经常仔细挑选,在一般小区租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0 05: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近几年的建设速度也慢了,一条12号线拖了多少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0 06: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究历史,其实许多上海人并不喜欢建造高楼,论坛上也能看得出?

当时沿苏州河到黄浦江出口汇聚处,来自苏北的上海人常驻苏州河的船上,他们带着一种讨厌的心情看着外国冒险家在外滩盖楼,硬生生地搞出了什么上海公共租界。因为这种大拆大建,毁掉了当时上海渔村渔县的记忆,这种窄街区,当时来说也可称之为摩天建筑,完全是纽约在外滩的浓缩版。

简言之,哈同、沙逊家族、江北上海人、宁波上海人,他们分别在创造上海的历史。

外滩号称万国建筑群,出自哈同、沙逊家族之手,似乎与上海人的关系不怎么大(当然,建造的苦力要由上海人来担当),这些外国冒险家在上海除了在做生意上与少数上海人打道,绝大多数情况是不与上海人有交集的,而且还歧视当时的上海人。至于以后发了大财做慈善就另当别论。

上海上世纪的“摩天”建筑、法租界的别墅、公共租界的石库门、其它区域的旧里、棚户,这些建筑文化分别都由什么人设计建造,还有待认真的核实。这段建筑历史,甚或建筑历史的扮演者,最终由哪些人来担当?

另外,香港类似这样的社区会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1 0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ffort 于 2014-3-31 05:59 编辑

过去总以为梅龙镇广场纯粹是上海本土建造的,但查了查,核实下来情况如下:

上海梅龙镇广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龙镇广场”)系由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与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长和庆丰企业有限公司同上海梅龙镇(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中外合作企业。

还有座落在静安的久光百货,核实的情况如下:

由香港利福国际集团下属香港崇光百货有限公司与上海九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打造的上海百货业航母――久光百货,于2004年9月29日在上海闪亮揭幕。

再看看上海的过去,大名鼎鼎的永安公司,中国近代最大的百货公司 ,商业老字号之一。是由大洋洲华侨郭乐等人创办,它初设于澳大利亚悉尼,称永安果栏,1907年在香港设永安公司。郭乐、郭泉在澳洲发迹后,也到上海创建永安集团;民国5年,郭氏兄弟以每年5万两白银高额租金从哈同手里租得南京路浙江路口8亩15分1厘8毫地皮,建造一栋英式6层巍峨的永安大厦,同马路对面的先施公司相对,铺面商场全部马赛克地坪,楼上均铺打蜡地板,营业面积达1万几千元港币。

我发现还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上海不仅当下诞生的名人越来越少,而且品牌企业找代言拍广告,找上海人的也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也许我观察有限,每天总共2小时看电视?

我试着找下原因,与对城市的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恋、自慰、自大可能有些关系?

自恋是整天介地抱着几幢大楼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关起门来自得其乐;如果这些大楼基本是本土建造,象香港那样,那倒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但情况刚好掉过头来,绝大多数的特别是地标建筑均系境外或外地来此建造,你还时不时贬损别人,这就是极其可悲的自恋了。

自慰就是有缺失或不完美,尽其可能找理由来安慰,而不是找根本原因警醒自己,对这座城市即有爱更有忧患意识。

自大就是全中国城市都是乡下,只有这里才是城市,这种垃圾意识或论调早就该扫进历史的坟墓了,这是黑自己的城市,绝对不是自身有丝毫的优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再和朋友去玩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1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effort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11: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5_109:}回复 62# effo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5 1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53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没有忧患意识的市民,对这座城市来说是悲哀的!

贴旧图,几十年后, ...
effort 发表于 2014-3-28 05:24



    这句话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0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ffort 于 2014-4-7 09:03 编辑

重大利好

    前海企业所得税15%,国务院已获批。而前海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直接看齐香港、新加坡等国际主要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分别为16.5%和17%。

    目前,上海自贸区企业所得税仍是25%。除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为15%,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上海市长曾抱怨,400多个驻沪总部,均名义总部,而不是结算总部。前海企业所得税15%,深圳称是与香港16.5%、新加坡17%的国际接轨。个人认为这是前海重大利好消息,却不被媒体重视,在悄然无声地进行之中。
   
    打个比方:我每赚100元,有个地方说要征收25元税,有个地方说只征收15元,我会把总部设在哪里?
   
蛋糕与蜡烛   
   
    不由想到港汇广场,香港的做法是即要蛋糕,能接地气,还要插上2根蜡烛,从而能站得高点看得远点!
   
    上海的做法,难以理解的是总好象缺只角?只要蛋糕,不要蜡烛?
   
    就拿外高桥自贸区,到目前为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幢大楼,最高180M,过去还烂尾,由于成立自贸区才重新装修。
   

   
    至于负面清单、金融放开的所谓上海优势,复制下前海就到手了。更何况国务院已经在全国推广审批简化的政策,自贸区的可复制可推广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只要蛋糕不插蜡烛
   
    记者:听说总理问过你,“要政策还是要改革”,这是真的吗?

    自贸区领导:是这样,3月28日总理在上海,我和市长去汇报。他听了以后,觉得是个制度创新,就说,“不谈优惠政策,就谈制度创新。你们是不是这么想的?”我们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我是这么表态的:国家要求我们探索试点的,我们全力探索试点,力争办好;国家要求我们不做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做

只做创新,不做税优

  新华社记者:自贸试验区重点是制度创新,但从企业注册情况来看,大家对税收多少抱有希望,如果没有优惠政策的话,那制度的红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理由

  自贸区领导:制度红利就体现在制度创新上!比如,海关稍微进行了一些改革,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物流成本就降低了一成,有的比一成更多,这比税收优惠的利益更大。再比如,有的办一个企业,以前从审批到登记注册需要很长时间,现在自贸试验区内需要的时间很短,这样的效率就是制度的红利。这样的制度红利,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潜力很大。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会注重制度的问题,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比较在乎税收,但税制是国家统一的,今后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税制,我们在自贸试验区不能做。还是这句话,我们的改革创新,必须可推广、可复制。以前由于审批的流程,一些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执行预期不太稳定,我们要努力让企业家们有稳定的预期,真正体现市场配置资源、以企业为市场主体。

    自贸区领导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所推动的一系列开发开放建设,包括浦东开发开放,与现在的改革基础、环境、条件完全不同。今天改革的要求拿到当年试,是做不到的;当年的改革方案拿到今天来推,是没有意义的。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是资金,因此为解决这些瓶颈问题出台了一整套招商引资的办法,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现在自贸试验区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改革是当前我们的迫切需求,如果说自贸试验区现在还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你说改革还会有意义吗?那就没有意义了。(上海已经处在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阶段了?)
   
    迪拜作为中东地区经济和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是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印度等地的经济交通的中转枢纽,每年举办无数次国际性大型展会、博览会、招商引资会等,成功申办2020世博会。迪拜也发展了近20年,还在招商引资,仍认为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各种税收减免在迪拜处处可见,从而吸引全球的投资,同时迪拜也不忘把底部的蛋糕做大做强,行政审批简化便利、金融完全开放与国际自贸区百分百的接轨。

上海领导关于政策洼地新解:

  不是挖掘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不是挖掘政策洼地。政策洼地越多,越会阻碍各类要素高效流动,越会阻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洼地越多、障碍越大、困难越多。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有洼地,就容易出事故

    为什么我们讲制度创新而不讲政策优惠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要求有法治的、透明的、统一的规则,这样市场才能更高效地配置资源,各类资源要素流通才更有效率。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不是挖掘政策洼地。政策洼地越多,越会阻碍各类要素高效流动,越会阻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洼地越多、障碍越大、困难越多。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有洼地,就容易出事故。

    个人认为政策洼地新解最终要经受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要由真正国际的国内大中型结算总部究竟有多少数量在这里落户来检验,如果多了说明新解有道理,如果逐渐减少,说明意义就不大了。我相信前海力争的企业所得税15%,必然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来此落户,互联网大佬齐聚深圳,齐聚前海就是最为有力的例证。
   
只做长远,不做眼前?

  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

  自贸试验区所有的规则、所有的改革举措都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实现可推广、可复制。反过来说,不可推广的、不可复制的,就像“栽盆景”的那种,不是自贸试验区干的事情,哪怕有些眼前的利益,我们也不会做。可复制、可推广,形象地说是“种苗圃”。

    纯属个人很莫名或叫做难以理解领导说所产生出来的“错误”观点,为什么不要2条腿走路呢?难道太强大了,要饶你一条腿?为什么不能象香港、深圳即要创新改革,又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呢?例如与国际金融自由港接轨的给企业减负的所得税优惠?从而吸引真正的结算总部落户到自贸区?欢迎不同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16: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的信息量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4 02: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拜現在發展夠利害吧...你會覺得比紐約好嗎?
一樣道理吧,上海現在就像香港80 90年代那樣快速發展
四小龍來說,香港現在發展都不算差了...你看台灣生活水平快比大陸低了
香港面對大陸龐大的競爭下,還能維持現在的發展都不容易了~
加上人民幣升值,大陸人 錢更好用了,香港人日常生活指數更高更難了,
但大陸最近發展都開始放緩慢下來了,前幾年增長8%,現在都7點多%了

香港發展問題很複雜,不像大陸說建就建,要配合法律民意等,
至於說高鐵,大橋那些 是有些政黨的行為,拖了一陣子,
政府始終要從法律上解決,現在不是已經在建了嗎,郵輪碼頭都建好了~
可用的地方太少了,像西九要討論建什麼都要討論很久了~
試想想如果你是受影響的居民,政府都要照顧不同持分者的意見

還有有人說香港市區太多舊樓...的確
但要重建都不是容易的事,香港就算收購舊樓都不平宜,還要有最少8,9成業主贊成
私人發展商要符合經濟效益,還有發展條例嚴格,土地用途 發展密度 地積比率等,
不是隨便愛怎建就怎建~
如果是政府合作收購,那就更複雜了,因為要小心使用立稅人的金錢丫~
-----------------------------------------------------------
我個人是很希望香港和大陸同步一起發展,就算上海將來超越香港都沒什麼開心不開心的,
終於市場走向 未來發展是那樣就那樣,做好自己,沒必要過分爭高低,
香港從漁村發展成現在國際都會都是一個奇蹟吧,如果衰退大家都會感到可惜吧!
只是互相交流一下,我說的都不一定全對,盡量讓大陸朋友認識香港吧,
大家進來都是愛摩天,愛建築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12:28 , Processed in 0.08524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