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812|回复: 0

[鸠兹古韵] 历史上的芜湖老行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0 19: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2000多年历史上,芜湖人民曾创造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它襟江带河,居皖江东头,领潮流之先,开文明之风。为芜湖人引以为自豪的是行业历史也达数千年之久,这其中包括芜湖米市、芜湖三刀、芜湖三画、张恒春药店、芜湖航运、芜湖餐饮、芜湖三雕、农用工具、芜湖纺织、傻子瓜子等最具特色,它们是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声誉。
大砻坊是芜湖过去手工制造业的聚集地和货物进出的集散地,靠近青弋江边还修建有码头,专门用来运送大米,芜湖米市就从那里发源的。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辟为通商口岸,青弋江一带从此成为安徽最早的机器砻坊和安徽最早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南陵等产粮区生产的大米由此中转、起运,销往上海、东南沿海和汉口各大商埠,有的远销广州和潮汕地区。


        张恒春药店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店,1850年商人张文金由当涂携数千两银子来芜湖开设,当时药店自制丸散等中成药达30多种,不仅供本地市民购买选用,而且外地药商也纷纷来到芜湖采购药材,遂名声大噪。解放后,张恒春药店曾先后在繁华的中山路和长街设立多家店坊,规模较大,一些自制的膏、丸、丹、散中成药效果甚佳,深受本市和皖南地区市民欢迎。


        “织造尚松江,浆染在芜湖”。芜湖纺织业历史较早,久负盛名。明代中后期,徽商大批进入芜湖,开设手工业棉织工场,进而带动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棉织作坊的兴起,浆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徽商巨贾阮弼开设的浆染工场,鼎盛时其雇工达千人。清朝后期,李鸿章后裔李伯行在芜湖以百余架木织机从事手工棉织业生产与经营。据记载,民国初年,芜湖机坊有500多家,纺织机达两千架;到抗战爆发时,机坊扩大了一倍多,机器也增至5000多架。实业家陈绍吾等人后来投资兴建厂房,开办了裕中纱厂(芜湖纺织厂),解放后,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较大规模的企业之一。


        芜湖铁画、芜湖堆漆画和芜湖通草画并称“芜湖三画”。作为手工艺术形式,芜湖铁画产生年代最早,也是全国首创、唯一的铁制工艺品种。其创始人汤鹏,字天池,他以名画家肖尺木为师,汲取国画特点,讲究构图布局,精雕细刻,以锤为笔,锻铁作画,经焊接、整形、淬火、烘漆、装框等工序,再经防腐防锈处理,能使铁画保持久不变色。清代和近代一些书画家们如梁同书、韦谦恒、吴烺(吴敬梓之子)等都作有《铁画歌》。郭沫若、江泽民、吴仪等先后来到芜湖工艺美术厂视察,给予铁画高度赞赏。堆漆画是用油漆堆砌起来的浮雕画,由漆工吴思才受铁画启发而独创,内容多表现山川大河、花鸟鱼虫,极具立体感,又兼有泥塑、油画特色,形象生动,色泽鲜明,效果奇佳,一些代表作品被省博物馆收藏。通草画源自苏州,上世纪50年代初由芜湖画师谢醴泉受其启发而研制,成为芜湖特色的新工艺画种。主要原料是通草,艺人用一把普通的剪子就能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或山水花鸟等,虚实相宜,生动活泼。


        “穿在上海,吃在芜湖”,芜湖餐饮小吃远近闻名。能数得过来的老字号就有同庆楼、耿复兴、四季春、马义兴。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饭店酒楼如雨后春笋,而凤凰美食一条街聚集了众多的小吃美食店。创建于民国初年的耿复兴饺面馆历史最久,原先是由江苏江都人开设的,后来以经营小刀面为主,兼带做烧饼、小笼汤包。店面最早设在二街,后迁到美食街,由一名女企业家买下店号重新经营。同庆楼菜馆以烹饪徽菜、中西大菜驰名,聘请的都是名厨,菜馆原址在今中山路步行街新百大楼北楼处。上世纪80年代初末,“傻子瓜子”老板年广久曾在同庆楼举办数百桌婚宴,新娘手指带五颗金戒指,轰动全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3 06:03 , Processed in 0.07128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