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平新区·种业硅谷”设计概念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丽的东湖湿地绿树掩映、绿波荡漾,是城中心难得的一块绿肺。
转播到腾讯微博

位于隆平新区内的隆平高科技园企业云集,成为大城东一块兴业创业热土。 陈飞 摄
转播到腾讯微博

↓浏阳河东岸风光带设计概念图。
11月,伫立浏阳河畔,浏水浩汤、奔腾不息,这是自然的大势。
向东眺望,带着阳光的气息,芙蓉城市化版图正以生态、两型的姿态跨河生长,彰显着经济社会的大势。
是势,便不可阻挡。
“开创隆平新区,蝶变浏水东岸!”两年前的金秋十月,芙蓉区委区政府提出直面未来五年的全新战略:在浏阳河以东23平方公里土地,构筑人文生态与两型产业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都市景观浑然天成的种业硅谷、现代新城。
岁月有痕,两年多来的800个日夜,没有落幕的大戏,没有句点的建设,芙蓉人已在“隆平新区·种业硅谷”的蓝图上写下一笔又一笔生动注脚。
隆平新区战略,折射的正是芙蓉人的“跨河东进”梦想。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强音,当长沙站在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的全新历史节点上,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区域,发展脚步总是与大时代前进的足音如此契合。
11月30日,首届隆平国际论坛将在这片热土举行。在水的流转中,在城的蝶变里,隆平新区顺势而为而又勇往直前地生长,这个用“过去、现在和未来”写就城市气质的区域,正在诠释一座全新的长沙东城。
拓城
跨河东进再造一个新芙蓉
因为一条浏阳河,芙蓉人与水有了不解之缘。10公里水路、两平方公里辽阔水面,不仅浸润着深厚文脉、流淌着哲学思想,更带动了产业发展、滋生了城市繁荣。
然而,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长期以来芙蓉发展格局也以浏阳河为界,东西两岸快慢不均:当西岸的芙蓉CBD栉比高楼向天而立,通衢大道流金淌银,已成长为大长沙最具活力产业高地时,东岸却依然是一幅城乡结合部景象。
精彩背后的落寞、繁华对面的沉寂,浏水惆怅,奔涌几多梦与希冀。
“推动跨河东进、开创隆平新区,在浏阳河东岸再造一个新芙蓉!”找准在中部地区发展中的战略突破,探寻区域转型升级的成长路径,敢为人先的芙蓉决策者,为浏阳河东岸开启全新发展时空。
“将两型产业作为核心动力来打造,将文化底蕴作为核心品牌来经营,将生态优势作为核心价值来提升,打造具有一流品质的浏阳河东岸城市走廊,使之成为大长沙当之无愧的生态名片、两型门户。”芙蓉区委书记梁仲如是阐述东岸发展观。而在芙蓉区区长于新凡眼中,通过深挖东岸片区的产业基底、生态基因和文化特质,推进以“种业硅谷”为核心定位的隆平新区建设,不仅是东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路径,更是芙蓉区率先全省实现全面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九曲蜿蜒的浏阳河水岸带,23平方公里的东岸热土,就此打开芙蓉核变的蓝色梦想。
芙蓉区“隆平新区·种业硅谷”建设更与科学泰斗的梦想不谋而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两大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袁隆平院士更提出在长沙建设“国际稻都”的宏大愿景,以持续保持中国水稻产业领先优势,掌握中国农业国际话语权。
当产业发展梦、区域崛起梦互为呼应,隆平新区无疑将是最佳筑梦空间——
这里,京港澳高速纵贯南北、长永高速和机场高速环绕连接东西,黄花国际机场和长沙火车南站毗邻周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里,是袁隆平、官春云等大批院士专家长期生活工作的地方,品牌优势无与伦比;这里,隆平高科技园汇集78家涉农企业,包括隆平高科、省茶业集团等在内的10余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集,产业优势国际领先;这里,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大批学术科研机构围聚,800亩东湖湿地环绕,文化生态优势富集。
跨河东进,不仅仅只是芙蓉地理血脉的贲张,更成为了区域生长的方向、产业集聚的大势、文化传承的动因。应运而生的“隆平新区·种业硅谷”,当仁不让承载起城市向东的历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