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622|回复: 44

【泱泱帝京】隋唐神都洛阳皇宫详细介绍,每一座宫殿都代表着一个盛世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7 23: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气质先生FeiYang 于 2013-8-7 23:44 编辑

【隋唐洛阳皇宫·乾元殿及其附属建筑群三维复原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唐洛阳皇宫,隋时称紫微城。贞观元年,唐太宗号洛阳宫;显庆二年12月13日,唐高宗正式定洛阳为东都作为两京之一,武则天定都洛阳以后,光宅元年(684年),定为太初宫。第二年9月5日,洛阳被封为神都。随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全面东移,太初宫也不断得到扩建和修整,规模宏大,华美壮丽达到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洛阳的皇宫基本上保留了隋代建筑规模和样式,皇城绕其四周。它位于皇城之北,西有夹城,东有东城,北有圆壁、曜仪之重城,整个宫城落入皇城北部。据考古勘察,城北墙从郭城的西北角往南五百八十四米,再东折一百八十米,即北墙的西端起点,往东经今孙家坑,全长一千四百米;西墙由北墙的西端点起,往南至今中州路北侧,全长一千二百九十米。南墙颇多曲折,从西墙南端起,往东经今定鼎南路、周公庙至予通街小学操场以东三十米处,全长一千七百米。南墙东西两端各长三百四十米一段,均北曲五十七米,形成东南与西南两角内凹的对称形状;东墙自北墙东端点起,往南折二百七十五米,后向东折三百三十米,至统角村东北角又复南折,全长一千二百七十五米,整个宫城呈倒“凸”状。城垣高四丈八尺,宽度在十五至十六米左右,夯层厚八至十厘米,内外皆包砖。因此,神都洛阳宫城无论在建筑的气魄上,还是在防卫的严谨上都超过了隋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洛阳皇宫周回十二里,四面有十二个门,均承隋制,只是城门名称略有变动。南面五门:中间是则天门(神龙元年,改称应天门),东为明德门(隋称兴教门),削为长乐门(隋称光政门),此外明德门东有门东启,称宣政门,长乐门西有门西启,称隆琼门(后避唐玄宗讳改崇庆门);北面二门:东为安宁门,西为玄武门;东面二门:北为重光北门,南为重光门,门向南开;西面三门:北为嘉豫门(隋称宝城门),中为洛城西门(也称方渚门),南为洛城南门,门向南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固若金汤的宫城之内,有殿、台、馆三十五所。殿堂相峙,楼台林立。主要大殿有: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宏猷殿、崇勋殿、大仪殿、亿岁殿、同明殿、观文殿、凝华殿、德昌殿、饮羽殿、洛城殿、武成殿、长生殿、集仙殿、瑶光殿、丽春台、同心阁、登春阁等等。这些宫殿大都面南坐北,高低相间,沿中轴线展开,次序井然,错落有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宫城正门是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为避武则天之讳,改为应天门,后又称神龙门、五风楼。隋代则天,门建筑最为奢华,门上飞观相夹,观有二重,上重为紫微观,左右连阙高一百二十尺。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以其太奢,遂命拆毁。唐高宗迁洛时,加以重修和营建,恢复了隋时的豪华与气派。从现代考古挖掘来看,该门当年是极为崇宏的巨大建筑群。建筑形制为一门三道。城门平面呈凹形,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下部台基的范围东西达一百二十米以上,南北达六十米,城门进深二十五米,在这样的台基上建起一百二十尺(合今35米)的城门,其雄伟壮观是不难想象的。门道基石呈南北向三排,每排间距三点五至四米,在现在的洛阳市周公庙和洛阳日报社院内,仍然可以看到当时城门的遗址。向南突出的巨大双阙为三出阙,保留长度四十五米,阙南端宽三十米,二阙之间的距离八十三米,阙与城门之间有宽十七点五米的城墙相接,相接处加宽到二十一米;朵楼为方形,夯土台基每边长约十八米;城门东西两侧的朵楼、阙楼以厩庑相连;厩庑宽十一米,高四米,为夯土基础,两侧分布着整齐的柱洞,洞外侧砌有青条石基础一至三排,基石中间以铁链细腰相连,固定在一起;基石外又铺设石散水三排,宽二点一米,整齐划一。这一组崇宏巨大的建筑群,充分表现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雄伟壮观的都城建筑风格。这一建筑形式对后代都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明清时代北京的午门,都是这种形式演变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则天门是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它是皇权的象征和标志。肆赦、观(酉甫)、改元、建国、献俘受降、接见外国使臣要人等重要政治活动皆与此门有不解之缘。660年,高宗登则天门楼,接受百济俘虏并全部释放以显示他的仁义和慈爱;开元二十年(733年)5月,玄宗登则天门楼接受信安王献来的奚、契丹的俘虏,第二年,又在此接见了日本第八次“遣唐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则天门内,有永泰门、乾元门,接着是宫城正殿——万象神宫,又称明堂,其位置正对则天门,坐落在中轴线上,据历史记载:高度约在88米左右,底层各边长约90米,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高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同时也是唯一一座楼阁式皇宫正殿建筑。李白天宝初年游洛阳时曾作《明堂赋》,不禁唏嘘慨叹——“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象神宫几经变迁,几度兴废,显现了武则天好大喜功的勃勃雄心。这里原址为隋朝乾阳殿,其时建筑已极尽奢侈之能,但随着洛阳被李世民的攻克而被屈突通纵火焚毁;麟德二年(665年),高宗诏令司农少卿田仁汪在殿旧址上重新营建。殿成,称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规模虽小于隋制,但也绮丽非常。大殿建筑在巨大的三重平台之上,九间九檩的三层重檐楼阁,前面一排是八根浮雕着腾云起雾造型的盘龙金柱,每根两人难以合围。红墙黄瓦、飞檐排角、雕梁画栋、透花棂窗,真是神功鬼斧、光怪陆离、辉煌金碧、巍峨壮观。前面平台上摆着不少鎏金铸造的飞龙、彩凤、麒麟、雄狮,使整个乾元殿呈现出一派雄伟壮丽的景象。从此,这个大殿便成了皇帝处理朝政的重要殿宇,许多政令都从这里发向全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为表现治国理政的公正无私与宽宏大度,于垂拱元年(685年),命令在殿外置登闻鼓及肺石,百姓可以随时击打登闻鼓,或站在肺石上控诉地方官吏,鼓石旁不设守卫,一旦有人击鼓或立石上,即令御史接受诉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垂拱三年,武则天力排众议,不顾宗室大臣的极力反对,决定拆毁豪华气派的乾元殿,在神都洛阳乾元殿的基址上修建明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堂,是古来发布政令、祭祀天地的地方,是古代国家的政治中心。按周朝古制,应建在距宫城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山之僻处,且只能是一间小小的茅蓬的规模,以示帝王与民休戚与共。武则天根本不理睬这些陈旧的观念习俗,以明堂离宫城太远,祭祀不便,往来劳累为由,令在宫内建造。建筑工程极为浩大,每日役数万人,·但从拆毁乾元殿,到扩大地基、明堂竣工仅仅用了九个月时间,垂拱四年(688年)12月建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明堂形式是五室、四门、八户、四阶。武则天所建的明堂具有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建筑为上下三层,底层是正方形,东、南、西、北,分别配以青、红、白、黑四种颜色,象征着春、夏、秋、冬四时,四面均开窗户;中层为正十二边形,供奉十二生肖像,象征十二时辰。697年,铸十二生肖像,放在中层(暗示着天下万民尽在掌握之中);上层是二十四棱柱体,象征二十四节气;屋顶是圆形,由九条云龙捧着,屋顶上站着一只丈余高的饰金凤凰,凤凰昂首独立,前爪伸开,向着端门,象征着武则天攫取天下的雄心。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各宽三百尺,高二百九十四尺,气象雄伟、庄严辉煌,“去都百余里,遥望见之”。明堂的内部结构也很特殊,正中有一根十围巨柱,直通顶部,(木而)栌(木掌)均以巨木柱为根本,互相用铁索系连,颇似现代的雨伞,使得三层神殿一气贯通,浑若天成。巨木柱通体涂以丹青,饰以珠玉,刻木为瓦,夹伫漆之。明堂之下,用铁铸渠,做群雍为疏水设施;台阶上绕以石雕栏杆,内作台阶,台阶很大,每一边都可以作成一百米的跑道。这样宏伟的建筑,凝聚着劳动人民晶莹的汗水,也体现了无数工匠非凡的才华。明堂也因其宏伟、富丽、光采夺目,而被武则天命名为万象神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象神宫后,有天堂。天册万岁元年(685年),武则天又命僧人薛怀义作夹伫大佛像,并“ 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天堂比明堂建造得更为雄奇,高逾明堂百尺,上三级即可尽览洛阳胜景。天堂贮藏的夹伫大佛像,高大壮观,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比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还要壮奇。而夹伫造像工艺,也在此时显示了它绝妙的工艺水平。这种工艺是以伫麻布等纺织品为主要原料,用特殊的技法,塑造人物、花卉、走兽等,手法奇特,效果极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3: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堂之北为贞观殿,隋时称大业殿,它是仅次于万象神宫的殿宇,为皇帝内寝宫殿之一。弘道元年(683年)11月,高宗封禅泰山,病重在奉天宫,驾归东都,居贞观殿静养,一日,想登则天门楼宣赦,“ 气逆不能乘马”,乃召群臣百姓入殿前宣赦,是夜召宰相裴炎入殿,遗诏辅政,随即崩于贞观殿。这位一生毫无作为、大权旁落的皇帝撒手西归,朝政大权从此全部落入武则天手中。此后,武则天称制六年,称帝十五年,使唐初政治气氛谐经济振兴,全面奠定了盛唐到来的基础。明堂西侧是武成殿,殿为三进门:一进为光范门(又称敷政门),更进为乾化门(又称千福门),再进为武成门;殿东面有一门为东明门。此殿的建筑颇为宏丽,是天子听政和召见群臣的殿堂。光宅元年(684年)2月,武则天御武成殿,皇帝率王公以下上尊号。武后称制,遣礼部尚书武承嗣册嗣皇帝,自此,武则天开始了六年的垂帘听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02:49 , Processed in 0.04612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