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7-2 19:34:29
|
由单中心逐步向多中心发展,是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客观要求。经过 20年的房地产市场化,国内主要城市的中心区域多数已处于饱和的开发状态,拥挤的交通和高昂的租金使得城市中心的商业效率开始大大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副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有力补充,已成为不少城市的发展方向。
地处长三角交通要道的无锡市,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也明确了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正值经济转型和城市升级的无锡,未来将以无锡主城为核心。在锡东新城、太湖新城、蠡湖新城、惠山新城、锡西新城五大城市新城规划下,打造多中心的发展格局。而在五大城市新城中,作为无锡两大重点城市副中心之一,依托无锡高铁站点而建,以“三中心一枢纽”(无锡城市副中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锡山行政文化商务中心、苏南区域客运枢纽)为战略定位,高起点规划建设的锡东新城,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好作为副中心城市的锡东新城,以带动整个城市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无锡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凸显区域优势奠定基础。”
在高起点定位的基础上,要成为城市副中心,其区域的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也是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基础条件。从发达国际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城市副中心的出现,就往往与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息息相关。因为作为一个高度复合的区域,城市副中心在满足商务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具有商业、文化、娱乐、居住等其他功能。如东京的新宿和涩谷、伦敦的道克兰与巴黎的拉德芳斯等著名的城市副中心等等。
此外,城市副中心的地位特点,也是决定其最终能否实现城市中心价值的重要前提。而以京沪高铁无锡东站为中心建设的锡东新城,则正是考虑到了交通对于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推动作用。在无锡锡东新城,除了高铁的便利和带来的大量人流之外,新城还进行了完善的交通规划和路网建设。包括京沪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等构建形成的“ 1123”的交通优势,为区域性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新城的规划看,京沪高铁无锡东站坐落在新城最核心地段;而在建设中的地铁 2号线,规划中的 4号线,都与高铁站无缝对接;截至目前,锡东新城已累计建设了锡山大道、新华路等道路 36条,区域内路网密度达到 2. 75公里 /平方公里。
除了交通之外,商业地产的发展也是支撑一个区域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条件。集办公、商业、居住等为一体的大型商务综合体的建筑,既可以提供新兴产业聚集的办公载体,同时又能提供商业娱乐文化设施,从而让区域构筑成高效率的垂直化生活系统。据了解,截至目前,锡东新城已经有中石油长庆油田大厦、天宇大厦、红豆东方财富广场等9个总部经济项目,以及香港怡东城市广场、润发购物中心等两大商业中心,奔驰、宝马、英菲尼迪、凯迪拉克 4S店等十余个现代商贸项目落户。同时,在高铁动力与政府规划双核驱动下,东扩中的无锡还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商参与到锡东新城的建设,碧桂园、恒大、龙湖、蓝光等知名开发商纷纷参与品质社区营造。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锡山区与新区交会的一片锡东新城枢纽地带,该区域不但成为无锡东扩新城的第一站,还以绝对优势的交通地段及规划优势吸引了包括国际家居巨头宜家、零售批发巨头 Metro等在内的跨国公司的强势入驻。
这些商业与办公物业的建设,无疑为锡东新城成为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创造了直接的前提。而无锡市委、市政府对锡东新城发展建设之重视,定位之高、力度之大,与京沪高铁沿线的其他站点相比,也可谓空前。
在进行路网建设和吸引国内知名地产企业的同时,新城政府还在不断加大新兴产业的培植力度。据了解,未来以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电驱动研发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将被塑造为新城商务区的特色与品牌。
http://cd.focus.cn/news/2013-07-02/354858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