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4 23: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data/20024/402095228.htm
北洋烟草公司(发展简史)
-更新于2002年3月29日-
北洋烟草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卷烟工业企业之一,它从成立到解体历时3年有余,对中国卷烟工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历史意义和地位庆给予肯定的评价。
(一)北洋烟草公司之成立
甲午战争以后,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空前高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有利形势。与此同时,大量卷烟输入和外国资本对中国烟草工业的控制和摧残,引起了中国人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注,甚至连官僚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士,此时也开始酝酿抵制之策。
由于庞大的对外赔款和费饷开支,清政府以及北洋军阀集团在财政上遇到很大困难,虽然不断加抽包括烟酒在内的各种税收,但始终是入不敷出。这时,北洋集团欣然拨官银兴办公司,力图开辟新财源。
在这期间,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蹈入实业界。大约1901年底或1902年初,曾在北京“东文学社”学习日本语言文字的秦辉祖氏,携资随大学堂教习吴当纶到日本考察,看到东洋各种学堂、工场,不禁望洋兴叹,深感“讲习工商”之重要。其后,秦氏两次东渡,先在日本岩谷工场学习纸烟制造,又入村井兄弟商会控求卷烟配方之奥密,还在日本农商省之烟草试验场学习美烟种植,并卒业于王子、秦野两处烟草讲习会。秦辉祖在日期间,遇道员黄,请求筹集资本,创办烟草实业。1902年,秦向北洋集团请领试办纸烟之专款,从日本购得机器,于是年秋在保定农务局设厂制造纸烟。翌年三月,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驻跸保定,进呈御用,传旨嘉奖,特赐福字,并赏各局员江绸大小卷及学生双龙银牌。正当秦辉祖在保定试制纸烟之际,由黄思水(1880年状元)主持的北京工艺商局亦在酝酿同一事项。于是,秦邀集黄思永合办纸烟公司,并请示北洋大臣袁世凯批准,订立合同,以期“永远遵守”。由于当时“官僚商办”的许多企业名声不好,推动其号召力,而官办的弊端甚多,商办又受环境条件之限制,议论的结果是打出“官商合办”的旗帜。
经过细微的筹划和准备,集资5万余两,其中实收官商股本银41975两,错款13300两。在商股中,8000两为北京工艺商避所认购。1903年,北洋烟草公司在北洋管辖的天津新农镇正式成立,官、商总董分别由黄道员和黄思永(学士)担任,秦辉祖任工场总董。是年10年18日,袁世凯奏案奉谕旨:“著即切实整顿,次第扩充,期收实效。钦此。”这样,北洋烟草公司即在商部注册并开张营业。
(二)北洋烟草公司之经营
北洋烟草公司先后出产“龙球”、“双龙地球”等牌号卷烟,最高日产量曾达20万支,有纸包装,也有铁筒装,在京津一带销路甚畅。
该公司1904年2月至1905年1月,一年内各牌号卷烟销售数量达1083.85箱,销售总金额为42712.87元(银元)。在公司开办的头两年,由于销路不振,产量小,经营亏损。1904年以后,生产、经营大有起色,出现“各处争购,日不暇给”的好形势。尤其该公司的产品畅销烟台、营口、锦州等地,在烟味上足以与“品海”“孔雀”等洋烟抗争,而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1904年除了清还以前的亏空外,还略有盈余。在这样形势下,北洋公司拟添置机器10台,将生产能力由月产60箱提高到300箱,并计划在烟台等地开设分厂。然而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1904年官总董黄 给商部的报告称:“官股未敢冒昧渎请,商股则北方风气未开,并有以官股为嫌者,招徕不易,洋股又未便收……”经商部尚书载振和北洋大臣袁世凯批准,黄道员和黄思永于当年11月份分别赴烟台、上海、湖北、广东等地招商,然收效甚微。
总的说来,北洋烟草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坏,局面大可维持。到1904年底止,该公司的财务基本情况是:房产、机器、设备(净值)、库存原料、成品及现金共值很银58702两;负俩股本银41975两,借银13300两,庆付股东利银2882两,应付借俩利息银274两,尚余银271两。1905年开春以后,定货者踊跃,销售进一步转旺。
(三)北洋烟草公司之解体
北洋烟草公司是在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创办起来的,如果官商协力,管理得当,完全可以成为抵制外国侵略势力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它开工不到四年即宣告解体,以失败告嵊。这种失败有其深层次上的原因,而直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看,北洋公司面临的是严峻的竞争环境。当时来自欧美的香烟逐渐在国内开拓市场,而北方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是日本,这就是被人称之的“商战中一大劲敌”。那时日本国力日益强盛,烟草由政府垄断,专卖体制已经形成,资金和技术力量都较雄厚,大量卷烟向中国输出。“孔雀”等外国卷烟,虽然价格倍昂,但遍赠茶坊、酒肆,有时则半卖半送,强有力的推销手段,使资金微弱的北洋公司处于尴尬的境地。从内部看,北洋公司内讧叠起,官商两方各怀鬼胎,尤其是中国官僚的腐败作风和官场投机钻营和相互倾轧之恶习渗透到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这是导致公司解体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北洋公司虽名曰官商合办,实际上由官方控制。商董黄思永早有脱离北洋而另立门户之意,后终于与北洋“分办”,创立北京爱国纸烟公司。而工场总董秦辉祖自有其难言之苦,他于1905年3月向商部呈文,诉说创业之艰难,并控告商董黄思永离异之举。
北洋公司制烟原料主要是中国传统的晾晒烟叶,在吃味上与外国卷烟自然有一定的差异。在这方面,官商总董指手划脚,随意指使变更产品配方,这同北洋公司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和市场缩小不无关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北洋公司终不能拘回局面。1905年黄思永坚持另设北京爱国纸烟厂,商部也将秦辉祖控告黄之案撤销。接着,秦辉祖应上海三星纸烟公司之聘离开了北洋。这时,官总董改组了公司,将北洋烟草公司改为北洋烟草有限公司,重新亲立官商合办议约和招股章程。这时的商总由王朵元(观察)充任,但不久即辞职,改由副总董李励臣(司马)接替,并对公司各项职责、财务管理及利润分配等都作出新的规定。在这期间,黄道员“未经知会股东借用外俩银三万六千两”,使公司财务进一步陷入混乱和困境。1906年北洋烟草公司宣告破产。
北洋烟草公司是清代唯一的官商合办烟草工业企业,虽然官商股本最后落着个“均匀摊还”,对私人资本是个打击,但它毕竟是中国民族卷烟工业中最早的企业之一。北洋烟草公司在创办之初提出的挽回利权,以图抵制的思想在苛种意义上是值得肯定的。这一点对后来的民族卷烟工业的发展,以及包括对南洋烟草公司的建立和发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