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业空心化危机引发三一中联恶斗!
文/王义高
导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喊了多年,与世界相比并无实质进展,现在我们看到,跨国公司纷纷将企业迁回本国,以三一“迁都”为分水岭长沙工程机械空心化危机将重创湖南经济。全球制造业的再分配已经开始,“空心化”迫切需要我们自己来填补。
由于疏于听取我们经济学家的告诫,政府和企业必将付出多余的“修复成本”,不过“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
由三一总部迁北京引发的三一中联明争暗斗看似是两家工程机械巨头之间的相互抱怨,明争暗斗,其实与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为何三一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提出迁都北京,为何中联似乎郁闷很长时间后反倒幸灾乐祸,为何政府不敢公开出面处理此事?难道政府希望“两败俱伤”吗?绝对不是!
1.制造业空心化,中国制造业虚体显现
西方经济迟迟不见好转,中国经济未必却遭遇了制造业空心化、外国直接投资减少,跨国公司开始撤离、美国启动“高级制造合作计划”(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日本核心技术回归论,以及我国实体经济环境恶化等问题,看到制造业这样的现状,地处长沙工程机械之都的中联、三一和山河彼此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微妙了,三一率先“闹将起来”已不足为怪了。有多家媒体记者多次采访我,希望我解答三一搬迁内幕,大家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给他们的压力,寻找爆料内幕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2.长沙不过是工程机械的“北洋水师”
假如我说,长沙工程机械不过是为洋务运动中的“北洋舰队”,看似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都来自海外,就像一个万国零部件的博览会,大家一定不付钱,当年中国北洋水师是世界上第五大海军。如今三家工程机械使用了奔驰、五十铃、康明斯、陕西重卡、小松、三菱和西门子产品占据70%的零部件,自己直接装配的零部件除钢材外不足30%,我们是替西方创造利润,自己留下GDP和污染不会错吧。
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廉价劳动力、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甚至在一些领域可与欧美制造企业分庭抗礼,沾沾自喜。1994年我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学习时曾在卡特皮勒、路虎和英国航空工程公司的多家工厂实习,评估现在中联和三一的工厂装备、设计和管理至少仍需10年才能赶上。
表面上看是三一在折腾,其实政府应该自己反思一下,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缺乏创新,大肆模仿和抄袭,盲目扩大投资规模。政府方面,企业自主创新投资不足,未能把工程机械作为自主创新主要投入对象,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基本上是个“半成品”,需要企业化再花钱培训。
中国制造业迅速滑向“空心化”,终于走进萧条的秋天,进入一个“苦难时期”,三一又有什么办法应对呢?
3.盲目扩张疏于管理,缺乏创新
工程机械的盲目扩张,整个湖南都沉浸在工程机械之都的玄觉中,不论是专家和媒体一次有一次让我们回答为何长沙能成为成就三大工程机械巨头,广州、上海和北京都不行。
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分工不同”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差异,不过这是区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差异。
广州、武汉、长春和上海有汽车产业,为何长沙没有,深圳造就电子产业长沙没有,成都转型休闲产业长沙没有,哪里的政府不是也在沾沾自喜吗?
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制造业规模和就业与核心技术、创新和设计,甚至工程师水平不是一回事,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公司雇佣了1/4的劳动者,现在,在美国制造业工厂工作的劳动者的人数不到美国劳动者总人数的1/10,但美国依然控制着关键军工、石油、互联网和太空技术。可怕的是原来的规模还可以貌似强调的北洋水师,如今制造业的空心化已经开始动摇中国的制造大国地位,中联和三一沦落到相互敌视何足为怪,政府唯一要做的不是“劝阻”,而是解开他们的“心扉”,理解中联和三一的“难言之隐”。那一定有人问我,三一和中联有什么难言的地方呢?
4.政府应该尽早听取三一中联有何难言
我总是发表工程机械分析的言论多半是出于我在英国学习《高级战略制造业管理》学术职业的兴趣,按理都与我无关,反而因为“言多必失”得罪人。
奥巴马总统对制造业有着强烈的兴趣,绝不是怀念那些有着高耸烟囱的厂房。最近卸任美国政府中产阶层责任小组的领导人的经济学家Jared Bernstein透露,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比服务业劳动者的工资平均高出了20%,看看中联、三一和山河哪家的薪酬水平超过了公务员、空姐、影视歌星,甚至餐厅服务员和洗脚服务业,由于初次劳动报酬中的不合理薪酬制度设计导致企业工程师和技工严重不足,产品质量低下,国外销售几乎没有多少利润,不要是竞争力了,根本无法与小松、卡特皮勒、大宇和现代工程机械前几位巨头相比。三一品质无法改变国际市场上的超低利润的现状,何来改变世界(三一凤凰卫视和厂门口广告语)。
尽管没有人来咨询我,包括政府方面,但我从悲观层面预测:
(1)由于中联和三一的负债率达超出了150%,完全超越90%的警戒线,未来现金流将陷入危机,并严重威胁到湖南实体经济。
(2)中联和三一的年度平均应收未收账务都会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的绝对值,假如中国金融系统有自己的评级系统,中联和三一很快会破产,至少会进入了破产观察名单。
(3)昔日的就业大户很快会沦为“劳资纠纷”大户,有中联和三一工厂的州市将花费很大精力替它们“维稳”,花纳税人的钱以维系它们规模扩张带来的麻烦。这都是州市招商引资惹的祸。过去的业绩如今沦为多余麻烦。
(4)今年,湖南国资委管理下的最大单个亏损企业高达50亿元,综合起来企业赢利面不足10%,想想三一亏损了谁为它兜底。
当然,天无绝人之路,潮涨潮落是常有的事。长沙工程机械仍未处于最悲观的状态,发展机遇仍然巨大,但变革和转型,以及重塑企业形象一个不能少。
结论:
制造业出现这样的状况,部分原因是竞争,研发投入不足,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全球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有了巨大提升,这使得制造业不断减少雇佣劳动,但却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可三一和中联依然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工厂,与外部经济变革背道而驰。
三一搬与不搬迁怒于政府和中联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尽管中联和三一都不愿花点零用钱来咨询我如何帮助他们变革,但出于兴趣我仍有足够的时间观察他们是否会滑落到我预言的那么糟糕,或者死里逃生转型发展。省委宣传部已经告诫各媒体不许传导三一的“负面消息”,但我上述分析既无负面也不消极。
全球制造业的再分配已经开始,“空心化”迫切需要我们自己来填补,那有时间又“抖落”中国人窝里斗劣根性,相互折腾呢。让我们在省市领导主导下,尽快消除负面影响,重新开始竞争和合作,开创工程机械新未来。(2012年12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