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d0731 于 2012-8-17 10:39 编辑
蝶变莲花——长沙市莲花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纪实
宁静莲花
一、莲之源。莲花镇境内有一座山,叫莲花山,原名为五峰山,海拔340米,比岳麓山还高出40多米。站在巍巍莲花山上。远远望去,五座小山峰正好形成一朵巨大的五瓣莲花模样。莲花镇因此而得名。莲花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莲花山的村民祖祖辈辈还只能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一天,太上老君云游到此,看到辛苦劳作的百姓,便大发善心,令坐骑“青牛”生一神犊下凡,帮助百姓改变生产方式。神犊出生到此后,果然就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当地百姓也学会了使用犁耜等生产工具,生活也渐渐富庶起来。而此时,有一个贪得无厌的地主,妄图驱使神牛将莲花山开垦成良田据为己有。神牛对此十分愤怒和万分不情愿,可惜此刻它已年老体衰,无力反抗了。当地主往神牛背上套犁的时候,神牛不禁仰天长啸了一声:牛死于耕,死得其所,人死于贪,死不足惜。于是它庞大的身躯化为一块巨石轰然倒地,并将那贪心的地主压倒在下就一命呜呼了。后来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辛勤劳作,宁死不屈的神牛,便修筑了石牛塘,并种上莲花以供祭祀,至今石牛塘风光依旧,石牛的身体没于塘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若隐若现,在莲花的簇拥中,神牛的品德与莲花的高洁交相辉映,令人感慨万千。莲花人民更是继承与发扬了神牛与莲花的高尚品质。
二、莲之美。莲花有十美。它美在满目滴翠。莲花镇茂林修竹、绿树成荫,生态环境极其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58%以上。它美在群山叠嶂。莲花镇有莲花山、虎形山、黄茅岭等雄山峻岭。登高远望,星城繁华,尽收眼底。它美在秀水连绵。莲花河、桐木河恰似出水芙蓉,清丽脱俗,延绵多姿;山涧清泉,潺潺流淌,叮铃作响。它美在厚重历史。莲花镇历来民风淳朴,文风鼎盛,典故繁多。传说三国时,关云长曾在此拄刀饮马“战长沙”。它美在千年古刹。灵瑞寺、六合寺、云盖寺,高僧辈出,声名远播,香火旺盛,朝觐者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它美在文脉昌盛。龙洞村宋代大儒张轼后裔,里仁为美,崇学向善;“田园诗人”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它美在名人辈出。书画名家夏士兰擅长山水,民间艺人夏少春始创皮影,农民作家张华醉心创作,长沙里手贺桂荣精于根雕。它美在革命遗迹。在抗日期间的四次“长沙会战”中,当时的第九战区在这里设立了“龙台战区司令部”,目前战壕和炮位依稀可见。莲花山上的红色通讯站,营房整齐,铁塔高耸,记录着建国初期的峥嵘岁月。它美在两型示范。清洁能源广泛使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发展低碳环保。它美在城乡统筹。集镇建设“白墙、青砖、灰瓦、木窗”交相辉映,基础设施路网、水电、气讯一应俱全,农民生活耕读、经商、娱乐、休闲无不惬意。
三、莲之爱。自北宋周敦颐之后,爱莲、赞莲者甚;而在莲花自建镇以来,特别是启动城乡一体化、两型示范镇建设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大量的关爱与关怀。2009年2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到莲花调研,提出要将莲花一带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2010年3月,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的陪同下视察了莲花两型示范镇,叮嘱说:“要解决好为建设让步的转移农民安置问题,要统筹安排好建设用地的集约化,既要高起点建设好样板房,又要坚持节约用地。”2010年4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在原常务副市长、现省商务厅厅长谢建辉的陪同下调研莲花镇时指出,“要鼓足干劲、顽强拼搏,结合‘两型’的实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将莲花打造成中国最美丽乡村”。2011年8月,省委常委、省统战部长李微微、省工商联主席何报翔考察了莲花镇“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省级示范项目——天泉草业生态园并在莲花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指挥部召开了座谈会。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体改司、省两型办一行调研莲花镇“两型社会”建设。2012年2月,副市长陈献春到莲花镇调研工作。2012年4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到莲花镇视察农村环境整治工作。2012年5月,副市长黎石秋到莲花镇考察重点项目建设。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莲花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莲花镇人民正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众志成城,同心协力,以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