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986|回复: 5

[城建] 蝶变莲花——长沙市莲花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7 1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d0731 于 2012-8-17 10:39 编辑

蝶变莲花——长沙市莲花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纪实


宁静莲花

一、莲之源。莲花镇境内有一座山,叫莲花山,原名为五峰山,海拔340米,比岳麓山还高出40多米。站在巍巍莲花山上。远远望去,五座小山峰正好形成一朵巨大的五瓣莲花模样。莲花镇因此而得名。莲花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莲花山的村民祖祖辈辈还只能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一天,太上老君云游到此,看到辛苦劳作的百姓,便大发善心,令坐骑“青牛”生一神犊下凡,帮助百姓改变生产方式。神犊出生到此后,果然就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当地百姓也学会了使用犁耜等生产工具,生活也渐渐富庶起来。而此时,有一个贪得无厌的地主,妄图驱使神牛将莲花山开垦成良田据为己有。神牛对此十分愤怒和万分不情愿,可惜此刻它已年老体衰,无力反抗了。当地主往神牛背上套犁的时候,神牛不禁仰天长啸了一声:牛死于耕,死得其所,人死于贪,死不足惜。于是它庞大的身躯化为一块巨石轰然倒地,并将那贪心的地主压倒在下就一命呜呼了。后来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辛勤劳作,宁死不屈的神牛,便修筑了石牛塘,并种上莲花以供祭祀,至今石牛塘风光依旧,石牛的身体没于塘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若隐若现,在莲花的簇拥中,神牛的品德与莲花的高洁交相辉映,令人感慨万千。莲花人民更是继承与发扬了神牛与莲花的高尚品质。

二、莲之美。莲花有十美。它美在满目滴翠。莲花镇茂林修竹、绿树成荫,生态环境极其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58%以上。它美在群山叠嶂。莲花镇有莲花山、虎形山、黄茅岭等雄山峻岭。登高远望,星城繁华,尽收眼底。它美在秀水连绵。莲花河、桐木河恰似出水芙蓉,清丽脱俗,延绵多姿;山涧清泉,潺潺流淌,叮铃作响。它美在厚重历史。莲花镇历来民风淳朴,文风鼎盛,典故繁多。传说三国时,关云长曾在此拄刀饮马“战长沙”。它美在千年古刹。灵瑞寺、六合寺、云盖寺,高僧辈出,声名远播,香火旺盛,朝觐者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它美在文脉昌盛。龙洞村宋代大儒张轼后裔,里仁为美,崇学向善;“田园诗人”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它美在名人辈出。书画名家夏士兰擅长山水,民间艺人夏少春始创皮影,农民作家张华醉心创作,长沙里手贺桂荣精于根雕。它美在革命遗迹。在抗日期间的四次“长沙会战”中,当时的第九战区在这里设立了“龙台战区司令部”,目前战壕和炮位依稀可见。莲花山上的红色通讯站,营房整齐,铁塔高耸,记录着建国初期的峥嵘岁月。它美在两型示范。清洁能源广泛使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发展低碳环保。它美在城乡统筹。集镇建设“白墙、青砖、灰瓦、木窗”交相辉映,基础设施路网、水电、气讯一应俱全,农民生活耕读、经商、娱乐、休闲无不惬意。

三、莲之爱。自北宋周敦颐之后,爱莲、赞莲者甚;而在莲花自建镇以来,特别是启动城乡一体化、两型示范镇建设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大量的关爱与关怀。2009年2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到莲花调研,提出要将莲花一带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2010年3月,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的陪同下视察了莲花两型示范镇,叮嘱说:“要解决好为建设让步的转移农民安置问题,要统筹安排好建设用地的集约化,既要高起点建设好样板房,又要坚持节约用地。”2010年4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在原常务副市长、现省商务厅厅长谢建辉的陪同下调研莲花镇时指出,“要鼓足干劲、顽强拼搏,结合‘两型’的实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将莲花打造成中国最美丽乡村”。2011年8月,省委常委、省统战部长李微微、省工商联主席何报翔考察了莲花镇“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省级示范项目——天泉草业生态园并在莲花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指挥部召开了座谈会。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体改司、省两型办一行调研莲花镇“两型社会”建设。2012年2月,副市长陈献春到莲花镇调研工作。2012年4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到莲花镇视察农村环境整治工作。2012年5月,副市长黎石秋到莲花镇考察重点项目建设。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莲花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莲花镇人民正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众志成城,同心协力,以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激情莲花
       
        莲花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篇恢宏诗篇。诗人行文,喜用起承转合。《诗格》有云: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莲花镇在书写城乡一体化这篇大文章中,坚持“起笔基础建设,承揽两型产业,实现三大转变,奏响和谐乐章,创造了“跳出农村、建设农村;调整农业,发展农业;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新业绩。

        一、起:起笔基础建设
        作为千年农业古镇,莲花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起点低、难度大、困难多,但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统筹规划,科学谋划,找准方法,不断夯实城乡一体化基石。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莲花镇用3930万元的政府投入撬动了13000万元的社会投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开了架势。2011年4月,岳麓区成立了莲花示范镇建设指挥部,并明确连续3年财政每年拨付3500万元用于莲花镇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莲花由此步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一)大战略规划,展望莲花宏伟蓝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莲花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和“省市唯一、全国示范”的宏伟目标,莲花镇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文文化等因素,明确莲花的发展方向是打造现代农业公园,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田园风光、湖湘民居风格、和谐人居环境的两型社会示范镇、生态宜居新家园、城乡统筹样板区。莲花镇坚持“规划先行、重点突出、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科学制定的《2008-2020年莲花镇总体规划修编》实现了城镇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合一”。根据发展建设需要,今年还补充了全域旅游规划、交通路网规划、水利整治提质规划、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八规合一”,全面指引示范镇有序建设。制定的《莲花城乡一体化示范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六个一体化”的要求铺排了80个项目,预计总金额达89亿元。
        (二)大力度建设,提升发展承载功能。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融城步伐,突破发展瓶颈。重点启动了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一体化的“六大工程、十三大项目”。 集农业产业、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节能减排、集约用地、庭院整治、民居风格7个示范于一体的十里生态宜居走廊已基本建成,正成为莲花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的形象窗口。公路通,百业兴。莲花镇尤其突出抓好路网建设,以公路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以公路建设延伸产业发展、以公路建设推动惠民工程。莲花镇步入了公路发展史上的黄金期,滨河路建成通车;黄桥大道路基已成型,可实现今年通车;京珠西线(互通)施工建设进展迅速;连接线全面进场施工,部分路基已经成型;长韶娄正抓紧启动,一幅“三纵四横”的莲花公路骨干网络即将拉通,莲花将成为长沙市新的“西大门”,步入市区“十分钟经济圈”。
        (三)大范围整治,彰显城镇风情。按照“五化” 要求(民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全面推进莲花桥集镇改造,形成了具有城市气派,田园气息,湖湘气韵的“白墙、青砖、灰瓦、木窗”的特色集镇景观。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重点工程建设。莲花河风光带及农民休闲广场,集城市美化、休闲娱乐、商业经营功能于一体,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文娱、休闲、锻炼的场所。晚风徐徐,河水悠悠,几百名农民聚集在滨河广场上跳起欢快的广场舞的场面蔚为壮观。推进集镇精细化、网格化、市场化管理,加强保洁清扫,整治占道经营和违法建筑。坚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三清四改”(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全镇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2010、2011年莲花镇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环境卫生“十佳乡镇”,2011年被评为“全省两型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二、承:承揽两型产业
        莲花镇加快水、电、路、校、医的城乡对接,推进农、林、畜、牧、渔等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公园。
        (一)画好“规划图”,做强“产业群”。莲花镇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的功能定位,加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重点打造“一线两厢三心四区五基地”。一线:连接线环境整治及两翼产业发展;两厢:生态宜居走廊两厢环境整治及产业发展;三心:莲花桥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五丰风貌旅游服务中心、桐木观光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四区:都市农业观光区、文化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林休闲体验区;五基地:天泉草业生态园、两岸农业科技博览园、四季田园、莲花生态宜居走廊、阁林花卉。在重点投资、重大项目、重要平台的推动下,莲花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正构成莲花现代农业公园的雏形。莲花正步入农业产业发展的春天,天泉草业、圣峰果业、强盛药业、骏利实业、湘麓公司等规模现代化农业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二)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莲花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是载体,政府投资是药引,社会投资是根本。莲花镇积极实行全方位、宽领域招商,在引进战略性重大项目上下功夫,抢占“两型”产业制高点,赢得竞争主动权。高标准专题制作“都市桃源、醉美莲花”的宣传片,精心包装了涉及工程建设、农业产业、生态旅游等10大项目。2011年12月,由市政府主办,区委、区政府承办的“财富岳麓·莲花绽放”——莲花专题投资恳谈会成功召开。湖南日报、湖南卫视、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签约会上共有8个项目落户莲花,涉及投资总额达60亿元,其中,台湾农业龙头企业万钧集团将分5年总投资50亿元建设“莲花两岸农博园”。引进的规模农业项目将大大增强莲花的“造血”功能,后续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二)推动“大融合”,构筑“新产业”。莲花镇处于农村,农民是主体,基础产业是农业,这是莲花镇发展的最大实际。因此,莲花镇坚持“接一连二跨三”战略,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业、物流业、制造业、加工业等产业相融合,打造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融合度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两岸农业科技博览园、四季田园、湖南现代园艺观赏园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以传统种植与加工制造、品牌营销相融合的天泉草业、强盛药业、圣峰果业、阁林花卉等项目;大力发展以餐饮、休闲、娱乐相融合的南洲湖、小仙窝、旺庄、莲花湾、东塘湾等农业生态休闲山庄;大力发展以休闲、疗养、地产相融合的骏利实业、汇达老年医院、虎雄山庄、怡龙山庄等项目。通过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都市型农业产业,一产“接二跨三”提速,农业资源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

        三、转:实现“三个转变”
        莲花镇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机制,实现了“土地流转起来,农民转移出来,集中居住起来,乡村富裕起来”。
        (一)土地流转转出效益。莲花镇以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调整农业、发展农业。2008年,莲花镇启动万亩土地综合整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990万元,建设规模1410公顷,涉及莲花镇立马、桐木、大华、新桥、中长5个村。通过农用地整理、村庄整理、农村废弃地(含废弃宅基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措施,新增耕地72.0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置换面积114.14公顷;平均每公顷土地每年新增产出0.38万元,投入产出率为5.37%。建设用地置换指标一次性收益9987.25万元;新增耕地指标一次性收益324.09万元。以“土地权益股权化、土地资源资本化”为改革核心,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全镇17个村(社区)已全部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组建理事会、监事会,全面推进清产确权、量化股权等工作。立马土地合作社完成长沙市第一桩整村土地流转项目。目前,全镇共计流转土地3万余亩。大力探索农村土地预流转制度,合作社在企业进驻前与农民签订土地预流转保底合同,企业进驻后,合作社与企业签订的合同超出预流转价格的部分返还给农民,使农民收益最大化。全镇预流转土地达12万亩,项目入驻即可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大大缩短了项目投产周期。
        (三)机制转变促进改革。莲花镇大力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土地流转实践中突破“公司+农户”的模式,创新发展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合作社为平衡木,平衡农户和公司的权益,将“1000个农户的问题集中成为1个由合作社与公司对接处理”,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民“三赢”。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实现“离土不离乡,就地能就业”。以天泉草业为例,土地流转前,一亩水稻田一年的收益大约为600元,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转变为草业工人,既收取土地租金(每年650斤稻谷的价钱)、享受土地股金(流转的土地算入股),还领取酬金(每月平均800—1500元),成为了“三金”收益者。土地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升了土地价值。
        (三)农民转移盘活农村。以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美化村容为目的,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民集中安置。莲花镇新建桐木安置小区,从规划、建设、置换等各个环节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其中户型设计图四易其稿,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在房屋和宅基地置换中实现了“四换”,即“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平房换楼房,住房换门面”。桐木安置小区实施居住和商业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一并解决农民的安置和收入来源问题。以土地流转手段,实施规模经营,产业经营,品牌经营,引进大公司,发展大庄园,发展高效的现代农业,从而真正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对应“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实现“三变”,即“田间变车间,农民变工人,农村变社区”。农民从土地转移出来,推进城镇化进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0: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0731 于 2012-8-17 11:06 编辑

       

四、合:奏响和谐乐章
        惠及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莲花镇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提高党建统领地位,奏响了莲花大气和谐的恢宏乐章。
        (一)实施“八大民生工程”。民生,和老百姓的心连得最紧,是群众幸福指数的风向标。莲花镇坚持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八大民生工程”,即就业创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健康医疗工程、安居宜居工程、公路畅通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扶贫解困工程。2010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8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66人。2011年由镇政府主导的“真情相约·温暖你我”现场大型招聘会,促成105人就业。开展“党派联村落、高校联项目”活动,推进名校下乡、名医下乡、名企下乡,加强双枫中学与长郡中学、莲花中心医院与长沙市第四医院共建活动,加快明星学校、规模医院、高档体育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医保、养老、生育、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完成了160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完成了  7座水库的处险加固,整修骨干塘242口。完成了11个村(社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目前社区、龙洞、五丰、中长、军营等村(社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已正式运行,加快农民技能培训中心和文化广场等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
        (二)打造“六大文化品牌”。建设现代农业公园,农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只有将文化融入现代农业中,才能产生叠加效应。莲花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现化文化,极力打造“六大文化品牌”,即农家学舍、新村之歌,皮影文化、佛文化、红色文化、村社文化。莲花镇全国首创的关怀留守儿童的“农家学舍”项目社会影响越来越深远,中央、省、市媒体多次进行了采访报道。龙洞村的《新村之歌》刊物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农民作家,编辑刊物7期,拥有“田园诗人”100多名。发展壮大村(社区)舞狮队、腰鼓队、军鼓队和龙灯队等传统民俗文化队伍,并引导参与环境保护、殡葬改革等文明新风宣传。群众广场舞从无到有,滨河路文化广场建成后,已发展到了500余人的队伍。通过发展健康的群众文体活动,群众自觉从麻将房走向健身场,把酒柜变成书柜。2011年莲花镇被评“全国文明乡镇”。
        (三)塑造“四大党建亮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莲花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塑造“四大党建亮点”,即“四个一学习活动”、“一线工作法”、“覆盖凝聚工程”和“载体共享工程”。深入开展“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篇体会文章、每季一次学习交流、每年一次评先表彰”的“四个一”学习活动,提升了干部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扎实推进“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积极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保证党的组织覆盖到所有党员外出务工地;发挥党组织作用,凝聚所有外出务工党员群众,保证所有党员离乡不离党,为莲花城乡一体化建设凝聚力量。通过整合“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政府网站、村民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多种党建载体,推进“创先争优”、“一推行四公开”等活动,集约利用党建资源,发挥最大党建效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0: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美莲花

        借助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的国家战略,大河西先导区擎领中部崛起,岳麓区“两型社会”建设矢志跨越的东风,莲花镇正牢牢把握千载难缝的历史机遇,书写“两型社会示范镇,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宜居新家园”的华美篇章,矢志不渝的打造中国最美乡村,不懈努力的建设现代农业公园,全域实现“四园”:都市庄园、农业公园、生态田园,幸福家园。3年后,莲花将打造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周末农业观光休闲胜地,5年后,有望成为国家级乡村旅游名镇。
        都市庄园尽显地华。基础决定高度。莲花镇将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的衔接和配套,以城市标准推进莲花水、路、电、气、讯建设。以“一线两厢三点”为主线辐射带动全镇,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镇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庄园。京珠西线、长韶娄、黄桥大道、望雷大道将贯穿南北,坪莲大道,含浦大道、龙王港路南沿线将横跨东西,“三纵四横”的骨架路网蔚然成型,莲花坐拥都市,出入繁华;一个崭新的三湘门户正加速浮出水面,一个开放、包含、多元的莲花正走向世界。
        农业公园聚集目光。产业制胜未来。莲花镇将极力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融合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着力创新发展方式,完成产业升级转型的华丽转身。根据区域规划,莲花镇在未来三年将构成现代农业公园的雏形,东部打造以莲花“两岸”农博园、气象公园为代表的高品质、高档次的现代农业公园;西部打造以景和园林、天泉草业、南洲湖山庄、小仙窝、开心农场等为代表的集观光、体验、休闲、户外拓展功能于一体的“两型”乡村旅游乐园;中部打造以六合寺、灵瑞寺、莲花自行车赛道、莲花河风光带为主体的莲花“和”文化体验园。莲花农业主题公园将着力融入岳麓山、梅溪湖、洋湖垸、大王山的长沙生态旅游体系,发挥刘少奇故居红色旅游线路结点的区位优势,打造“展现湖湘田园美景,品味纯真乡风民俗,激荡伟人故里情怀,体验两型旅游乐园”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现代旅游业。
        生态田园拨动心弦。环境提升品质。莲花镇将巩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成果,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题,继续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湖湘田园小镇建设力度。划定“红线”,建立产业发展引导机制。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设置“绿线”,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政府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发展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明确“黄线”,严把节能减排关,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同时,大力探索农民环保自治载体和平台,制定环保村规民约,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建立“门前三包”、“联户保洁”制度,调动村民参与环保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农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着力打造“田园风光优美、房屋整洁美观、生态景观雅致、乡村绿化自然”的现代化风情生态田园小镇。
        幸福家园醉美心灵。民生体现情怀。始终抓住“发展为了人民”这一根本,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农民技能培训中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能,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力求让农民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继续支持全国首家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公益项目——农家学舍做大做强,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示范推广,塑造品牌形象。深化《新村之歌》的内涵,积极开展争创“新农村建设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弘扬健康文明的新风民俗。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依靠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明星学校、规模医院、高档体育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医保、养老、生育、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千年古镇焕新颜,芙蓉国里尽朝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莲花镇将昂首阔步,砥砺前行,再一次抒写恢宏壮丽的华美篇章,奏响城乡统筹的时代强音,铸就科学发展的无限辉煌。盛世莲花激情绽放,城乡一体化即将破茧化蝶,中国最美乡村的蓝图必将从梦想化作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是唯一一个位于市中心周边10公里范围内,却没划入2020规划都市区的镇。这意味着这里是城区唯一被保护的生态区,真正理想的宜居之地。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真正的生态宜居理想之地。想生活在城里同时享受乡村优美环境,想生活在乡村同时享受城市生活便利,都可以选择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8 0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0 06:43 , Processed in 0.10678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