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128|回复: 6

[龙城轶事] 《零距离》报道:茅山景区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21:33:07 | |阅读模式


“从去年9月开始,句容景区方面在我们走了几十年的一条路上设卡,严重影响交通通行,”近日,金坛薛埠镇一些村民反映,茅山句容景区方面在一条连通茅山两侧金坛、句容两地居民的道路上设置“卡口”,影响两地百姓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村民投诉】

  设卡后出行受到影响

  记者赶到常州市金坛薛埠镇仙姑村采访。仙姑村位于茅山东面脚下,离茅山西侧的句容茅山风景区5公里左右。

  该村一位颜姓村民告诉记者,通往位于茅山西侧的句容茅山风景区的这条路几十年前就存在了,最早是山间羊肠小道。茅山东西两侧的乡镇分属金坛和句容,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上很近,两边居民通婚、经济来往都非常多,而这条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前几年,两地政府为了改善交通,对这条道路进行拓宽并修成柏油马路。两地百姓共同使用,给双方的交通带来很大便利,也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从去年9月份起,句容景区方面在这条道路两地交界处的“老虎岗”附近设置了一个卡口,不让过往车辆通过。

  颜姓村民说,村民对此都很有意见。 “他们这么一弄,本来从仙姑村到句容那边的茅山景区只要5公里左右,现在非要我们绕路,一绕就是七八公里,非常不方便。”颜姓村民说,这项规定实施之后,他们曾多次向句容茅山景区,以及金坛等相关部门反映。

  仙姑村委一位负责人也认为,这个卡口不仅让他们村民日常的通行、探亲访友受到不便。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仙姑村的发展。“仙姑村开发了很多农庄、农家乐,从句容茅山那边过来的游客多,但路一挡,游客就不会到仙姑村来吃饭了。”

  【记者体验】

  外地牌照车通行受限制

  6月14日上午,记者乘坐一辆苏A牌照的汽车从仙姑村出发,走了大约三四公里,来到茅山西侧句容地界上的老虎岗,再继续前行不远,记者看到前方有个分岔路口被设置成单行线,记者车辆只能沿着右侧的道路往前开。

  但是当记者的车辆继续往前行驶,经过句容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办公楼前往左拐,来到写有“茅山”两个字的大牌坊前,想从那里再回到去仙姑村的路上时,却遭到了阻拦。

  记者远远看到,牌坊下方的道路被两个大型铁制交通管制设施拦住,汽车不能通过,上方写着“禁止社会车辆驶入”“禁止摩托车驶入”的字样。车子开到近前,一位工作人员走了出来,“这里不能通行,要回到仙姑那边的话,需从南边道路绕过去。”

  记者一再请求通行,遭到了该工作人员严词拒绝,“这是景区的规定,这里有监控摄像头的。只有苏D的车子能过,其他牌照的车子,除了有通行证或者景区内工地用车,其他都不能通过。”记者看到,牌坊边上确实挂着一个摄像头。

  【景区回应】

  为了景区安全交通管制

  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惠宇告诉记者,金坛仙姑村村民所反映的那条路,确实是两地居民通行了几十年的一条路,两边居民通过那条路便利不少。但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为了景区的安全问题,管委会在通往仙姑村方向的道路上进行交通管制。交通管制的路段也只是位于景区部分。

  王惠宇说,以前没实行交通管制时,游客的车辆能直接经过那里开到山顶,按照当时交通管制的要求,禁止所有车辆通行,游客要上山的话,必须换乘景区的专门车辆。

  王惠宇说,交通管制刚实行时,其实不仅遭到金坛那边当地居民的反对,就是句容这边的当地居民也很有意见,“对他们交通出行有影响。” 他表示,那条道路并不是很宽,又是山间道路,原来一直过往车辆较多,实行交通管制就是为了确保安全。

  金坛市薛埠镇政府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句容景区在老虎岗进行交通管制后,确实有不少金坛方面的老百姓多次反映到镇政府,“主要是影响到两地老百姓的通行问题。”据该负责人介绍,进行交通管制后,影响到金坛句容两地大约两万居民的出行。

  【最新进展】

  两地政府达成协调意见

  不过,事情在最近出现了转机。王惠宇和薛埠镇两位负责人均向记者证实,就在前几天,句容和金坛两地政府,分别由一位副市长牵头出面就该条道路通行问题举行了协调会。

  薛埠镇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当时在会上,他就提出,“我们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不能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据了解,两地政府在座谈会上达成了一个协调意见:今后苏D牌照车辆一律通行,包括摩托车电瓶车也都能通过;金坛当地周边乡镇几个村的居民,如果是持有外地牌照的车辆,到句容茅山景区管委会登记备案后可以通行;遇到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进行交通管制,所有车辆均不能通行。

  对于该协调意见,王惠宇表示,实际上由于当地老百姓意见大,今年初的时候景区就已经对苏D牌照的车辆放行。

  薛埠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能切实按照该意见执行,基本上能解决矛盾。

  据介绍,两地政府会将该协调意见形成一个“备忘录”于本周正式对社会公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1:34:55 |
本帖最后由 ccf 于 2012-6-18 21:42 编辑

http://bbs.hualongxiang.com/read-htm-tid-7366918.html


1973年10月15日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同意,成立常州市茅山区,属于县一级建置,为常州市的一个直辖区,茅山区下辖二个公社和二个林场:茅山公社和茅东公社,东进林场和茅东林场。茅山区政府所在地设在金坛的金牛洞即今茅东林场,当时的区革委会主任是高宏宽,区委书记是周寿山,副书记是钱金成。茅山区成立之后,常州市在茅山所属的辖区内建起了三十四个知青点,青一色红砖红瓦,所有建筑材料,都从常州运来,各部委办局按系统分批安排知青到各个知青点,当时的茅山周边地区到处可见到常州知青,成了当时一道特殊的风景。

四人帮粉碎后,当时的常州市革委会也无精力来管辖这个“义子”,于是,常州的知青大批回城,位于茅山的34个知青点逐渐空无一人。当时的形势是,四人帮粉碎不久,全国各地都在反对封建迷信,作为道教发源地的茅山,当然是块烫手的山芋,而此时的茅山道观众多,九霄万福宫等有名的道观日常开支均由政府拨款,据说每月全部加在一起要一万余元,这样算来,一年要划给茅山区专项经费十余万元,不得不说,这对于当时的常州市政府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而那时的人们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不具备通过开发旅游来搞活茅山经济的条件。于是,经当时的常州市委和镇江地委商量,决定把上述地区划归镇江市句容县管辖,从此,茅山再也没有回到常州的怀抱。

镇江地委接管茅山后不久,地委领导高瞻远瞩,也是冒了一个天下之大不为:准备把革命老区茅山建成为道教旅游圣地和革命传统教育两个中心,因为这样一来,由于有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中心做挡剑牌,茅山道教圣地被巧妙的保护了下来,并着手开始了大力规划与发展。一九七九年元月18日,中共镇江地委决定成立茅山地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茅山建设管理处,办公室设在南镇街(即今天的句容市茅山镇镇政府属地),管理处处长是当时的镇江地区多管局局长尚富春,副处长是原镇江地委党史办副主任蒋慧树和当时的茅山公社党委书记刘德彬,由刘德彬主持日常工作。当初的设想如今成了现实,茅山建设管理处已成为茅山纪念馆并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道教圣地茅山道院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宫观,并很早便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的验收,成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道教圣地,高大的老子铜像端座茅山之山。回首历史,真让人感叹不已。

      
发表于 2012-6-19 00:51:24 |
这样的一块肉也是俺们常州的伟大的前领导双手送出去的啊!{:5_120:}
发表于 2012-6-19 02:01:08 |
常州就是活雷锋啊 送走江阴宜兴 无锡不提了 咱也不稀罕  还送镇江茅山
发表于 2012-6-19 08:49:49 |
常州就是活雷锋啊 送走江阴宜兴 无锡不提了 咱也不稀罕  还送镇江茅山
文亨桥 发表于 2012-6-19 02:01



    不能这么说~~茅山是金坛和句容共有的,但景区部分属句容,何来谈送?
发表于 2012-6-19 10:26:26 |
很想知道是哪个领导送走的?是不是又是那个让常州倒退了N多年的孟市和陈市啊...罪人啊
发表于 2012-6-19 19:54:52 |
当然不是。他们主政已经是后来了。这个是70年代末的事情。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5 09:47 , Processed in 0.04229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