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8 21:34:55
|
本帖最后由 ccf 于 2012-6-18 21:42 编辑
http://bbs.hualongxiang.com/read-htm-tid-7366918.html
1973年10月15日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同意,成立常州市茅山区,属于县一级建置,为常州市的一个直辖区,茅山区下辖二个公社和二个林场:茅山公社和茅东公社,东进林场和茅东林场。茅山区政府所在地设在金坛的金牛洞即今茅东林场,当时的区革委会主任是高宏宽,区委书记是周寿山,副书记是钱金成。茅山区成立之后,常州市在茅山所属的辖区内建起了三十四个知青点,青一色红砖红瓦,所有建筑材料,都从常州运来,各部委办局按系统分批安排知青到各个知青点,当时的茅山周边地区到处可见到常州知青,成了当时一道特殊的风景。
四人帮粉碎后,当时的常州市革委会也无精力来管辖这个“义子”,于是,常州的知青大批回城,位于茅山的34个知青点逐渐空无一人。当时的形势是,四人帮粉碎不久,全国各地都在反对封建迷信,作为道教发源地的茅山,当然是块烫手的山芋,而此时的茅山道观众多,九霄万福宫等有名的道观日常开支均由政府拨款,据说每月全部加在一起要一万余元,这样算来,一年要划给茅山区专项经费十余万元,不得不说,这对于当时的常州市政府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而那时的人们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不具备通过开发旅游来搞活茅山经济的条件。于是,经当时的常州市委和镇江地委商量,决定把上述地区划归镇江市句容县管辖,从此,茅山再也没有回到常州的怀抱。
镇江地委接管茅山后不久,地委领导高瞻远瞩,也是冒了一个天下之大不为:准备把革命老区茅山建成为道教旅游圣地和革命传统教育两个中心,因为这样一来,由于有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中心做挡剑牌,茅山道教圣地被巧妙的保护了下来,并着手开始了大力规划与发展。一九七九年元月18日,中共镇江地委决定成立茅山地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茅山建设管理处,办公室设在南镇街(即今天的句容市茅山镇镇政府属地),管理处处长是当时的镇江地区多管局局长尚富春,副处长是原镇江地委党史办副主任蒋慧树和当时的茅山公社党委书记刘德彬,由刘德彬主持日常工作。当初的设想如今成了现实,茅山建设管理处已成为茅山纪念馆并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道教圣地茅山道院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宫观,并很早便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的验收,成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道教圣地,高大的老子铜像端座茅山之山。回首历史,真让人感叹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