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8 14:13:12
|
附:16片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基本情况
1、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
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从泰宁街至江边,沿中山大道从前进一路至黄兴路,面积51公顷,以商贸文化为主要特色,有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江汉关大楼等文保单位及优秀历史建筑32处。
规划遵循该地区历史文脉,结合现代人文要素,形成兼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多功能、外向型商业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中山大道、江汉路两轴,武汉中华总工会片、中山大道-金城银行片、江汉路片、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片四街,汉口总商会片、汉口吴家花园片两群的总体结构。
范围图
2、青岛路片
青岛路片北临北京路,东至沿江大道,西至胜利街,南临南京路,面积9公顷,以金融办公为其主要特色,包括横滨正金银行、花旗银行等文物保护单位及优秀历史建筑共12处。
规划侧重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更新,引入功能策划,通过“填补肌理、修复遗存、整合区域、归并功能”,创新历史风貌保护与控制方法,并加强实施机制的策略研究。同时通过三维数字城市技术,将保护控制与建设管理有机的结合,建设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范围图 规划总平面图
3、“八七”会址片
“八七”会址片北至车站路,东至沿江大道,西至胜利街,南至天津路 ,面积30公顷,以革命史迹与优秀里分为其主要特色,包括八七会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等革命史迹共18处。
规划结合上位规划要求、现状产权及相关要素,建立以“地块”为基本单元的规划控制体系,以历史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为主导功能,打造“一核四区”的规划结构: “一核” 是指以“八七”会址、巴公房子、珞珈山街区为核心的“风尚珞珈旅游区”,“四区”是指围绕核心片区的四大综合片区:魅力沿江商务区、悠憩同兴居住区、活力中山商住区、动感合作商住区。
范围图
4、一元路片
一元路片北临三阳路,东至沿江大道,西至中山大道,南至车站路,面积15公顷,以优秀里分为其主要特色,包括汉口德国领事馆旧址、汉口美最时洋行大楼2处文保单位。
规划将一元路片定位为以居住、商业、文娱和旅游观光为主体、以武汉租界文化风貌为景观特征的城市复合型历史文化中心地区,着重于全面提升该片的居住品质,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充实商业和文娱功能,形成沿蔡锷路-海寿街的传统居住风貌展示轴、一元路的文博展示轴、胜利街的文娱发展轴,在二曜路和三阳路之间地块鼓励设计创意功能的引入使其成为主导,优化滨江地块的商业配置,以及中山大道沿线地块形成生活服务设施带。
范围图
5、昙华林片
昙华林片东部与北部至中山路,西部临近解放路,南至粮道街,面积65公顷,以历史建筑与传统里分为主要特色,有私立武汉中学旧址、瑞典教区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共40余处。
规划结合自然山体,保护、修缮、重组现有历史遗迹和优秀建筑,通过肌理重构,恢复街区风貌,复兴老街老巷,发展传统民居展示,形成武昌古城北面门户标识,建设区域旅游、艺术创意、民俗交流与文化传承基地。
范围图
6、首义片
首义片北至蛇山、东至首义路区域、西临复兴路、南至起义门,面积174公顷,以首义文化及蛇山景观为主要特色,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古郢州城垣、起义门等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以“一心、二轴、三区、一线”的规划结构整合首义文化区空间。一心:首义文化园,集中展示武昌首义在辛亥革命和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轴:东西向山体生态景观轴突出黄鹤楼文化;南北向首义纪念景观轴串联三大板块,凸显首义纪念性和文化性;三区:蛇山区块、首义区块和紫阳湖区块;一线: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线,打造国际多元文化交流的积聚区。
范围图 规划总平面图
7、农讲所片
农讲所片北至西城壕,东部界线临近解放路,西至武汉潭秋中学,南临中华路,面积4公顷,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陈潭秋旧居等文物保护单位共3处。
规划以中共五大会址、农讲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为核心,对周边现有建筑进行维修和立面整治,控制新建建筑风格,强化都府堤路南北向特色商业轴、红巷东西向历史文化轴的“一纵一横”轴线格局。将其建设成为一处近代革命教育基地和具有商业、旅游服务、居住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历史风貌区。
范围图 规划总平面图
8、洪山片
洪山片南至武珞路,北临八一路,面积51公顷,洪山片以宗教文化和革命遗迹为其主要特色,包括宝通禅寺,洪山宝塔,兴福寺塔、施洋烈士陵园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遗迹。
范围图
9、青山“红房子”片
青山“红房子”片主要包括红钢城和红卫路两处,面积41公顷,青山片是“一五”时期仿照前苏联规划模式修建的武钢职工居住的大型生活社区,社区被棋盘式道路网划分成为若干街坊。
规划在符合分级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环境提升、新旧弥合、以旧纳新、表面维修等多种方法对红房子建筑进行更新,使“红房子”建筑能适应高级酒店、时尚酒吧餐吧、中高档商业设施、展览馆、办公场所、创意艺术工坊等使用功能需要。
范围图
总平面图
10、珞珈山片
珞珈山片为武汉大学内珞珈山及武大樱园的区域,面积65公顷,包括武汉大学老图书馆、老体育馆、老斋舍、周恩来旧居、郭沫若旧居、蒋介石旧居等众多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历史遗迹。
范围图
11、大智路片
大智路片是京汉大道和中山大道之间里分集中区域,面积32公顷,保存有保和里、保安里、德润里、云绣里等大量里分建筑,集中体现了武汉近代里分建筑风格,是里分文化的主要代表区域。此外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口大智门火车站。
规划全面保护近代里分历史风貌,通过建筑整治、修旧如旧、内部设施改善等方式植入城市功能,提升街区活力,建设融居住、商业办公、旅游休闲、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历史街区。
范围图
12、六合路片
六合路片位于京汉大道东侧原日租界范围,面积76公顷,保存有大量日租界时期建筑,空间格局与建筑风格都颇具特色,具有小尺度街区,高密度的网格道路等特点,是租界时期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在整体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形成以居住功能为主,兼具商业、办公、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功能,富有历史文化内涵与传统风貌,人居环境和谐的历史风貌区。
范围图
13、汉正街片
汉正街片是汉正街沿线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西部区域位于利济路以西,为传统街巷和建筑集中区,东部区域位于多福路和友谊南路之间的区域,用地面积合计8.8公顷,是维持传统居住、商业业态,是集民居、店铺甚至作坊为一体的、展现汉正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规划结合汉正街地区改造,保留现有部分建筑,延续街区肌理的基础上发展城市功能,提升街区活力,塑造区域历史风貌,彰显汉正街商贸文化底蕴。
范围图
14、汉钢片
汉钢片位于琴台大道以南,汉丹铁路以北,月湖西南部,面积40公顷,是这一时期兵工企业所在地,有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等建筑,是我市民族工业发展、近代产业文化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空间载体,也是沿江工业地带“十里工业长廊”(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等大量工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对未来发展进行重新定位,保护工业遗产及历史建筑的同时发展公共配套设施和文化产业,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彰显工业遗产特色,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范围图
15、龟山北片
龟山北片位于龟山北麓,汉南路以南,面积134公顷,该街区体体现优秀的现代工业企业风貌,是建国后及“一五”时期的重要工业企业,同时龟山上也保存有大量古墓、摩崖等历史遗迹,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规划结合汉江两岸文化旅游发展,结合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商业娱乐、观光旅游、会议信息、创意产业、高尚居住等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具有滨江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环境,形成富有人气、体现城市特色的中心活动区。
范围图
16、显正街片(历史风貌街区)
该街区显正街片位于拦江路以西,龟山南麓,显正街-西大街沿线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面积32公顷,古为汉阳府衙、县衙南侧的通衢,古汉阳城内最早的街市之一,是武汉传统居住与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
规划体现传统人文风貌,改善和提高街区的居住环境质量,完善街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实现街区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
范围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