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500|回复: 11

[鸠兹古韵] 【史说芜湖】李白在芜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6 15: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26 15:53 编辑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某一个秋日向晚,霜华弥天,落叶萧疏,年轻的余光中还没醉,他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有惺惺相惜的意思。

    假如说唐诗,没办法绕过李白。再假如说文学,也没有谁能够绕过李白。李白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是大腕了,后来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还有一种把整个人生也艺术化的浪漫精神。李白,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也不仅仅属于诗歌。

    如果用两个字来说李白,那是诗仙,没别的选择。再如果用两个字来说李白的诗风,那一定是横放了,是浸淫日久,深入骨髓才能够得出的结论。横,是寄志高远,耿直而不阿谀,还有舍我其谁,使性子的意思。放,是不才明主弃,田园将芜胡不归,寻求身心的邂逅与融合。横是执着,是坚持自己;而放,则是一筹莫展,只能纵情恣肆,有许多迫不得已的苦衷。和过去很多的读书人一样,李白在经历了读书求仕、宦海浮沉和皈依田园的人生三部曲之后,虽然壮志未酬身先死,却种瓜得豆,铸就了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而这一切,都可以在安徽的滨江城市——芜湖找到痕迹。是李白的足迹,也是李白的诗痕。诗人走后,1300年仿佛是个瞬间,诗魂历历常在。


    天门山

    ——诗人与芜湖的美丽邂逅

    李白自开元十三年25岁离开巴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漫游天下、兼求旷达、诗文济世的人生远征。游踪所及,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而他进入安徽大约有五次,其中四次都是和芜湖有牵系的。这还不包括几次途经安徽,留下若干美轮美奂的杰作。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又叫娥眉山,是象形的说法。江东一座叫东梁山,又叫博望,原属当涂,现在芜湖市境内。江西一座叫西梁山,又叫梁山,在和县境内,今属马鞍山市。《江南通志》上说:“两山石状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开元十四年,李白沿江而下,初过天门山,这是他第一次来安徽,也是第一次与滨江城市芜湖的美丽邂逅。诗人被眼前的壮丽景色和雄伟气势闹腾得热血沸腾,锦心绣口一吐,千古绝唱《望天门山》就出来了。诗人通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风姿,也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远近高低,动静和声色俱备,诗人第一等的襟怀也似乎和盘托出了。

    后来,也就是诗人被赐金还山后第三年,他由金陵溯江而上,再次泊舟于天门山下,写了《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诗人在《姑孰十咏》的组诗中,还写有《天门山》:

    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

    诗人在《横江词六首》《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书赠南陵常赞府》等诗中也写有天门山的俊逸句子:“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等等。这都说明,诗人对天门山是有好感而念念不忘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芜湖给了诗人惊艳之感了。而真正叫诗人乐而忘返,不离不弃的,要数三国故地的南陵县了。南陵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古矿冶炼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个时候的南陵,也是很大的一块地,除了它如今的辖区外,还包括有邻近的池州、铜陵两市,和繁昌、泾县等一部分。南陵,不仅在历史的风烟里辗转迁徙,也在绝代的诗叶中闪现耀眼的光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5: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26 15:54 编辑

    寨脚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所在

    天宝元年的夏天,42岁的李白携子女南下,往游越地,至南陵,将子女寄于县城西北寨山下的一个山村,只身往越中。途中闻玄宗召入京,于是返回寨山,安顿子女。这时候的李白是激奋的,他对奉诏入京充满期待,就写下了著名的政治抒情诗《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曾经立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的时间里,他郁郁而不得志。现在他终于得到入京面圣的诏书,满以为机会来了。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刚刚喝过酒,而且兴奋劲还没有过去。他在心理上已经做了当官的准备,提醒自己不可多喝。可是狂喜之情和自命不凡的本性,又促使他需要宣泄。在这首诗里,李白有很多的自我否定。他渴望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自己辛辛苦苦的多年努力,就应该像这个季节一样已经成熟,可以开花结果了。诗中,李白以汉朝的一个官吏朱买臣来自比,首先表达出他对自己的“愚妇”不满,想必李白在落魄的时候,这个妇人没给过好脸色。率真浪漫的李白起码认为,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是到京城做官,你这个家庭妇女此后不可以小觑于我。李白不仅仅对“愚妇”不满,对自己的以前表现,同样也流露出不满。他认为以前的生活是一种受埋没的“蓬蒿人”生活。“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果李白曾经留名的话,也是以饮者的身份,而不是以一个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位极人臣的贤者留名的,对此他当然也不满意。也许诏书下得很含糊,也许是诗人高兴得过了头。他以战国纵横家自比,以为可以大展身手了。“游说万乘苦不早”一句,泄露了他对此次长安之行充满希望。也正是因为希望所系,他要“仰天大笑出门去”!

    据民国版《南陵县志》记载,五代的宣州长史骆知祥为纪念李白,还将此诗刻于寨山一壁,以资纪念。遗憾的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的时候,因为地方兴修水库,石壁刻诗被毁了。

    寨山,在皖南古矿冶遗址的一派苍茫群山中,原本籍籍无名,一个偏僻的有叶绿花红、黄鸡啄黍的小山村而已,因为李白曾经来过,以及他留下的不朽诗篇,从此,寨山便与诗歌和艺术,有了不解的缘分,也因此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千百年不变颜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5: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26 15:57 编辑

    南陵

    ——魂牵梦萦,谋生也谋爱

    针对李白一生为什么多次游历皖南的原因,有专家分析认为,首先是皖南风景绝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当然乐此不疲。其次是李白个性使然,李白少年时代就喜欢击剑,尤擅道家的炼丹术,而皖南古矿冶炼基地正是李白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他能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经济基础。甚至还有人说,李白到皖南,是和美丽的玉真公主有关。正因为玉真公主在宣城修行,由此也就有了李白另一名篇和名句《独坐敬亭山》和“相看两不厌”了。结合李白的遭遇,我们还可以这样联想:敬亭山其实就是李白的终南捷径,李白剑走偏锋,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骄傲与满足中,透露出他的政治抱负,他是想借此而平步青云。

    如果我们将李白在芜湖的诗作做一个简单的罗列分析,就会发现:他在南陵的诗歌多,而在古矿冶炼基地的尤其多。这个基地组织当时分布很广,涵盖了今日的池州秋浦、铜陵的铜官山、南陵的大工山一带,甚至包括繁昌的局部。在《答杜秀才五松见赠》诗中,李白写道:

    千峰夹水向秋浦,

    五松名山当夏寒。

    铜井炎炉歊九天,

    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

    回禄睢盱扬紫烟。

    在峰峦耸翠、溪水潺湲、五松蔽日的酷暑盛夏,远处铜井的炉火直冲云霄,缭绕的紫烟犹如远古时候的黄帝铸鼎于荆山之前。这是何等的壮阔场景!

    李白的《秋浦歌》中,还有一首对古南陵冶炼工人形象生动的描绘: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是从盛夏到了隆冬。那宏大热烈的冶炼场面,又叫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芜湖一带的古铜矿冶炼业是如何的兴旺发达。

    芜湖这块热土叫李白牵挂着。李白也因此与这儿的人们有了不能割舍的情谊。天宝十二年,李白自幽州南下,经和县横江浦渡江,秋至宣城。此后三年,李白游遍了宣城。那时的南陵属于宣城管辖。他从宣城到秋浦、南陵、当涂,一路登山临水,亦诗亦酒,所交亦官亦隐,无论僧俗,或者老幼。如宣城善酿的纪叟、桃花潭的汪伦、南陵的常赞府,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而温馨的记忆。诗人对南陵的山川风物寄寓了深情,他在宣城与隐静山寺的通禅师一见如故,相交甚欢,通禅师要回南陵了,他写《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为之饯行: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

    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

    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

    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写诗的时候人没在南陵,当然也就更不会在繁昌,因为当时繁昌属于南陵。可是,通禅师要回隐静寺,李白就想象出隐静寺的如画美景和昨日辉煌来。也许诗人已经来过,也许他以后到了,因为诗人在诗的末尾说了,他与通禅师有个约会,地点就在南陵,不见不散似的。在诗人眼里,南陵是个修道的好地方。只是诗人一会禅师、一会道人的,好像有些乱,估计那时候佛道还是能合流的。要么,这个“道人”是个很含糊的说法,泛指所谓修道之人吧?李白已经捞月去了,他只管写自己的诗,哪顾后人如何理解呢!

    旧志上说,隐静山,在繁昌县东南三十里之铜官乡,如今属于平铺镇。其高二百八十丈。刘宋的时候,西竺僧人杯渡禅师建寺,旧额有云“江东第二禅林”。 隐静山有五座山峰,分别叫碧霄、桂月、鸣磬、紫气和行道。所以,隐静山又有了五峰山之名。有二泉,分别叫金鱼和喷云。金鱼在碧霄峰,喷云在桂月峰。旁有洞,叫宿猿,也称卓锡寺。“当五峰之会,巑岏(cuán wán ,山高锐貌)拱合。右瞰西庵,左顾降福殿。钟声鞺鞳,从松涛竹浪中出。古涧委折,殷雷轰地……”

    杯渡禅师曾经乘大杯渡水,所以大伙那么叫他。他还常常幻化分身,随处示现,给人指点迷津,或济世救人。开始的时候,他所需的日用如柴米油盐,都是出于山中自备,似乎可随意取用而不竭。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漫天的时候,他趺坐静修,便有钟磐之声自然传来,很飘忽,还有种种奇怪之处,不可一一道来。元嘉三年(426年),杯渡卒。后来又有人见他,杯渡却如平时,看不出什么转世的痕迹。覆釜山等处相传为杯渡瘞骨处。如今寺前新罗五叶松,葱茏如初,传闻是禅师当年亲手所植。

    不知从何时起,隐静山成了五华山?我在历史的缝隙间反复查阅而不得。山在一片积淀深厚的沃土上,云遮雾罩,松竹蓊郁,而石径参差,墟里人家,炊烟袅袅,可谓美景如织,几似世外桃源。更且高僧们在此驻足,啸傲烟霞,不知人间今夕何夕兮。于是,文人们也在流落江南、遁迹山林间,来此寄情释怀。因此上,此山既能隐约,还能静寂,隐去世俗的纷扰,静守岁月的安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5: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26 15:58 编辑

    五松山

    ——人间蒸发在何处

    诗人来南陵还不忘五松山,他最后一次游五松山宿于山下田家,写下过《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妇人充满至诚至敬的感激之情: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据《本草》记载,“雕胡,野生植物,米可食,岁饥时,采以为粮”。安史之乱后,即便富庶的皖南,这一块古铜都之地,百姓也因此受苦了。就是这样的雕胡饭,诗人是“三谢不能餐”,因为它是农民秋作之苦、夜舂之寒的供奉啊。全诗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质朴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的平民化思想。无论是酿酒的纪叟,冶炼青铜的工人,还是田家的荀媪,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群众代表。李白对他们动了真感情,因为只有真情,才能出好诗。

    诗人多次游历五松山,写下过许多很给力的诗篇。五松山并非天下名山,只因诗人对它的喜爱而名扬当时。诗人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中赞美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肃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诗人一度隐居五松山,意欲“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在《五松山送殷淑》诗中写道:“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仲文了不得,独立扬清波。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俊朗洒落,高拔而不同凡响。诗人还在《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一诗中以五松山的兰松铭志,并比喻自己与友人之间的君子友谊:“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为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5: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26 15:43 编辑

    关于李白游历的五松山到底在哪里?按照习惯说法,是在当时的南陵县境内,如今在铜陵市。可是,在铜陵市如今找不到这样一座山。说它找不到的依据是:我们对照李白的五松山诗句,铜陵没有一座山与此相似,而铜陵的历史上也没记载有五松山的地质变化。是李白在胡编乱造,还是这座山根本就不在今天的铜陵呢?

    据《舆地纪胜》记载:“山旧有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干,翠色参天。适李白来游,‘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意思是说这里有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的五枝松,所以李白命名它为五松山。明嘉靖《池州府志》也说:“五松山,位于铜陵县东南四里,山旧有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干,乔翠参天。”

    好像就是这么回事了,其实不然。因为五松山在铜陵仅有其名,而无其地。是很奇怪的。有一篇《五松胜迹何处寻》的文章,是铜陵市的朱益华先生写的,发表在2003年5月24日的《铜陵有色报》上,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曾为五松山的消失发过感慨,写过一篇散文登在去年的《铜陵日报》上。我说天下还没有哪座山像铜陵五松山这么幸运又这么尴尬。它曾受到历代文入的垂顾,载入典籍,跻身文学殿堂。如今这山又难觅踪迹,只留下了一个文化味极浓且响亮的名字,让人感到莫大的遗憾。

    历史上五松山的存在不是虚妄传说,而是确有其山,山上有一株古老的五枝巨松。自从唐朝诗人李白“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开始,到清朝乾隆年间铜陵文人王先成《过五松山谒太白祠》。其间漫长的1000多年的岁月里,历代文坛和政坛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先后到过五松山,留下许多隽永的诗句。苏东波有:“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黄庭坚也借李白诗句说话:“我来五松下,白发三千丈。”清官包拯则高咏:“奉敕江东历五松,义安高节仰陈公。”名臣李纲放唱:“薄游五松山,获见谪仙像。”王十朋深情吟哦:“五松人忆白,双竹句思黄。”戴禺也疾呼:“舣舟来访宝云寺,快上山头寻五松。”

    据此笔者深信五松山是实在的,李白也没有醉酒忽悠后人,只是铜陵人一直没有找到它。

    如今我们依据李白以及历代诗人笔下的五松山诗句及相关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五松山在李白那会属于南陵,它就在古矿冶炼场所附近,李白是经常在这一带活动的;山原本无名,和九华山一样,是李白命名的。在李白笔下,五松山的景致是山水交融,松竹相映,有龙堂精舍,可俯瞰长江等。李白在诗题后曾自注:“五松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江南通志》:龙堂精舍在南陵五松山,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此有诗。”因此,寻找五松山,就是要寻找和李白笔下景致能够相一致的地方,可供索引的线索有:1.风景相似;2.铜井(或铜坑)在哪儿?3.龙堂精舍何在?4.后人如何认定李白笔下之五松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26 15:48 编辑

    查徐乃昌总纂的民国版《南陵县志》相关词条。徐乃昌曾经主持编纂《安徽通史》,对皖省,尤其作为南陵人,对南陵历史应该很熟透,所以权威性毋容怀疑。

    1.五松山

    雍正县志指为铜陵之五松铜官,误。查旧府志,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今访之土人,五松即繁之五峰。李白诗云:“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则五松乃谪仙所名。其下为精舍,杯渡、朗公遗迹尚存,今为隐静寺。东数里为铜山,即旧铜官冶,山腰有井,前郡守有扁(匾)曰“涌珠”。太白《新酒坊》诗:“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坊距山十数里,彼此符合。繁邑向隶南陵,是五松属繁,非铜之五松也。按《舆地纪胜》云:在县铜坑五六里,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闻说金陵龙虎盘,还同谢脁望长安。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2.龙堂精舍

    在五松山。李白《与常赞府游五松山》诗有:“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之句。旧注云: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即今隐静寺。

    3.新酒坊

    李白寓饮处。白凿井尚存,按其地当在铜官山。《醉后绝句》云:“我爱铜官山,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注:唐宣州南陵县,铜官隶其地。

    北宋诗人郭祥正有一首《忆五松山》,诗中说:“江南富山水,忽忆五松山。梁僧种松夺造物,至今千丈凌云间。”所谓“梁僧种松夺造物”,说五松山上的松树是梁代的僧人所种。经查,诗人所说的梁,应指南朝时期的梁朝。此时关于五松山多了僧人,并且说松树为梁朝僧人所栽植。

    道光版《繁昌县志》关于隐静寺资料显示:

    《嘉靖宁国府志》卷四〈次舍纪·南陵县·隐静寺〉:“隐静寺,县西三十里。”下注有唐·张佑(应为张祜,注)及李白诗摘句(隐静山盛唐时属南陵)。

    其后在清《乾隆太平府志》卷三〈地里志·山川·繁昌县〉中,对该山的记载颇详:“隐静山,在邑东南三十里铜官乡,高二百八十丈。旧传杯渡禅师栖隐地。”《乾隆太平府志》卷十四〈古迹志·寺观附·繁昌县〉也记载有:“隐静寺,在县东南三十里隐静山,一名五峰寺。刘宋(420-479年)杯渡禅师建,旧额‘江东第二禅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改普慧禅寺。”

    因此,隐静寺与杯渡,也就是僧人脱不了干系。隐静山又名五峰山,五峰山与五松山是否很近呢?更为重要的线索是,隐静山“在邑东南三十里铜官乡”,铜官乡?与铜官山又是何关系?假如,杯渡也是梁朝的呢?

    宋人杨杰《隐静寺》五言律则写道:

    五岭碧崔嵬,云深隔世尘。

    寺从梁氏建,僧自梵天来。

    锡井三泉迸,松门十里开。

    如今渡江者,见说不浮杯。

    这首诗很具体地介绍了隐静寺之由来,而“寺从梁氏建,僧自梵天来”一句,同宋代郭祥正的诗句能够验证。而北宋和李白是相距不远的。

    故而,徐乃昌在《南陵县志》里面认定五松山,即五峰山,也就是隐静山,绝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原先的隐静山就属于铜官乡,并梳理出铜官乡和铜官山的关系,则徐氏乃昌所言非虚也——即消失几百年的五松山,为繁昌之隐静山,亦即今日五华山也。

    再查道光版《繁昌县志》,其卷一舆地志有记载说:

    铜山在县东三十五里铜官乡陶(疑为桃之误,柳拂桥注)冲铺。山有仙人洞,洞旁有涌珠泉。李太白诗“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是也。山下为铜山寺。

    在铜山寺条,也记载:

    一在县东三十里铜山上,一在县东南三十里桃冲铺铜山下,寺有石塔,涌珠泉有记。今废。

    其水塔条又记载:在桃冲铺下铜山寺。山有仙人洞,洞旁有水塔,塔下出泉,名涌珠泉。李太白诗云“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即此水塔处。今废。

    这些皆与《南陵县志》记载完全吻合。原来古人早就认定,只是我们平日里读书一目十行,没有在意罢了。不仅如此,过去太平府的胡永顺《铜山寺涌珠泉记》更有详细文字说:

    铜山寺在繁昌之桃冲铺,去大路不半舍,虽郡乘可考,而昔贤游览未经,题咏不及,故不甚著。余司李姑孰于今五年,往来皖城秋浦,盖如辘轳,曾不知此中有精舍也。辛酉仲夏,驻此阅宿,颇岑寂,问亭长远近奇迹,具以此对。余欣然命驾,至则山势迂回,松荫满路,树多好鸟,径有名花,金面瞿昙,庄严趺坐,最后有泉一泓,脉从地沸,历历如明珠,石蟹鱼虾,如钱如粒,秀草珍瑰相绮错,信福地也,因创名其泉曰涌珠。盖类此泉者凡三见,在浦口名珠,志扬亦志别也。僧一庵,面如满月,与余周旋谈论,似深于禅者,请余记其事,余走笔付之。

    胡永顺文字明确记载了古精舍和涌珠泉的方位,进一步验证了徐乃昌的五松即五峰说。

    再根据徐乃昌的文字,我们在隐静山附近能否找到如“东数里为铜山,即旧铜官冶,山腰有井,前郡守有扁(匾)曰”涌珠“之所在呢?能否找到太白《新酒坊》诗所形容的”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之所在呢?为此我们不妨去实地查看:

    三山区峨桥镇(原属繁昌县)境内的铜山寺,后依浮山,前伴漳河,在铜山脚下,建于唐朝初年。寺旁有涌珠泉、白果树、仙人洞三处自然景观。涌珠泉发现于唐初,山泉与众不同,长年不息,井底冒泡如游龙吐珠,故而得名。泉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泉旁罗汉石刻有乾隆皇帝御笔“涌珠泉”。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它躯干参天,需数人合围,高数十米,至今已过千年,仍春华秋实。仙人洞洞内如仙境,传说是古代陈仙翁炼金丹之所,故而得名。深约数十米,洞内观之,悠远而曲折。

    而在道光《繁昌县志》卷十七〈艺文志·诗〉陈泰《登隐静山绝顶》五言律一首写有:

    极目看无际,披襟兴自赊。

    村烟连远岫,江水隔晴霞。

    万木低如荠,群峰簇似花。

    攀藤下危石,一径白云斜。

    与李白笔下的五松山景致何其相似。

    综上,铜陵无五松山,道光版《繁昌县志》记载在繁昌之隐静山中,民国版《南陵县志》记载与之一致,是五松即五峰,与诗人笔下景致互相验印证。而经过实地勘察,隐静山周遭风物景致均能与李白诗歌和过去县志记载一一对应。据此我们可认定,让诗人李白魂牵梦萦的五松山,原来就在繁昌隐静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5: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26 15:52 编辑

    皖南

    ——斯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唐代宗宝应元年,安史之乱已经过去,62岁的李白再次来到了南陵,居住在县城北面的龙汇桥附近。这是他最后一次寓居在这里了。他在《游谢氏山亭》一诗写道: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该诗说李白在经过战乱之苦后的垂暮之年,心境逐渐趋于平和,其身体康复后的寂寞,亦因南陵城北谢公池春去春又回的美景而得以慰籍。池塘春草,鸟语花香,天真活泼的孩子,欢欣雀跃着迎接一位醉酒踏月而归的老人。这位老人曾经是“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一代诗仙,如今他陶然忘归于第二故乡——皖南芜湖。过不多久,他又从这里出发,在采石矶上醉中捞月,把浪漫一生从此了结。                                           (柳拂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6 18: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壁号称诗城,让人呕吐不已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6 21: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当涂的青山离芜湖挺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9: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20: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hanjunwen

离芜湖和当涂差不多,从开发区走开车二十分钟不要就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9 10: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3 08:00 , Processed in 0.07205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