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lylyly 于 2025-10-31 11:53 编辑 
 一座承载红色记忆的金矿,正悄然变身国家级文化地标!
 
 在吉林桦甸市的群山环抱中,一座承载中国黄金工业百年记忆的夹皮沟金矿,正迎来崭新的文化使命——中国黄金博物馆项目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建设,即将向世人展示中国黄金产业的辉煌历程。
 
 黄金小镇的文化新地标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到桦甸市调研,实地考察了中国黄金博物馆项目的施工进展。他强调要“以三维数字化并行模式推进工程建设,统筹抓好矿洞展览设计、场馆布展、消费促进等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这个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的博物馆项目,自2025年初就备受关注。2月14日,ShiweiSJ书记HuB率队到夹皮沟镇调研时,就实地踏查了博物馆选址,并指出中国黄金博物馆建设和夹皮沟区域旅游发展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根据中国黄金集团招标文件,中国黄金博物馆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包括博物馆主体建筑、至选矿厂车间连廊以及配套景观、挡土墙、绿化、道路广场等室外工程。项目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为何选址夹皮沟?
 夹皮沟金矿绝非普通矿区,它有着“中国黄金第一矿”的美誉。自1820年有组织地开采黄金,夹皮沟金矿已延续生产204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黄金矿山之一。
 
 夹皮沟金矿是新中国接管的第一座机械化有色金属矿山,传承了抗战时期“产金抗日”的优良传统,继续着“产金报国”的红色使命。因其悠久的历史、开采深度之最以及累计产金之多,2006年9月,夹皮沟金矿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黄金第一矿”,先后获得“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表明,夹皮沟金矿的主成矿期为2469-2475Ma,并有1800-2000Ma和272-130Ma的矿化叠加现象,构成了夹皮沟乃至中国与绿岩带有关的脉型金矿“一老一新”的成矿格架。近年来的研究还显示,夹皮沟本区中下戏台、立山两矿区金矿床保存状况良好,下部仍有较大探矿潜力。
 
 黄金博物馆的宏大愿景
 中国黄金博物馆项目的定位远不止于普通的博物馆。据招标文件显示,该项目以“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黄金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使命,构建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今年10月16日,桦甸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视察夹皮沟百亿级资源整合及其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时,视察组要求“全面开展中国黄金博物馆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并强调要“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多维度展示项目建设成效、黄金文化底蕴及区域发展潜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与此同时,夹皮沟镇以“黄金大道”32公里景观带为核心,精心栽植金叶糖槭,搭配山杏、云杉等乡土树种,串联5个主题公园和10处微景观。
 
 同时,深度挖掘魏拯民红色文化资源,在金石为开主题公园嵌入红色标识,复原采金场景,实现红色基因、采金文化与绿色生态的有机融合。
 
 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
 中国黄金博物馆的建设是吉林省G334文旅大通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SWSJ-HuangQ在调研中强调,要通过G334文旅大通道,“把重点景区串联起来,突出东北抗联历史的‘红色’血脉、中国黄金博物馆的‘金色’文化、森林河湖的‘绿色’生态,在‘十五五’期间规划建设一条新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
 
 这一思路与夹皮沟镇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视察组在10月16日的视察中还要求“加快区域融合发展”,将红石湖旅游综合开发同中国黄金博物馆和宝戏台金谷景区项目充分融合,加速建设黄金博物馆和宝戏台金谷景区项目,深度打造环红石湖旅游项目。
 
 未来展望
 中国黄金博物馆的建设,不仅是对中国黄金工业历史保存与展示,更是对夹皮沟地区红色基因、黄金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的整合与提升。
 
 随着2025年底项目竣工的临近,一个集思想性、知识性、历史性、文化性、经济性于一体的国内乃至世界独具辨识性的文旅目的地,正在夹皮沟这片金色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正如SWSJ-HuangQ所期待的,中国黄金集团与吉林省的强强合作,将共同建好项目,“实现企业和地方共赢发展”。
 
 这座正在崛起的中国黄金博物馆,必将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文旅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